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

李弘率軍到達安邑城。河內太守王瀚、長史桑羊、鹽鐵都尉謝明出城相迎。李弘和他們略加寒暄後,隨即說到了遠征大漠的事,他懇求王瀚務必保證從關東各地運到河東的糧草輜重能夠安全而快速地送到晉陽。王瀚激動地說,大人在今天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還能遠征大漠,爲大漢國建功立業,實在令人拜服。大人請放心北上,下官將竭盡所能確保黃河和馳道暢通無阻,保證各地運到河東的糧草輜重在最短的時間內送達晉陽。

李弘連聲感謝,接着和王瀚、桑羊說起了洛陽局勢。王瀚對洛陽局勢非常擔心,他認爲李弘走得太匆忙,在洛陽諸事未定的情況下倉促離開,隱憂太大。李弘不願多說什麼,在他看來,大將軍何進如今手握重兵,奸閹已經被盡數趕出京城,洛陽就是有危機,也不過就是士族大臣們和大將軍互相爭權奪利而已,雖有隱憂,但不至於爆發大亂。李弘着重囑咐了鹽鐵都尉謝明一番,然後告別衆人,繼續北上。

大軍到達臨汾後,車騎大將府長史李瑋,典農中郎將張白騎帶着一幫屬從出城相迎。

按照李弘的要求,鮮于輔和張燕兩人以最快的速度在災民中徵募了十萬成年男丁爲屯田兵。如今這十萬屯田新兵已經進駐臨汾大營,隨後將陸續趕到汾河兩岸的屯田區。李弘仔細詢問了一下情況,然後要求張白騎在保證屯田所需的情況下儘可能加大這批新兵的訓練量。同時在大軍遠征期間,命令他帶着留守河東的兩萬屯田老兵看護水陸兩道,以保證運輸無阻。

“大人要把這十萬屯田老兵帶到塞外嗎?”張白騎問道。

“大軍遠征期間,這十萬屯田老兵我要臨時調用。”李弘說道,“一半交給趙岐趙大人指揮,負責駐防長城以南各郡和句注、飛狐、壺關等要塞,一半交給衛政衛大人指揮,負責駐防長城以北各郡和邊塞要隘。遠征回來後這十萬屯田老兵就直接到河套以南地區屯田,作爲北疆戍邊大軍的後備兵源。”

李弘交待完了河東屯田的事後,隨即和李瑋、筱嵐夫婦商議籌建車騎大將軍府臨汾行轅的事。李弘說,河東對北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們千萬不要出什麼差錯。在大軍遠征期間,只要對遠征有利,對北疆有利的事,你們就放手而爲,不要瞻前顧後。即使違背了大漢律也不要怕,所有罪責都有我來承擔。另外,你們除了給大軍督辦糧草輜重,給幷州屯田督辦錢財物資以外,還要想辦法給北疆徵募掾史官吏。我和天子有十年之約,這十年我必須要完成北疆屯田,所以你要儘可能給北疆招募更多的賢才。

李瑋笑道:“大人放心,我立即以車騎大將軍府的名義四處徵辟賢達之士。只是北疆太苦太窮,未必有多少人願意來。”

李弘嘆道:“你盡力吧。過兩年晉陽大學堂的諸生們學業有成,北疆就不缺官吏了。”

李瑋點點頭,然後鄭重地問李弘道:“大人,如果洛陽有變,我有多大的處分權?”

“你主掌臨汾行轅,當然可以全權處理幷州以外的所有事務。”李弘毫不猶豫地說道,“你無需向我或者趙大人徵詢,你想怎麼辦就怎麼辦。”

李弘在臨汾停留了一天後率軍入晉。護田中郎將趙岐、幷州刺史蔡邕、太原太守許劭等北疆大吏紛紛出城迎接。看到三位長者冒着酷暑於城外十里相迎,李弘非常感動,遠遠下馬迎了上去。進城後,李弘和諸位大人在車騎大將軍府晉陽行轅議事。趙岐和蔡邕等人已經把幷州諸事安排妥當,李弘也不再多說什麼,隨即把五萬屯田兵交給了趙岐。

三位大人對李弘南下的事絕口不提,只談幷州的事。趙岐笑着說,楊奇楊大人被朝廷免職後立即又被大人舉薦爲上黨太守,等他到了幷州後看到那些災民都是被他從冀州趕來的,他不知做何感想。蔡邕說,他能有什麼感想,最多埋怨將軍大人一番而已,難道他還能把災民趕回冀州去?

