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非對稱戰爭

中山國軍隊才動,晉軍右翼的附庸家族出擊了。

《禮記王制》記載:“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故此,在春秋時,附庸的意思就是:地盤太君主懶的親自管理,因爲那樣太耗費精力了。收的稅少,付出的管理精力太多。於是,君主就把他們交給大領主。讓他們依附大領主求得庇護。

這說法換一個角度,就是:有六個以上的附庸家族纔是大領主,否則。只能算中小領主

“六義附庸,蔚成夫君”

能被稱爲“附庸”的家族其實都是小貴族,他們比一般的武士要富裕。只是因爲窮困,履行不了領主義務。故此才託庇與大領主旗下。所以。這些附庸雖然沒有足夠的兵力,但他們拿出手的,都是精銳一裝備精良、武裝到牙齒。

衆多精銳臨時組合在一起成一個隊伍,還要託晉國軍國主義教育的福。因爲長久以來的軍事教育,一羣晉國農夫隨意組織起來,就是一隊精兵。而各附庸精銳組成的臨時隊伍,不用磨合,這些人的軍事素養讓他們自發地融合在一起。

於是,附庸軍像一擊沉重的右勾拳。衝中山國軍隊攔腰擊去。

如果中山國軍隊的陣型嚴謹,那麼他可以發動自己的左翼攔截這股生力軍,但中山國軍隊現在已經分不清左右翼了,他們當中的勇敢者,不講隊形勇敢往前衝,怯懦者也不講隊們掉頭往後跑。結果,趙氏附庸組成的雜牌軍像熱刀切黃油一樣,順利的切入中山國毫無防護的側翼了。

趙武看的意興闌珊,他打了個哈欠,催促說:“出動騎兵吧,不要有什麼預備隊了,,對面是一羣放羊的。他們壓根不知道什麼叫戰鬥,讓我們俘虜他們,帶回自己家中,讓他們替我們好好放羊吧。”

韓起點頭表示贊同:“肯定是因爲你太無恥了!你不宣而戰,直接兵臨城下,結果中山國倉促組織不起來軍隊,只好把國都內的流浪漢與公子哥武裝起來上戰場。這樣的士兵,即使遇到許國人,也能與他們打的有聲有色,而你趙武號稱是“晉國最鋒利的矛”跟他們打,純粹是欺負人。”

確實是欺負人,一直完全鐵騎化的軍隊遇上處於青銅器早期的軍隊。後者無論戰鬥技巧與軍隊的組織性都遠遠不如前者,那已經不是戰

了。

這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日落,中山國軍隊大敗,出城而戰的士兵不是陣亡就是被俘,被俘着中也包括他們的左師。

由於中山國不敢打開城門,他們的敗軍中唯有最幸運的膽小鬼逃脫了大屠殺,流亡到了別的城市。

這一戰讓中山國徹底明白自己與“天下霸主”之間的差距,他們完全徹底的打消與晉軍野戰的念頭。開始長久的閉城堅守。

奇怪的是,此戰過後,趙武那方面也打消了攻城的念頭,他們堵住中山國城門,開始在城外挖壕溝。

三日後,許國的軍隊到了,在城牆上視察的中山國國君憂慮的看着趙軍營寨,詢問左右:“晉人的兵車到了,但我看到原野上還源源不斷地調來軍隊,晉人出動了多少軍隊?”

左右回答:“其實晉國人沒有出動多少軍隊,我算了一下,先期趕到城下的人最多有五千??不足一個師,後面來的都是些小部隊,三三兩兩的,隊伍很零散,一點不像晉國人慣常的作風。”

中山國國君哀嘆:“五千人!我們全國的軍隊竟然被五千晉人打敗了。你瞧,後續趕到的人是三三兩兩。但他們深入我國國境,沿途只要有一座城市做出抵抗,他們也不會如此囂張??三兩個人竟敢大搖大擺在我國的土地上行走?”

