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節

四月上,兗州山陽郡,昌邑。

荀彧接到了蔡陽的求援書信。

蔡陽率軍殺出無鹽城後,在壽張城方向遭到了北疆鐵騎的攻擊,全軍覆沒。蔡陽和十幾個親衛拼死逃到鉅野澤附近,尋到一條漁船,橫渡鉅野澤,趕到了位於鉅野澤南方的鉅野城。蔡陽告訴荀彧,鉅野城裡只有一曲人馬六百人,根本無法抵擋北疆軍的攻擊。大人要想遲滯北疆軍進攻昌邑城的步伐,必須急速增兵鉅野。

“鉅野完了。”荀彧仰天長嘆,“無鹽城距離鉅野不過三百多裡,北疆鐵騎日夜疾馳,兩天內即可完成包圍。按時間推算,此刻北疆鐵騎已經到了鉅野,我們來不及發兵支援了。”

李通輕撫長鬚,濃眉微掀,十分不滿地說道:“在茌平、臨邑和無鹽一線,我們有五千人馬,有數座堅城,但蔡陽竟然在七天內把他們全部葬送了。從黃河岸邊的茌平到無鹽城有四百多裡,有濟水河等數條大小河道,就算北疆軍不打仗一直行軍至少也要五天。我實在難以想象,蔡陽和他的五千人馬,是如何在兩天內連續丟掉七八座城池的。這小子敗家真是敗到了極致。”

荀彧搖搖手,“蔡陽能把主力撤到無鹽城堅守一天,已經難能可貴了。”他回過頭衝着站在身後的一名掾屬招招手,“急報定陶曹仁大人,北疆軍已經包圍了鉅野,昌邑城即將遭到北疆軍的攻擊。目前蔡陽的大軍全軍覆沒,昌邑城防守兵力嚴重不足,請他督促辛毗大人儘快率軍趕到昌邑相助。”

“北疆軍的高覽已經攻克濮陽,麴義也已率軍渡過了瓠子河攻擊句陽,定陶的情況非常危急。此刻他會讓辛毗率軍相助昌邑嗎”李通擔憂地說道,“如果夏侯淵也像蔡陽一樣全軍覆沒,定陶方向的局勢會比我們更加緊張。”

荀彧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一籌莫展,“北疆軍爲攻擊中原做了精心準備,攻擊時機選擇非常好,攻擊速度也極其快速,我們要想在丞相大人回援之前守住定陶和昌邑,難度很大。”

荀彧推開文卷,露出鋪在案几上的地圖,手指黃河說道:“從三月下開始,北疆軍開始渡河攻擊河南、關西兩地,把袁紹的主力大軍全部牽制住了。本來我們擔心袁紹會趁着丞相大人攻打江淮之計襲擊兗州,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定陶和昌邑一線,對北疆軍攻擊袁紹之舉還沾沾自喜,但誰都沒想到北疆軍的真正意圖竟然是中原。北疆軍打着出寨平叛的幌子虛晃一招,集重兵渡河南下攻打中原,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從北疆軍渡河到現在,已經九天了。當我們和袁紹還沉浸在震駭之中,還在尋找迎戰之策的時候,北疆軍已經席捲大半個兗州,快要殺到定陶和昌邑了。”

“如今兗州形勢非常嚴峻,在袁紹主力大軍被拖在河南戰場無法支援我們,丞相的大軍還在回援路上尚有一半路程的情況下,我們只能以一萬多人的兵力獨自抗衡近十萬北疆大軍。”荀彧把手重重地點在地圖上的沛國,“我們的大軍即使日夜行軍,也要在六到七天後才能返回兗州。”

“七天,我們能堅守七天嗎?”荀彧擡頭看看憂心忡忡的李通,低聲問道,“北疆軍如果以十倍於我的兵力圍攻城池,我們能堅守幾天?”

