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中華第一刀”出世

單靖公聽懂了趙武的話。他眺望南方,寬解說:“想必楚王也有類似的感慨,不久前楚王還率領隨(姬姓,今湖北隨州)、唐(姬姓,此唐不是晉國本初的唐,位於今隨州北)、沈(姬姓,今安徽阜陽西北)、貳(姬姓,今湖北京山)、軫(姬姓,今京山東北)、賴(姬姓,今隨州北)、道(姬姓,今河南確山北)、柏(姬姓,今河南西平西)、息(姬姓,今河南息縣境)、申(姜姓,今河南南陽東北)、呂(同上)、陳(嬀姓,今河南淮陽)、蔡(姬姓,故地今河南上蔡西南)諸國。

但現在陳國蔡國已被我們滅亡,你還滅了頓國,而貳、軫、賴、道、柏、息、申、呂這些國家則被楚國吞併,想當初鄢陵之戰時,楚國曾經的盟友,如今還能剩下幾個?”

確實剩不下幾個了。現在戰爭場面越來越大,越來越曠日持久,小國已經沒有生存的餘地,因爲他們沒有國力、沒有足夠的閒暇勞動力來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現在,戰爭已經成爲春秋時代君主最奢華的玩具,一般小國玩不起這種遊戲。

這樣的情形演變下去,整個南方只會剩下兩個國家,楚國,吳國……或者還有越國。而北方因爲有霸主盟約約束,大概,齊國、魯國、宋國、鄭國,還能倖存下去,而衛國已經被支解,列國當中最先滅亡的恐怕就是衛國了。

除此之外,西方的秦國是不會留給戎狄部落生存的空間,而且眼看他們就要向巴國蜀國下手。

列國之間,只要稍稍盤算下,能倖存下來的國家已經屈指可數了。

“這一戰,必將奠定我華夏今後百年的格局”,趙武在閱兵臺上慷慨激昂地說。

“喏!”衆軍慷慨激昂響應。

隨着這聲喊叫,王旗舉起來了——單靖公這次帶來了周天王的旗幟,以示晉國這場戰爭的正義性。旗手高舉着“旌夏”繞場一週,王旗所到之處,衆軍歡呼雀躍,戰意高昂。

六月的太陽很毒啊,在這毒辣的陽光下,武衛軍作爲先驅開拔。衆軍唱着歌昂首走出軍營,歌詞詼諧而輕鬆,內容主要是詢問:敵人在哪裡?

趁着大家目送武衛軍的工夫,趙武拉過智盈,低聲吩咐:“時間倉促,我來不及跟你交代,這裡我只能給你留下一個師……反正你出生軍人世家,軍中的瑣事自有一幫打家臣替你操心,不可能捅出大簍子。

我大軍推進到更南方,你這裡就成了後方,應該安全了,趕緊着手家族搬遷的事情,如果等我大軍凱旋而歸,恐怕你就沒有時間進行搬遷了,因爲那時你要着手防禦了……另外,留在後方這段時間,我軍物資的輸送,全拜託你了。”

智盈扭捏了一下:“姑父留給我的那一個師,會是智氏領主武裝嗎?”

趙武沉下臉來,提醒:“軍中沒有姑父,只有‘中軍將、元帥(元戎)’。”

智盈馬上嬉皮笑臉:“知道了。姑父……元帥,成哥哥會留下陪我嗎?”

趙武搖頭:“趙成是武衛軍副統領,你來的時候他已經帶着武衛軍先驅,前進到荊門了。”

荊門就是商王國(商朝)與楚王國進行“裒荊之戰”的戰場,但現在已經成了晉國攻擊楚國的前沿,中行吳假公濟私,利用晉國的戰爭物資,在兩山之間的狹窄地帶,修建起縱深兩裡的”碉樓羣“——按現在的話說,哪裡是“碉堡林立”。如此一來,只是待在此處,可以說穩如泰山。

列國的軍隊在碉樓羣后方稍稍整理一下隊伍,稍後,前方戎狄部族的遊騎哨探傳來消息——楚國不在視線之內。

武衛軍接到這個消息後,以中行吳爲正將,趙成爲“佐軍佐(暫時帶領軍佐的職務)”,閃電般越過碉樓羣前出,對周圍地帶進行“武力搜索”——也就是四處搜刮戰利品。

中行吳這是第一次指揮武衛軍,這支按照趙武“山寨版近代化軍隊”思維訓練出的晉國常備軍,在紀律嚴明上堪稱晉國各軍典範。身爲一名狂熱的軍國主義將領,能這樣一支指揮完美體現將帥戰略思想的軍隊,中行吳活像是三伏天喝了一大杯冰鎮酸梅汁一樣舒暢,他坐在專門爲武衛軍配置的,帶避震彈簧的輕型兩輪戰車上,風馳電掣第感受着耳邊吹拂的原野烈風,隱隱覺得這已經不算是戰爭了,簡直是一次輕鬆的旅行。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斷了中行吳的遐思,戎狄遊騎兵前來報告:“前方發現不明軍隊!”

