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慶帶領精銳騎兵出擊到現在,不到半個時辰,魏豹的軍隊就已經襯底的潰不成軍。
在親眼見證了漢王的勇不可擋,在無邊的恐懼以及死亡陰影的籠罩下,無數的魏卒開始四散而逃,如同受驚的羊羣……
“走!”
眼看着兵敗如山,已經回天乏術,也未見到變數出現,魏豹恨恨的大喝一聲,帶着身邊僅剩的千餘人兵馬,也隨着潰軍開始潰逃。
此時他已經沒有功夫理會魏國的得失了,只能將原來想要把項籍在魏國擊潰的想法改爲暫且逃離出去,而後整合諸侯聯軍,一起出兵將其擊潰,重奪魏地,殺進關中……
王慶、龍且帶人跟隨廝殺,沿途倒伏屍體無數,路遇漳河阻路,魏卒爲漢軍所迫,於冬日進入漳河,凍溺而死無數,漳水爲之堵塞。
魏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圍投降。
魏豹本來是不想投降的,但事情逼到這裡了,依照他對項籍的理解,不投降最大的可能就是死路一條。
他還要留取有用之身,爲自己未來的的兒子打江山,此時也只能忍辱負重,以期臥薪嚐膽。
不過爲了穩妥起見,在項籍豎子面前,他並沒有表現的太過硬氣,擔心會因此觸怒豎子,從而將他有用之身丟掉。
往後,漢軍在漢王項籍的指揮下,四處出擊,不到半月,就將魏地盡數攻下。
堅守城關的馮敬,在項聲將魏豹帶來之後,也出城投降。
魏豹王慶沒有殺,主要的原因就是爲了拉攏魏地人心。
魏國滅後,他的接下來的目標就是繼續東進,將楚懷王給滅掉。
如此魏國便成爲了他的後方,自然要儘可能的保持平穩。
當然,他也不會蠢到將魏豹獨自留在魏地,在東征的時候,自然是要將魏豹帶走,隨軍而行。
稍稍的整頓之後,依照先前制定出來的計劃,在魏國北部的韓信領軍往東而去。
因爲殷王司馬印在戰爭中出兵共同伐魏,並且表示誓死追隨項王,所以大軍就將殷國留下,直接進軍陳餘的趙國。
在平叛魏國的過程中,王慶也接到了咸陽來信,說已經把子嬰舊有勢力盡數剷除。
因爲作亂燒燬房屋無數,子嬰大失人心云云。
王慶得知大喜,關中最後一點隱憂也被剷除了。
王慶便寫了書信回去,讓將作亂之人盡皆處死,但子嬰不要動,依然讓其居住在長門宮,還是安樂侯。
看起來和之前沒有什麼變化,但僅剩的一點力量被剷除之後,再住進長門宮的子嬰,就真的變成了一個寡人,想要再次作亂,根本就不可能……
同時讓蕭何帶着一批培養出來專門治理地方的小官員,前來魏地,治理地方,安撫百姓。
這是蕭何最拿手的事情,必須要讓他來出馬。
經歷過不少戰爭的王慶明白,關於土地並不是說你打下來就是你的了,只有能讓土地上的人聽你的,服從你的統治,能夠推行政令,收取賦稅,這纔是真的歸你所有。
王慶所擅長的是攻伐,如今的魏國,在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將以魏豹爲首的頑固勢力消滅之後,現在所需要的是春風化雨一般的安撫。
在將魏豹捉拿之後,接到消息的蕭何就帶着一批漢吏東出函谷,來到剛剛經歷過戰火的魏國,安撫百姓。
在軍隊的配合下,進行的很是順利。
至於范增,則按照事先的安排,留在咸陽,坐鎮關中。
而王慶,則在大戰結束的第一時間裡,就寫了不少信函,派出幾路信使,帶着金銀財寶,分別前往九江、衡山、南陽等國。
領兵而動的韓信,此時已經對着北方的代國出兵。
代國,是以外族人爲主的國家,在往北去,就是匈奴。
之前分封天下時,因爲張耳想要佔據趙國,所以就以趙王歇功勞不夠大的緣故,將趙王歇遷往代國,如今的代國國主是兼任趙國相國大將的陳餘。
王慶突然出關,大舉伐魏令的消息,令的陳餘、楚懷王、田榮等人皆是大驚。
此時趙齊聯軍和楚九江聯軍激戰正酣,攻伐一年有餘之後,楚懷王顯露頹勢。
此時得到魏國魏豹求援文書,又聽信使說了魏豹所提議的連接諸侯共抗項籍的提議,不由心動。
對他來說,項籍始終是心頭之患,先前之所以會謀劃齊地,最大的原因就是藉此壯大實力,穩坐霸主地位,好與佔據關中的項籍豎子相抗。
哪曾想,田榮會如此難纏?
田都田安、張耳等人如此廢物?
而接下來的拉鋸戰中,自己雖然依靠手段,得到了九江王英布的支持,但英布此人只是派遣一些兵馬,本人並不肯出九江前往戰場,這才導致此戰到了後來,自己方面落入下風。
他曾無數次咒罵過英布,但卻無可奈何,除了拉攏之外,並不敢採取其它過激手段,擔心英布會撤軍,或者是直接出手攻打他,如此一來,事情可就真的……
楚懷王熊心其實是極其憤悶的,他到現在都用些弄不明白,原本對他大好一片的形勢,爲什麼會在極短的時間裡變成目前這副樣子。
如果不是自己先前安撫拉攏了英布,在與齊國交戰之後,自己幾乎落入四面受敵的局面!
他將這些心思都給壓下,親自寫書信派使者,與魏國使者一起前往齊地找田榮談休戰、聯手抗項的事情。
同時分別派出使者前往韓地,九江、衡山,以及南陽。
咬牙切齒的表示承認彭越南陽王的正統地位,同時派遣冊封使給彭越進行冊封,並帶去大量的金珠寶貝,想要以此收買彭越,連起手來,共同抵抗項籍。
在書信中明確的表達的如果不聯合的起來將會帶來的嚴重後果。
田榮在接見楚國使者之前,就已經先一步接見了魏豹專門派遣到他那裡的使者,對於西邊的形勢已經知道,不免有些遲疑。
說實話,對於那個男子的出關,天下諸侯沒有敢不將他當回事的,即便是桀驁如同田榮者,在得到魏國傳來的消息之後,也不得不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