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東征高句麗

項莊趕到丹徒水師大營的次日,姜濟也從番禺回來了。

聞聽姜濟的水師已經到了外海,項莊親至埠頭上迎接,在埠頭上等了半個時辰,東方浩浩渺渺的江面上終於出現了個黑點,隨着距離的接近,一艘桅杆斷折、風帆破裂甚至連側舷上都破開了好幾個大洞的破船終於出現在了視野之中。

望着這艘破敗不堪的“楚船”,項莊不禁有些黯然。

兩年前從丹徒水師大營開拔時,姜濟的水師船隊可是擁有足足一百艘“楚船”,而且都是尖底翹艏的大海船,百艘大楚船,以十艘爲一隊,分成十隊前往南美大陸探險,項莊這麼做也是迫於無奈,畢竟此時的航海技術有限。

雖說有自己假稱託夢繪出的太平洋海圖,但這海圖畢竟很籠統,南太平洋上有多少島嶼以及這些島嶼的確切位置,項莊是絕對畫不出來的,還有就是司南的精度也不高,在指向的精確性上存在很大的問題,不得已項莊只能將船隊分成十路,想的就是廣種薄收,派出十路只要有一路回來就是勝利。

這是一道很簡單的概率算術題。

由於航海技術的限制,一百艘楚船結隊同行,其生存概率絕不會比十艘楚船出海高出多少,項莊估計,能有半成的生存概率就很不錯了,但是如果將船隊分成十隊,那麼有船隊成功返航的概率立刻就提高到了五成!

五成,這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概率了!

項莊從未奢望過水師完完整整返航,他需要的僅僅只是幾艘或者一艘船返航,只要水師能夠帶回蕃薯、土豆還有玉米,這次大航海冒險就成了。

但是,當項莊看到真的只有一路並且還只有一艘海船返航時,心下還是不免惻然,作爲一個皇帝,項莊早已經見慣了生死,但對於水師的遭遇。心下卻還是有些愧疚,若是再等幾十年航海,這樣的損失多半是可以避免的。

但是說老實話,項莊已經等不及了,他迫切地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蕃薯、土豆、玉米這三種農作物引入華夏,他迫切地想要看到華夏族的人口出現爆炸式的大增長,他更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華夏族對遠東、中亞以及東南亞實現有效統治!

破船緩緩地靠上了埠頭。姜濟匆匆步下舷梯,只見他衣衫襤褸、蓬頭垢面,雙眼也深深地凹陷了下去,眸子裡更充滿了血絲。

項莊一眼望去竟險些沒認出來,這是……姜濟?!

“臣,水師中郎將姜濟,叩見陛下!”姜濟卻仆地跪倒。

“叩見陛下,萬歲……”姜濟身後的水師將士也紛紛跪倒在地。

“姜愛卿平身。”項莊趕緊上前將姜濟扶起,又向其餘將士肅手道。“諸位將士也快快平身吧,平身……”

草草慰問了幾句,項莊便急切地問道:“姜愛卿。可曾到過極東大陸?”

姜濟長嘆了口氣,神情黯然地回答道:“臣也不知那是不是極東大陸,不過臣的確是按照大王所授的航海圖,一直向着東方偏南航行,期間雖頗多困難,但在航行九個月後卻終於駛抵了一塊新的大陸,也找着了大王說的那幾種東西。”

期間頗多困難,此時姜濟說來似乎輕輕巧巧,可項莊卻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來。這九個月是何等的驚心動魄,太平洋上巨大的風暴,荒涼小島上的野人野獸,以及浩渺大洋上因爲找不到補給而造成的恐慌,每一樣都是要人命的。

不過項莊顯然已經顧不上安慰姜濟了。當下急切地道:“東西呢?”

姜濟回頭一招手,便有六名水師將士從船上擡下了三隻藤筐,項莊急定睛看去,發現筐裡果然便是他朝思夢想的東西,半筐土豆、半筐蕃薯還有小半筐玉米粒。項莊抓起一把土豆以及一把玉米粒看了又看,聞了又聞,最後忍不住仰天長笑起來。

姜濟不明所以,小心翼翼地道:“大王,臣原本帶了足足百筐,不過快到番禺之前的幾個月,船上實在是沒有吃的了,所以……”

“沒事沒事,有這些就夠了,足夠了。”項莊不以爲意地擺了擺手,又回頭吩咐身後站着的丹陽郡守道,“周郡守,你馬上回去安排,朕需要百畝最肥沃的地,還要一百個最有經驗的老農,再發一千府兵聽調!”