中行吳精神一振——哈哈,下雨天打孩子。我可算找見事幹了:“命令第二師向左翼展開,第三師向右翼展開,第一師第一旅以戰鬥隊形向前武力試探,第一師其餘旅,戰車緩行,甲士以戰鬥隊形,進入戰時狀態。”

軍中司鼓按中行吳的命令敲擊着軍鼓;司號員吹出幾個提醒的尖利號音;司旗舉起標誌着第二師第三師的軍旗拼命揮舞,示意剛纔的軍號實在指揮第一第二師……於是,行進中的晉國軍隊緊張有序的展開攻擊隊形,刻板的晉國人在眨眼之間,完成了從一個旅遊者向一名戰士的轉換。

無數的長戟直豎起來,戟尖指向了天空;車輪隆隆的響動,戰車加快了速度;中軍旗由原來衆軍拱衛狀態,快速移動到隊列前方;戰車上的武士一邊奔馳一邊相互給對方披甲,剎那間,那兩名武士變成了兩具威風凜凜的鋼鐵罐頭。

接下來,是一陣凌亂的馬蹄聲,武衛軍直屬的一個騎兵旅隊列稍稍混亂,騎士們從行走時乘坐的行走馬上跳下,換乘到體力充足的衝鋒馬上,披盔貫甲做好了突擊準備。他們仔細地在馬上仔細檢查自己的騎弓、騎槍、佩劍……等他們完成隊列轉換之後,晉國軍隊頓時沉默下來,天地間。只剩下整齊的腳步聲,連馬蹄的聲音也隨着鼓槌的節奏,整齊而有序。

中行吳披好甲站在戰車上左顧右盼,對自己的車右說:“我做夢也期望,有生之年能引領這樣一支軍隊,完成我父親的遺願,攻入楚國,耀武揚威。但可惜,我知道什麼樣的軍隊是我所需要的,但我卻不知該如何把他們訓練出來……感謝武子,他給我的這樣一個機會。我現在有信心:哪怕是一座山橫在我面前,我也要用這支軍隊把大山推開。”

正說着,前頭哨探引領着一位身穿白色麻衣的男子一路跑過來,那個男子讓中行吳瞧着直眼熟……再仔細一看,原來認識,那不是吳國公子季札。

一個從不肯擔星點責任的“逃避分子”,來到超級大國交戰的戰場做什麼?

吳國人以爲自己跟楚人打過幾仗,就算是超級大國了嗎?

中行吳納悶:“公子,此地雖然接近吳國邊境,但總有一段不算短的路途吧?……貌似,我晉國並沒有要求吳國大軍共同出戰的命令,怎麼吳國也出兵了……真是好巧啊!”

季札臉色灰白:“不是‘好巧’,是好難——好難尋找到你們,我特意來向你們報告一個噩耗:寡君薨了!”

中行吳皺起了眉頭呵斥說:“‘薨了’這個詞能隨便亂用嗎?只有大君(周天王)去世才能被成爲薨了,吳國國君死了就死了,怎能用上‘薨了’這個詞……什麼,吳國國君去世了?”

中行吳剛開始沒有覺悟,話說到一半,他突然意識到什麼,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不等季札回答,他就問:“好好的,吳國國君怎麼會去世了呢?”

季札翻個白眼——好好的,誰沒事玩“去世”的把戲?這消息除了能令楚國人開心,還能做什麼,難道吳國人沒事喜歡逗楚國人開心?

中行吳不等季札回答,立刻舉起手來,哄到:“大軍止步,就地紮營!”

發出這個命令後,中行吳馬上跳下戰車,奔過去拉着季札的手,問:“吳君怎麼會突然去世了呢?”

