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

大漢帝國風雲錄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四)

大漢帝國風雲錄之人物傳記

諸生傳四

江南書生(4)

李瑋回頭一看,只見身後是一位少年儒生,身高七尺開外,相貌英俊,羽扇綸巾,面帶微笑,自然流露出一種讓人親近之感。李瑋連忙行禮:“兄臺誤會了,在下只是探訪此間主人,只是與他互不相識,怕唐突了,故此猶豫了一番,卻不知兄臺如何認識我?”

“哈哈,李兄不必拘謹,方纔之言,只是玩笑話,李兄三月通三經,而拜於錢塘侯門下,太學諸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說着儒生拿手指着自己道,“在下就是此間棋室主人,謝明謝斂之,對李兄大名,也是久仰了,來我們進屋談。”說着就打開房門,把李瑋讓進屋去。小屋不大,分前後一廳二室,乾淨異常,擺設不多,卻佈置的相當幽雅,客廳的正中有一張棋桌,二人就在桌邊分賓主坐下,內屋的書童忙爲二人端上茶水。

兩人聊了幾句,互通了年歲,原來謝明比李瑋還小上半歲,入太學卻已有三年多,祖居荊州長沙,自幼酷愛下棋,棋力本高,入太學後又會遍京師高手,幾年磨礪下來在洛陽已幾無敵手。本朝士大夫嗜棋成風,就連如今的太學祭酒馬日磾,大儒盧植,鄭玄亦曾拜在馬融門下學習棋術,故此謝明這等高手在太學名望甚高,只是李瑋入學以來兩耳不聞窗外事,故此竟然直到昨日方知謝斂之之名。

“仲淵此來,有何指教啊?”

“不敢,實是爲求譜而來。”

“哦?”謝明眉毛一挑,“仲淵莫非也是好棋之人?如此便是上門挑戰於我了?”

“豈敢,豈敢。。。”李大少的冷汗也下來了,“只是受人所託,無法推辭而已。瑋實在不擅圍棋之道,即使同窗遊戲,也是敗多勝少,還請斂之行個方便?”

“如此說來,多半是受佳人之託吧,不妨,仲淵只管嘗試一下,”謝明說着便從旁取出兩盒棋子“圍棋之道,最講究心境,若是執着於勝負,那就落了下乘了。”

李瑋心說你立於不敗之地自然心如止水,但箭在弦上,卻也只好擺開戰局,開始一場強弱分明的手談。

謝明走了幾步,心中已有計較,便不再把棋局放在心上,反而開始隨着棋局的發展教授李瑋一些圍棋之道,李瑋過去一直信奉先漢賈誼之言“失禮迷風,圍棋是也。”認爲朝野的等級制和帝皇家的尊嚴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禮教是治邦安民之本。而當時圍棋風行,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被圍棋迷住了,一下棋往往就忘了尊卑,失了“禮”。便常認爲圍棋是迷亂風氣之物,不足取。如今聽謝明之言,好象從圍棋裡真的可以體悟做人處事的道理,直感豁然開朗,爲自己的學識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謝明搖着羽扇,邊下邊說:“一個好棋手要有雄才大略,有蘇(秦)、張(儀)之姿,固本自廣,方能使敵人恐懼。此外,要有全局觀念,計劃要周密,又似夏禹治水之勢。否則,一孔有闕(打破缺口)壞敗不振。”

“斂之所言,似乎暗含兵家之道?”

“正是,啊呀,差點忘記仲淵出自錢塘侯門下,那可是本朝的兵法大家,明可謂班門弄斧了。”謝明又下一子,接着說“在對局中,棋手要實行聲東擊西,應此攻彼的戰術,用曹(劌)子之威,作伏設詐,實圍橫行;田單之奇,要厄相劫,割地取償。在自己棋勢比較孤弱時,應取守勢,這樣,既有過失,能量強弱,巡邏需行,保角依旁,卻自補續,如此可立於不敗之地。而攻守各有法則,守要堅固,攻則應前後呼應,上下聯絡,不能“唐突”。否則敵軍將深入自方,殺子佔地,自己的棋子就會處於上下離異、四面隔絕,圍包不住、梗咽不暢的狀態之中,這就有了全軍覆沒的危險了。”

棋下到此處,李瑋的白棋已經毫無生機,便推盤認輸,對謝明一禮道:“與君一席棋,勝讀十年書,斂之以棋入兵之法,庶幾可稱爲一家之言,實在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呵呵,我的兵法只是紙上談兵而已,離一家之言還有千里之遙。仲淵認爲,大漢朝如今,有幾人可稱爲兵法大家?”

