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又揀了一個軟柿子

十七章叉技了一個軟柿子 別人的意見令狐領可能不會聽,但齊策的意見令狐領要認真對待。

自從趙武擔任武宮守衛(晉國軍官學校校長)之後,爲了讓自己不至於出醜,趙武着手將晉國現有的軍事策略編輯成冊,結合現代部分軍事思維,製作了一本軍官培的標準教材 從這以後,趙武上講臺不至於張着嘴不知該說什麼話了。

這本教材從軍隊的組織架構談起,詳細談論了軍隊的指揮、練、編成、作戰協同、指揮等等方面”但趙武不知道,晉國以前的軍事條令是“習慣法”大家口口相傳,從來沒有錄製成文字,成爲標準規範。如今這標準規範有了,於是晉國一下子過渡到軍事“成文法。時代,,

正如蔡倫總結造紙經驗後,別人將發明紙的榮譽歸結他一樣。這本總結教材編錄成功後,趙武儼然成了晉國第一兵法家 但趙武卻推辭了這份榮譽,他以負責整理這本教材的齊策之名命名這本教材,稱其爲《(軍)策十六篇》。

由此,享有編錄兵冊名聲的齊策,一躍成了春秋時代最耀眼的兵法來

這樣人的意見,令狐領能不重視嗎?他認真考慮了一下齊策的建議,若有所悟的反問一句:“趙氏步兵會用弩弓配合嗎?”

令狐領這句話,表明他已經明白了齊策的打算。齊策欣喜的點點頭:“當然,我趙氏步兵將射擊五輪。”

趙武聽不明白這兩人的對話,他伸了個懶腰:“凡事由於下操心,日子真是舒服,,你們聊。談好了告訴我。”

齊策與令狐領繼續交談幾句。確定了攻擊順序,魏領轉臉看着趙武,吩咐:“我老了,再去爭什麼榮譽已經無所謂了,這次就由武子出面,我居中指揮吧。”

趙武也不推遲,他站起身來,回答:“那就由我出面,你們準備好了喊我一嗓子。”

令狐領又細心的叫過英觸,詢問:“鄭國來了多少輛兵車?”

英觸明答:“約三百來 ”

令狐領又問:“外面的道路情況如何?”

英觸回答:“土地凍的很堅硬,正利於趙氏的戰車馳騁

令狐領點頭,轉而吩咐趙武:“你動卓吧,我這就調派兵力

趙武點點頭,他一指英觸:“你來駕車。”

齊策站起身:“我當爲車右。”

武士昆回答:“右行走我的。”

林虎舔着臉,膽怯的問:“我能擔任左行嗎?”

衛敏拍着胸脯說:“我不做左行,也當得起左行的車右。”

趙武一揮手,儘量讓自己王八之氣充足:“同去同去

稍後,晉軍新軍開始緩緩出營。

頭排行走的是魏氏的甲士。魏氏以甲士稱雄於列國,百年積累下來,他們挑選的甲士無論力量如何,個個都身材高大而魁梧。這些甲士一手舉着一人高的大盾牌,一享用劍敲擊着盾牌,隨着鼓點慢慢前進,在原野上,彷彿一面盾牆向前推進。

緊跟這些甲士後面的是韓氏的弓手,每名沸氏弓手身邊都有兩名以上的、身穿柳條甲的趙氏私兵伺候,他們手裡提着一個爐火正旺的小炭爐,邁着小碎步尾隨着韓氏私兵。

韓氏私兵之後是趙氏的戰車觸剛纔說“現在的大地適合趙氏的戰車馳騁”是因爲趙武經過兩次冬季作戰後,對他的戰車進行了改革。現在的趙氏戰車走輕便路線,縮減了車身的寬度,加大了車身的長度,另外,車身四周插滿了盾牌和武器,車軸上裝着長杆堅硬的三輪刺,駕車的戰馬身上也披了金屬的鎧甲,馬額頭上的一根長長的尖刺,使戰馬活像一匹獨角獸。

因爲趙氏戰車附加裝備多,所以戰車之間間距很大。而齊策先前建議用雙徹行爲一個攻擊橫排,這意味着晉軍新軍出戰的正面是以兩“卒。作爲一個攻擊方陣。這種佈置加大了趙兵的攻擊正面的寬度,但也使趙兵的攻擊縱深不夠。

