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因爲許貴妃的事情,對何妃早就頗有不滿,而且處處防備着。.訪問:. 。本來太子以前很喜歡福公主,可是自從福公主記在何妃名下,由何妃親自教養後,太子是越來越不喜歡福公主了。
總覺得她本就不是自己的親妹妹,不過是何妃的‘女’兒罷了。所以本能的冷淡道:“何母妃,不必了。我不會雹子,怕把福公主摔了。”
何妃眼裡的期望慢慢淡了,爲了緩解尷尬,馬上換成一抹淡淡的笑。“沒事,等到太子殿下成親了,有兒有‘女’了,自然就會雹子了。”
皇上也不明白,爲何太子如今對福公主如此冷淡。以前皇上可是見過太子抱福公主,而且一臉的疼愛。爲何現在太后理都不理福兒呢?
難不成太子心裡有氣,所以故意不理福兒嗎?如果真是這般,將來自己這些公主,太子是不是會一個個均不照撫呢?
皇上別的不心疼,就心疼宮中的幾位公主,因爲子嗣太少了。皇上對每一位公主都極好,就算不得寵,該有的賞賜絕對不會少,宮裡更沒有人敢怠慢任何一位公主。
皇上心裡很痛苦,爲何自己就沒能多生幾個兒子,能有一個合適的繼承人呢?
如今自己不肯讓南宮明繼位,可雖太子明顯並非合適繼承人,而且將來搞不好還會有外戚專權的可能‘性’。
到底要如何取捨呢?皇上真心覺得做皇帝實在是太累了,特別是兒子不爭氣的。
何妃的家宴辦到一半,皇上就離席了,而且一幅心事重重的樣子。不過好像何妃一點也不生氣,更沒有難過。反而繼續招呼着其它公主用膳。
太子見皇上離開了,自然不想再呆下去了。於是也起身告退了,何妃看到太子走遠了,臉上才‘露’出一抹得成的笑。許貴妃想算計自己的‘女’兒,自己就算計她兒子。
太后說的沒錯,與其讓太子繼承皇位,到時候來收拾自己,倒不如換一個人繼承皇位,至少對自己沒什麼損失。
面且永康的親事馬上就會訂下,是太后的孃家侄子,聽說一表人才。而且伍國公府有不納妾的規矩,何妃覺得這樣對自己‘女’兒最好不過了,而且不管誰做皇帝,伍國公府都不會倒。
永康早就聽母妃說過,會想法子讓伍家嫡次子成爲自己的駙馬,永康早就聽聞伍家男人個個能文能武,只是因爲要避嫌,所以纔沒有子孫入朝爲官
可是伍家國公府可是世襲,自己不需要襲國公府的爵位,要的是一個如意郎君。
正好伍家男兒不入朝爲官,不必參合到這些朝廷的鬥爭中來,更不必成天爲了升官想着納妾,想着互相結盟,更不會表面上尚了公主,心裡卻困爲尚公主不能入朝爲官而後悔。不管從哪一點來說,伍家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南宮明一路上加快了行軍進程,可是不知爲何,居然還是沒能追上莫離。
南宮明覺得這樣對自己沒有半分好處,若自己在莫離之後到北疆,到時候士兵們必定會覺得自己不憂心前方戰事。不然爲何莫世子能提前到,自己反而延後於人呢?
南宮明有些怪自己行事太過急切了,故意與莫離做對,故意延誤行軍,這一招用的太明顯了,也太爛了。不然也不會把自己陷入如此被動的局面中來,一點有利地位也沒有。
莫離其實早就抄小路到了軍營,而且士兵們爲提前到來的莫世子,準備的歡迎會。
雖然沒有歌舞,可是大家可以比試一翻,可以壯壯膽。而且莫世子對所有士兵們都以禮相待,與衆人吃一鍋飯,沒有讓廚房單獨做飯。
本來士兵們還有些擔心這些從小在京城長大的世子爺,不會像莫家前幾任主帥一樣能吃苦,能與大家打成一片。結果莫家人還是莫家人,一點也不嫌棄軍中的環境,更沒有覺得軍中的飯不好吃。
反而把從京城帶來的吃食,與軍中所有將士們分着吃。雖然‘肉’幹很少,可是放在大鍋裡一煮,好像全都有了‘肉’幹味。
不是‘肉’的味道,而是這份心意。軍中也有經常有‘肉’吃,軍隊會有打獵行動,這裡天氣冷,把‘肉’放在雪裡凍着,也不擔心會壞。
真正稀罕的是蔬菜,而莫世子到來後,大家的飯碗裡,都有一些菜沫,雖然全都是曬過的菜乾,要是能吃到菜也是幸福呀!