“喏!”丹陽郡守領命,匆匆去了。

兩個月後,直到地裡長出禾苗、土豆芽,再將蕃薯苗遷插下地,又安排丹陽郡守細心照料這十畝良田,項莊才意猶未盡地回了洛陽,不過四個月後,項莊還會再來,那時候播下的蕃薯、土豆還有玉米差不多都該成熟了。

回到洛陽,項莊便開始安排對高句麗用兵。

此時距離天下大一統雖然纔剛剛過去兩年,像關中、燕地、齊地以及淮南等地,甚至還沒有完全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但新生的華夏帝國還是迫不及待地展開了大規模的對外征戰,高句麗就是華夏帝國第一個拿來開刀的目標。

歷史上同一時期的大漢帝國足足休養生息了近百年,才終於攢下足夠的國力,然後開始了長達五十年的對匈作戰,但這個時空的華夏帝國卻將這一過程提前了半個世紀,別看這個時空的楚漢相爭持續更久,但華夏帝國的國力卻遠非大漢帝國能比。

這得益於項莊推行的鼓勵士農工商的國策,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原來的楚國現在的華夏帝國擁有了規模龐大的工商業,工商業的興盛就帶來了國庫的充裕,再加上手工業對農業技術的反哺,以致原本楚國治下各郡連年豐收,兩倉存糧是堆積如山。

至於手工業爲何會對農業技術形成反哺,原因很簡單,因爲手工業會吸收大量的壯年勞力,這些壯年勞力投身手工業,就必然會對農業造成影響,爲了彌補或者消除影響,就只能從耕作技術以及生產工具上想辦法,這就催生了農業技術的發展。

譬如立足於鐵製犁耙的深耕細作技術,譬如水車,譬如立足於水車的井灌技術,再譬如間作技術、輪作技術等等,在農民的探索、以及太學學員(太學有一個公輸車負責的科研機構,搞發明可以獲得爵位)孜孜不倦的努力下,農業技術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

國庫裡面錢糧充足,再加上戰功獎勵機制,新生的華夏帝國上到皇帝、下到黎庶百姓都擁有很強烈的對外用兵意願,作爲皇帝,想要開疆拓土、開創不世之功勳,作爲武將,想要斬立戰功,得到應有的封賞,作爲百姓,也希望自家子弟能夠獲得戰功。

歷史上的大秦帝國,在耕戰體系的激勵之下,那就是一架畸形的龐大的戰爭機器,新生的華夏帝國在士農工商等各個層面上的發展更加全面,戰爭動員能力絕對不輸於大秦帝國的耕戰體系,戰爭的持續能力更是要強出許多。

所以,大規模的對外擴張也就不可避免了。

至於爲什麼選擇高句麗作爲第一個討伐對象,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首先,高句麗緊鄰遼東,相隔不是太遠,其次,高句麗是農耕文明,不像匈奴、月氏等遊牧民族,打不過他們就會遁入大漠或者戈壁灘中,讓你人影都找不着,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高句麗正處擴張上升期。

只要滅掉高句麗,遠東地區剩下的幾個敵人,無論是烏桓人、鮮卑人、扶余人還是箕子朝鮮,都不可能再挑戰華夏帝國了,當然,現階段只可能是征服,要想對遠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統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今日恰逢月初大朝,剛落成的大華宮奉天殿裡百官羣集。

富麗堂皇的大殿上,華夏帝國始皇帝項莊高踞寶座之上,玉階之下則擺着太子項政的御案,項政身披五爪龍袍,其形制與項莊身上的龍袍毫無二致,父子倆便是頭上的冠冕也是一般無二,都是十二道旒。

項莊在用這種方式訂立規矩,這纔是真正的國之儲君。

項莊之所以這麼做,不僅僅只是爲了樹立太子的權威,他還有更深遠的考慮,因爲項莊覺得歷史上的皇位繼承製度存在很大的缺陷,太子只能從現任皇帝的子嗣中選拔,選擇餘地小、很難保證下一任皇帝的素質不說,有時候還會出現青黃不接的斷層現象!

如果現任皇帝來個暴卒,年幼的太子倉促登基,更是問題嚴重,導致皇權中斷也是有可能的,歷史上因爲主幼而出現動盪的先例不勝枚舉,譬如說漢惠帝、譬如說漢獻帝,而最爲臭名昭著的恐怕就是滿清末年的垂簾聽政了。

所以,項莊決心破除這種不合理的皇位繼承製度,無論如何也不能出現未滿十八歲又沒有隨朝參政經驗的皇帝,確立並鞏固項政的儲君地位,令其隨朝參政並賦予人事任免的極大話語權,就是項莊踏出的第一步。

項莊的目光從羣臣臉上掃過,最終定格在項政臉上,問道:“太子,關於東征高句麗的統兵大將,你可有合適的人選?”