季札喘了口氣,回答:“寡君(餘祭)大婚之後,非常感謝晉國的厚待,他組織船隊準備再次攻擊楚國,那一天他登上餘皇大舟,準備帶領船隊進行試航。大舟上有一位楚國奴隸,他偷到了一把刀,趁寡君不備,用刀刺殺了寡君。”

季札在這裡說的“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刀”這個詞。也就是說:餘祭是被“中國第一刀”刺殺的,這件事發生在中華第一巨舟:餘皇大舟上。

“刀”這個詞最早出現的時候,有兩種寫法,其中,“刀”在象形文字中那“一撇”也可以寫做“一點”,所以在最早的時候,“刀”與“勾”這個詞是通用的,因爲這種“勾”是在吳國出現的,所以最初的“刀”也被成爲“吳鉤(加金屬旁,表示刀是金屬做的)”。

其實,趙武的騎兵早已經運用了單面開刃的刀,只是趙武比較懶惰,依舊把這種武器稱之爲“劍”,這種劍因爲是趙氏騎兵使用的武器,所以又被成爲”斬馬劍”——但其實它是一種馬刀,只不過是沒有用“刀”這個詞。

中行吳吃了一驚,他吸着冷氣說:“吳君去世了,這是否意味着——楚國人可以從南線抽調軍隊了!……好,好一個子木。”

子木是楚國令尹,也就是楚國執政。這位令尹因爲與吳國軍隊相持,沒有參與與趙武的會戰,這次吳國前線發生刺殺事件,中行吳想當然的認爲這是子木特地安排的。他沒有想到古代信息交流不便,子木不可能那麼快就聯繫到戒備森嚴的餘皇大舟上的楚國俘虜,並慫恿他發動自殺式襲擊。

趙武也是如此考慮,他得獲消息後,和藹地對季札說:“你不要受了中行吳的誤導,行刺事件不會出於楚國的誘導,實在是……”

趙武嘆了口氣,說不下去了。

他真正想說的是,實在是吳國對待奴隸太苛刻了,讓奴隸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所以那名奴隸才選擇與吳國國君同歸於盡……但他後來一想:吳國與楚國是世仇,要想兩個世仇,對彼此都和藹一點,那還能叫“世仇”嗎?

不過,既然知道楚國人是自己世仇,還把楚國奴隸放置在自己的餘皇大舟上做什麼,尤其可氣的是,吳國國君居然讓那名奴隸獲得了武器——餘祭求死之心,不會如此強烈吧?

想到這裡,趙武擡頭看了看季札,露出別有意味的笑容:“聽說你帶來了一批龐大的軍隊,不會是用這隻軍隊專門送嫁吧?嗯,現在誰繼任吳國國君了?是你的三哥餘昧嗎?”

季札回答得理直氣壯:“當然,我三兄餘昧繼任吳國國君之位,我不忍吳國國君的軍隊在兄弟相殘,所以特地把我的家臣全部帶來了,請武子收容我這位吳國外臣,並向我的兄長說明……”

果然是這樣,吳國四兄弟相互謙讓君位,前兩位兄長相繼斃命之後,輪到老四季札這個不負責任的男人,眼見得下一撥就要輪到自己承擔責任了,季札這廝乾脆撬家跑路——他倒不傻,帶齊所有家臣跑來霸主國,求任一個“大夫”的位置。

但晉國的大夫是那麼好當的嗎?

人孫林父曾任衛國執政多年,攜帶領地投入晉國懷抱,不過在元帥府當一個智卿、幕僚,也就一個“大夫”的職位。別看季札差點當上吳國國君,但晉國不需要“悲觀主義者”。

趙武含糊答應:“公子攜帶送嫁團,投奔晉國而來,請直接前往新田城……齊策,目下我們有沒有閒置縣郡?”

齊策明白趙武的意思,趕緊回答:“黃河南岸尚有十七縣空缺,公子季札與齊國關係不錯,也與衛國國君是音樂上的知音,我看封在黃河南岸,正好。”

趙武點頭:“公子季札好歹是位吳國公子,就以兩個縣安置公子吧。”

齊策莞爾一笑:“行,我這就給叔向開介紹信……公子,你帶的家丁,就讓叔向安排在黃河南岸兩個縣。”

季札大喜,拱手拜謝趙武的安排,趙武卻深深盯了齊策一眼,中行吳動了動嘴脣,但他說出來的話,明顯不是原來的意思:“公子季札,我們即將與楚國開戰,不敢讓戰事牽連到公子身上,懇請公子先行,我軍當掩護你的行動。”

季札猶豫了一下,勉強點點頭:“不錯!我吳國新君登位,國內亂成一團,此時,如果我吳國的軍隊參加聯軍,恐怕會使楚國惱怒起來……那我就不客氣了,請容許我先告退。”