李通猶豫了一下。他本想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完全可以堅守到主力大軍回援,但想到夏侯淵、蔡陽和已經覆滅的五千人馬,他的信心動搖了。夏侯淵、蔡陽不是無能之輩,兩人連連敗退,被北疆軍打得狼狽不堪,自己和昌邑城裡的這五千人馬估計也好不了多少。畢竟對手目前的兵力佔據了絕對優勢。

“從無鹽城到昌邑有四百多裡,沿途還有趙王河、吳河、彭河等河道。”李通望着地圖說道,“北疆軍的步卒大軍最快也要五天時間才能趕到昌邑。如果他們兩天前從無鹽城開始南下,那麼三天後,他們將到達城下。算起來,我們只要堅守四天左右的時間就能等到主力大軍的回援。”

李通皺皺眉,十分肯定地說道:“堅守四天,絕對沒有問題。”

“或許不止四天。”荀彧的手在地圖上的昌邑城四周劃了一個圓圈,“北疆軍包圍昌邑後,勢必要分兵阻擊回援大軍,以便爭取更多的時間攻擊城池。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會在成武、樑丘一線佈下重兵阻擊丞相大人。”

李通的臉色漸漸冷峻,雙眼盯着地圖半天沒有說話。

荀彧沉吟良久,“急告蔡陽,放棄鉅野,率軍沿着洙水河急速返回。”

“急告任城國的王詢,請他率軍主動出擊,威脅北疆軍的糧道。”

“告訴山陽郡太守楊平,立即徵調民夫,拆除泗水河和萬福河上的浮橋,儘可能遲滯北疆軍攻擊昌邑城的時間。”

“現在就拆橋?”李通詫異地問道,“是不是太早了?”

昌邑城位於泗水河和老萬福河之間。這條泗水河出自濟水河,從定陶城東五十里外的荷澤出,然後向東南方行四百里,匯入泗水河主河道。和這條水河平行的還有一條河道,叫萬福河,也是連通濟水和泗水河的一條河道。把這兩條河上的橋都拆了,昌邑城就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孤城了。

“把泗水河上的橋全部拆了。”荀彧揮手說道,“萬福河上的橋暫時留兩座。一旦發現北疆鐵騎出現在兩河附近,一把火把它們燒了。”

“文若,丞相大人如果率軍回援。他們……”

“昌邑城位於兩河中間,兩河之間的距離不過十里。在這麼短的距離內,鐵騎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北疆鐵騎一定渡過兩河繼續南下阻擊我們的援軍。”荀殘說道,“丞相大人必須擊退北疆鐵騎,才能援助我們。北疆鐵騎敗走,北疆步卒大軍隨即就會撤過泗水河重新佈陣。因此,這河上的橋對我們的援軍已經沒有作用了。”

“那辛毗的援軍豈不是十分危險?”李通急忙說道,“如果北疆鐵騎搶在辛毗的援軍之前趕到昌邑,他的五千大軍就死定了。”

“書告辛毗大人。請他在兩天內趕到昌邑,否則不但昌邑危險,連他自己也岌岌可危了。”

四月中,大將軍李弘率領鐵騎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到泗水河畔。

對岸,昌邑城靜悄悄地沐浴在夕陽的餘輝裡。

李弘駐馬河堤,極目遠眺,心中一陣激動,大軍終於在預定的時間趕到了目的地。下一步,就是不惜代價拿下昌邑,爭取在最短時間內站穩腳跟了。

斥候沿着河堤飛奔而來,泗水河上的橋全部給敵人拆除了。

“傳令各部,連夜渡河。”李弘用力揮動馬鞭,大聲叫道,“不要停留,繼續南下,直殺樑丘。”

四月中,左將軍麴義率軍渡過濮水河。

率先渡河的趙雲、劉冥打馬飛奔而來。

“子風(姜舞)到了什麼位置?”

“子風已經渡河,正從成陽方向急速南下,距離此地六十里。”趙雲急忙回稟道,“今天晚上,他將和我會合。”

麴義滿意地點點頭,“潛思(劉冥),殺到定陶後,帶兩千騎圍住城池,切斷定陶和昌邑之間的聯繫。”接着他指指趙雲,“你和子風率軍即刻渡過濟水河南下,攻佔成武。”

趙雲和劉冥兩人躬身領命。

“我在成武能看到大將軍嗎?”趙雲笑着問道。

“你的速度要快,一定要快……”麴義用手中的馬鞭敲了敲趙雲的肩膀,“如果讓大將軍先趕到成武,我唯你是問。”

“大人放心,我一定搶在大將軍之前攻佔成武。”

