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十面埋伏·落石

垓下,齊軍大營。

晌午剛過,一名身着藍色窄袖直裾深衣的中年秀士不經帳外衛士稟報,便悄然走進了韓信的中軍大帳,正在帳中閱讀兵書的韓信聞聲擡頭,看清來人後不覺有些驚異地道:“先生怎麼來了?”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韓信帳下頭號智囊,范陽辯士蒯徹!

這個蒯徹可不簡單,陳勝於大澤鄉興兵暴亂,曾派大將武臣平定趙地,正是憑藉蒯徹的三寸不爛之舌,武臣才得以傳檄千里,不戰而定趙地數十縣!後來韓信滅齊,也正是採納了蒯徹的建議,才最終下定了決心。

甚至連韓信上表劉邦請求自立假齊王,也是蒯徹的主意。

不過,此事最終的結果卻大大地出乎了蒯徹的預料,劉邦不僅沒有訓斥韓信,甚至還把韓信立爲了真齊王,這一結果不僅令韓信對劉邦的戒備之心頓消,還使韓信對蒯徹起了嫌隙之心,從此之後就不怎麼聽取蒯徹的建言了。

正因爲此,這次出征韓信纔沒有帶上蒯徹。

不過,蒯徹還是不請自來,獨自追到了垓下前線。

見了韓信,蒯徹也不行禮,劈頭就說:“大王,知不知道你已經死到臨頭了?”

韓信對蒯徹雖然已經心生嫌隙,不過對於蒯徹的見識還是相當佩服的,所以聽了這話後也只是稍稍皺眉,並沒有當場發作,當下耐着性子說道:“先生說笑了。”

“說笑?”蒯徹搖了搖頭,肅然道,“在下可沒有跟大王說笑,大王若不立即撤去十面之圍,放項羽和楚軍殘部一條生路,只怕旦夕便有殺身之禍!”說此一頓,蒯徹又道,“劉邦可不是良善之輩,只等滅了楚國、殺了項羽,他便要回頭收拾大王你了!”

“先生!”韓信皺眉不悅道,“時至今日,你怎麼還對漢王抱有偏見?”

“偏見?”蒯徹哂然道,“這可不是偏見,劉邦爲了保命,都可以把他的親生骨肉推下馬車,如此心狠手辣之輩,又如何與人共富貴,又如何肯與大王你共享天下?大王,你快醒醒吧,劉邦就是個市井之徒,這天底下就沒有什麼事情是他做不出來的!”

“夠了。”韓信揮手訓斥道,“謠言,這都是謠言,這樣荒謬的謠言先生也信?”

說此一頓,韓信又肅然說道:“漢王仁義,天下皆知,關中百姓,替漢王立生祠者,更是不計其數,漢王待孤更是情義深重,孤又豈能背棄於他?”

“仁義?呵呵,漢王仁義?”蒯徹慘然道,“大王,這是你心裡話嗎?”

韓信默然不語,好半晌後才沉聲說道:“先生,勸孤背棄漢王的話,從此以後就不要再提了,否則,別怪孤翻臉無情。”

蒯徹搖了搖頭,再沒有多說什麼,內心對韓信卻是失望到了極點。

在蒯徹看來,韓信的軍事才能,可謂天下無雙,甚至是亙古無人能及,可是他的政治眼光卻實在讓人不敢恭維,他連劉邦是個什麼樣的人都看不清,居然就敢妄想與他共富貴,分享天下,這簡直就是不知道死字是怎麼寫的。

君臣正相對無語時,大將李左車忽然大步走了進來。

見到蒯徹,李左車趕緊雙手抱拳,恭恭敬敬地見禮,旋即又向韓信稟報道:“大王,孔熙將軍飛馬急報,水淹之計已然奏效,被阻在沱水北岸的四千多楚軍已被斬殺殆盡,項羽僅率不足六千殘兵,投落石峽方向去了。”

“知道了。”韓信擺了擺手,淡然道,“下去吧。”

“諾。”李左車恭恭敬敬地揖了一揖,轉身退了出去。

##########

沱水以南二十里,項羽正率領五千殘部沿着馳道匆匆南下。

提起這馳道就不能不提秦始皇贏政,贏政從掃滅六國、一統天下到病死沙丘,一共在位十一年,卻做了三件彪炳青史的大事,一是統一度量衡及文字,一手打造了華夏族也就是漢族的文明基石,二是發兵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一手奠定了華夏族的傳統勢力範圍,三就是大規模地修建從咸陽通往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也就是馳道。

在位十一年便做成了三件大事,像贏政這樣高效的皇帝,再沒有第二個!