“這個,本朝兵法大家,我以爲當以皇甫左車騎(皇甫嵩)爲最,去年征討蟻賊時每每能以少勝多,算無遺策,直至斬三寇之首,家師也甚爲推崇,如今領兵討伐西涼邊章﹑韓遂之亂,也是以皇甫爲首,想必可稱之爲天下第一。”謝明聽了微微點頭,笑而不語,李瑋便接着說:“接下來就是家師,家師當年曾平交州之亂,後來平定蟻賊時雖功不如左車騎,但也戰功彪炳。後來更統兵兩萬,破張曼成,趙弘十幾萬賊兵,故此我以爲家師可排天下第二。”

謝明搖扇笑道:“仲淵說的兩位,確實是大漢首屈一指的兵法大家,另外還有盧尚書(盧植)曾多次爲皇甫車騎出謀劃策,也足可與二人並列。但是我聽說,如今的西涼戰況卻對皇甫車騎極爲不利啊。”

李瑋大驚,英明神武的皇甫嵩莫非也有失利之時?“難道皇甫帥在西涼竟然吃了敗仗,西涼韓,邊二賊真的如此厲害?”

“韓遂,邊章都是西涼數一數二的人物,當然極其厲害,但皇甫帥也未吃敗仗,只是師老無功,始終未能殲滅叛逆主力而已。”謝明嘆了一口氣:“皇甫帥畢竟是士人出身,用兵講究謀定而後動,對付愚蠢狂妄如張角者當然無往而不利,但對上狡猾如韓邊者,皇甫帥缺少決一死戰的決心,反而正中敵人下懷。西涼之地縱橫廣闊,叛賊又多爲騎兵,一觸即退,用廉頗守成之謀又怎能奏效呢?”

“那西涼局勢將會如何?難道要換帥”

“照我看來,本來以如此戰局責難皇甫帥,但是皇甫帥早年曾經得罪過中常侍趙忠,張讓,估計這二閹人必定乘此機會落井下石,我看皇甫帥車騎將軍之位,多半不保了。”謝明無奈的說

李瑋也感到有點心灰意懶“那西涼之賊,如之奈何?現在雖然一時平靜,但難保不會反覆啊?到時以誰爲帥,難道真要家師復出掛帥?”

“這也是一種可能,不過我苦思幾日,忽然發現一個更好的人選。”謝明忽然神秘的一笑,

“西涼之賊極其狡猾,欲平定之,就需要一種壯士斷腕的決心,以極大的利益誘之,使他們合兵攻擊一處,然後事先悄悄佈下天羅地網,前後包夾,如此才能一戰而定也。”

“果然好計。”李瑋也興奮起來,“但是實行此計,領軍之人,必須要精通兵法,孫子說過,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藏者,遁於九地之下。這個人不單要以奇計迷惑西涼賊兵,而且還要以雷霆之勢一擊成功,大漢真的有這樣的將帥之才嗎?”

“有,北疆黑豹。”謝明笑着說“豹子李弘。”

——————————————————————————————————

尹思最大的愛好和特長,就是擺弄木頭,他生來心靈手巧,無論是房屋,橋樑,甚至是大型宮殿的模型,都可以做的極其精緻。他還愛好水利,最崇拜的人就是戰國兩大著名的水利專家鄭國和李冰。除此之外,他只剩下一個愛好,就是愛湊熱鬧,打聽奇聞怪事。

自從師從朱儁後,空閒時間驟然減少,尹思不得不權衡利弊,放棄了愛打聽的愛好,除了鑽研各種書籍,就是擺弄模型,變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起來。這天下午,照例又是與唐雲一起整理卷宗,門外忽然風風火火闖進來一個人,大嗓門喊着,“文龍,仲志,快跟我來,有希奇的事情可看。”可不正是久違的陳好陳大斧。

唐雲瞪了陳好一眼,有些生氣的說:“益謙,你當這裡是什麼地方,錢塘侯府是你大聲喧譁的地方嗎?”

陳好吐了吐舌頭,毫不在乎的說:“是兄弟才告訴你們點好玩的事情,不然老憋在書齋裡,你是還好,若是仲志也變成你和仲淵這樣的書呆子,卻怎麼辦好?恩?奇怪李大書呆兼情聖今天倒不在這裡,難不成是去和筱嵐。。。。。。”

“越說越不象話,仲淵是出去辦事”唐雲也知道拿這個口無遮攔的兄弟沒辦法,看着在旁邊躍躍欲試的尹思心中泛起一絲不忍,小尹畢竟還只是個17歲的大孩子啊!“那小尹你就跟大斧去吧,今天的活兒也不太多,我一個人也應付的來,別太晚回來了。”

“好勒。”尹思如獲大赦,忙跟着陳好跑出了錢塘侯府,邊跑邊問“大斧,有啥好玩的物事?”

