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秦鐵騎

“匈奴控弦之士不下四十萬?!”百里賢失聲道,“上將軍,這是從何說起?”

“怎麼?”項莊有些不太確定地道,“子良,難道匈奴人並沒有四十萬騎兵嗎?”

“當然沒有。”百里賢搖了搖羽扇,灑然道,“在下曾兩次深入漠北,對匈奴人的底細頗有了解,如今匈奴人的單于名叫冒頓,的確是個雄才大略的梟雄,不過匈奴人口最多也就七八十萬,其中多爲婦孺,壯丁最多也就二十萬,何來四十萬控弦之士?”

說此一頓,百里賢又道:“而且匈奴由大大小小數百個部落構成,他們逐水草而牧,散佈地域非常廣,只有每年深秋,匈奴單于校驗牛羊時纔會臨時聚集到一地,而平常時候,既便是匈奴單于,能召集三四萬騎兵就已經是極限了!”

“原來是這樣。”項莊聞言頓時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歷史上的白登之圍正好發生在冬季,也就是匈奴單于校驗牛羊之後,所以冒頓能夠傾匈奴之力大舉南下,不過看起來,司馬遷還是刻意地誇大了匈奴人的實力,至於說四個方向上分別擺開四種顏色各十萬騎兵,則更是誇大其辭了。

而現在才只是六月上旬,離深秋還有四五個月。

也就是說,現在北上九原的話,最多也就面對三四萬騎匈奴騎兵。

項莊又道:“可是,既便只有三四萬匈奴騎兵,我軍只怕仍然不敵。”

匈奴人的冶鐵技術很落後,兵器非常原始,這點是不容置疑的,這也是匈奴人在最鼎盛時期卻反被大漢帝國所擊敗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在科技上總是存在代差,這是不爭的事實。

白登山之圍也能反證這一點,因爲當時劉邦麾下只有幾千漢軍騎兵,而匈奴騎兵則至少也有二十萬騎以上。

可是,匈奴人以二十萬騎圍攻幾千騎兵,而且白登山的地形也根本談不上險峻,可匈奴人猛攻了七天卻愣是沒攻下來,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匈奴人的攻堅能力是非常弱的,攻堅能力弱,最大的原因肯定是缺乏犀利的兵器,而不會是缺乏勇敢的戰士。

事實上,匈奴人生存條件惡劣嚴酷,從來就不缺視死如歸的戰士。

只不過,項莊絕不會因爲匈奴人的兵器原始就輕視他們的戰鬥力。

歷史上,匈奴人能像陰霾一樣籠罩在大漢帝國頭上百年不散,被大漢帝國打敗,西遷歐洲之後又對歐洲造成極大震盪,並且直接導致古羅馬帝國的毀滅,不是沒有原因的,匈奴人雖然科技落後,兵器原始,可他們也有一樣超越時代的利器——那就是馬鐙

關於馬鐙究竟是由北方遊牧民族所發明,還是由中原人所發明,在後世華夏的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爲馬鐙肯定是也只能是遊牧民族首先使用,可另一種觀點則認爲遊牧民族是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所以對於馬鐙的使用並不迫切,反而是中原人爲了提高騎兵的戰鬥力,更有可能發明馬鐙。

項莊並不知道關於馬鐙的這個爭議,但他知道,在秦始皇兵吞六國到劉邦老兒建立大漢帝國這短短不到二十年內,匈奴人的戰鬥力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提升,卻是不爭的事實,蒙恬北擊匈奴時,匈奴人還顯得不堪一擊,可到了白登之圍時,匈奴人的兵鋒已經不是中原人所能夠抵擋了,至少打野戰中原人已經絕對打不過匈奴人了。

這固然有中原文明退步的原因,剛立國的漢帝國無論是人口、軍制還是軍事科技,跟鼎盛時期的大秦帝國是完全沒法比的。

但是,匈奴人的實力在二十年內出現了激增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匈奴人的實力突然暴漲,這隻有兩種可能,一是人口激增,控弦之士大量增加;另一個就是出現了革命姓的武器裝備!

短短二十年時間,匈奴人的人口不可能出現爆炸姓的增長,甚至還可能是負增長,因爲當時正是冒頓當單于,正與東胡、月氏這個強鄰持續作戰。

那麼就只剩下一種可能了,就是出現了革命姓的武器裝備!

匈奴人科技落後,不可能造出環首刀這樣的利器,發明馬鐙卻完全有可能。

馬鐙,完全當得起“革命姓的武器裝備”這個頭銜,在騎兵的進化史上,還從來沒有哪樣武器裝備能夠像馬鐙這樣,雖然簡單,卻對騎兵的戰鬥力造成了極大影響,甚至連馬蹄鐵也沒法比,因爲馬蹄鐵提高的僅僅只是騎兵的耐力而已。

當然,匈奴人現在使用的很可能只是簡易的木頭馬鐙,便既便是木頭馬鐙,也足以使匈奴騎兵的戰鬥力出現革命姓的躍升了!項莊雖然驍勇善戰,卻絕不會狂妄到認爲自己的兩萬步兵能夠打贏裝備了簡易馬鐙的三四萬匈奴騎兵。

事實上,兩萬楚軍步兵很可能連五千匈奴騎兵都打不過!