“此一時彼一時,他當然不會再把災民往回趕了。”李弘笑道,“楊大人乃當代大儒,性情剛直,又是京中楊閥的顯赫人物,這樣的人到了幷州,對北疆的助益那是顯而易見的。”他看看蔡邕,接着問道,“以他的學識,蔡大人一定會邀請他到晉陽大學堂開堂授學吧?”

趙岐、蔡邕和許劭相視苦笑。

許劭輕輕嘆道:“大人或許錯了。”

李弘看到三位大人神情不對,心裡暗暗吃驚,急忙問道:“老大人、蔡大人、許大人,我這麼做,有什麼不妥嗎?”

趙岐無奈地笑道:“大人舉薦楊大人是爲北疆考慮,並沒什麼不妥,不妥的只是我們個人而已。”

“個人?”李弘疑惑地問道,“老大人能否說明白一點?”

“我們幾個和他在經學上有很大的分歧……”趙岐遲疑了一下,搖頭道,“應該說是對立,我們之間其實已經不是分歧的問題了。”

李弘心裡一緊,驀然想到許劭進京那次洛陽發生的學術大爭論。那次爭論的結果是先帝所辦的鴻都門無法生存最後被迫解散了,而始作俑者就是坐在自己對面的這位許劭許先生。當時自己就在洛陽,對那場學術風潮記憶猶新。李弘想到諸位名士大儒因爲學術觀點的不同而造成的矛盾和對立將影響到北疆政事,心裡頓時後悔莫及。早知道這樣,上奏之前就應該派人回來問問趙岐。

蔡邕看到李弘一臉的懊喪,急忙安慰道:“此事是我們私人之間的事,大人無須過慮,不會影響到幷州的穩定。”

“伯喈,這晉陽大學堂是朝廷所辦,但我們今日教授的是古文經學,談論的是黃老之術,這事楊奇楊文博知道之後,他豈肯善罷甘休。”趙岐說道,“他上奏彈劾我們是小事,攪亂幷州官學纔是大事啊。如果幷州的官學出現了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對立之事,持不同學術觀點的各級官吏會因此而產生矛盾和隔閡,這對幷州的穩定沒有任何好處。”

李弘不懂這些經學的事,但他知道自己做錯了,所以坐在那裡很沮喪。自己臨走之前,還給幷州捅了個簍子。真是後悔不迭。

許劭笑道:“趙大人過慮了。從晉陽大學堂開堂授學那天起,這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的觀點爭論在幷州士子中間就沒有一刻停止過。但我看這幷州的士子和官僚們都很安靜,他們沒有因爲經學觀點的不同而影響到幷州的治理。現在幷州多了一個楊奇,難道這事情馬上就變得複雜了?我看,他還沒有那個資格和能力。”

趙岐搖手道:“子將,你小看楊奇和他背後的楊閥了。袁閥、楊閥兩家是本朝最爲堅定的今文經學世家。他們的門生子弟遍佈天下。如果楊奇非要在幷州和我們爭個勝負,他非要在晉陽大學堂開授今文經學,那事情就很麻煩了。他們人多勢衆,朝中又有堅實的後盾,我們很難鬥得過他。”

李弘想起許劭當初在洛陽的事,急忙插嘴道:“當年在洛陽,許大人在太學和諸生辯論,力主研習古文經學,結果……”

“那是大家爲了推倒鴻都門,聯手合作,所以纔有子將先生的驚人之語。”趙岐不客氣地打斷李弘的話,望着許劭說道,“楊文博來了後,你再和他辯辯看?他一個人辯不過你,定會從京城喊來一大幫人對付你。”