中山國國君並不知道,後續趕到的晉國中小領主進入中山國國境後。看到沿途的城市完好無損,他們猛然想起:跟在趙武身後攻擊中山國國都,可能要承受很大的損失。而攻城戰從來都是持久的”所以,與其陪趙武到敵軍城下閒坐。還不如順路攻擊那些中小城鎮,檢一點現成的戰利品,這也算是替趙武“消除後顧之憂”吧。

WWW✿ttКan✿c ○

於是,那些中卜領主蝗蟲般撲向沿途的中小城寨。

爲了避免引發哄搶事件,領主們還自發的推舉出幾位小頭目,有他們出面劃分各個戰區,規定各領主分片承包,嚴禁發生越境戰鬥的現象一??後續趙兵經過的十地上,中山國各全部落忙於應付無羣無盡的攻擊都疲憊不堪,那敢出城攔截漫山遍野的趙氏武士。

十天後,趙氏的輥重大隊終於趕到中山國城下??唯有直屬於趙氏的武士與中小領主,纔會不顧沿途的肥肉,一路往中山國城下奔跑。

這一天,中山國國都附近的田野終於寧靜了,但趙武已經把中山國國都圍得密不透風,困坐愁城的中山國國君現在已經習慣每天三次爬上城牆觀望,他看着趙氏的軍營,問左右:“晉人還沒有攻城的打算?”

左右回答:“沒有,晉國人這幾天都在不斷地挖壕溝,他們的舉動很奇怪,士兵們挖出來的土都要用篩子過一遍,然後他們把篩出來的土做成泥球,這泥球,,我仔細觀察了。晉國軍官好要測量泥球的大對泥球進行稱重,似乎不符合規定的,他們還要求重新制作。”

中山國國軍感慨:“我常常聽說晉國人做事刻板,沒想到他們居然刻板到這種地步,連挖出的土都要進行處置,還要篩一下才去做泥球。泥球的大小重量還有要求”他們做的泥鰍有多大,能夠用手投擲嗎?”

左右回答:“泥球很大,一個人很吃力的才能抱起來,我看不適合用手投擲。”

中山國國君再問:“那麼,他們用這些泥球來做什麼,沒聽說過用圓形泥球蓋房子。”

此時趙武營寨裡升起數股濃煙,國君臉上笑容纔剛浮現,馬上又收斂了笑容:“不會是晉人營寨失火,這麼大的煙是做什麼的?”

左右回答:“這幾,旮國人除了做泥球!外壞派出人年四外砍柴。我遠迄吼營塞四周搭建出幾座陶窯,現在冒出煙來,大約是晉人生火燒窯了。”

中山國國君搖頭,難以置信的說:“晉國人千里迢迢來到我國都城下,就爲了跟我打上一仗,然後堵住我的城門,專心致志燒陶器,我們國內的陶器也不值錢啊?”

左右無話可說。中山國國君看了許久,看不出所以然來,便默默地走下城樓。

第二日,晉國人繼續燒窯。

第三日,左右向中山國國君彙報:“晉國人燒的似乎不是陶器一連陶器都不如。他們昨天晚上就熄火了,今天早晨的火是重新升起來的一??燒窯要燒五天到七天,晉國人只燒了兩天,頂多把裡面的泥土燒硬啊。但這樣燒出的東西太脆,連陶器都不如。”

正說話間,只見一輛輛牛車緩緩駛出找軍營寨,牛車上裝滿了泥球。在中山國目瞪口呆中,那些士兵將牛車趕到距離城牆不遠的地方,開始卸載泥球??那些泥球果然脆。即使在卸載過程豐,也常常發生碰碎事件。

卸下來的泥球一堆一堆的堆成金字塔結構,中山國人在城牆上看着一堆一堆的泥球有點發懵,中山國國君問左右:“這算什麼,晉國人到底在做什麼?”