齊策排列出這種攻擊陣型,是爲了嚇唬鄭國的君主,他用寬大的正面告訴鄭國人:我們的兵力很雄厚,後面後援不斷,所以我們不擔心攻擊縱深不夠 我們是來跟你們拼命的,鄭國人,你有膽不要逃,我們打個過癮。

晉軍新軍隨着鼓點推進。在整個隊伍前方,孤零零的行進着三輛戰車:中間的戰車上坐着趙武,他的右手是天下第二的潘黨(右行),左手是猛士林虎與神箭手衛敏的搭配。

等他們推進到離鄭軍不遠的地方,鄭國君主鄭成公遲疑不定的詢問身邊的執政子罕:“對面的三輛戰車上來的是什麼人,怎麼他們人人臉上都罩着青銅面甲,那面甲猙獰可怕,倒讓人心中犯嘀咕

子罕躬身回答:“君上,來的一定是趙武。我聽說趙武年幼,長相文秀俊美,他擔心上陣交鋒被對手看不起,所以鍛造了一個青銅面甲,每當上陣的時候就戴在臉上,防止對手看輕自己。

我還聽說趙氏盛行一種軍中游戲,是用棍棒擊打飛舞的石球,因爲怕石球打傷臉部,所以遊戲時,上場人員人人都喜歡在臉上戴上面甲,趙氏因此而盛行佩戴面甲。

我還聽說,自趙武戴上面甲後,其家族武士也有樣學樣,紛紛給自己鑄造猙獰可怕的面甲,戰時戴在臉上以混淆別人的視聽,藉此掩護自己的家主。我還約略聽說,那個喜歡戴狼頭面甲的是林胡人,就叫林虎,只是趙武右手的那位臉上戴巫鬼面具的人,不知道是何方神聖,他身材好魁梧啊

子罕向鄭君交代的功夫,趙武已在陣前停住了馬車。鄭成公看了看左右,招呼執政子罕:“我們也迎上去吧

因爲趙武帶了侍從出陣,所以鄭國國君出陣的時候也帶足了護衛。雙方戰車前呼後擁在陣前接觸,趙武停車躬身,向敵方國君施禮:“晉國外臣趙武問候鄭君,我國國君命令趙武出擊,以掩護全軍撤退,趙武雖然年幼,卻不“一國君的重託,等會兒交起年來,趙武定要冒犯了。請小引小在此處先致歉意。”

按趙武的脾氣,他見到鄭國國君,應該先遞上一塊寶玉,而後從身邊取出一壺美酒,再誠懇的請求鄭國國君允許他獲得俘虜鄭國國君的權力,但這種狂妄的行爲被齊策阻止了,齊策在他右手不停的小聲提醒:“風度,注意風度。”

鄭國國君沒有回答,執政子罕代替國君回答了晉國八正卿之一趙武的問候:“你我二人同樣命運(同病也)。”

子罕的意思是說:趙武奉命出擊,以掩護晉國全軍撤退,而鄭國國君也同樣奉命出擊。以掩護楚軍撤退,所以,戰場上這對敵手是“同病相憐”的命運。既然大家都同病相憐了,那麼,,嘿嘿,我的意思,你的明白?

趙武卻聽不懂,他躬身請求:“請讓我們開始吧。

子罕苦笑了一下:“非得開始嗎?”

趙武笑了:“鄭國還能經得起幾次這樣的討伐?”

說罷,趙武回車,子罕愣了。

鄭成公看出乎罕的猶豫,他態度堅決:“楚王爲了寡君損失了一隻眼睛,寡君絕不能背棄楚王。既然晉國人要戰鬥,那就戰鬥吧。”

子罕原先對趙武說的話,是提醒對方:你我同病相憐,不妨走個過場。我們彼此站在弓箭射程之外,吼上幾嗓子,而後相對列陣,堅持到日落,再各自撤退。也算是圓滿的完成了彼此的任務,何必要鬧得臉紅脖子粗,兵刃相見呢?

