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

漢軍士兵隨即發現,大呼小叫的聲音頓時充斥了整個城樓。還沒有等到他們灑下滅火的水,宇文峒組織的五百名士兵已經列隊走進射程內,對準城門樓開始了一輪又一輪地齊射。密集的長箭將正在城樓上來回奔跑,準備救火的漢軍士兵射倒了一大片。許多幫助守城的百姓端着盛滿水的瓦盆,也死在了城樓上。

劉虞聽到外面人聲鼎沸,示意幾個侍衛出門看看是不是敵人又開始攻打城門樓了。

走在最前面的侍衛迅速拉開門,他看到了滿天的箭雨。還沒等他喊出來,十幾支長箭已經呼嘯着射進了他的身體。那名侍衛發出一聲恐懼地吼叫,隨即就被長箭的巨大慣性力帶地連退幾步,仰面摔倒。同一時間,無數的長箭象鐵釘一樣,發出沉悶有力的“咚咚”聲,狠狠地釘在城牆的石頭地面上,城樓的屋頂上,立柱上,窗戶上,門扇上,砸在屋內靠近門邊的地上,再彈起來四散飛射。整個城門樓上就象下起了冰雹,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

剩餘的侍衛眼明手快,一個個飛速撲到劉虞身前,在他前面豎起了一道人牆。

漢軍士兵們知道讓大火燒起來,對城門肯定有傷害。他們在經過了最初的驚慌之後,立即冷靜下來。一部分士兵在盾牌兵的掩護下,開始繼續往城牆上運水,再由趴在城牆垛子邊的守城百姓,連水帶瓦盆一起往下丟。

宇文峒帶領一部分強弓弓箭手,不時將燃燒的火箭射進門洞。無數支火箭釘在堅固厚大的城門上,繼續燃燒着。

“大人,箭不夠了。”還沒有到半個時辰,宇文峒部的長箭存量基本上已經消耗一空了。

宇文峒無奈地搖搖頭,大聲命令道:“點燃撞城車。”

一百個士兵在宇文峒地帶領下,開始推車,加速,奔跑。這是他們第十一次撞擊漁陽城的城門了。

“兄弟們,用力啊,加油啊,殺啊……”宇文峒擡頭高聲叫道。

弓箭手發射長箭的速度明顯加快。盾牌兵高聲歡呼,爲他們的戰友加油。

宇文峒望着火光沖天的城門門洞,望着已經開始四處冒煙的城門,突然從心底升起一股遏制不住的巨大仇恨。就是這道門,今天毫不留情地吞噬了驌驦部落四五百名勇士的性命。他的臉因爲憤怒而劇烈地扭曲起來。他咬牙切齒,恨不能立即燒了它,毀掉它,撞開它。

“呼嗬……”宇文峒用盡全身的力氣高呼起來。

“呼嗬……”正在高速奔跑的士兵們一個個熱血沸騰,隨着他們的首領狂吼起來。

“呼嗬……”城門樓下所有的鮮卑士兵無不神情激奮,縱聲吼叫。

撞城車達到了極限速度,它在一百個大漢的簇擁下,挾帶着雷霆萬鈞的無敵氣勢,發出巨大的轟鳴聲,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衝進了大火裡,撞向了已經被濃煙籠罩的城門。

“轟……”一聲巨響。

城樓在抖動,大地在震顫。

門樓內的濃煙突然被一陣狂風吹開,四散飄去,門樓內熊熊燃燒的大火,飛騰的火焰在狂風中劇烈的搖曳飛舞。

宇文峒和他的士兵們突然睜大了眼睛,不可思議的望着城門。城門奇蹟般地被撞開了一個洞,一個巨大的洞。

宇文峒和士兵們瞠目結舌,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接着他們發出了一聲巨大的歡呼,飛跑起來,一路狂吼着,再也不管城樓上射下的箭,丟下的石頭。他們冒着炙熱的高溫,踩在尚在燃燒的木頭上,衝過烈焰,鑽進了被撞通的城門缺口。

城門破了,漁陽城在無意之間被打開了一個缺口,一個致命的缺口。

在城門後邊,漢軍用土袋碼了兩道一人高的障礙牆。目的也是爲了防止一旦城破,可以阻礙敵人騎兵部隊的衝鋒,遲滯一下敵人的進攻速度。城牆下的主街道上,堆滿了武器,石頭等各種各樣的守城工具。

正在這條大街上忙碌的一些傷兵和大量百姓就象看見了魔鬼一樣,發出了一聲駭人心魄的恐怖叫聲。

鮮卑士兵開始魚貫從大洞中進入漁陽城,再翻越由兩道障礙組成的路障。漢軍士兵開始就近對準胡人射擊,一些百姓四散逃走了,更多的百姓選擇了拿起武器,加入到抵抗入侵者的戰鬥中。

宇文峒手起刀落,斬殺了一名拿劍的漢軍士兵,接着舞動戰刀,撥飛了數支射來的長箭,掩護部下翻越障礙。轉眼間,二三十個如狼似虎的敵兵已經衝出路障,組成了防禦隊列。蜂擁而來的漢軍士兵和手持武器的漁陽城百姓立即對他們展開了進攻。