蔡邕和許劭一樣,一臉的不屑,他不以爲然地對李弘說道:“大人不要擔心,此事不足爲慮。大人累了,還是先回家歇歇吧。”

李弘不明白這些名士大儒們爲什麼爲了學術的事而爭論不休。爭論就爭論吧,但這些人把他們學術間的矛盾轉化爲私人間的仇恨,繼而又把這種仇恨帶到了政事上。李弘不能理解,但他認爲有趙岐、蔡邕和許劭三個本朝聲名顯赫的大名士在此,楊奇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了天。

李弘對三人說:“天子下旨,把車騎大將軍府的治所安排在雲中城,所以,這趟我要帶走府內的大部分掾史和家眷。”

趙岐嘆道:“遠征大漠後,大軍不回晉陽了?”

“老大人應該明白我把晉陽行轅交給你的意思。”李弘笑道,“太原、上黨和西河三郡在趙大人、蔡大人、許大人、楊大人和崔大人的治理下,定會成爲穩定北疆的基石。”

四人相視無語,一切盡在不言中。

“大軍不進長城也好,免得天子和朝廷時刻都把矛頭對準你。”趙歧說道,“另外,我覺得張燕張將軍很了不起,他能主動放棄對太原和上黨兩郡的控制權,實在讓人意外。”

“張將軍的目的無非是讓百姓安居樂業,只要我們能做到這一點,黃巾軍還有什麼獨立存在的必要?”李弘說道,“今日北疆的形勢不容黃巾軍繼續存在,尤其是我和北疆大軍都在長城以北的情況下,張將軍繼續掌控太原和上黨兩郡,會直接威脅到京畿的安全,這對大軍遠征非常不利。所以我數次勸告張將軍隨我一同北上,最後他同意了,而原來的那些黃巾軍將領也沒有提出異議。”

“張將軍的確很了不起。”李弘讚道。

李弘起身告辭,三人隨後相送。

李弘一邊走,一邊對三人說道:“明天,我要到晉陽大學堂拜會王先生。這次我沒有向天子舉薦王先生爲一郡太守,主要是考慮到晉陽大學堂的規模越來越大,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祭酒主持學堂,所以……”

李弘看看笑容滿面的趙岐,繼續說道:“我不知道王先生對我這種做法是不是非常不滿。如果是的話,我可以再次上奏陛下,舉薦他爲雲中郡太守,左大人可以重回車騎大將軍府任職。”

“恰恰相反。”趙岐笑道,“王先生最不願意做的事就是入朝爲官,而他最願意做的事就是開堂授學,所以你讓他任職晉陽大學堂的大祭酒,他非常高興。王先生這個人一輩子沒做過官,他和他父親一樣,都醉心於研討學問。因此,大人還是不要打擾他爲好。”

李弘看看蔡邕和許劭,兩人都點頭表示趙岐說得沒錯。

李弘又說道:“黑豹義從營的統領校尉龐德對王先生的小女王芙傾心已久,遠征前,我打算爲龐德把這門親事定下來,不知道合適不合適?”

蔡邕聞言頓時想起了趙雲,心裡不禁一陣窒息,腳步不由自主地慢了下來。

趙岐說道:“我不知道王先生的小女可曾許配人家,不過,我可以幫大人問一問。龐德?那可是一員虎將啊。”

這時走在李弘左邊的許劭說道:“我看很合適。他家小女並未許配,大人可以去說說。”

李弘大喜,急忙拱手爲禮,問三人道:“不知哪位大人願意爲媒?”

三人互相看看。蔡邕和許劭同時手指趙岐說道:“當然是老大人了。”

李弘抱着小雨,輕輕撫摸着小雨嬌嫩的肌膚,舒服地幾乎要呻吟起來。小雨緊緊地貼在李弘身上,漂亮的小嘴湊在李弘耳邊不停地說着,彷彿要把幾個月的相思盡數傾訴。李弘忽然問道:“小雨,你願意跟我到塞外去嗎?”

“願意。”

“我們到雲中城去。”李弘笑道,“雲中城附近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大湖叫沙陵湖。我們把家安在湖邊,你看好不好?”

