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暴走篇

秦檜暴走篇

秦檜是把他們區別對待:對首相是要扳倒、對皇帝則是誘惑。兩方面要同時動手,精確掌握進度,纔有成功的可能!審時度勢,秦檜決定先斬去趙鼎的助力!

目前的四位宰執中,樞密副使王庶排在最末,崇尚氣節,已被排除在外。次相秦檜位居第二,下面是排名第三的副相劉大中。關鍵就在這個人身上!他時刻與趙鼎同進退,要不是這樣,在宋朝的制度下,哪怕是首相也很難說一不二。於是一切從劉大中開始!

縱觀南北兩宋官場,政治鬥爭不計其數,透過現象看本質,我認爲秦檜達到了一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之前,宋朝高官間的傾軋很有所謂的風度,就像歐洲貴族禮節中互相扔出白手套,就意味着決鬥一樣,宋朝宰執們互相交流時聲音高一些,都被視爲瑕疵…而有了瑕疵,就必須辭職!

這種情況到蔡京時被終結,蔡京之所以在官場洪流中升騰,是因他做事沒底線,可以無恥、可以兇狠、可以借題發揮,把元祐黨人碑的威力發揮到極致,敵手不死永不收手。可究其根本,他一來是拾人牙慧,在舊瓶老湯間做文章。二來他對皇帝沒辦法,只能、只敢去迎奉趙佶,終生不敢逾雷池半步…

而這一切,在秦檜的政治生涯中都被顛覆!秦檜信奉一原則——社會是由人組成的,而是人就有弱點。控制了一個人的弱點,就等於控制了這個人,控制了所有人的弱點,就等於控制了所有人,進而控制了整個社會!什麼?你說大仁則無懼、大智則無缺,總會有沒弱點可抓的完人…真的沒有弱點嗎?呵呵,好,那就“莫須有”吧!

針對眼下,實在不必費心去抓劉大中的什麼弱點。此人毛病已官場皆知,他不孝順父親!這簡直讓秦檜無語,一點技術含量都沒嘛。找個御史彈劾他!就這麼簡單,劉大中被貶往外地。去當處州知州…

之後臨安城裡謠言四起,都是關於首相趙鼎的。說御史們開會決定只彈劾劉大中,不動趙鼎。當然這不是說趙首相過於完美,無可彈劾,而是給首相大人一面子…自己辭職會好看些。接着“趙丞相乞去矣”“趙丞相搬上船矣”…無數升級版的謠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趙鼎在後世評價裡有名相一說,所謂名相,必然負才學、尚氣節,是個倜儻不羣的君子。在權力與風度間一定放棄前者,選擇風度…

面對漫天飛舞、愈演愈烈的謠言,趙鼎覺得保持尊嚴的唯一辦法就是辭職。21日。趙鼎罷相…秦檜、趙鼎兩人,求名者得名,求利者得利,堪稱各得其所…

趙鼎離京那天,兩人的表現達到了各自極致。秦檜得便宜還賣乖。拉着王庶去送行。王庶滿心悲悽,他清楚:隨着趙鼎的離開,南宋連表面上的一點體面也得不到了。王庶說“公欲去,早爲庶言”你倒是早點告訴我啊…

趙鼎滿臉倨傲“去就在樞密,鼎豈敢與”秦檜是樞密使兼右相,這話就是當面指責秦檜搞小動作,陰謀害人!

秦檜像沒聽見一樣。微笑着走上來送行。趙鼎理也不理,做了一個揖就轉身登船。秦檜偏不放過他,在後面說“已得聖旨,爲相公餞行,何不稍等”趙鼎大怒!只要設宴,必有大批官員作陪。這是要他加倍的難堪。他道“議論已不協,何留之有”接着喝斥船家開船,再不停留…秦檜笑呵呵地道“檜是好意”邊笑邊喝斥手下撤了宴席…

趙鼎走了,他的離開很有中國特色。在中國,從古到今、從官場到民間。都有一種很耐人尋味的現象,如總有人說:某某是個陰謀家、是個壞人!我離他遠遠的,讓他盡情去壞吧…

說這話時,表情是激昂的、聲音是激切的,彷彿自己姿態很高、境界很高,很有不與之同流合污,甚至不屑與之爭鬥的意思在裡面…

到底是自傲、還是膽怯?爲什麼不爭?爲什麼要躲開呢?難道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真理存在嗎“當罪惡滋生時,助紂爲虐和漠然置之,都是錯的”

偏偏中國傳播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兩種思維方式——儒家、佛教,對壞人壞現象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與之爭。儒家的君子恪守“君子難進易退”“夫不爭是爲爭,爭是不爭”等高深到能隨意解釋的教條。佛家更徹底,爭?爲什麼要爭?爭鬥是要開殺戒、犯嗔戒的…

這時趙鼎不爭的結果就是秦檜獨相!接着秦檜開始了對皇帝的誘惑:

秦檜說:面對議和,現在的大臣們首鼠兩端,左右觀望,當此千載一時之良機,再猶豫下去就會錯過!爲了大事,請求皇帝把任務只交給我一個人,不許任何大臣干預!

