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3)

在法國,浪漫主義運動始於19世紀20年代席裡柯(ThéodoreGéricault)的畫作《梅杜薩之筏》(TheRaftoftheMedusa)。就像施皮格爾曼所述,畫中那些被狂風和大海折磨的倖存者遙望着救援船隻,表達出複雜的情感——“從渴望到狂喜到懷疑和歇斯底里”。歐仁·德拉克羅瓦(EugèneDelacroix)的巨幅作品很快面世,對於其1834年的畫作《阿拉伯夢幻》(ArabicFantasy),E·H·貢布里希(E.H.Gombrich)評論說:“畫中沒有清晰的輪廓,也沒有做作和約束……不反映愛國或者啓示的主題。畫家想要表達的只是讓我們分享這一極度興奮的時刻,分享大海的運動和浪漫給他帶來的愉悅。”在英國,J·M·W·透納(J.M.W.Turner)在一些劃時代的作品中,如1801年的《大風中的荷蘭船》(DutchBoatsinaGale)、1842年的《暴風雪中的汽船》(SteamshipinSnowstorm)以及1844年的《雨、蒸汽和速度》(Rain,SteamandSpeed),都明確地反映了現代商業活動的危險和刺激:

透納是表現焦慮、**不安的運動的藝術家,他描繪的世界表面上似乎和其他同時代大師所畫的一樣,屬於過去的、遠古的、前工業化時代的星球,但實際上它正在被戰爭、工業和革命動搖。

這種浪漫主義就像海潮吞沒軟木塞一樣將你橫掃……17世紀畫家範德維爾德(VandeVelde)的作品《起風》(ARisingGale)描繪了大海,但《大風中的荷蘭船》則讓之前的繪畫模式變得像玩具風車一般過時……透納用繪畫捕捉浪濤的運動和威脅,他表現的是大海的運動,而不是瞬間的圖像。他使物體和能量具有了物質的真實性……而範德維爾德的作品似乎只是在計算機屏幕上創造虛擬世界一樣。

透納的繪畫讓你懷疑腳下的大地是否堅實。他的地球不是哥白尼之前的平地,而是在太空中旋轉的球體……就像他的擁護者約翰·拉斯金(JohnRuskin)所言,透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畫家”。

大海和火車成爲那個世紀新興經濟的象徵:強大、危險、難以駕馭和預測,但令人着迷和興奮。

人們普遍認爲,藝術領域的浪漫主義運動認爲18世紀新古典主義的均衡秩序是機械和不人性的。浪漫主義轉向表達直接的個人體驗、想象力和渴望,這與經濟模式的變革同步。在18世紀的經濟生活中,生產、投資和職業的發展軌跡都基本上可以被認定爲是確定或者說已知的,只有鼠疫或者發現新大陸這樣偶然的外來事件纔會造成衝擊。在現代經濟佔據主導之後,經常出現產品類型方面的創新,生產和投資的決策需要發揮企業家的想象力。然而,同步現象也只是包括這些內容。19世紀50年代之前的繪畫是否反映了新興現代經濟體中工作生活的敬業態度和深刻滿足?是否反映了獲得渴望已久的工作或者證實新的商業創意的價值那一時刻的幸福?顯然還沒有。但當時的繪畫的確反映了新時代的機遇和危險帶來的激動之情。

隨後興起的表現主義試圖捕捉以前沒有成功表達出來的經濟生活的其他方面。表現主義的先驅和現代藝術的奠基者之一文森特·凡·高(VincentvanGogh)在法國阿爾勒創作的一些輝煌作品均完成於1888年,包括《夕陽下的播種者》(SowerwithSettingSun)、《去工作路上的畫家》(ThePainteronHisRoadtoWork)和《夜間的露天咖啡座》(TheCaféTerraceonthePlaceduForum,Arles,atNight),給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傾注了強烈的感情。在《夜間的露天咖啡座》中,夏季的戶外咖啡館如夜空般流光溢彩,讓我們產生想和朋友們去那裡交談、暢飲和就餐的。凡·高在寫給弟弟提奧的大量書信中,表達了他對於現代經濟的某些內容的理解。作爲大膽的創新者,他了解人們希望進行創造並藉此留下印記的需求。作爲職業人士,他也明白如果沒有觀察的機會,不能從其他人的創新活動中學習和激發靈感,創新將不可能走遠:

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並不是爲了快樂,也不僅是爲了保持誠實,而是爲了在社會中完成一些偉大的事業。