司馬遷在史記中辱罵贏政爲暴君,提到大秦也多以暴秦代之,是極不公正的。

單以留給後人的歷史遺產來考評,贏政就是當仁不讓的千古一帝,不管是漢武大帝,還是唐太宗,或者是朱元璋、朱棣父子,都是拍馬難以企及,至於後世有人鼓吹的康、乾兩位滿清皇帝,更是連給秦始皇提鞋都不配。

當然,以上這些功勞也不能全歸於贏政一人,因爲在贏政身後,有一個龐大的政治體系在運轉着,在支撐着他的每一項措施,每一道詔令以及每一個決策,這個政治體系就是由商鞅所創立的法制體系,或者說耕戰體系。

閒話少說,再說項羽,遠遠看到兩座大山擋住去路,兩山之中有道峽谷,由北向南的馳道從中穿行而過,地勢極爲兇險,項羽當即勒馬止步,回頭詢問隨行的項莊道:“三弟,前面那座大山是什麼山?好生兇險!”

項莊自然也回答不上來,便趕緊派人打聽。

不到片刻功夫,便有熟悉附近地形的士兵來到項羽馬前,跪地稟報道:“大王,前面是雙龍山,中間是落石峽,南北延綿十餘里,最窄處僅供兩車並行。”

“王兄,這地方太兇險了!”項莊沉聲道,“如果聯軍在這裡設下埋伏,只等我軍進了峽谷他們再把南北兩端的谷口一堵,我們可就成了甕中之鱉了。”

“甕中之鱉?好比喻。”項羽自然沒聽過這個明代纔出現的成語,卻也不難理解這成語的意思,當下又問那士兵道:“還有沒有別的路可以過去?”

“沒了,過雙龍山就這一條馳道。”那士兵道,“如果繞行,至少要多走百餘里。”

“多走百餘里?”項伯皺眉道,“藉兒,這可不行,等我們繞過雙龍山,韓信小兒的聯軍只怕已經穿過落石峽搶到我們前面去了。”說此一頓,項伯又道,“依我說,韓信小兒根本就想不到我們會走這條道,這裡不可能有埋伏。”

“萬一要是有埋伏呢?”大將鍾離昧反駁道,“我軍豈非危險?”

“三弟,你說該怎麼辦?”項羽沉吟片刻,忽然把目光投向了項莊。

鍾離昧、蕭公角、桓楚等楚軍大將的目光也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了項莊身上,這一刻,所有人的心裡都泛起了一絲異樣的感受,似乎自從上次重傷後,三將軍就跟變了個人似的,以前的三將軍,只知莽衝莽殺,可現在的項莊,卻顯得睿智過人。

“燒!”項莊卻沒有感到絲毫的不妥,獰聲道,“放火燒山!”

現在的項莊雖然是從後世穿越而來,可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韓信的十面埋伏具體是哪十個方位,所以,他也不能斷言,前面的雙龍山有沒有伏兵,不過現在,山中有沒有伏兵已不再重要,沒有伏兵也就罷了,若有,那就讓他灰飛煙滅吧。

“好主意!”鍾離昧讚道,“眼下正值隆冬季節,山中草木一點就着,山上真要藏有聯軍伏兵,只要這大火一燒起來,他們就只能跟草木一同化爲灰燼了。”

項羽怦然心動,當即下令道:“項聲,命你率本部人馬,進谷燒山!”

“諾!”項聲轟然應諾,旋即引着本部數百殘兵,蒐集引火之物進了落石峽。

##########

雙龍山,山腰。

齊軍大將陳賀正站在一道斷崖上,手搭涼篷往北邊谷口方向瞭望。

看到楚國大軍始終不肯開進峽谷,陳賀大爲不解,自言自語地道:“怪了,楚軍怎麼還不進谷?難道我軍的行蹤被發現了?這不可能啊,我軍進山時已經很小心了,連路上碰到的樵夫山民都給殺了,絕不可能走漏消息的呀。”

陳賀正困惑不已時,身後的親兵校尉忽然叫道:“將軍,好像有楚兵進谷了!”

“嗯?”陳賀急定睛看時,果然看到一小隊楚軍已經逶迤進了峽谷,大約有三四百人的樣子,不過,楚軍的大隊人馬卻仍然留在谷外,不曾進谷,當下陳賀越發困惑地道,“怪了,只派這麼點人進谷,項羽這是要幹什麼?”

“是啊,項羽想幹什麼?”親兵校尉也是撓頭不解。

不過很快,陳賀和他的親軍校尉就發現了項羽的意圖,因爲那三四百的楚軍進了峽谷之後並沒有急着趕路,而是點起火把開始四下胡亂放起火來。

“將軍不好!”親軍校尉大驚失色道,“楚軍要放火燒山!”

“該死的,這些狡猾的江東蠻子!”陳賀的臉色也在頃刻間變得煞白,當即喝道,“快,傳令各部,立即逃離此山!”