這是個冒險,賭的就是趙構這時的心理。眼看着議和的曙光照來,好日子在向他招手,而他已家破人亡、提心吊膽、顛沛流離了很多年,這時偏偏手下人或赤裸裸反對,或陰奉陽違有私心,趙構會怎麼想?他最盼望的會是什麼?秦檜賭他定需要幫手,一不惜一切都要去議和的人!

歷史證明秦檜眼光的犀利,趙構果然立刻做出決定“朕獨委卿”他真的把議和權只交給了秦檜一個人!

但秦檜卻立即反對了:您的信任讓我感動且惶恐着,可這樣快就做出決定是不成熟的。現在我請您靜下心來仔細思考3天。如3天后您還是這樣決定,那時我們纔可開始實行…趙構同意了。

讀史每到此處,都要爲秦檜叫好。拋開善惡忠奸,單以才華論,此時的秦檜是天才的!他牢牢抓住了趙構的心理,一沒安全感、不惜一切代價去講和的人,怕的是什麼?就是上當受騙、就是喪失他一直追逐而不可得的安全感!

3天后,兩人再見面,趙構重申:朕的決定不變,一切只交給秦檜一個人去處理!可秦檜卻再一次拒絕:您的心真的靜下來了嗎?真確信自己要什麼了嗎?此事重大,爲事後永不後悔,請您再思考3天,然後再做決定…趙構同意。

兩人分開。各不相擾,又3天后再見面,趙構議和的心更堅定了,他重申對秦檜的支持。議和之心決不動搖!

秦檜還是搖頭:古人云事不過三,兩次不足以定大事,請陛下再靜心精思三天…

至此,趙構對秦檜完全改觀,9天時間讓秦檜獲得了皇帝的絕對信任!

而北方,大金使者蕭哲、張通古帶着“詔諭江南使”的頭銜,一路往南宋臨安府而來…從“詔諭江南使”這一頭銜就可看出:南宋根本不是國,而是江南。這次的文本也根本不是國書,而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詔書!

蕭哲、張通古每到一處州縣,必坐於公堂正中。南宋官吏陪坐末席,以迎天子詔書之禮與之相見。也就是說:南宋官吏們得向他跪拜叩首。他受禮後都要宣稱:金國本身是不想搞什麼和談的,是南宋使者“百拜懇告,不得已而來”

這是在京城之外,進臨安皇宮後。趙構要升正殿,拜於張通古腳下,奉表稱臣,受金國詔書,從此成爲女真人的臣子…這比當初的劉豫都不如!劉豫的僞齊只是金國的“子皇帝”最起碼還是個皇帝!趙構卻只是金國的臣子,在身份上一卑到底!

這些條款迅速傳遍江南,漢人整個族羣集體爆發出了空前的憤怒!

從江南重鎮、兩浙西路憲司路所在的平江府開始。平江知府帶頭拒絕接待金國使者!

想叩拜?做夢!說我不稱職嗎?ok,我辭職!這就是當時一省之長的骨氣!隨着他的辭職,一場空前強烈的官場風暴席捲南宋!

先是軍方站了出來。這一次韓世忠忍無可忍,率先發言。他自己這時還不會寫字,由幕僚代筆,連寫十幾封奏章。他認爲這件事上。中華皇帝受辱之甚已無以復加,當此主辱臣死之際,他強烈要求立即開戰,並且請求去最緊要的陣地!趙構壓下奏章,不予理會。

24日。韓世忠再上奏章,要求單騎入京,當面陳述!趙構終於回話了,要他老實待在駐地,不許移動,且預先給了他個任務:金國使者回國時,由韓世忠派軍隊護送…

這下好了,韓世忠想劫持使者都沒機會了,除非想監守自盜!

岳飛不用說了,他在這方面從沒讓南宋上層高興過,這時趙構正在提防他變成淮西軍第二,變成一支叛軍發動政變…

前首相李綱的上書引發了第一次反抗高氵朝“自古夷狄陵侮中國,未有若斯之甚者!今陛下藉祖宗二百年之基業,縱使未能恢復土宇,豈可不自愛重,而怖懼屈服,以貽天下後世之譏議哉!陛下縱自輕,奈宗社何?奈天下臣民何?奈後世史冊何”

這是正面的不留餘地的指斥,是赤裸裸地打臉。迅速風傳天下,盡人皆知。每個人都在想:趙構會怎樣回答呢?難道他會直接承認,他就是怯懦、就是不知自愛?就是不顧一切啥也不管地要求女真人饒命?不!大家都忘了皇帝的特權——皇帝可以不回答!

李綱的指斥如石沉大海,掉進皇宮裡連個浪花都沒濺起來。以往這一招的確百戰百勝,哪個臣子也沒法指着趙構的鼻子問“你爲啥不回覆”

可這一回,城門失火!連最聽話的禁衛軍都打上門來了!