“哈哈,你當了半個多月的書呆子當然不知道,這半月來太學門外來了怪人,聽說是要投入太學讀書。”

“那有什麼奇怪的呀,太學每月招收的諸生沒有一百也有幾十呀。”尹思好奇的問

“普通人當然沒什麼奇怪,但那人是匈奴人。”

“匈奴人也不奇怪啊,先帝孝桓帝的時候不是就有匈奴人被派到太學求學的嗎?”尹思對太學的典故也是瞭如指掌,毫不奇怪。

“這裡的區別就大了,這個人哪,是自己一個人從匈奴騎馬跑來的,並沒有任何推薦之類,而且求學的方式也奇怪,每隔幾天就會到太學門口跪着,也不多說話,就是些盼望收錄之類,一跪就是一天。”陳好笑着說。

兩人說說笑笑,在街口搭了馬車,一會兒就太學門口,只見那裡果然跪着一人,引得不少路過的諸生與行人注目,並聚攏了竊竊私語。此人樣子頗爲可笑,身上穿了一身大漢士子最常見的布袍,頭髮卻未束起,只是散亂的披散在肩膀,大約也是二十歲年紀,相貌倒是十分英偉。

兩人在遠處觀望了一會兒,尹思終於耐不住極大的好奇心,上前拱手道:“在下諸生尹思,請問兄臺高姓大名,爲何連日來跪拜於此?”

“在下漢名劉螟,是匈奴人士,仰慕大漢文化,也曾讀經書,常盼望能入洛陽太學深造。”那人漢話十分流利,未見生澀,明顯是下過一番苦功。“在我族中,跪拜是最恭敬之禮,而我聽說大漢是禮儀之邦,最重禮節,所以我常常跪拜於此,希望太學能收錄我。”

尹思心想這匈奴人懂的還不少,卻着實迂腐的可愛,你一沒門路二沒錢財,而且又是個外族,太學的那羣大爺哪會理睬你,即使你跪破了膝蓋也沒用。但如此淳樸誠懇之人,卻真是十分少見,尹思不禁起了結交之心。便道:“劉兄,此事我以爲應當從長計議,光跪着是沒用的,不如我們找處酒寮慢慢談。”

說着把那匈奴人拉起,那匈奴人身量頗高,足有九尺,跪的久了有些站立不穩,尹思人小力薄竟攙扶不住,陳好在旁用右手微微一託,那人便覺穩如泰山,不禁眼中閃過一絲異色,心想中原果然臥虎藏龍。

三人到了路旁一家酒寮坐下,要了酒菜,那劉螟跪了一個上午,顯然是餓的狠了,風捲殘雲般吃下三斤肉,兩斤酒,看得尹,陳二人爲之乍舌。待吃飽喝足,那匈奴人起身一拜謝過,便開始講他不尋常的求學經歷。

原來他本名螟翹兒,姓鐵勒,是匈奴右賢王去卑之侄,母親是鮮卑拓拔族族長之女,從小跟與族中通商的商人學習漢字和漢話,十分崇拜漢朝文化,並因此給自己起了漢名。

“劉兄,你既然是匈奴王族,爲何不依舊例報匈奴中郎將,然後入洛陽求學?而要自行前來呢?”尹思奇怪的問。

劉螟俊臉一紅,說道:“我叔叔很討厭大漢文化,說那會讓匈奴人失去祖上的血性,他一直認爲南遷和漢化是匈奴之恥,所以我和他大吵一架,就自己牽了兩匹馬南下了,如今看來,我當時實在想的太簡單了,如今盤纏也用盡,馬也賣掉,真不知如何是好。”

陳好一聽,立刻起了俠義之心,但他平時花錢大手大腳,往往入不敷出,朋友雖多,但在求學之事上竟然全無辦法,一時也不知道從何幫起。便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尹思。

卻見尹思微微一笑:“欲學習大漢文化何須入太學,我有一計,可保劉兄如願。只是此計尚缺一人,便庶幾可成?”

劉螟一雙有些灰暗的大眼睛立刻發出了異彩,陳好也忙追問,“是誰?”

“李仲淵。”

=======================================

這個人物傳記是書友血色珊瑚蟲寫得,他認爲書中的原創人物要更豐富一點,所以寫了這篇傳記。書中李瑋這個角色就是血色珊瑚蟲書友。感謝血色珊瑚蟲書友給我們帶來的精彩的人物傳奇。

猛子寫於2月5日。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漢朝沒有馬鞍馬鐙嗎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三作者錢穆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五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上)第13章 成敗轉頭空
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下)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上)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漢朝沒有馬鞍馬鐙嗎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二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三作者錢穆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中)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22章 芒刺猶在背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五節第16章 神威天將軍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下)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八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八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上)第13章 成敗轉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