劉虞聞訊大吃一驚,立即命令擊鼓報警,同時派人要求東西城牆上的守軍把防線向城門樓延伸。

劉虞以最快的速度帶領五十名士兵衝下了城樓。

城下驌驦部落的弓箭部隊立即飛速跟進,一部分在距離城樓三十步的地方停下,繼續往城樓上射擊,壓制漢軍士兵的反擊。一部分在盾牌兵的掩護下,逼近城門洞,快速通過缺口入城。同一時間號角手吹響了成功破門的號角聲。號角消息隨即被一個接一個的號角手此起彼伏地傳遞下去。黑夜裡,一時間到處都是高昂,歡快的號角聲。

慕容績陰沉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他高興地對傳令兵大聲叫道:“命令部隊,黎明之前,拿下西城牆。”

鮮卑人在嘹亮的衝鋒號角的指揮下,突然之間士氣大振,攻擊的勢頭再次高漲。士兵們聽到城門已經被突破的消息,一個個都興奮起來,他們吼叫着,盡情地舞動着手上的武器,象決了堤的洪水一樣,以悍勇無敵的氣勢,瘋狂的向城牆上涌去。

劉虞一馬當先,衝在隊伍的最前面。他高舉大漢國的戰旗,手執寶劍,不斷的高呼着:“隨我殺敵去啊……爲了大漢國,爲了你們的家園,爲了你們的親人,殺啊……”

那些正在逃散的百姓看到他們的刺史大人奮不顧身,毫無懼色地迎向敵人,不由自主的都停下了腳步。他們被大漢國的戰旗所震撼,被劉虞的氣勢所激勵,被劉虞的高呼聲所打動。他們轉身跟在他的後面,心中的恐懼隨着怒潮一般的喊殺聲煙消雲散。

宇文峒的士兵們在城門口一帶越集越多。十幾個士兵正在努力把城門破洞附近的土袋搬離,以便騰出位置,讓更多的士兵進來。

高達三丈的城門背面由上到下,橫插着十五根粗大的門閂,沒有登高的梯子,根本就沒有辦法取下粗大沉重的門閂,急切間根本就沒有打開城門的可能。那處被巨大的衝擊力撞破的地方,估計是在當天數十次的反覆衝撞下,已經受損,後來又遭到大火的焚燒,最終變得脆弱不堪,被撞城車的最後一擊打破。

走在劉虞身邊的百人隊隊長大吼一聲,率領士兵們飛奔起來,他們懷着滿腔的憤怒,義無反顧,殺向了正在城門口肆意屠殺生靈的敵人。

百姓們在地上撿起各種各樣的武器,挾帶着對入侵者的仇恨,跟在後面奔跑起來。

宇文峒奮力砍死一個敵兵,擡頭看到了迎面衝過來的黑壓壓一羣人,他心中的喜悅突然就不翼而飛了。

漢軍士兵奮力撲上,這個時候已經無需顧忌什麼生死問題了。戰死了也是死,城池被攻陷,也是死。大家放開手腳,瞪着一雙血紅的眼睛,全然不顧砍到自己身上的武器,一心一意要乾的就是殺人,殺死鮮卑人。

兩個士兵圍住了一個敵人。正面迎敵的漢兵根本不做抵抗,任由戰刀穿透身體,同時自己的刀在怒吼聲中砍在了敵人的腰肋上。另外一個士兵咬牙切齒,掄圓了戰刀削下了敵人的頭顱。沒有受過訓練的普通百姓,他們殺死一個敵人,往往要付出幾個人的代價。但是沒有人退縮,前面的親人,鄰居倒在了血泊裡,緊跟在後面的人瘋狂地吼叫着,依舊前赴後繼地衝上去。他們不會使用武器,就用手抱,用牙齒咬,用血肉之軀去抵擋敵人的鋼鐵武器。

血肉橫飛的戰場上,只有震撼雲霄的殺氣,只有捨生忘死的戰士,沒有恐懼,沒有哭聲,沒有退縮。

城門口狹窄的空間裡,密密麻麻堆積了上千的人,大家的憤怒和仇恨被無限制地釋放了,噴發了。

劉虞被洶涌的人流擠到了城牆根下,已經沒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了。就連一直跟在他左右的幾名侍衛都放棄了保護他,殺在戰場的最前面。他目瞪口呆地望着失去理智的人羣,傷心地看着一對又一對的兄弟,父子死在了敵人的屠刀下,一個又一個普通的善良人倒在了地上。他的淚水不受控制地流了下來。

百姓,這些可敬可愛的平凡人,他們在大漢國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人人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無怨無悔地付出了鮮血,付出了生命。突然之間,劉虞覺得自己真的是個昏庸無能之輩。他來到幽州一年多來,給這些勤勞善良的百姓做過什麼?百姓們依舊貧窮,戰禍依舊不絕,就是剛剛過去不久的冬天,還有成千的百姓餓死凍死在冰天雪地裡。

宇文峒手下的那名小帥現在肯定非常後悔,他出的這個火燒城門的主意已經把他自己送到了死亡的邊緣。他現在就被困在城門口的人羣中。

他極力揮舞着戰刀,意圖殺開一條血路和其餘的同伴會合到一起。他已經聽到宇文峒在喊他,聲音越來越近,,似乎宇文峒正在殺過來接應他。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轉貼東漢和帝后鹽鐵不再官府專賣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正視歷史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二節地理環境因素與漢末三國曆史進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下)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節-第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八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轉一些關於弩與元戎弩的資料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三節轉貼東漢和帝后鹽鐵不再官府專賣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四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正視歷史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二節地理環境因素與漢末三國曆史進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一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