原因很簡單,因爲匈奴騎兵往來如風,迅疾如電,楚軍追不上,更打不着匈奴人,匈奴人卻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向楚軍發起無休無止的進攻,這就好比草原上的狼羣,既便一下咬不死大型獵物,也能一點點把你拖垮、耗死……面對項莊的疑問,百里賢攤了攤手笑道:“上將軍,打不打得贏匈奴人先不說,現在的問題是,我軍完全沒有必要去跟匈奴人打仗呀?”

項莊皺了皺眉,又道:“子良,九原郡已經被匈奴人所佔據,我們若北上九原,又豈能不跟匈奴人爆發衝突?”

百里賢愕然道:“上將軍從何處得知九原已被匈奴人所佔據?”

“怎麼?”項莊其實也不是很確定,當下問道,“難道不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百里賢道,“九原郡有高闕天險,又有延綿萬里的長城拱衛北疆,匈奴胡騎如何南下牧馬?”說此一頓,百里賢又道,“不瞞上將軍,在下一個多月前纔剛剛從九原遊歷歸來,九原郡至今仍在老秦人控制之下

。”

“老秦人?”尉繚霍然起身,急切地道,“九原還有秦軍?!”

大秦帝國奉行嚴格的耕戰體系,舉國壯丁閒時爲民,戰時爲兵,所以,哪裡有老秦人,哪裡就有秦軍!

百里賢點了點頭,說道:“始皇初,蒙大將軍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盡得河南地,始皇又從關中、關東征調民戶數十萬充邊,置三十四縣!暴亂起,王離率二十萬精銳南下,此後三四年間,關東軍民走散殆盡,老秦人卻留了下來。”

尉繚激動得老臉通紅,急道:“還有多少老秦人,多少秦軍?”

百里賢道:“總有三萬多老秦人,五千多秦軍,不過都是騎兵。”

“天意,天意哪!”尉繚激動莫名,當下又向項莊道,“上將軍,這五千大秦鐵騎乃是上蒼賜給大楚的禮物哪,大楚復興有望了!”

項莊也是怦然心動,又將期待的目光投向了百里賢。

百里賢搖了搖羽扇,灑然道:“這支老秦人由蒙恬大將軍假子蒙殛統率,在下與蒙殛乃是八拜之交,願替上將軍隻身入塞,遊說蒙殛舉兵來投。”

“善!”項莊聞言大喜過望,欣然道,“若得蒙殛相助,何愁大楚不興?”

項莊不能不高興,若真能得到蒙殛這五千大秦鐵騎,可真是天佑大楚了,有了這五千大秦鐵騎,便再不用擔心漢軍騎兵的尾隨追殺了,此去雲中、雁門、代郡、上谷也就是一片坦途了,白羊、林胡、樓煩等小部落就不用說了,就是匈奴人也不怕了!

有了五千大秦鐵騎爲後盾,項莊心裡甚至還萌生出了更大的野望。

如果把咸陽王宮、倉廩、府庫裡囤積的大量粟米、綢緞、布匹、珠寶、首飾裝車,沿着直道運至九原,那麼是不是可以用這些胡人急需的物資從白羊、林胡、樓煩等小部落的手中換得大批牛羊,特別是馬匹呢?

如果有了足夠多的馬匹,那麼經過幾個月的高強度整訓,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兩萬步兵全部訓練成騎兵呢?還有,幾個月的時間,足夠隨行鐵匠給每匹戰馬配上馬鐙了,如果再打造出足夠的環首刀,只怕連小規模的匈奴騎兵也要退避三舍了吧?

當然,項莊絕不會狂妄到以爲憑藉這點實力就能永久佔據河南地。

項莊很清楚,除非漠北草原突然爆發大規模的人瘟或者馬瘟,否則,匈奴人的大舉南下已經是不可避免了,眼下的匈奴人未必有史書上記載的那樣強大,但重新佔據水草豐美的河南地卻是綽綽有餘,這個恐怕是誰也無法逆轉的。

何況,既便楚軍憑藉高闕天險以及長城擋住了匈奴人的兵鋒,關中的劉邦老兒也絕不會善罷干休,被冒頓、劉邦兩大牛人夾在中間,項莊既便是穿越衆,既便有通天的本事,只怕也是招架不過來,所以,死守河南地這種蠢事是絕對不能做的。

但是,在匈奴人大舉南下之前整出一支騎兵卻是完全可以的。

畢竟,現在距離匈奴人大舉用兵的深秋季節至少還有四個多月,四個月的時間,夠不夠打造出一支大楚鐵騎呢?