一名大臣最有智慧,他點着頭。睿智的回答:“晉國人的主將一定是趙武,那位與左師戰場答話的將領一定是趙武本人。”

稍停,這位大臣精明的補充說:“沒錯,趙武應該親自來了。我聽說趙武當初在趙城就來過這麼一手,他讓奴隸們把石塊堆積在趙城城外,以阻擋戰車的行駛,然後乘着晉國國內動亂,利用那些石塊快速完成修築城牆的工作

在衆人驚愕的目光下,這名大臣的意洋洋的用預言家的姿態宣佈:“趙武這是打算築城,他用了過去的手法,不斷燒製一些泥球堆積在我們城牆之外,等材料備足後,他就要開始修城了。”

大家都張着嘴看着這名智者說不出話來,這名智者沒有等到預料的喝彩,仔細琢磨,自己都覺得這個推論荒 人家趙武好歹是晉國預備元帥,國事繁忙的他千里迢迢來中山國,艱難的跟中山國人打了一仗。就爲了取得在中山國國都門口修建自家別墅的權力?這理由也太搞

了。

那位大臣深喘了幾口氣,馬上又想到一個理由,趕緊補充說:“如今,快要入冬了,晉國人打算長久圍困我們,他們這是要在我們城外蓋起房子準備過冬啊。”

沒有人質疑這段話,即使趙武跟中山國左師交談過,中山國內的人也不清楚對面的將領是誰,這不奇怪。

春秋沒有照相技術、沒有電視。即使是春秋名人,如果不被人親眼見過,面對面也不見得相識。再加上中山國出城作戰的部隊全軍覆滅。敗軍在沒有電話與、手機短信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通知城內的人。這就造成了這場春秋時代最奇怪的戰爭:沒有宣戰的趙武,圍城數日,城裡還不知道他們跟誰交戰。

城外,晉國人對於製作泥球的嚴謹態度已經嚇壞了中山國的人。雖然在中山國國都之外修建一座城池,以圍困中山國??這想法過於瘋狂。工程量過於浩大,但誰讓外面來的將領是當代築城大師,誰讓外面的軍隊是晉國人?

晉國軍人啊,腦子都一根筋。只要上面有命令,纔不管這命令是否瘋狂,他們只會照章執行,而且執行的一板一眼,刻板的令人髮指。

中山國國君慌忙問左右:“如果晉國人長久圍困,我們的糧食夠嗎?”

左右回答:“我們儲藏的糧食,支撐到明年開春不成問題,但開春之後,如果晉國人還不撤退,恐怕就困難了。另外,晉國人圍城圍得如此嚴,城中沒有足夠的柴草百姓每天做飯燒什麼?請君上向晉國人請求開放一個城門,容許我們出去採集柴草,還能順便打一些獵物回來補充糧食的不足。”

中山國使者抵達趙軍軍營的時候,趙武正懶洋洋的躺在一張躺椅上觀賞棒球比賽,田蘇接待了中山國使節,並立刻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我軍每天清晨開放東門西門,正午的時候開始封閉,如果你們要採集柴草,請一定與正午的時候回城。否則。我們只能對那些晚回去的人進行扣留。”

趙武沒有干涉田蘇的指揮,等中山國使者告辭後,趙武不滿的插嘴:“爲什麼讓他們出去打柴,城中的日子過得越艱難,他們的抵抗越會被削弱。

田蘇,你現在容許他們出去打柴。守軍們每天好吃好喝的,不是更有精力抵抗我們了嗎?”

田蘇還沒來得及回答,潘黨在身邊懶洋洋的問:“城中那些人,將來不都是你的奴隸嗎?”

田蘇笑一笑解釋:“圍城的時候,容許城中的百姓出來打柴,那是慣例。如果城中百姓經過這一戰傷亡慘重,那我們就不方便向對方討耍足夠的徵稅了,因爲我們要的多,他也拿不出來。那麼,這場戰爭就的不償失了

以往列國實行這個政策,就是因爲他們要的是“征服。

雖然這次我們要的不是“征服”是滅絕,但城裡那些人早晚都是主上的奴僕,讓他們遭受損失,在這張戰爭中餓死或者凍死,損失的是主上的財產,主上如果不介意這些損失,我可以重新頒佈命令”

“誰說我不介意?”趙武變了臉色:“傻子才“損人不利己”傳令下去,容許中山國人出門打柴。但過了正午回城的人,要一律扣留。扣留的人直接編入僕兵隊,讓他們給我們幹體力活。”