四月中,豫州沛國,蕭縣。

深夜,大帳內燭火通明,曹操、劉備、夏侯惇、曹洪、程昱、郭嘉等人圍坐一起,緊急商議軍情。

兗州戰局的變化讓他們心憂如焚。

定陶曹仁來書,北疆軍攻克了句陽、成陽,現已渡過濮水河,正殺向定陶。目前麴義、趙雲的步騎大軍正逼近定陶,玉石的大軍正在攻打乘氏城。夏侯淵據城堅守,雙方打得很激烈。高幹丟了濮陽後,馬上集結了大軍反攻濮陽,雙方也打得血肉橫飛。但高幹兵力不足,如果再這樣一味攻擊,很有可能再次敗北,連白馬都要丟了。

昌邑荀彧來書,北疆鐵騎已經包圍了昌邑,估計鉅野城已經丟失。北疆步卒大軍將隨後南下開始攻擊昌邑城。由於北疆軍以匪夷所思的速度突破了句陽、成陽防線,迫使曹仁留下了辛毗的援軍。昌邑城目前只有五千守軍,面對鋪天蓋地的北疆大軍,防守相當困難,形勢異常危急。

從兗州傳來的急報讓衆人心驚肉跳,大帳內的氣氛非常壓抑。

“現在看來,昌邑的情況最爲緊急。”曹操看看諸將,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北疆鐵騎的速度太快了。我們距離昌邑還有四百里,但北疆鐵騎卻已經趕到定陶和昌邑了。”他低頭看看地圖,臉上憂色重重,“看樣子,我們要和北疆鐵騎面對面地打一仗了,否則……”

大帳內無人應答。前年的冀州大戰,讓諸將見識到了北疆鐵騎的犀利。如果和鐵騎面對面作戰,雖然大軍有人數上的優勢,但損失之大,難以想象。這個時候,保證兵力纔是上上之策,一旦損兵折將,連兵力上的優勢都喪失殆盡,那擊敗北疆軍奪回中原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不能打。”郭嘉站了起來,“丞相,此時和北疆鐵騎決戰,正是李弘所迫切希望的。目前我們唯一的優勢就是兵力,只要我們能成功到達定陶和昌邑兩城,依靠兵力上的優勢,我們就能阻止北疆軍攻佔中原的腳步,繼而把戰線穩定在定陶、昌邑一線,爲會盟集結聯軍展開反攻贏取時間。”

“奉孝,你有何對策?”曹操捋須問道。在大軍準備攻打袁術之前,郭嘉曾推測北疆軍可能會趁機南下中原,結果不幸而言中。曹操因此對他刮目相看,非常喜歡他。

“我們首先來看看北疆軍殺到定陶、昌邑一線後,可能會採取什麼辦法攻佔兩城。”

郭嘉繼續說道,“此前我們曾數次推測北疆軍攻打中原的兵力。根據目前各方送來的消息來看,北疆軍此次攻打中原的兵力大約在十萬左右,步騎大軍各爲一半。如果這五萬鐵騎全部集結於成武和樑丘一線,阻止我們援救兩城,那麼我們以現在的七萬大軍和其決戰,其後果是什麼,不言而喻。我們不敢和其決戰,並不代表我們放棄救援兩城。河南的袁紹,荊州的劉表,這兩方軍隊很快將進入兗州。我們會盟聯軍對抗北疆軍一事,他們肯定在戰前就有預測,所以時間對於北疆軍來說,是這場大戰能否取勝的關鍵。”

“李弘要想在中原立足,要想和我們持久對抗,必須要搶在我們聯軍共擊北疆軍之前拿下定陶和昌邑。”

“北疆軍此次攻打中原,是兩路並進,以求贏得時間。兩路並進,五萬步卒大軍一分爲二,那麼他們無論是打定陶,還是打昌邑,兵力都明顯不足。攻城兵力不足,奪取城池的時間和消耗就非常大,這顯然對北疆軍不利。”

“此刻北疆軍的鐵騎要阻止我們北上支援,無法幫助步卒大軍攻城,因此只能依靠步卒大軍自己來調配兵力,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拿下兩城。”郭嘉看看衆人,舉手做了個圍攻的手勢,“當北疆軍集結八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兵力攻擊定陶或者昌邑時,他們用來包圍另一座城池的兵力就非常少。”

“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八節第1章 烏孫公主歌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
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五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節-第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八節第1章 烏孫公主歌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六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下)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