第533章 奇襲臨淄第205章 鼓動、爭執第299章 風起雲涌第185章 百步神箭第353章 水淹樑軍(上)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148章 樓煩王第3章 四面楚歌第20章 哀兵必勝第154章 蕭何中計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277章 驃騎將軍第218章 上萬大軍第482章 合縱連橫(十)第47章 激戰正酣第201章 江東格局第365章 刺殺劉邦(一)第358章 封王風波(下)第409章 戰機出現第83章 名將周勃第193章 交好趙國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37章 張良的反擊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249章 破解第114章 三件大事第246章 三虎競食第161章 兵臨城下第439章 英布之謝幕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第413章 損失慘重第468章 落井下石第254章 齊人之福第265章 紅鸞劫第39章 浴血第158章 渾水摸魚第335章 巔峰對決(八)第525章 祥瑞之兆第58章 瞞天過海第480章 合縱連橫(八)第36章 烽火聚兵第549章 舉國血戰第30章 戰略決策(下)第561章 兄弟鬩牆(中)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507章 詔獄第519章 進場收屍第14章 猛將樊噲第263章 畢書入楚第572章 三十年後第314章 狹路相逢第51章 項氏宗族第69章 魏地豪強第569章 東征高句麗第503章 遷都第470章 黑冰臺第108章 虎牢關(六)第530章 智取歷下第412章 蜀西陰雲第435章 大勢已去第528章 五家分齊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463章 漢家風骨第105章 虎牢關(三)第324章 白墨又溜了第264章 二星爭輝第273章 論楚軍第65章 連下五城第80章 十面之網(下)第287章 楚國的隱憂第208章 天炎第337章 巔峰對決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459章 張良自焚第320章 受挫第39章 浴血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324章 白墨又溜了第41章 仍在掌握第163章 遊說樓煩第70章 遍地狼煙第496章 冒頓暴斃第235章 人頭、戰功第27章 大破漢軍第299章 風起雲涌第92章 金蟬脫殼(下)第193章 交好趙國第32章 銳不可擋第101章 獨闖樑營第80章 十面之網(下)第310章 破關第61章 奇襲敖倉(中)第205章 鼓動、爭執第429章 決戰之韓攻第69章 魏地豪強第91章 金蟬脫殼(上)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140章 龐鈺用兵第126章 函谷關?殺戮
第533章 奇襲臨淄第205章 鼓動、爭執第299章 風起雲涌第185章 百步神箭第353章 水淹樑軍(上)第537章 將計就計第148章 樓煩王第3章 四面楚歌第20章 哀兵必勝第154章 蕭何中計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277章 驃騎將軍第218章 上萬大軍第482章 合縱連橫(十)第47章 激戰正酣第201章 江東格局第365章 刺殺劉邦(一)第358章 封王風波(下)第409章 戰機出現第83章 名將周勃第193章 交好趙國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37章 張良的反擊第312章 用兵唯謹慎第249章 破解第114章 三件大事第246章 三虎競食第161章 兵臨城下第439章 英布之謝幕第340章 放英布回去第413章 損失慘重第468章 落井下石第254章 齊人之福第265章 紅鸞劫第39章 浴血第158章 渾水摸魚第335章 巔峰對決(八)第525章 祥瑞之兆第58章 瞞天過海第480章 合縱連橫(八)第36章 烽火聚兵第549章 舉國血戰第30章 戰略決策(下)第561章 兄弟鬩牆(中)第147章 赳赳老秦第507章 詔獄第519章 進場收屍第14章 猛將樊噲第263章 畢書入楚第572章 三十年後第314章 狹路相逢第51章 項氏宗族第69章 魏地豪強第569章 東征高句麗第503章 遷都第470章 黑冰臺第108章 虎牢關(六)第530章 智取歷下第412章 蜀西陰雲第435章 大勢已去第528章 五家分齊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367章 刺殺劉邦(三)第463章 漢家風骨第105章 虎牢關(三)第324章 白墨又溜了第264章 二星爭輝第273章 論楚軍第65章 連下五城第80章 十面之網(下)第287章 楚國的隱憂第208章 天炎第337章 巔峰對決第380章 賢有一計第459章 張良自焚第320章 受挫第39章 浴血第355章 敕封其爲荊王第324章 白墨又溜了第41章 仍在掌握第163章 遊說樓煩第70章 遍地狼煙第496章 冒頓暴斃第235章 人頭、戰功第27章 大破漢軍第299章 風起雲涌第92章 金蟬脫殼(下)第193章 交好趙國第32章 銳不可擋第101章 獨闖樑營第80章 十面之網(下)第310章 破關第61章 奇襲敖倉(中)第205章 鼓動、爭執第429章 決戰之韓攻第69章 魏地豪強第91章 金蟬脫殼(上)第484章 合縱連橫(十二)第140章 龐鈺用兵第126章 函谷關?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