第四日,晉國人繼續燒窯,中山國城外堆集的泥球越來越多,看這架勢,大家越來越相信趙武是打算堵住中山國城門修建自家別墅 因爲他們城外堆積的泥球足夠鋪滿整個城市了。

城裡的人越發恐慌,有聰明人發現晉國人規定的漏洞,他們乾脆乘打柴草的機會出城,而後故意遲遲未歸。就等着晉國人扣留。然後快快樂樂的去晉國奴隸營打工。奴小月江少能吃到熱飯。懷不用爲安倉提心吊膽。

??於是,中山過國都內的居民越來越少,青年男子走光後,出城打柴的人輪到老人與孩子。而晉國人來者不拒,只要違反規定回城,一律扣留。

中山國內,卿大夫們並不在意百姓的出逃,這是理所當然的,對於奴隸制國家的“官員”來說,百姓

或者稱“屁民”??的苦難死活可以漠然置之,國家的安危存亡可以視若無睹,但一關係到自己的官位(也就是烏紗帽),他們是絕不會掉以輕心的。

百姓出逃後,守軍的糧食可以更寬裕,官員的烏紗帽沒有絲毫應影響。所以中止。國官員反而有意縱容這種出逃,到最後,他們乾脆有計發 的挑選婦女兒童和老人,驅趕他們出城,然後關閉城門,任晉國人在城外拘留他們。

中山國的百姓對這項政策也沒有牴觸,對他們來說,到那裡不是做奴隸,給霸主國正卿打工,至少安全可以得到保障。所以圍城戰持續到一個月的時候,這場站爭變的很滑稽:每天凌晨,總有大批家中絕糧的中山國百姓揹着大包小包,等候在城門口,等中山國開放城門後,他們興高采烈的直接去晉國營地報到。

剛開始的時候,出城打柴的人還知道裝模作樣手裡拎把斧子,到後來。變成了一羣人當中只有一兩把斧子。最後離譜到整羣出城的人沒有一件打柴的工具,甚至沒有一件金屬物。

中山國開始驅趕婦女老弱後,晉軍攻城的準備似乎已經完畢 正對四個城門的地方,卑軍豎起了巨大的木到此時,中山國人終於知道那些泥球的用處。

它們是炮彈。

對於這種一次性消耗物品,趙武甚至懶得精工細作,他只是粗粗的進行硬化處理,然後就堆積在中山國城外。

三百架扭力石炮豎立在中山國南北兩門。南門負責攻擊的是田蘇與衛敏;北門有趙武親自擔綱。按趙武的脾氣,他身側擔任保衛的人手足以讓這個世界膽寒??左面是天下第二潘黨,副手是沉默寡言的武卿;右面是近戰優秀的劍術大師英觸,搭配擅長潛蹤刺殺的獵手武連。他的背後是韓起及韓氏家臣。

圍成多少日了,中山國人除了開始與趙武打過一仗外,再沒有任何出城野戰的念頭,但即使是這樣。領主趙武依舊把自己的安危放在首位。他連後路的保護都涉及到。

南門方向傳來一聲嘹亮的軍號,趙武揮了揮手,他所在的北門軍隊勇軍號進行響應。

號音平息,軍鼓聲隆隆響起。南北門同時開始試炮。一個個巨大的泥球被安放在發射架上,技術人員逐一對石炮進行調製。

中山國君臣憂慮的看着巨大的石彈逐一砸在城牆上,呼嘯的石彈帶着巨大的動能,將石牆上的防禦設施砸爛,木屑橫飛。一顆石彈擦肩而過,將中山國君身後的幾名衛士擊到。幸運的是,這枚石彈硬化處理比較好,沒有粉碎。

石彈帶到了五六名侍從,當先被砸中的侍衛胸膛塌陷,其餘幾名侍衛或者捂着胳膊,或者抱着腿在那裡放聲慘叫,石彈仍在地上骨溜溜轉動。中山國君面色蒼白。看着那枚轉動不停的泥球沉默不語。

那名睿智的夫臣曾經以爲趙武燒製泥球是爲了修建城池,他因爲敏銳的發現趙武的企圖已經成爲中小國新的左師,此刻他知道自己錯了,錯的離譜。

“怎麼抵禦?”中山國國君發現自己很冷靜,他很欽佩自己能夠平心靜氣說出這句話。

那名睿智的大臣、中山國新任左師回答:“可以拆下百姓的門板”