子罕這個建議被趙武斷然拒絕,因爲他已經很清楚的明白,晉國稱霸的決心很堅定,鄭國不屈服,那麼這場戰爭還將繼續下去。長痛不如短痛,與其讓戰爭拖延到他這位小領主承受不起,還不如早早結束這場災難。

鄭君回車了,子罕一步三回頭往自己軍陣中行進。看到子罕的動作,在趙武戰車上的齊策悄聲提醒:“主上,對面的鄭國執政戰鬥意識不強,他頻頻四處張望,是在擔心我們的援軍。這次我們只要把聲勢做足,鄭國人一定逃個爽快。”

趙武撇了撇嘴,斜着眼睛看了看齊策:“你好歹也算是個著名的兵法家,遇到這樣一支軟柿子,不好好捏一捏,豈不辜負了兵法家的名聲。”

齊策好奇的打量了一下趙武,無所謂的說:“我一向以爲主上愛惜士兵的生命,所以纔出這種噓聲侗嚇的計策,既然主上要打,那就打吧。”

對面的鄭成公回到自己的軍營,他心神不安的登上巢車,觀察對面晉國的動態,看到晉國士兵在原地跳躍不停,他轉身詢問子罕:“晉國士兵爲什麼站不住,他們原地跳個不停,莫非犯了什麼病?”

這個問題子罕也回答不出來,但如果鄭國國君去詢問趙武,或者任何一個趙氏私兵,沒準這些趙氏私兵會老實的回答:“在熱身 賽前嘛,怎能不來個熱身,運動一下胳膊腿。”

過了一會兒,鄭成公自言自語:“卑國的戰車來回奔馳,又是怎麼回事,啊,他們都跳下了戰車。”

子罕回答:“這是晉國軍隊在進行戰前祈禱,他們要進攻了。”

鄭成公指着對面的軍隊,皺着眉頭說:“奇怪,怎麼晉國的徹頭主將不在每徹的正中,反而位於徹行的最邊上?”

與此同時,晉國軍隊當中也有人發出相同的詢問。在晉軍中軍,巢車上的齊國正卿崔抒、魯國的仲孫蔑詢問韓厥:“元帥,我認得兩徹徹頭的主將,那兩個人不是跟隨武子出陣的麼?怎麼他兩人的戰車都在徹行的最邊上 武子這是擺的什麼陣型?”

韓厥也不明白趙武想幹什麼,但他穩健的笑了笑,高深莫測的說:“諸位且看下去。”

牛角號吹響了,聲音沉悶,活像現在的超重低音喇叭,這聲扣人心扉的悶響拖着長長的尾音,當尾音最後一個音符飄散在空氣中後,緊接着又是兩聲短促的牛角號。最後一聲牛角號剛剛結束,位於頭排的魏氏甲士吶喊一聲,半舉起一人高的弧形盾,向前踏出一步,大地在此剪彷彿傾斜了一下,風雲變色。

鼓聲響起,緩慢而有規律,每一聲鼓響,都伴隨着晉軍的一聲大喝,每次鼓響的間隙中,魏兵都舉起盾牌向前推進一步。

春秋時的盾牌因爲要抵禦戰車的衝擊,所以造的既高大又厚實,這種盾牌在現代稱之爲“塔盾”這種盾牌之大,即使向來高大魁梧的魏兵也只能一步一停的舉着盾牌前進。

然而,素來“好整以暇”的晉軍如此緩慢的推進,卻沒有給人以懈怠懶散的感覺,相反,那種緩慢的推進如泰山壓頂一般,帶着不可阻擋的凝重;這種遲緩彷彿鈍刀子割肉一樣,長時間的折磨着鄭軍的神經,令他們不能呼吸,心臟狂跳。

傲慢的晉國人帶着大國士兵特有的驕傲,用貓戲老鼠的心情一步步緩慢逼近着鄭國軍兒 …

春秋時的戰爭進入到晉楚爭霸的時候,戰爭的手段似乎陷入了平靜。自從“曹創論戰”之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成了各國軍隊的共識,於是各國開始研究後發制人的戰術。目前,這種戰術似乎很成功,從而導致戰爭進程變得無限漫長 鄭國人這次也打算照搬。

春秋時都是用戰車交戰,寬大米重的戰車對道路狀況要求很高,於是各國研究出先用屯車阻礙敵方戰車突擊,迫使敵方攻擊部隊不得不在箭雨下挑開屯車組成的堡壘,打開供戰車馳騁的縫隙一這有點類似近代的塹壕戰發明後,使得衝鋒成爲一場絞肉機之戰。

