第273章 論楚軍

因爲范增的“死而復生”,項莊今天的心情可謂極好,剛纔被破軍這麼一胡攪,項莊的心情卻是越發的好,當下正要前往贏貞的寢宮補上一覺時,百里賢卻攥着兩卷試卷、搖着羽扇施施然地走了進來,作爲軍師,百里賢入宮覲見是不必稟報的。

“第二科兵科考試結束了麼?”項莊說罷扭頭一看窗外天色,可不是傍晚了麼?

百里賢手持羽扇、試卷朝項莊拱了拱手,又將其中一卷試卷遞給項莊,道:“大王,你先看看這份答卷。”

項莊接過答卷,只見卷子的題頭上寫着徐姜的名字。

“徐姜?”項莊卻是想起來了,問百里賢道,“就是那個從廬江來的,昨天晚上在清風棋舍跟畢書對弈滅國棋卻中盤告負的那個徐姜吧?”

百里賢微笑着道:“正是此人,大王不妨看看他的答卷。”

項莊打開答卷,第一題是《尉繚子四十二篇》第十篇的默寫題,徐姜答的還算不錯,其中雖然有幾處謬誤,卻大體上不差,這至少可以說明,徐姜通讀《尉繚子》已不下百次,否則不可能默寫到這個程度。

然後是兩個實戰戰例的解答,徐姜所提出的戰術雖然略顯保守,卻也算是中規中矩,至少大體上還可以劃入謹慎的範疇,最後一題《論楚軍》,徐姜同樣沒有提出什麼新觀點,只是大體上探討了一下訓練精兵、改良器械的可能性。

看完答卷,項莊點了點頭,道:“嗯,還算是個可造之才,如果能在軍中歷練幾年。這個徐姜無論是眼界還是能力上,想必都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吧,他不是廬江來的學子麼,等考完全部八科,還讓他回廬江。到高初帳下當個參軍吧。”

百里賢搖了搖羽扇,又衝項莊豎了豎大拇指,道:“大王英明。”

項莊麾下幾員大將,龐鈺雖然年輕卻智勇兼備,而且處事沉穩、極有大將之風,蒙殛自更不待言,沉穩中不乏狠辣,謹慎中不乏銳意進取,唯有高初,在三人中最爲驍勇。卻也最容易因冒進而醞成慘敗之局,如果有個性子謹慎的參軍在帳前時時提醒,無疑是極好的。

“大王,你再看看這份答卷。”待項莊放下徐姜的答卷,百里賢又將另一份遞了上去。

項莊再次接過答卷展開,題頭上卻用楷書寫了極爲工整的兩個字“畢書”,說起來,前來吳中應試的數萬學子中。絕大多數人此前都不知道楷書的存在,不過在吳中接觸楷書僅僅幾天時間,這些學子便迅速接受了工整易寫的楷書字體。

第一題還是尉繚子第十篇的默寫,只見通篇字跡工整整潔,筆力直透紙背。尤爲難得的是通篇竟無一處謬誤,這就不是簡單的通讀幾百次就能辦到了,必須得對尉繚子兵法有着足夠深入的理解纔可能默寫到這個程度。

項莊微微一笑,道:“子良,畢書今天的態度很端正嘛?”

百里賢搖了搖羽扇,道:“大王,現在看起來,昨天那科法家考試。畢書之所以沒有認真應答,還有他在清風棋舍的所言所行,包括在滅國棋中連滅兩回大楚,都是故意的,他就是想看看大王您有沒有胸襟、氣度、雅量。”

“沒那麼簡單。”項莊擺了擺手,說道,“若是楚國沒有足夠的人力和國力。寡人就是再有胸襟,再有氣度,再有雅量,畢書只怕也不會放在心上,更不可能留下來輔佐寡人。說到底,還是昨日跟亞父的那局對弈觸動了他。”

百里賢深以爲然。所謂君擇臣,臣亦擇君,他百里賢和諸多老秦世族之所以選擇追隨逆境中的項莊,是因爲項莊信奉耕戰體系、更推崇秦法,而畢書師從鬼谷子,一身所學就是王霸之道,如果項莊成不了帝王霸業,畢書當然不會留下。

然後是實戰戰例解答,其中一題的題目是這樣的:如何在山林狹谷地形之中,以五千楚軍拖住五萬漢軍?