中山國一位更聰明的人回答:“不如用布匹??門板雖然好,但那些泥球砸在門板上,無論是泥殊碎裂還是門板碎裂,對附近的士兵都傷亡很大,不入收集百姓的衣服。串聯成布幔圍繞全城佈防”

奴隸社會跟封建社會是不同的,奴隸社會中官吏想爬上高位,無需給國家做出多少貢獻,只要討國君的歡心就行,爲此,他們不惜不擇手段。故此,新任左師雖然知道別人說的有道理。但他必須跟對方爭。他打斷對方話:“我們用什麼縫這些衣服呢,用單根的線嗎?一個粗壯的大漢衣服常有線開裂的時候,對方投過來的是能砸壞盾牌的泥球,這比一個壯漢的力量還要大,那些線能兜住泥球嗎?”

更聰明的人回答:“可以用沒有裁剪的布匹

新任左師反駁:“我們中山國哪有這麼大的布莊?能儲存足夠環繞全城的布匹?”

破壞總比建設有用。其實,用布幔對付投石車確實有效,可惜的是中山國並不是商業繁華地帶,沒有大型的布莊,庫房裡存放足夠多的布匹。所以那位更聰明人雖然想出了好方法,但卻叫新任左師給破壞了。而且後者的理由十分充足。

城上這兩人還在爭奪“誰是最聰明人”的榮譽,城下,晉國南北城門開始用軍號相互聯繫,一陣軍號問答過 天崩地裂。

用天崩地裂來形容晉國的總攻似乎過於簡單。總之,當晉國人號角齊鳴的時候,中山國彷彿遭到了隕石魔法的襲擊,滿天都是飛舞的石彈。碎裂的石球四處飛舞,砸飛了盾牌、空中張牙舞爪的士兵大聲慘叫。城牆上流淌的血液像小河、斷折的武器、滿地亂滾的士兵與石球殘片酬

天地都在顫抖,而且這種顫抖永無止盡。

隆隆聲連綿不絕,第一輪射擊過後。城牆上已經站不住人。中止。國國君早已經撤到城下,他滿臉痛苦的看着城牆上不斷騰起的煙塵、時而飛到半空中四處亂濺的碎片,默默無語。

趙武這時候使用的拋石車武器,已經達到了中國社會元代(一千七百年後)的水平,處於青銅器時代早期的中山國怎能抵擋?