在凡·高開闢新道路之後,表現主義藝術家普遍爲快速發展的城市生活所傾倒。在他們之前的某些畫作中,如克魯格(Kruger)繪於1822年的《歌劇院廣場遊行》(ParadeintheOpernplatz),一些傳統主題和王室成員的形象已被由普通市民和名人組成的“現代人羣”的形象取代。表現主義畫家基希納(ErnstLudwigKirchner)在1913~1915年完成的多幅名爲“柏林街景”(BerlinStreetScene)的作品中,爲表現19世紀末的新城市生活的活力、魅力和忙碌譜寫了新的樂章。但在經歷了“一戰”的恐怖和20世紀20年代的動盪之後,奧斯卡·柯克西卡(OskarKokoschka)和喬治·格羅茲(GeorgeGrosz)對周圍的現代生活的表現顯得極其黑暗。地中海地區的意大利未來主義畫派展現了較爲光明的一面,捕捉了意大利人生活節奏的加快,這裡必須提到的一幅早期作品是賈科莫·巴拉(GiaoBalla)1910年的畫作《被拴住的狗的動態》(DynamismofaDogonaLeash),後來還有吉諾·塞維里尼(GinoSeverini)在1915年的《紅十字列車》(RedCrossTrainPassingaVillage)表現了意大利正在出現的現代火車的驚人速度和流行設計。相反,選擇康斯特布爾(Constable)風格的畫家,如保羅·塞尚(PaulCézanne)和偉大的立體主義畫派對空間和透視的興趣則大於對商業和城市生活的興趣。

現代經濟體中一個重要的生活領域在視覺藝術上很少被觸及。過去的商業生活總是充滿魯莽之氣,需要像北歐海盜那樣,上船下海。而在現代經濟中,生活中到處是智慧的用武之地——我得上樓去思考一番。在繪畫和雕塑上,有些作品反映了這種新的精神生活。1900年左右,由費城的一位藝術家完成的畫作就描繪了一位沉思中的商人。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Rodin)在1889年創作了最知名的雕塑作品——《思想者》。羅丹是現代雕塑的鼻祖,他表現普通人的作品廣受稱頌。《思想者》所表現的或許是傳說中的普羅米修斯,而“普羅米修斯式”一詞很早以來已被用來描述現代經濟,直到現代經濟體出現之前還沒有創作類似的雕塑,現代雕塑是隨着現代經濟的進步而產生的。

在文學和視覺藝術領域,我們沒有看到對19世紀興起並普及的內在滿足感的大量描述。哲學家馬克·C·泰勒(MarkC.Taylor)在《生死思索》(FieldNotesfromElsewhere)中對生活的基礎進行了思考,他在倒數第二章中質問:“描寫幸福爲什麼如此困難?”他認爲,作家在幸福時通常不會寫作,而在總感覺短暫的幸福失去之後,他們才用寫作哀嘆自己的不幸,因爲這樣做或許有助於他們擺脫不幸。另一個可能的理由是,儘管在特定的語境下可以表現快樂、興奮和狂喜的時刻,從獨立或團隊的項目參與中獲得的滿足和收穫也許較爲平凡,並不是語言或繪畫藝術的合適題材。

相比之下,音樂似乎更適合表達此類內在情感,觸動我們的各種內在體驗。音樂也的確反映了遭遇問題、面臨障礙和致力於創造的體驗。這或許是因爲一部音樂作品可能包含上百個段落和數千個音節,而繪畫只能表現單個場景,其表現能力存在差異。