先前徐姜的解答是選擇最險要之處結寨固守,這個辦法雖然穩妥,雖然謹慎,卻顯得有些過於保守了,一旦真的結寨固守,就會讓五千楚軍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之中,而且漢軍也可能出奇兵繞襲楚軍身後,那麻煩就大了。

而畢書的解答則要大膽得多,也更符合項莊的喜好。

畢書認爲,天下沒有攻不破的關隘,漢軍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楚軍若是一味死守那是絕對守不住的,所以楚軍只能主動出擊,只有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楚軍當以無休無止、神出鬼沒的進攻來拖住漢軍,令其寸步難行。

具體到細節,畢書還制訂了一整套嚴格的戰術,伏擊、火攻、落石、夜襲均有設計,畢書甚至還設計了一套山區中夜間傳訊的方法,與當初在大別山時,項莊、尉繚老爺子設想出來的那烽火聚兵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見項莊神情異樣,百里賢笑道:“大王,剛看到這份答卷時,臣還真有些懷疑,畢書是不是也參加過當初的大別山之戰?或者說,這個畢書根本就是尉繚老軍師的弟子呢,他的解答與大王您的戰術思想可謂驚人的相似啊。”

項莊凜然點頭道:“看不出來,這個畢書還真有料啊。”

項莊原以爲,畢書縱然師從鬼谷子,可他畢竟只是個剛出茅廬的毛頭小夥子,既沒有領過兵也沒打過仗,真要到了戰場上,既便不致臨陣露怯,至少也需要時間慢慢成長吧?可現在看來,這傢伙很可能真是個軍事天才!

歷史上,好像也不乏這樣的人物,霍去病年僅十八就能率軍深入漠北幾千裡,打得匈奴潰不成軍,還有三國孫吳的陸遜,一個白衣書生竟然打敗了身經百戰的關羽,這兩位在橫空出世之前,好像也都是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吧?

最後是《論楚軍》,百里賢爲了選拔大才而特意設立的一道大題目。

當初剛看到這份兵家試卷時,項莊並不認爲應試學子中有人能夠就這道大題交出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可是現在,畢書還真就交出了一份讓項莊刮目相看的答卷,畢書開宗明義的論點就是——廢除世卿世祿、獎勵軍功,廢除更卒役卒、推行軍屯。

其中“廢除世卿世祿、獎勵軍功”其實就是耕戰體系的內容,並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後面那半句“廢除更卒役卒、推行軍屯”卻使項莊大爲觸動,這個畢書,還真不愧是鬼谷子的當代傳人,眼界見識還真是非同一般哪。

所謂更卒役卒,其實就是全民皆兵,國家規定,凡年滿十六的男丁都必須輪流服役,是謂更卒,至於役卒,其實就是讓服瑤役的男丁參軍,更卒役卒都是強制性的,無論身體強壯或孱弱,無論情願或不情願,你都必須應徵。

畢書在《論楚軍》中提及,由於更卒役卒的強制性,導致軍隊的兵員構成良莠不齊,兵員的良莠不齊又嚴重製約了軍隊的訓練強度,訓練強度上不去,戰鬥力就無法提高,所以廢除更卒役卒刻不容緩。

對於這一點,項莊可謂深有感觸。

當初野馬原臨危受命時,五千楚軍也是良莠不齊,不過項莊通過長途急行軍這種最直接也最爲激烈的方式,將老弱病殘全部殘酷地淘汰掉了,從而提高了楚軍的整體素質,也保證了楚軍的整體戰力,這纔有了後續那一次次的輝煌勝利。

所以說,廢除更卒、役卒絕對必要,而且刻不容緩!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爲推行編戶齊民律、新田賦法以及士農工商科更加的迫切,再加上廢除更卒、役卒制度後,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軍制改革,以及法令籌備,項莊很可能早就已經下詔在楚國全面推行軍制改革了。

而畢書所提出的“推行軍屯”就更讓項莊暗暗心驚了。

畢書所說的這個軍屯可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軍屯,單純的軍屯,其實就是將更卒、役卒徵召到一起,有仗打仗,沒仗種田,僅此而已,而畢書文中提及的軍屯制度,差不多就是後世隋唐時期所推行的府兵制的雛形了。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壯丁都有資格參與軍屯。

畢書認爲,應該在各郡各縣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選拔壯丁,只有身體強壯、沒有疾病的壯丁有資格入選,而一旦被選中,壯丁和他的家人就將遷往軍屯之地集中安置,成爲國家的儲備軍戶,儲備軍戶可以分到定額的田產,還能免除田賦。

當然了,並不是成了儲備軍戶就能夠高枕無憂了,一旦戶中壯丁因戰致殘或者陣亡,儲備軍戶就必須發回原藉安置,有戰功者還能得到爵位,從地方政府支領祿米,沒有戰功那就什麼都沒有,這個雖然殘酷,卻也是必須的。

軍戶享受免稅好處,那就必須承擔相應的風險。

此外,儲備軍戶除了農忙時節以外,平時均需保持嚴格的訓練,作戰所需要的鎧甲兵器也由軍戶本身出資打造,並且負責修理,一旦戰事爆發,國家就能夠迅速召集足夠多的訓練有素的精兵,則楚軍未戰就已立於不敗之地!