於是,季札二話不說,帶着自己的家臣轉身,浩浩蕩蕩向北方而走……

趙武眯着眼睛打量季札的陪嫁隊伍,發覺隊伍中多了許多赤腳的船伕,以及雙手骨節粗大的木匠,他滿意的點點頭:“季札公子果然沒有辜負我的交代,他帶來的這些陪嫁人員,果然以船工船匠居多。”

中行吳掃了一眼吳國的隊伍,他心不在焉地隨口問:“那,……我聽說元帥去年派了一支隊伍,由侯晉率領,去海邊捕撈巨魚,不知道他們最近傳來消息沒有。”

齊策替趙武回答:“我來的時候,侯晉還沒有傳來成功的消息,他們確實在海邊發現了巨鯤,不過那些魚都比他們的船大,侯晉派人冒險捕撈,損失了不少船隻,暫時卻沒有收穫。”

趙武大度擺擺手:“不要緊,想把大海變成我們的牧場,總要花一點力氣。我們既然在飼養巨鯤上沒有出半點力,在捕撈上花費一點心思,也是理所應當的,告訴侯晉,我馬上調撥吳國的船工船匠支援他們,讓他不要着急。”

中行吳順着話題說:“既然季札公子帶來的船工船匠很有用,也算是對我晉國做了大貢獻,爲什麼元帥卻讓他找叔向索要封地?元帥以爲,從來在俸祿上喜歡斤斤計較的叔向,會給季札兩縣之地,以養活他這些奴僕嗎?”

齊策是剛纔的建議人,他冷冷地說:“想當初吳國的賢人伍舉(伍子胥的爺爺)打算投靠我們,我們纔拿出一縣之地。季札帶過來的贈嫁雖然對我晉國有利,但那隻不過是迴應我晉國的送嫁而已,他沒有寸功於我晉國,叔向怎麼肯平白賜給他兩縣之地?我看,給他一個縣就不錯了。”

中行吳愣了:“可元帥剛纔明明說給他兩個縣……哦,我明白了:如果元帥真打算給他兩個縣,你應該直接給叔向下命令,想必叔向也不會拒絕執政的命令。但現在,你讓他自己去跟叔向交涉,這……這不是誆人嗎?”

趙武笑了:“這就是政治……”

趙武隨即在戰車上打量了一下四周,這時,大軍的行進已經停止了,聯軍各統帥都在自己的軍隊,整個中軍只有晉國自己人。

趙武見到這般情景,坦然地說:“中行吳,你跟你父親一樣,做事喜歡直來直去,從不給人留半點餘地,你這樣的脾氣輔佐韓起,將來你們一剛一柔,確實能夠保證晉國的利益。

但如果韓起退下之後,你一定要找一個性格稍稍圓滑一點的人來輔佐你,譬如當初範匄輔佐你父親,這樣,才能保證晉國的利益,不至於因爲你的強硬而受損。”