因爲這種有效地防守反擊戰術發明,此後,各國諸侯作戰時,誰先發動進攻,就不得不承受由此帶來的重大損失。

在此當中,各國也研究出種種突擊辦法,比如那陵之戰中,魏騎憑藉個人的勇猛衝擊對方的防線;比如三邵的新軍操練出一種波浪式的花樣進攻方式,等等。

但種釋進攻方法,在屯車組成的陣線前,卻像八廣髏遇了塹壕一樣,顯得收效極微 晉軍士兵依舊走的不慌不忙,在頭徹嚴密的塔盾盾牆之後,是兩千韓氏弓兵組成的隊伍,他們揹着長弓,不停的將手放到身邊的小炭爐上烘烤着,並靈活的活動着手指。在這些弓兵的身後,一左一右的尾隨着兩名身穿柳條甲的僕兵,左邊的僕兵抱着裝滿箭的箭壺,右邊的僕兵用長杆挑着炭火通紅的小炭爐。

“嗖”的一聲。鄭軍發箭了,他們射出的是單一箭,這支箭不是用來警告的,而是爲了測試弓箭的射程。而鄭軍射出的那幾支箭,就是在測量弓箭的射程,一旦新軍進入射程之內,鄭軍便會用遠程猛擊打擊衝鋒中的晉軍。

頭排的魏兵對鄭軍射來的弓箭恍若未見,他們繼續一步一盾的推進着,到了距離鄭軍射出的箭兩三米遠的地方,令狐領舉起了牛角號,吹出了一聲悠長的號音,魏兵嘎然而止。

鄭成公驚喜過望:“他們停止前進了,子罕,他們在我們的弓箭射程之外停止前進了,是想跟我們對峙到日落嗎?”

子罕輕輕的搖搖頭,他才一張嘴,晉軍營地突然爆出一聲“嗡”的響聲,無數黑點從魏兵身後飛出,像漫天的蝗蟲一樣衝鄭軍撲來,而後如雨打芭蕉一樣噼裡啪啦的落下。

中箭的鄭兵沉聲慘叫,聲音淒厲而揪心,在一片慘叫中,子罕張嘴說出了他剛纔就想說出的話:“趙武曾經制作《百器譜》,雖然傳聞弩弓是韓氏發明的,但這一發明恰好在《百器譜》出現之後,我猜趙氏的弩弓一定不少,弩弓比弓箭射程遠,他們站在我們射程之外,我們卻站在他們射程之中。”

鄭成公催促:“衛國傳來的消息說弩弓射擊緩慢,我們在攻擊宋國的過程中,也曾繳獲了一些弩弓,證實了衛國的說法,子罕,既然弩弓有這些缺點,不如我們衝鋒吧,敵人射擊緩慢,我們只要忍受兩三撥射擊,就能衝到晉軍面前肉搏。”

子罕搖了搖頭,他再度張嘴,還沒說出話來,對面的晉軍突然發出一和肉喊,緊接着,連續不斷的箭桿飛出了晉軍陣營,漫天的箭雨中,子罕慢慢的說:“韓氏以弓射稱雄列國,趙武跟韓氏關係親密,他出戰了,隊列當中一定有韓氏的弓手,韓氏的弓手急促射是非常著名的。”

對面晉軍陣型中飛出的箭桿連綿不斷,鄭成公擦着額頭的冷汗,問:“子罕,你的意思是說,剛纔那輪弩弓射擊是在引誘我軍出擊,從而離開屯車的庇護,”

子罕張張嘴,第三次,他還沒有把話說出來,晉軍擂響了進攻的鼓聲。子罕一驚,他後知後覺的脫口而出:“進攻,晉軍竟然進攻了。”

子罕說這話的時候,從魏兵盾牆兩側冒出了兩支戰車隊,等子罕說完話,他才恍然大悟似的補充:“竟然是從兩側進攻,我現在明白了徹頭爲什麼處於最邊緣,原來徹頭站在邊上是爲了出擊方便,,不對!”