士兵們歡呼着,爲莫家人歡呼 ,莫家人對大家與遠都向兄弟,不會高高在上,不可一視,不會覺得士兵們低人一等。
莫離看着大家吃的歡快,心裡卻暗暗想着,媳‘婦’可千萬別怪自己把東西全分給大傢伙吃了。
實在是看到伙房的菜後,莫 離於心不忍,也就做主把媳‘婦’備下的各式菜乾,全給了廚房,讓所有守着北疆的士兵們,全都能吃上菜乾。莫離心裡可得意了,這會自己到達軍營已經有兩日了,怕是南宮明這會正着急的趕路吧!
就讓這人折騰吧!居然爲了個人‘私’怨,消極的對待北疆的戰事,不得一定得上摺子回去,讓皇上去頭痛吧!
南宮明心裡很清楚自己輸了,莫離那小子身邊必定有有北疆呆了多年的老兵,這些人可比自己這種只在地圖上看過北疆的人會認路,也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行軍,什麼時候必需安營休息。
南宮明第一次發現,自己在行軍打仗上,並沒有佔什麼估勢。同時南宮明清楚的意識到,如果定北侯府真的支持太子,自己也許真沒有那麼多勝算。如今南宮明只能盼着早些到達北疆吧!
果然南宮如與定北侯府犯衝的傳聞,居然立馬傳遍了京城,而南宮如以前的所作所爲,也讓大家翻出來,重新回味了一遍,更是連林庶人的死,也讓人扒出來。
南宮如困在定北侯府,自然什麼也不知道。可是宮裡的太后卻聽到了,而且氣極了。這個南宮如這才進定北侯府第一日,就惹出這麼多謠言事非出來。
就算太后派人去查,可是也根本與定北侯府的劉氏無關。相反定北侯府並沒有維擠南宮如,也沒有故意的擴大些事。
這一點劉氏算是厚道的,可是太后知道,劉氏越是這般做,越是很明確的高數自己 ,她不屑於對南宮如動手。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劉氏動手了,可是自己查不到,或者她只是借她人之手。不過真正重要的,南宮如爲何要暈倒呢?
太后派人去定北侯府請南宮如進宮,哪知道隨同進宮回話的,卻是瘦了一大圈的馬嬤嬤和周嬤嬤。這兩人是太后身邊的老人,在後宮呆了多年,正因爲這兩人還有些手段,太后纔會把她二人給南宮如。
可是看這兩的樣子,好像並不樂觀。太后披頭就指責道:“哀家派你們二人留在如郡主身主提點,爲何還會讓如郡主在進侯府第二日就暈倒呢?你們也是在宮中呆了多的人,應該分的清楚,什麼是算計吧!”
馬嬤嬤知道太后護段,必定認爲兩人不盡心盡力,或者南宮如是遭人算計,纔會落到如今的局面。也料定了,必定會讓太后數落,可是二人已經想通了,絕計不能留在南宮如身邊了。
“太后恕罪,老奴二人確實在宮中多年,自然分的清何謂算計。如郡主之所以暈倒,只是因爲氣急攻心,又加之腹中飢餓。
纔會一時間氣血逆流,導致突然暈倒。如郡主本來想進宮給太后娘娘請安,可是因爲如郡主到現在還有些頭暈,哪怕休息了好幾日,好像效果也不明顯。爲了不過病氣給太后,所以纔派老奴二人進宮。”
太后一聽說腹中飢餓,臉就黑了,堂堂定北侯府居然沒有吃食,“你們二人爲何不給郡主尋吃食,卻讓郡主捱餓呢?哀家是器重你們二人,才把如郡主‘交’給你們二人,你們爲何不盡心盡力呢?”
周嬤嬤和馬嬤嬤心裡叫苦,“回太后,只因如郡主起的太晚了,侯府的廚房不供應早膳了,所以郡主纔會餓肚子。不過這是侯府的規定,奴婢二人打聽過,侯府所有的主子全部共用一個大廚房。
一日三頓都是按時辰供應,當然府裡的爺們可以隨時吩咐廚房做吃食。可是夫人小姐們卻不行,這是侯府太夫人規定的,不能讓媳‘婦’小姐們養成壞習慣。起晚了就沒有吃食,只能吃些點心墊一墊。”
太后不怒反笑,睡晚了,這進‘門’第二日就睡晚了。如兒不像那般不懂事的,能睡到多晚呢?“如兒幾時起身的?爲何你們二人不去叫醒如兒呢?”
馬嬤嬤一臉委屈,“老奴在郡主進府的第一夜,就讓郡主打了二十板子,所以一直在屋裡養傷,今日也是強撐着進宮的。”
周嬤嬤忙接話:“老奴叫了,可是郡主說要給世子夫人一個下馬威,不願給世子夫人敬茶,所以故意睡着不起身。郡主那日可是睡到將近午膳才起身,而世子夫人已經陪着侯夫人等了好一會兒了。
郡主一聽說廚房沒有早膳,就氣呼呼的往侯夫人屋裡衝,根不聽老奴的勸。還在侯夫人院裡的丫鬟訓了一通,見了侯夫人就說世子夫人苛待她,不給早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