中行吳眨巴了眨巴眼,問:“我還是不懂,元帥能爲我解釋清楚一點嗎?”。.。

第144章 釣大魚要下大餌第83章 強力黨出擊第259章 乖,你要有妾室心理第97章 揚眼中的“大國軍人”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上)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下)第200章 即將來臨的第278章 胃口到底有多大第327章 我心煩,不是爲了豆子第252章 黃金鞋下不覺冷第30章 口才太差,不能怨別人(上)第49章 遭遇天下第二第216章 輕聲細語卻讓天下側耳第126章 全世界都在鏖戰第62章 誰來殺國君?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上)第106章 天下間沒有愚民第112章 視覺盛宴第54章 我怎麼收稅,要你管?第21章 怎麼像個摟錢的耙子(上)第131章 鄭國人覺悟了第274章 天下第一弓的命運第144章 釣大魚要下大餌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下)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下)第278章 胃口到底有多大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下)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下)第278章 胃口到底有多大第128章 跟“天下第二”單挑的楚軍?第87章 秦國的警告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上)第32章 雖是毒婦,卻是母親(上)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151章 傳統被羞辱者第6章 爲了生活,努力發明(上)第143章 非對稱戰爭第183章 我站在牆頭看風景第339章 浪費是可恥滴第150章 對楚國的首次入侵第254章 被選舉上的第252章 黃金鞋下不覺冷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上)第27章 智姬的決斷(上)第163章 天下雄城的陷落第183章 我站在牆頭看風景第56章 人不囂張枉少年第180章 陰謀逼近第68章 追得快?逃得快?第30章 口才太差,不能怨別人(下)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上)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上)第133章 求你了容我降了第27章 智姬的決斷(下)第328章 如今這世界,晉人還怕誰第18章 有關“趙武”的歷史之謎(下)第279章 新官新景象第127章 專捏軟柿子第123章 王旗下的蛋第119章 巨星隕落第242章 附庸國的士兵們第206章 “楚才晉用”的後果第125章 華麗詞藻下的血腥第183章 我站在牆頭看風景第108章 大家都不容易第175章 天下亂了第80章 超級大胡鬧第12章 嚇死人不償命(下)第19章 領主大人對生活的思考(下)第202章 歷史該怎麼書寫第103章 霸主的面子問題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295章 國都內的奪權企第141章 肉多狼也多啊第90章 紅包照拿要糧沒有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上)第237章 詭異的刺客第165章 就是要侮辱你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上)第48章 那一場“鳥事”第86章 我的城市我的兵第106章 天下間沒有愚民第44章 當猛將遇到猛將殺手(下)第306章 所有人都不是旁觀者第315章 萬事無恆常第261章 明知道無效的努力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下)第215章 天下第一都城第152章 又一場謀殺第302章 掏自家腰包第312章 以卵擊石的博野之主第75章 咱該享受的收禮“規格”第272章 國強民不富第244章 都兵臨城下了第126章 全世界都在鏖戰第303章 知道我在追你嗎第146章 恐怖的綿上閱兵第194章 誇的人無動於衷第38章 我們跟他拼了
第144章 釣大魚要下大餌第83章 強力黨出擊第259章 乖,你要有妾室心理第97章 揚眼中的“大國軍人”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上)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下)第200章 即將來臨的第278章 胃口到底有多大第327章 我心煩,不是爲了豆子第252章 黃金鞋下不覺冷第30章 口才太差,不能怨別人(上)第49章 遭遇天下第二第216章 輕聲細語卻讓天下側耳第126章 全世界都在鏖戰第62章 誰來殺國君?第34章 兩個女王的戰爭(上)第106章 天下間沒有愚民第112章 視覺盛宴第54章 我怎麼收稅,要你管?第21章 怎麼像個摟錢的耙子(上)第131章 鄭國人覺悟了第274章 天下第一弓的命運第144章 釣大魚要下大餌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下)第42章 逼營列陣的楚軍(下)第278章 胃口到底有多大第28章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下)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下)第278章 胃口到底有多大第128章 跟“天下第二”單挑的楚軍?第87章 秦國的警告第40章 我們從來都是孤軍奮戰(上)第32章 雖是毒婦,卻是母親(上)第120章 春秋第五霸第151章 傳統被羞辱者第6章 爲了生活,努力發明(上)第143章 非對稱戰爭第183章 我站在牆頭看風景第339章 浪費是可恥滴第150章 對楚國的首次入侵第254章 被選舉上的第252章 黃金鞋下不覺冷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上)第27章 智姬的決斷(上)第163章 天下雄城的陷落第183章 我站在牆頭看風景第56章 人不囂張枉少年第180章 陰謀逼近第68章 追得快?逃得快?第30章 口才太差,不能怨別人(下)第29章 吃虧還是佔便宜(上)第45章 郤至的溫柔三連擊(上)第133章 求你了容我降了第27章 智姬的決斷(下)第328章 如今這世界,晉人還怕誰第18章 有關“趙武”的歷史之謎(下)第279章 新官新景象第127章 專捏軟柿子第123章 王旗下的蛋第119章 巨星隕落第242章 附庸國的士兵們第206章 “楚才晉用”的後果第125章 華麗詞藻下的血腥第183章 我站在牆頭看風景第108章 大家都不容易第175章 天下亂了第80章 超級大胡鬧第12章 嚇死人不償命(下)第19章 領主大人對生活的思考(下)第202章 歷史該怎麼書寫第103章 霸主的面子問題第36章 你看到了什麼(上)第295章 國都內的奪權企第141章 肉多狼也多啊第90章 紅包照拿要糧沒有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上)第237章 詭異的刺客第165章 就是要侮辱你第23章 領主要大躍進(上)第48章 那一場“鳥事”第86章 我的城市我的兵第106章 天下間沒有愚民第44章 當猛將遇到猛將殺手(下)第306章 所有人都不是旁觀者第315章 萬事無恆常第261章 明知道無效的努力第4章 煮出一鍋好湯,難(下)第215章 天下第一都城第152章 又一場謀殺第302章 掏自家腰包第312章 以卵擊石的博野之主第75章 咱該享受的收禮“規格”第272章 國強民不富第244章 都兵臨城下了第126章 全世界都在鏖戰第303章 知道我在追你嗎第146章 恐怖的綿上閱兵第194章 誇的人無動於衷第38章 我們跟他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