果然不對,從兩側出擊的晉國軍隊沒有攻擊鄭軍的正面,他們在戰場上兜了個大圈子,像兩把大鉗子一樣,繞過鄭軍正面的屯車陣,從側面,從兩翼後方撲向了鄭軍的步兵。

子罕在那裡驚詫,鄭成公在巢車上到抽了一口冷氣。

趙氏的戰車實在扮相兇惡,車輪滾動,武裝在車頭上三輪刺寒光閃閃,駕車的戰馬頭上的尖刺銀亮亮的,讓人下意識的想要躲避,晃眼間,趙兵戰車衝進了鄭國的側翼,車軸上尖利的三輪刺劃過了鄭國步兵的雙腿,立刻對鄭國士兵進行了截肢手術,被車輪攪起的斷腿飛舞在空中,失去小腿的鄭國士兵抱着膝蓋淒厲的慘叫着,這叫聲讓倖存的鄭國士兵心中膽寒,他們躲閃的更快了。

戰車上,英觸全身披着重甲揮舞着馬鞭,他驅趕着戰馬橫衝直撞;戰車上,趙武揮舞着長戟,蕩起一片風聲,替英觸撥打着箭桿;車右,齊策手持着弓箭,頻頻搭弓遠射,兇惡的戰車沒有放緩速度,齊策邊射箭邊催促:“不要停,不要減速,向前衝。”

戰車周圍沒有人敢靠近,車輪上裝的三輪刺不時的斜斜劃過鄭軍士兵的雙腿,躲避不及的鄭兵或被割去一條腿,或被割傷,他們倒臥在地上,慘叫的聲音令人揪心,這些活生生的榜樣更讓鄭國士兵拼命躲避着戰車,連弓箭手都忘記着職責,扔下弓沒命的奔逃。

趙武橫衝直撞。在他的戰戟下,鄭軍像割到的麥子一樣齊齊倒伏。很快,鄭軍的頭一矩很快被擊穿,映入眼簾的是第二矩。

頭排停列着驚慌的戰車,潰散的士兵堵塞了鄭軍戰車馳騁的道路,鄭軍的戰馬驚慌失措的長嘶着,駕車的御戎竭力安撫着戰馬。

從兩翼側擊的趙兵戰車隊與鄭國軍陣中合攏了 右行潘黨到了;左行林虎、衛敏到了。

得到兩位神射手支援的趙武大發神威,他拼命的驅趕着鄭國潰兵倒卷向鄭軍第二矩。他的戰馬兇狠的撞向鄭國戰車,車軸上的尖刃輕快的戈過鄭軍車輪小發出令人牙酸的切割音。

趙武衝進了第二矩的步兵陣。

戰車衝進步兵陣,就像老虎撲向了羊羣,威風凌凌的戰車具備了掌控生死、予取予奪的權力,趙武在車上左右開弓,連挑帶打,在鄭軍第二矩中縱橫肆虐。

韓厥還在巢車上。從遠處看過去,晉軍衝入鄭國軍隊心臟中後,整個鄭國的軍隊彷彿中心捱了一顆原子彈,混亂立刻成波浪形向四處擴散,只眨眼間小鄭國的軍陣膨脹起來,越漲越大,而後,像個撐不住的氣球一樣爆開 鄭軍潰散了。