小雨溫馴地點點頭。

第三天,李弘安排好一切,率五萬屯田兵出城往句注要塞而去。

剛剛出城沒多久,李弘就在沿途歡送的人羣裡看到了蔡琰。李弘示意親衛們退到兩邊,自己催馬上前,笑着問道:“你怎麼來了?”

蔡琰紅着臉,囁嚅了半天,小聲問道:“大人,趙大人……他……好嗎?”

李弘霎時明白了。他望着蔡琰笑道:“子龍很好,你有話要我帶給他嗎?”

蔡琰心慌意亂地從懷內拿出一個皁囊遞給李弘,然後匆忙給李弘施了一禮,頭也不回地沒入了人羣裡。

句注要塞。

要塞裡糧食和輜重堆積如山,到處都是忙碌的人羣,數不清的馬車穿梭其中,熱鬧非凡。這裡是糧草輜重的中轉地,遠征大軍的軍需就從這裡日夜不停地送往塞外。

李弘帶着大軍不做任何停留,直接出關而去。

雁門郡太守郭蘊站在雄關之上,望着逐漸遠去的大軍,望着越來越模糊的黑豹戰旗,想起即將開始的遠征,心裡感慨萬千。突然,郭蘊舉手狂吼:“擂鼓……擂鼓……給將軍送行……”

霎時間,戰鼓擂響,驚天動地的鼓聲猶如九天奔雷,一聲聲炸響在崇山峻嶺之間,氣勢磅礴。

“大漢必勝……”

句注要塞上,數萬人齊聲高呼,巨大的吼聲伴隨着震天鼓聲,猶如山崩地裂一般,響徹雲霄。

李弘駐馬立於山嶺之上,望着巍峨雄偉的雁門關,聽着驚濤駭浪一般的鼓聲和歡呼聲,不禁心生萬丈豪情,仰天長嘯。

八月十五,幽州。

奮武中郎將公孫瓚率五千鐵騎、兩萬步卒突然殺出盧龍塞,飛速越過邊境,直撲東部鮮卑的木神部落。部落首領素利措手不急,一面匆忙組織鐵騎抵擋漢軍的攻擊,一面派人向大人彌加和其他周邊部落求援。

同一時間,漁陽校尉田楷率三千鐵騎、一萬步卒出廣平城,迅速翻越燕山,直擊白檀城。中部鮮卑的白檀城守將小帥裂暴雨出城迎戰,首戰即遭敗績。裂暴雨隨即死守白檀城,派人向大人慕容風求援。

慕容風接到漢軍突然攻擊白檀城的消息後,立即喊來了熊霸。

“豹子的大軍是不是還在這裡?”慕容風緊皺雙眉,指着地圖上的河東郡,急切地問道。

從豹子出塞攻擊匈奴叛軍開始,慕容風就擔心豹子會趁機攻擊鮮卑,所以他數次派人警告大王魁頭、拓跋鋒和落置鞬落羅,要他們調用所有的力量密切監控漢軍動向。但隨着草原雨季的來臨,豹子各路大軍開始陸續進駐被收復的邊郡,豹子自己也率主力南下回晉了,於是這種監控就逐漸放鬆下來。另外,大漢國皇統更替,洛陽不穩的消息也早就傳到了鮮卑國,這個消息讓大王魁頭和鮮卑各部大人暗暗送了一口氣,認爲豹子不再有機會攻擊鮮卑了。

“大人,豹子的大軍還在河東和晉陽一帶,並沒有北上的跡象。”熊霸忐忑不安地說道,“但這個消息是半個月以前的,現在就不知道了。”

“立即快馬急告大王和草原各部,漢人開始攻打鮮卑國了。”慕容風大聲說道,“傳令各部,立即到火雲原集結,速援彈汗山。”

“大人,公孫瓚和田楷……”

“那是漢軍的牽制攻擊,主攻方向是北部鮮卑,是彈汗山。”慕容風嘆道,“終於要和豹子對決沙場了。”

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12章 長安風雨聲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
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節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八節(上)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12章 長安風雨聲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十一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下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九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五節-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一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二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