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海上定策
史漫傳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鳴”,在太平天國諸楓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又是正面的,石達開是其中之一,這位太平天國的翼王,據說性情溫厚,很得部屬愛戴,又深具軍略,就連他的敵人,也都給出很高的評價,在後世的許多評價中,雖然也有爭議,但是站在那個時代的角度,這絕對是一位有勇有謀的人物。
歷史上,石達開最終的發展方向是四川地區,葉楓雖然不知道細節,但也能估計石達開是打不下浙江或者福建的。
在知道兩省總督王懿德是怎樣一副德性以後,葉楓開始還有些奇怪,難道這樣的對手石達開都不能取得勝利?不過他很快想到,石達開的敵人早已經不是王懿德這種無能官員手下的兵將,而是各地興起的團練,在圍剿太平軍的戰場上,主力已經成爲以湘軍爲骨幹的團練武裝。
天京事變以後,太平軍的形勢也曾一度好轉,只是因爲清廷一貫排擠漢人,任用滿洲親貴統領江南江北大營,罷了曾國藩,自斷臂膀而已。等到曾國藩復出,統領四省軍務,很快將大傷元氣的太平軍撲滅,孤軍奮戰的石達開也不能倖免。
“徐先生如何看待太平軍?”葉楓和徐榮村站在船頭,看着越來越遠的福州港,低聲問道。
徐榮村沉吟了一會,才道:“不過是漢之黃巾。唐之黃巢而已,亂國有餘,治世不足。”
葉楓笑了笑,太平軍戰略上最大地問題便是缺少穩固的後方,過早進入南京,導致四面受敵,一直處於作戰狀態,缺少建設,到了天京事變以後,除了天京附近。其他各部雖然聲勢浩大,卻淪爲流寇,他們缺少的就是朱元璋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最終落得和漢末黃巾軍一樣的結局.
他也忍不住感慨:“好一個亂國有餘,治世不足。
那麼徐先生以爲,接下去便是亂世?是三國呢,還是五代?”
徐榮村滿臉憂色:“時移世易,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地方豪紳擁有的力量比諸從前更加強大,兵甲器械也更精良。太平軍所過之處,皆遭攻擊,內部又起紛亂。自損力量,或有曹操可挽狂瀾於即倒。”
“黃巾軍就是這樣敗了,”葉楓點頭道。….
“但是如今的地方團練又不同於關東諸侯,曾國藩大人守制丁憂,湘軍的軍權已歸屬朝廷,已無分裂的可能,”徐榮村作爲商人。當然希望國內的環境能夠安定。
葉楓哈哈大笑:“徐先生不止是個商人,這政治眼光也很敏銳,朝廷就是怕形成地方割據,才奪了曾國藩地權。可在我看來,這個朝廷已經腐敗透頂,都是王懿德這樣的無能官吏,他們用不好兵,湘軍始終是曾國藩的,他遲早要復出。只不過清廷統治早已根深蒂固,更加上週圍列強環伺。分裂定然不會。割據或許可能。”
葉楓清楚地知道未來的歷史走向,太平軍終是敗了。曾國藩復出後曾任兩江總督,督辦四省軍務,以他當時的影響力,有湘軍在手,加上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曾國這些人的支持,起碼南中國已經在手。在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軍權在握的漢臣無動於衷,葉楓很難猜測他們當時的想法,他只是可惜中國可能錯失了一次成爲近代強國地最好時機。
葉楓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中國攻略,除了以技術和投資大力發展工業,一直也沒有確定具體的策略,因爲他面對地是一個無比保守的老大帝國,他的這種努力很可能會遇到各種料想不到的麻煩。尤其是清廷統治者不可能站在整個國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場推行新政,骨子裡都藏着保守兩個字,只有在逼不得已時,纔會做出改變,也許只有推翻這個保守的政權才能看到希望。
但是,要推翻這個保守的政府也不容易,太平天國運動一起,全國各地紛紛舉辦團練,圍追堵截,屢敗屢戰,始終不曾放棄。固然有太平天國政治舉措不當地原因,但是後來洪仁\推出《資政新篇》也沒得到太多支持,這也說明中國人的思想還沒有轉變,還抱着忠君守地那一套,這也許就是曾國藩沒有造反的原因。