“大才!”項莊合上答卷,喟然說道,“畢書大才!”

說此一頓,項莊眸子裡忽又流露出了冰冷的殺機,森然說道:“子良,此人若不能爲我大楚所用,必當擇機誅之!”

第192章 鬼魅騎兵第18章 馬鐙第157章 搶親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204章 老兵回家第446章 調虎離山第438章 冒頓的選擇第64章 傳檄可下第469章 刎頸之交第213章 跟匈奴人幹起來了第381章 驚退第156章 名將第497章 再屠休屠第317章 白墨溜了第158章 渾水摸魚第571章 皇帝年限制與皇儲廷推制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30章 戰略決策(下)第517章 洗劫關中(四)第276章 均瑤役、平算賦第34章 這只是第二個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51章 項氏宗族第456章 兵鋒直指秭陵第543章 只打趙軍第494章 殺戮盛宴第278章 禮賢下士第280章 鄶子手第159章 埋伏第393章 縱橫家第333章 巔峰對決(六)第570章 禪位、儲君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424章 三日後決戰第42章 唯一的機會第78章 以退爲進第116章 樑軍兵鋒第520章 賤買貴賣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第12章 智取壽春第514章 洗劫關中(一)第569章 東征高句麗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492章 單于庭第119章 血戰第209章 從頭查起第26章 水淹壽春第17章 大破樊噲第306章 決死一戰第446章 調虎離山第465章 背盟第31章 戰術第412章 蜀西陰雲第166章 馬鞍、連弩第521章 做成死局第122章 叩關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240章 大楚威武第77章 棋差一着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555章 搶功第7章 十面埋伏·騎兵第60章 奇襲敖倉(上)第223章 七路聯軍第26章 水淹壽春第99章 狩獵北邙第190章 鬥將第93章 三渡河水第41章 仍在掌握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19章 大破羌氐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405章 免戰牌第122章 叩關第506章 分封風波第193章 交好趙國第39章 浴血第291章 什一稅第332章 巔峰對決(五)第37章 張良的反擊第59章 大魏公主第134章 攻陷咸陽(下)第386章 太學第173章 精心設計第126章 函谷關?殺戮第555章 搶功第51章 項氏宗族第397章 冠軍侯第97章 離間計(中)第88章 破軍第546章 烽煙起第181章 秦軍歸楚第498章 匈奴人來了第68 回師樑地第459章 張良自焚第338章 滅掉臨江國第139章 故秦遺族第20章 哀兵必勝第168章 白虎、真情第537章 將計就計
第192章 鬼魅騎兵第18章 馬鐙第157章 搶親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204章 老兵回家第446章 調虎離山第438章 冒頓的選擇第64章 傳檄可下第469章 刎頸之交第213章 跟匈奴人幹起來了第381章 驚退第156章 名將第497章 再屠休屠第317章 白墨溜了第158章 渾水摸魚第571章 皇帝年限制與皇儲廷推制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30章 戰略決策(下)第517章 洗劫關中(四)第276章 均瑤役、平算賦第34章 這只是第二個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51章 項氏宗族第456章 兵鋒直指秭陵第543章 只打趙軍第494章 殺戮盛宴第278章 禮賢下士第280章 鄶子手第159章 埋伏第393章 縱橫家第333章 巔峰對決(六)第570章 禪位、儲君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424章 三日後決戰第42章 唯一的機會第78章 以退爲進第116章 樑軍兵鋒第520章 賤買貴賣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第12章 智取壽春第514章 洗劫關中(一)第569章 東征高句麗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492章 單于庭第119章 血戰第209章 從頭查起第26章 水淹壽春第17章 大破樊噲第306章 決死一戰第446章 調虎離山第465章 背盟第31章 戰術第412章 蜀西陰雲第166章 馬鞍、連弩第521章 做成死局第122章 叩關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240章 大楚威武第77章 棋差一着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555章 搶功第7章 十面埋伏·騎兵第60章 奇襲敖倉(上)第223章 七路聯軍第26章 水淹壽春第99章 狩獵北邙第190章 鬥將第93章 三渡河水第41章 仍在掌握第224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19章 大破羌氐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405章 免戰牌第122章 叩關第506章 分封風波第193章 交好趙國第39章 浴血第291章 什一稅第332章 巔峰對決(五)第37章 張良的反擊第59章 大魏公主第134章 攻陷咸陽(下)第386章 太學第173章 精心設計第126章 函谷關?殺戮第555章 搶功第51章 項氏宗族第397章 冠軍侯第97章 離間計(中)第88章 破軍第546章 烽煙起第181章 秦軍歸楚第498章 匈奴人來了第68 回師樑地第459章 張良自焚第338章 滅掉臨江國第139章 故秦遺族第20章 哀兵必勝第168章 白虎、真情第537章 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