三衙長官:殿前司老大楊沂中、侍衛馬軍司老大解潛、侍衛步軍司老大韓世良(韓世忠之兄)一起去都堂找秦檜!他們說“一旦皇帝以臣禮受詔書,天下軍民不服,因此而鬧事的話,我們三衙軍沒把握平息暴亂”且提出一個問題“…蓋緣有大底三個在外,他日問某等雲:爾等爲宿衛之臣,如何卻使官家行此禮數”

三個大的,是指在外的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字裡行間可看出:這三位禁軍大統領其實是怯懦的,是非常合格的趙構式臣子。他們提出的這兩條與其說是爲難秦檜,還不如說是提早給自己安排後路。潛在危險我都提前告訴你了,出事不要怪我啊!

秦檜不屑一顧,打發走人了事…

說到底軍方給他的壓力這時還很小,因到這時爲止,還沒軍人敢於跳出來對趙構怒吼“你爸受罪是罪有應得,你哥受罪是咎由自取,而爲了你媽一個人的自由就讓整個民族當孫子,更是你自己腦子進水!老子不服,反了”

劉豫瘋狂篇三國少年篇趙曙胡鬧篇完顏登場篇出兵南漢篇童貫使遼篇北國安定篇大遼慘案篇金國敗盟篇太原陷落篇趙昚皇子篇符離之潰篇治理天下篇親征太原篇慶曆新政篇靈素登場篇釣魚之戰篇孟昶出降篇宋遼初戰篇平夏前奏篇皇業肇基篇太子冊立篇北伐前奏篇永樂之戰篇崖山海戰篇二次南征篇紹述紛爭篇初使契丹篇蔡州終點篇五路伐夏篇岳飛轉戰篇書生張亢篇東明事件篇吳曦自立篇景炎改元篇免役差役篇秋後算賬篇嘉定和議篇孟昶暴斃篇雍熙慘敗篇遍地烽火篇皇帝昏倒篇吳曦自立篇大金亡國篇柴榮託孤篇元豐榜單篇開封之戰篇川陝首戰篇宋軍反擊篇朝臣辯論篇初使契丹篇宣德事件篇夏竦回京篇孟珙救宋篇安石進京篇柴榮託孤篇光宗無恥篇天驕之死篇仁朝文人篇宋夏開戰篇吳璘撤軍篇趙昀登場篇禪位前奏篇寇準砸人篇李邵矛盾篇災難前奏篇蒙古徵夏篇兩路北伐篇熙河開邊篇外族內亂篇藕塘之戰篇光宗被嚇篇安石離京篇恭帝出降篇狄青升官篇北漢立國篇張浚回朝篇金軍退師篇處機西行篇澶淵之盟篇遍地烽火篇秦檜專權篇哲宗駕崩篇號令天下篇宗澤之死篇採石前奏篇君臣和諧篇治理天下篇符離之潰篇泰山封禪篇宋遼爭地篇親征太原篇蒙金和戰篇趙佶轉型篇戰局轉折篇金軍反攻篇遇郭乃安篇郭逵徵南篇熙宗遇弒篇
劉豫瘋狂篇三國少年篇趙曙胡鬧篇完顏登場篇出兵南漢篇童貫使遼篇北國安定篇大遼慘案篇金國敗盟篇太原陷落篇趙昚皇子篇符離之潰篇治理天下篇親征太原篇慶曆新政篇靈素登場篇釣魚之戰篇孟昶出降篇宋遼初戰篇平夏前奏篇皇業肇基篇太子冊立篇北伐前奏篇永樂之戰篇崖山海戰篇二次南征篇紹述紛爭篇初使契丹篇蔡州終點篇五路伐夏篇岳飛轉戰篇書生張亢篇東明事件篇吳曦自立篇景炎改元篇免役差役篇秋後算賬篇嘉定和議篇孟昶暴斃篇雍熙慘敗篇遍地烽火篇皇帝昏倒篇吳曦自立篇大金亡國篇柴榮託孤篇元豐榜單篇開封之戰篇川陝首戰篇宋軍反擊篇朝臣辯論篇初使契丹篇宣德事件篇夏竦回京篇孟珙救宋篇安石進京篇柴榮託孤篇光宗無恥篇天驕之死篇仁朝文人篇宋夏開戰篇吳璘撤軍篇趙昀登場篇禪位前奏篇寇準砸人篇李邵矛盾篇災難前奏篇蒙古徵夏篇兩路北伐篇熙河開邊篇外族內亂篇藕塘之戰篇光宗被嚇篇安石離京篇恭帝出降篇狄青升官篇北漢立國篇張浚回朝篇金軍退師篇處機西行篇澶淵之盟篇遍地烽火篇秦檜專權篇哲宗駕崩篇號令天下篇宗澤之死篇採石前奏篇君臣和諧篇治理天下篇符離之潰篇泰山封禪篇宋遼爭地篇親征太原篇蒙金和戰篇趙佶轉型篇戰局轉折篇金軍反攻篇遇郭乃安篇郭逵徵南篇熙宗遇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