毫無疑問,音樂呈現的產品並不是對人們的創造力、創新性、奮鬥、失敗和成功的簡單描寫,它有自己的內涵,除少數作品外,並不代表社會生活中的任何實際事物。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是他對自己的創作的感受,在幸運的情況下,可以帶來音樂創新。如果聽衆們偶然能與音樂作品表達的任務和奮鬥產生共鳴,這樣的作品就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36章 衰敗的里程碑(2)第15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1)第39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2)第22章 社會主義的誘惑(3)第13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3)第3章 前言第35章 衰敗的里程碑(1)第41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4)第10章 沒有止境的經濟增長(2)第13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3)第9章 沒有止境的經濟增長(1)第13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3)第57章 參考文獻(4)第25章 第三條道路(3)第15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1)第13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3)第58章 參考文獻(5)第7章 現代經濟體的活力之源(2)第42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5)第52章 大事件(1)第32章 各國的滿意度(1)第18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4)第16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2)第56章 參考文獻(3)第44章 美好生活:亞里士多德和現代的定義(2)第57章 參考文獻(4)第45章 美好生活:亞里士多德和現代的定義(3)第7章 現代經濟體的活力之源(2)第44章 美好生活:亞里士多德和現代的定義(2)第23章 第三條道路(1)第48章 美好與正義(3)第35章 衰敗的里程碑(1)第1章 序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37章 衰敗的里程碑(3)第17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3)第44章 美好生活:亞里士多德和現代的定義(2)第47章 美好與正義(2)第33章 各國的滿意度(2)第55章 參考文獻(2)第33章 各國的滿意度(2)第32章 各國的滿意度(1)第21章 社會主義的誘惑(2)第16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2)第53章 大事件(2)第9章 沒有止境的經濟增長(1)第42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5)第25章 第三條道路(3)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25章 第三條道路(3)第41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4)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32章 各國的滿意度(1)第57章 參考文獻(4)第11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1)第21章 社會主義的誘惑(2)第57章 參考文獻(4)第54章 參考文獻(1)第51章 結語 (3)第56章 參考文獻(3)第57章 參考文獻(4)第17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3)第39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2)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21章 社會主義的誘惑(2)第8章 現代經濟體的活力之源(3)第26章 第三條道路(4)第15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1)第52章 大事件(1)第45章 美好生活:亞里士多德和現代的定義(3)第46章 美好與正義(1)第5章 概論(2)第47章 美好與正義(2)第21章 社會主義的誘惑(2)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12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2)第53章 大事件(2)第32章 各國的滿意度(1)第52章 大事件(1)第52章 大事件(1)第29章 新社會主義與新社團主義經濟(1)第37章 衰敗的里程碑(3)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46章 美好與正義(1)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49章 結語 (1)第25章 第三條道路(3)第50章 結語 (2)第53章 大事件(2)第56章 參考文獻(3)第1章 序第31章 新社會主義與新社團主義經濟(3)第37章 衰敗的里程碑(3)第6章 現代經濟體的活力之源(1)第46章 美好與正義(1)
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36章 衰敗的里程碑(2)第15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1)第39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2)第22章 社會主義的誘惑(3)第13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3)第3章 前言第35章 衰敗的里程碑(1)第41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4)第10章 沒有止境的經濟增長(2)第13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3)第9章 沒有止境的經濟增長(1)第13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3)第57章 參考文獻(4)第25章 第三條道路(3)第15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1)第13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3)第58章 參考文獻(5)第7章 現代經濟體的活力之源(2)第42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5)第52章 大事件(1)第32章 各國的滿意度(1)第18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4)第16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2)第56章 參考文獻(3)第44章 美好生活:亞里士多德和現代的定義(2)第57章 參考文獻(4)第45章 美好生活:亞里士多德和現代的定義(3)第7章 現代經濟體的活力之源(2)第44章 美好生活:亞里士多德和現代的定義(2)第23章 第三條道路(1)第48章 美好與正義(3)第35章 衰敗的里程碑(1)第1章 序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37章 衰敗的里程碑(3)第17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3)第44章 美好生活:亞里士多德和現代的定義(2)第47章 美好與正義(2)第33章 各國的滿意度(2)第55章 參考文獻(2)第33章 各國的滿意度(2)第32章 各國的滿意度(1)第21章 社會主義的誘惑(2)第16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2)第53章 大事件(2)第9章 沒有止境的經濟增長(1)第42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5)第25章 第三條道路(3)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25章 第三條道路(3)第41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4)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32章 各國的滿意度(1)第57章 參考文獻(4)第11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1)第21章 社會主義的誘惑(2)第57章 參考文獻(4)第54章 參考文獻(1)第51章 結語 (3)第56章 參考文獻(3)第57章 參考文獻(4)第17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3)第39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2)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21章 社會主義的誘惑(2)第8章 現代經濟體的活力之源(3)第26章 第三條道路(4)第15章 經濟社會是如何形成的(1)第52章 大事件(1)第45章 美好生活:亞里士多德和現代的定義(3)第46章 美好與正義(1)第5章 概論(2)第47章 美好與正義(2)第21章 社會主義的誘惑(2)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12章 精神之火:現代經濟如何影響世界(2)第53章 大事件(2)第32章 各國的滿意度(1)第52章 大事件(1)第52章 大事件(1)第29章 新社會主義與新社團主義經濟(1)第37章 衰敗的里程碑(3)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46章 美好與正義(1)第38章 經濟爲什麼會衰落(1)第49章 結語 (1)第25章 第三條道路(3)第50章 結語 (2)第53章 大事件(2)第56章 參考文獻(3)第1章 序第31章 新社會主義與新社團主義經濟(3)第37章 衰敗的里程碑(3)第6章 現代經濟體的活力之源(1)第46章 美好與正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