兩日後,中山國都陷落,其國君被俘。

求票,懇請讀者投票支持,拜託了!(

第102章 韓氏的退意第一百九十八 掌漁翁得利第283章 誰纔是天下第一將第154章 舉賢不避親的老大夫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280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第237章 詭異的刺客第270章 着急着去挖坑第267章 沒有這個人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下)第196章 我動手了第346章 所有的委屈都值了第119章 巨星隕落第211章 春秋第一名嘴第152章 又一場謀殺第67章 又揀了一個軟柿子第118章 國君的嘯叫第一百七十八章第155章 魯國的三百勇士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21章 怎麼像個摟錢的耙子(上)第136章 羞辱感太盛日子第188章 齊國人在擔心什麼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154章 舉賢不避親的老大夫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下)第83章 強力黨出擊第213章 饕餮盛宴第109章 我等的花兒都要謝了第139章 百姓有權驅逐第7章 終於“上位”了第333章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第189章 他來了第18章 有關“趙武”的歷史之謎(下)第166章 不該享受的待遇第85章 七城之主很牛氣第63章 我們的時代開始了第263章 且讓我跳舞吧第166章 不該享受的待遇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上)第270章 着急着去挖坑第87章 秦國的警告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上)第66章 咱是老牌“斷後先生”第九十八 掌誰敢殺我第261章 明知道無效的努力第68章 追得快?逃得快?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239章 迷霧重重的連弩第136章 羞辱感太盛日子第224章 魏氏的貴族風度第235章 “王對卿”的戰爭第137章 真拿叛亂當玩耍第38章 我們跟他拼了第234章 橘的種子長不出枳來第117章 疑惑的齊策第336章 借幾根羽毛給我,如何?第119章 巨星隕落第306章 所有人都不是旁觀者第9章 令人發抖的大“秘密”(上)第116章 鬱悶的霍城守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上)第15章 領主“專利”(下)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下)第129章 我們無兵可戰了第316章 咱是內人第186章 綠帽子的誕生第35章 或許是場謀殺(下)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73章 好快的箭_第309章 歪嘴巫師唸錯咒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中)第73章 好快的箭_第107章 楚國人的組合拳第31章 伯樂我有,壓榨爲主(上)第181章 是何物第93章 小國寡民的掙扎第102章 韓氏的退意第274章 天下第一弓的命運第261章 明知道無效的努力第9章 令人發抖的大“秘密”(下)第335章 披羽毛的不一定是鳥人第48章 那一場“鳥事”第144章 釣大魚要下大餌第211章 春秋第一名嘴第268章 世上唯一的第162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268章 世上唯一的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307章 我們的職業是戰士第112章 一場遊“戲”一場夢第7章 終於“上位”了第10章 “禮物”引起的驚恐第292章 齊策的兩面派第95章 得隴望蜀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215章 天下第一都城第32章 雖是毒婦,卻是母親(上)第123章 王旗下的蛋第302章 掏自家腰包
第102章 韓氏的退意第一百九十八 掌漁翁得利第283章 誰纔是天下第一將第154章 舉賢不避親的老大夫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280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第237章 詭異的刺客第270章 着急着去挖坑第267章 沒有這個人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下)第196章 我動手了第346章 所有的委屈都值了第119章 巨星隕落第211章 春秋第一名嘴第152章 又一場謀殺第67章 又揀了一個軟柿子第118章 國君的嘯叫第一百七十八章第155章 魯國的三百勇士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21章 怎麼像個摟錢的耙子(上)第136章 羞辱感太盛日子第188章 齊國人在擔心什麼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154章 舉賢不避親的老大夫第26章 翻身奴隸……沒有歌唱(下)第83章 強力黨出擊第213章 饕餮盛宴第109章 我等的花兒都要謝了第139章 百姓有權驅逐第7章 終於“上位”了第333章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第189章 他來了第18章 有關“趙武”的歷史之謎(下)第166章 不該享受的待遇第85章 七城之主很牛氣第63章 我們的時代開始了第263章 且讓我跳舞吧第166章 不該享受的待遇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上)第270章 着急着去挖坑第87章 秦國的警告第25章 一不小心成了暖被人(上)第66章 咱是老牌“斷後先生”第九十八 掌誰敢殺我第261章 明知道無效的努力第68章 追得快?逃得快?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239章 迷霧重重的連弩第136章 羞辱感太盛日子第224章 魏氏的貴族風度第235章 “王對卿”的戰爭第137章 真拿叛亂當玩耍第38章 我們跟他拼了第234章 橘的種子長不出枳來第117章 疑惑的齊策第336章 借幾根羽毛給我,如何?第119章 巨星隕落第306章 所有人都不是旁觀者第9章 令人發抖的大“秘密”(上)第116章 鬱悶的霍城守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上)第15章 領主“專利”(下)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下)第129章 我們無兵可戰了第316章 咱是內人第186章 綠帽子的誕生第35章 或許是場謀殺(下)第52章 你是我的打工仔了第73章 好快的箭_第309章 歪嘴巫師唸錯咒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中)第73章 好快的箭_第107章 楚國人的組合拳第31章 伯樂我有,壓榨爲主(上)第181章 是何物第93章 小國寡民的掙扎第102章 韓氏的退意第274章 天下第一弓的命運第261章 明知道無效的努力第9章 令人發抖的大“秘密”(下)第335章 披羽毛的不一定是鳥人第48章 那一場“鳥事”第144章 釣大魚要下大餌第211章 春秋第一名嘴第268章 世上唯一的第162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268章 世上唯一的第246章 大戰前的古典祈禱式第307章 我們的職業是戰士第112章 一場遊“戲”一場夢第7章 終於“上位”了第10章 “禮物”引起的驚恐第292章 齊策的兩面派第95章 得隴望蜀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215章 天下第一都城第32章 雖是毒婦,卻是母親(上)第123章 王旗下的蛋第302章 掏自家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