然而,陳賀這時候再想撤離卻是已經晚了。

谷中草木乾枯,又有凜冽的北風穿谷而過,風助火勢之下,火勢很快就漫過斷崖向着山腰上漫延,三千伏兵根本來不及下山就被滔天大火給吞沒了,陳賀命好,於最後關頭髮現了一個山洞,趕緊躲進洞中才僥倖撿回了一條老命。

第154章 蕭何中計第65章 連下五城第329章 巔峰對決(二)第552章 其勢如天傾第244章 堅如磐石(下)第3章 四面楚歌第205章 鼓動、爭執第157章 搶親第12章 智取壽春第232章 速戰速決第366章 刺殺劉邦(二)第570章 禪位、儲君第77章 棋差一着第417章 威逼利誘第96章 離間計(上)第560章 兄弟鬩牆(上)第175章 復仇、救兵第564章 廢立第122章 叩關第157章 搶親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457章 瘟疫(上)第297章 糧草未動、騾馬先行第433章 決戰之落幕第175章 復仇、救兵第36章 烽火聚兵第318章 對峙第146章 大秦直道第76章 火燒臨淄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186章 匈奴人第511章 父子人倫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6章 十面埋伏-火攻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434章 滅國大棋第58章 瞞天過海第227章 先下手爲強第263章 畢書入楚第330章 巔峰對決(三)第387章 劍指淮南第343章 商業氛圍第216章 局勢明朗第79章 十面之網第165章 組建騎兵第10章 該往哪裡去?第524章 恩威並施第365章 刺殺劉邦(一)第353章 水淹樑軍(上)第97章 離間計(中)第540章 反間計第326章 輕敵第101章 獨闖樑營第551章 大破燕軍第2章 垓下之戰(下)第480章 合縱連橫(八)第404章 攻守之勢第246章 三虎競食第416章 射殺第187章 單騎退千軍第50章 勇戰、謀戰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227章 先下手爲強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525章 祥瑞之兆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544章 滅火第350章 邔縣大戰第456章 兵鋒直指秭陵第538章 瓜分第487章 合縱連橫(十五)第119章 血戰第430章 決戰之畢守第518章 洗劫關中(五)第508章 玄衣衛第333章 巔峰對決(六)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427章 決戰之韓守第314章 狹路相逢第65章 連下五城第39章 浴血第79章 十面之網第10章 該往哪裡去?第560章 兄弟鬩牆(上)第447章 瘋狂殺戮第378章 隨時可能賓天?第487章 合縱連橫(十五)第273章 論楚軍第316章 太子人選第254章 齊人之福第94章 意外發現第315章 僵持第572章 三十年後第148章 樓煩王第133章 攻陷咸陽(上)第556章 激將第452章 天狼兇殘
第154章 蕭何中計第65章 連下五城第329章 巔峰對決(二)第552章 其勢如天傾第244章 堅如磐石(下)第3章 四面楚歌第205章 鼓動、爭執第157章 搶親第12章 智取壽春第232章 速戰速決第366章 刺殺劉邦(二)第570章 禪位、儲君第77章 棋差一着第417章 威逼利誘第96章 離間計(上)第560章 兄弟鬩牆(上)第175章 復仇、救兵第564章 廢立第122章 叩關第157章 搶親第388章 滅楚的最後機會第457章 瘟疫(上)第297章 糧草未動、騾馬先行第433章 決戰之落幕第175章 復仇、救兵第36章 烽火聚兵第318章 對峙第146章 大秦直道第76章 火燒臨淄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186章 匈奴人第511章 父子人倫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6章 十面埋伏-火攻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第557章 直取咸陽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434章 滅國大棋第58章 瞞天過海第227章 先下手爲強第263章 畢書入楚第330章 巔峰對決(三)第387章 劍指淮南第343章 商業氛圍第216章 局勢明朗第79章 十面之網第165章 組建騎兵第10章 該往哪裡去?第524章 恩威並施第365章 刺殺劉邦(一)第353章 水淹樑軍(上)第97章 離間計(中)第540章 反間計第326章 輕敵第101章 獨闖樑營第551章 大破燕軍第2章 垓下之戰(下)第480章 合縱連橫(八)第404章 攻守之勢第246章 三虎競食第416章 射殺第187章 單騎退千軍第50章 勇戰、謀戰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227章 先下手爲強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525章 祥瑞之兆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544章 滅火第350章 邔縣大戰第456章 兵鋒直指秭陵第538章 瓜分第487章 合縱連橫(十五)第119章 血戰第430章 決戰之畢守第518章 洗劫關中(五)第508章 玄衣衛第333章 巔峰對決(六)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501章 漠南風雲(中)第427章 決戰之韓守第314章 狹路相逢第65章 連下五城第39章 浴血第79章 十面之網第10章 該往哪裡去?第560章 兄弟鬩牆(上)第447章 瘋狂殺戮第378章 隨時可能賓天?第487章 合縱連橫(十五)第273章 論楚軍第316章 太子人選第254章 齊人之福第94章 意外發現第315章 僵持第572章 三十年後第148章 樓煩王第133章 攻陷咸陽(上)第556章 激將第452章 天狼兇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