第493章 犁庭掃穴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414章 分化瓦解第21章 單挑第201章 江東格局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539章 遷徙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78章 以退爲進第400章 風林火山第203章 尉繚遺計第546章 烽煙起第372章 疾馳第127章 函谷關?踏破第499章 匈奴崩潰第432章 決戰之虎賁第187章 單騎退千軍第254章 齊人之福第211章 鐵劍死士第385章 厚積薄發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212章 負棘請罪第69章 魏地豪強第100章 混戰第27章 大破漢軍第433章 決戰之落幕第252章 編戶齊民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192章 鬼魅騎兵第563章 詐降第273章 論楚軍第334章 巔峰對決(七)第561章 兄弟鬩牆(中)第153章 天生媚骨第453章 大破漢軍(上)第341章 奇襲江陵第3章 四面楚歌第40章 死戰第370章 向楚國求援第12章 智取壽春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285章 大漢驃騎(三)第452章 天狼兇殘第107章 虎牢關(五)第572章 三十年後第140章 龐鈺用兵第327章 下戰書第275章 酒肆對話第358章 封王風波(下)第316章 太子人選第20章 哀兵必勝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335章 巔峰對決(八)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422章 這是機會第53章 該殺便殺第422章 這是機會第3章 四面楚歌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387章 劍指淮南第426章 決戰之畢攻第492章 單于庭第11章 狼奔三百里第404章 攻守之勢第445章 張良獻計第553章 十路伐漢第164章 交易馬匹第331章 巔峰對決(四)第187章 單騎退千軍第554章 引狼入室第427章 決戰之韓守第458章 瘟疫(下)第62章 奇襲敖倉(下)第567章 國號、年號第297章 糧草未動、騾馬先行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279章 護法校尉第261章 士農工商課第366章 刺殺劉邦(二)第287章 楚國的隱憂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54章 打造兵器第9章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第519章 進場收屍第341章 奇襲江陵第286章 大漢驃騎(四)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542章 殺個回馬槍第243章 重騎逞兇第131章 火燒虎牢第396章 陣前鬥將第348章 樑軍的墳墓第56章 山中有路第57章 陰謀?陽謀!第361章 劉邦氣壞了第447章 瘋狂殺戮第20章 哀兵必勝第510章 蒙家四虎第322章 漢中失守第288章 士族瓦解
第493章 犁庭掃穴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414章 分化瓦解第21章 單挑第201章 江東格局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539章 遷徙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78章 以退爲進第400章 風林火山第203章 尉繚遺計第546章 烽煙起第372章 疾馳第127章 函谷關?踏破第499章 匈奴崩潰第432章 決戰之虎賁第187章 單騎退千軍第254章 齊人之福第211章 鐵劍死士第385章 厚積薄發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212章 負棘請罪第69章 魏地豪強第100章 混戰第27章 大破漢軍第433章 決戰之落幕第252章 編戶齊民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192章 鬼魅騎兵第563章 詐降第273章 論楚軍第334章 巔峰對決(七)第561章 兄弟鬩牆(中)第153章 天生媚骨第453章 大破漢軍(上)第341章 奇襲江陵第3章 四面楚歌第40章 死戰第370章 向楚國求援第12章 智取壽春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285章 大漢驃騎(三)第452章 天狼兇殘第107章 虎牢關(五)第572章 三十年後第140章 龐鈺用兵第327章 下戰書第275章 酒肆對話第358章 封王風波(下)第316章 太子人選第20章 哀兵必勝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335章 巔峰對決(八)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422章 這是機會第53章 該殺便殺第422章 這是機會第3章 四面楚歌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387章 劍指淮南第426章 決戰之畢攻第492章 單于庭第11章 狼奔三百里第404章 攻守之勢第445章 張良獻計第553章 十路伐漢第164章 交易馬匹第331章 巔峰對決(四)第187章 單騎退千軍第554章 引狼入室第427章 決戰之韓守第458章 瘟疫(下)第62章 奇襲敖倉(下)第567章 國號、年號第297章 糧草未動、騾馬先行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279章 護法校尉第261章 士農工商課第366章 刺殺劉邦(二)第287章 楚國的隱憂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54章 打造兵器第9章 借你項上人頭一用第519章 進場收屍第341章 奇襲江陵第286章 大漢驃騎(四)第271章 父子相見第542章 殺個回馬槍第243章 重騎逞兇第131章 火燒虎牢第396章 陣前鬥將第348章 樑軍的墳墓第56章 山中有路第57章 陰謀?陽謀!第361章 劉邦氣壞了第447章 瘋狂殺戮第20章 哀兵必勝第510章 蒙家四虎第322章 漢中失守第288章 士族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