那就等他們慢慢改變?葉楓覺得這樣也
事實證明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推動,革新是很困難的,要大辦工業,也會遇到很多障礙。即便是後來曾國藩、李鴻章發起的洋務運動,起步比日本早,成果卻比日本小,期待它逐步改良,在世界飛速發展的情況下,顯然是不合適的。
試想,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的權勢,也只能徐徐而前,不是他們認識淺薄,實在是清廷中阻力太大,修電報、開礦山、築鐵路都要與龍脈扯上關係,辛辛苦苦派出留美學童,卻因爲辮子問題半途而廢。等幾年以後,清廷平定太平天國,恢復對地方地控制權,葉楓想大辦工業也不可能。
如果葉楓要比曾國藩等人更進一步,搞國中國,以割據的方式來推行自己地工業計劃,那就只有向太平軍舉起屠刀,趁着曾國藩蟄伏地時候,力挽狂瀾,依靠軍功得到封疆,但是從感情上來說,這是他不願意做地。
而且也很難說到時候清廷對他這樣的漢臣就不會動刀子,沒有了太平天國,清廷以舉國之力來征討,他或許就是下一個太平天國。
那就只有用暴力了?葉楓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戰爭會帶來動亂,也會引起各國地覬覦,但從長遠來看,世界殖民時代還有很多年,以後還有兩次世界大戰,今後的一百年都是中國的發展機會。如果因爲害怕動亂而保守的話,可能今後一百年都在動亂,就好像原本那個時空一樣,也許遲亂不如早亂,早亂早結束早新政。
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自1854年它~|十餘年也一直動亂,到了1868年明治天~|開始實行新政,一旦步入正軌,便飛速發展起來。二十年後即成爲近代化強國,三十年後更是毫無懸念地擊敗了推行洋務運動的清朝。
就算讓中國亂上十年,也好過繼續亂一百年,曾經發生的歷史已經是最糟糕的了,何不嘗試走出一條新路?想通這個問題,葉楓頓時覺得眼前豁然開朗。….16. n
如果在這個動亂中有人趁火打劫,那也無妨,等到國家強大了,自然可以連本帶利拿回來,更何況即便是保持穩定,清廷在歷史上也失去了黑龍江以北的廣闊領土,失去了朝鮮、琉球、安南等藩國,後來還失去了外蒙古,再也無法取回。
而這一次,雖然同樣可能失去一些東西,但是一定能成功收回來。
十年征伐,十年生聚,二十年後就是新帝國!
葉楓望着大海,不確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但總要去試一試,不管如何做,首先要將基礎夯實,在臺灣建立足夠的實力,同時密切關注大陸形勢的發展,尋找機會。
回到臺灣以後,葉楓首先前往府城拜訪直接上司,臺灣知府兼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孔昭慈,也就是當前臺灣府最高軍事、行政長官。
孔昭慈是曲阜人,孔子後代,爲政興利剔弊,一直在福建做官,頗有些政績。葉楓便投其所好,表示要在淡水廳興辦教育,打擊匪患,兩人相談甚歡。
離開府城以後,葉楓卻再次委託徐榮村花錢捐官,他的目標就是孔昭慈身上兼着的兩個頭銜,無論是臺灣知府也好,兵備道也好,既然是兼着的,那就可以補缺,花多少錢不是問題,何況葉楓現在已經是同知,再捐高一級的府道完全可以,這也是清朝可以認捐的最高品級。
在淡水廳治所竹塹,葉楓只是露了個面,便以徐潤爲幕僚,暫代處理日常事務,然後就趕回雞籠,在那裡,他帶回來的技術人員已經蒐集到很多資料,就等着設計規劃,然後開工建設。
在陳步雲的努力下,雞籠附近的移民村落、本地生番和大家族也都派出了代表,參加陳步雲口中由新任同知大人召集的協商會議。
他們對這樣的一個新說法感到很好奇,同時也看到了這些日子突然出現在雞籠不同地方的勘察隊伍,甚至差點發生衝突,但是看到護衛隊手裡拿着的火槍,腰間別着的火銃面前,還是進行了剋制,就等着從同知大人那裡得到合理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