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說起來有些複雜,需要慢慢來講,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白居易自身的性格有關。
白居易考中進士又進入翰林,然後官拜左拾遺,這個官,安史之亂時,杜大詩人也曾擔任過。
左拾遺是當時的諫諍機構,有點類似現在的監察部門,其職責,說白了就是挑皇帝毛病,檢漏補缺。
除了風流一點外,白居易還是很正直忠君,忠於職守的,覺得皇帝將這樣一個重要職位交給自己,他就要好好的發揮找茬這個職能,不能辜負聖恩,所以頻頻上書言事,直指問題核心。
以至於到了後來,當時的皇帝李純都對宰相抱怨:“白居易這小子,是我提拔起來,怎麼頻頻與我難堪?”
白居易後來從左拾遺變成太子左贊善大夫,與這不無關係。
至於現在他被貶江州,看似有些偶然,其實一點也不偶然,即便是沒有當時宰相武元衡被刺殺而亡的事情發生,他也會因爲其他事情被貶。
也就是說,武元衡事件只是一個誘因,深層的矛盾早就已經形成了。
除了經常懟的皇帝感到難堪之外,他還將其它不少朝中大臣都懟的難堪,比如深受皇帝器重的宦官吐突承璀。
先前在寫《賣炭翁》時曾經提到過一些,李純的皇位是老皇帝內禪得來的,也就是有病的老皇帝尚未身死,他就已經繼位了。
之所以能夠如此,宮內以俱文珍爲首閹黨,是出了大力氣的,因爲如果不將李純扶上皇位,以王叔文叔侄二人爲首的永貞革新派,會嚴重損害他們的利益。
閹黨勢力,在中唐之後,一直都很強大,能夠廢立皇帝的主,說不強大也沒人相信。
對於這些宦官,唐憲宗李純也是極爲複雜,一方面他們扶植他做了皇帝,這是從龍之功。
另一方面,他的上位卻是以宦官逼宮他父親而來的,於孝道人倫之上心中又有虧欠。
再一方面,他也忌憚這些勢力強大的宦官,但是有不少事情上,又不得不依靠這些閹黨。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吐突承璀才應運而生。
吐突承璀本來就在東宮當宦官,當時“永貞內禪”的時候,是一個小黃門,在裡面也出了力,再加上年紀小,爲人又機靈,李純就將心思放到了他的身上,慢慢的培養他,以此來分化和掌握閹黨的力量,到元和初年的時候,吐突承璀就已經任左神策軍護軍中尉。
元和四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子王承宗請求繼位不果,遂擁兵造反,吐突承璀請纓前往,左、右神策軍及河中等幾路兵均歸他指揮。
吐突承璀主動請纓,未必不是皇帝李純指示的,因爲只有如此,他纔有理由名正言順的將的掌握在閹黨手中的神策軍,盡數收歸他的心腹吐突承璀手中。
這點從後來吐突承璀統帥左右神策軍就可以看出。
而當時的白居易沒看清局勢,直接就對着吐突承璀開炮了,上疏道:然則興王者之師,徵天下之兵,自古及今,未有令中使專統者。
今神策軍既不置行營節度使,即承璀便是制將。
又充諸軍招討處置使,即吐突承璀便是都統。豈有制將、都統而使中使兼之?
臣恐四方聞之,必輕朝廷;四夷聞之,必笑中國;王承宗聞之,必增其氣。
國史記之,後嗣何觀?陛下忍令後代相傳,雲以中官爲制將、都統,自陛下始?……”
然後又說,對於吐突承璀,念在他也有過苦勞的份上,多給他些錢財也就是了,軍國權柄這些,怎能讓他一介宦官掌握?
可想而知,吐突承璀是多麼惱恨他,而皇帝又是一副怎樣吃到蒼蠅的表情。
皇帝自然沒有采納白居易的建議,一切照舊。
然而吐突承璀自己不爭氣,在和王承宗的一番對戰中屢屢戰敗,後來偷偷許諾爲他辦好繼承承德節度使的事情,王承宗這才向皇帝上書請罪,表示順服,吐突承璀也趁着這個臺階,不是太尷尬的領兵回還。
他是皇帝好不容易纔培養出來的心腹,李純自然不會輕易將其治罪,但是那些向來與宦官以及與宦官保持着很好聯繫的‘守舊派’不和的‘革新派’(此革新派不是先前被打倒的王叔文等人,只是爲了方便進行區分雙方陣營,按照他們的一些特性而劃分的)哪裡肯放過這個機會?
宰相裴埴、給事中段平仲、呂元膺以及大臣李絳相繼上奏抨擊吐突承璀,皇帝無奈,只得將其降職,不過沒過太長時間,又找理由將其提拔了起來。
白居易身爲‘永貞革新’的同情者,以及‘革新派’裡面的一員小兵,在武元衡身死,裴度重傷的情況下,被貶爲江州司馬,也是必然之事。
畢竟他一員兵卻做着大將‘衝鋒陷陣’的事情,折損是非常正常的。
揍起來順手,揍過之後還不用擔心後果,並且還能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他不被貶官誰被貶官?
而皇帝那邊,爲了維持兩方或者是三方之間的平衡,‘革新派’中的真正大佬他自然是不會讓人動的,但對於這個老惹他不高興的小小白居易,自然是不會多管。
與白居易同屬一個陣營的人,遭逢這樣的變故,哪來還能顧得上他這個位卑的小兵?
至於王涯的落井下石,也很好理解,除去他本身性子陰狠之外,他現在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屬於‘守舊派’陣營中的一員。
不論是處於對立陣營的敵對行爲,還是出於討好吐突承璀這個皇帝的心腹以及張弘靖這些‘守舊陣營’中的大佬,爲自己謀求利益,他都有足夠的動機和理由來對白居易捅刀子。
這樣做在情理上雖然極度無恥,但黨派之爭中,這樣的事情也能說的過去。
事實證明王涯的這種性子很適合搞政治,從後來他累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可以看出,而白居易這塊在他還算起步時期的墊腳石,在他一路高升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過世事無常,陰狠如他着,在‘甘露之變’中,一樣被腰斬於子城西南隅獨柳樹下,全家遭誅,當然,這都是後話。
仔細的將這些事情理清,王慶也不由感慨,看來這沒事進進語文課本的世界還是很有用的,如果不是這個緣故,他哪裡會知道,這首看起來有些引人遐想的詩歌背後居然還隱藏着這樣多又複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