整個鄭軍陣式外圍全是四散奔逃的士兵,這些潰散的士兵就像爆炸形成的顆粒一樣,分散的很開,但都是朝着一個方向直線前進 遠離鄭軍排列的陣式方向。

以:求票,拜求讀者票票支持,多謝了!(

第156章 純粹想找茬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294章 驚弓之鳥第281章 戰爭的啓動資金第93章 小國寡民的掙扎第118章 國君的嘯叫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346章 所有的委屈都值了第一百九十八 掌漁翁得利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下)第148章 光榮的死第239章 迷霧重重的連弩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上)第123章 王旗下的蛋第202章 歷史該怎麼書寫第314章 想挖我的牆角第179章 關於鯤鵬的傳說第191章 我們必須糾纏第8章 山寨“趙武”的初次路演第27章 智姬的決斷(上)第200章 即將來臨的第313章 今後你是我的人了第138章 叛亂是種傳染第67章 又揀了一個軟柿子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上)第51章 打你沒商量第69章 不知道該姓啥了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下)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上)第286章 彷彿衝進一團迷霧中第322章 咦,又弱一個第237章 詭異的刺客第163章 天下雄城的陷落第187章 國小無英雄第228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101章 都是被逼的第192章 最鋒利的矛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上)第344章 我的衣帶不太寬第39章 瞧我的驚豔亮相(下)第136章 羞辱感太盛日子第158章 看我不嚇死你第149章 可憐的王權第58章 我的插心劍第122章 一場史詩上的攻城戰第79章 搶錢搶到被人謝第315章 萬事無恆常第66章 咱是老牌“斷後先生”第335章 披羽毛的不一定是鳥人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上)第54章 我怎麼收稅,要你管?第147章 唯餘馬首是瞻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下)第61章 春秋鳳凰男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上)第297章 賞你,是因爲你乖第320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第241章 挺進胡國第283章 誰纔是天下第一將第215章 天下第一都城第334章 咱給楚軍再挖一坑第17章 “領主武裝”的要求(下)第159章 夕陽下的狂奔第261章 明知道無效的努力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下)第196章 我動手了第108章 大家都不容易第170章 打你沒商量第248章 第二回合第31章 伯樂我有,壓榨爲主(下)第167章 誰是睜眼瞎第122章 一場史詩上的攻城戰第265章 會盟啊,它就是一個坑第232章 拒絕回家的潘黨第289章 天下第一接球第15章 領主“專利”(上)第208章 省錢省的“盡善盡美第30章 口才太差,不能怨別人(下)第321章 撐死膽大的第86章 我的城市我的兵第337章 綠色的楚國君主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上)第78章 趙軍再上戰場第273章 玩着玩着成了天下霸主第155章 魯國的三百勇士第281章 戰爭的啓動資金第113章 好奸詐的秦人第193章 矛與盾的糾結第137章 真拿叛亂當玩耍第一百九十八 掌漁翁得利第179章 關於鯤鵬的傳說第44章 當猛將遇到猛將殺手(上)第85章 七城之主很牛氣第308章 傑出的耀眼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319章 要打,你就來吧!第150章 對楚國的首次入侵第218章 我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第263章 且讓我跳舞吧
第156章 純粹想找茬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294章 驚弓之鳥第281章 戰爭的啓動資金第93章 小國寡民的掙扎第118章 國君的嘯叫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346章 所有的委屈都值了第一百九十八 掌漁翁得利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下)第148章 光榮的死第239章 迷霧重重的連弩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上)第123章 王旗下的蛋第202章 歷史該怎麼書寫第314章 想挖我的牆角第179章 關於鯤鵬的傳說第191章 我們必須糾纏第8章 山寨“趙武”的初次路演第27章 智姬的決斷(上)第200章 即將來臨的第313章 今後你是我的人了第138章 叛亂是種傳染第67章 又揀了一個軟柿子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上)第51章 打你沒商量第69章 不知道該姓啥了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下)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上)第286章 彷彿衝進一團迷霧中第322章 咦,又弱一個第237章 詭異的刺客第163章 天下雄城的陷落第187章 國小無英雄第228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101章 都是被逼的第192章 最鋒利的矛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上)第344章 我的衣帶不太寬第39章 瞧我的驚豔亮相(下)第136章 羞辱感太盛日子第158章 看我不嚇死你第149章 可憐的王權第58章 我的插心劍第122章 一場史詩上的攻城戰第79章 搶錢搶到被人謝第315章 萬事無恆常第66章 咱是老牌“斷後先生”第335章 披羽毛的不一定是鳥人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上)第54章 我怎麼收稅,要你管?第147章 唯餘馬首是瞻第13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下)第61章 春秋鳳凰男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上)第297章 賞你,是因爲你乖第320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第241章 挺進胡國第283章 誰纔是天下第一將第215章 天下第一都城第334章 咱給楚軍再挖一坑第17章 “領主武裝”的要求(下)第159章 夕陽下的狂奔第261章 明知道無效的努力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下)第196章 我動手了第108章 大家都不容易第170章 打你沒商量第248章 第二回合第31章 伯樂我有,壓榨爲主(下)第167章 誰是睜眼瞎第122章 一場史詩上的攻城戰第265章 會盟啊,它就是一個坑第232章 拒絕回家的潘黨第289章 天下第一接球第15章 領主“專利”(上)第208章 省錢省的“盡善盡美第30章 口才太差,不能怨別人(下)第321章 撐死膽大的第86章 我的城市我的兵第337章 綠色的楚國君主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上)第78章 趙軍再上戰場第273章 玩着玩着成了天下霸主第155章 魯國的三百勇士第281章 戰爭的啓動資金第113章 好奸詐的秦人第193章 矛與盾的糾結第137章 真拿叛亂當玩耍第一百九十八 掌漁翁得利第179章 關於鯤鵬的傳說第44章 當猛將遇到猛將殺手(上)第85章 七城之主很牛氣第308章 傑出的耀眼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319章 要打,你就來吧!第150章 對楚國的首次入侵第218章 我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第263章 且讓我跳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