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月江淮行省民政官張延登告老歸鄉,副官喻思恂接任。湖廣行省法庭進行人事調整,變動事項如下……”
在六部的每月例會上,吏部左侍郎彙報此月的人事調整,有些是正常的變動,還有些是官員出事被罷免。
本來吏部彙報過後應該是戶部報告,不過楚雲注意到了工部尚書、工部侍郎等一批高級官員似乎有些按捺不住。
“工部似乎有重要的事情,就由工部先彙報。”楚雲也想要知道工部有何事。
“是!”工部尚書親自站起來到彙報臺。
“上個月江南地區興修第一條鐵路,由南京城建經鎮江、常州到蘇州。此事上月已經彙報過了。不過我們工部接連收到了江南的三封電報,甚有意思。一封來自江淮行省,蕪湖的商人和一些有錢的家族想要將鐵路從南京城往西邊延長三百里,到達蕪湖。”工部尚書說道。
“蕪湖是在南京的上游方向,如果蕪湖與南京城之間通了鐵路,相當於沿江鐵路達到了800裡的里程。”不少官員來自於江淮地區,他們知道蕪湖的位置,同樣在長江南岸。
如果寧蕪鐵路修建,那麼長江一帶的經濟將更加繁榮。
因爲楚雲很快擊破李自成等農民軍,所以長江中下游受到的戰亂影響不大,這裡不但工商業發達,同樣有“蘇湖熟,天下足”的農業,是帝國的寶庫,稅收在各個行省之中的比重很大。如果不是有東西交趾行省的農林漁業、東瀛行省的銀礦、南洋行省的香料和種植園、京畿和遼南的工業來平衡,說不定楚雲還要將江淮行省拆分成兩個行省。
當地方的經濟實力過強,那麼一種可能的結果便是京城的政策都要受到地方的影響。
“江淮行省的下一段鐵路規劃如果我沒有記錯的,應該不是往西邊修築,而是應該向杭州的延伸?”楚雲問道。
南方地區的鐵路,第一階段先連接南京城和蘇州城作爲試點,接下來再將蘇州城和杭州城連接,構成一個三角形,加速長三角的發展。
即使沒有全面開放海禁之前,這裡就已經是最爲繁榮的地方了,而大規模開展海外貿易、鋪設鐵路,長三角的可能會更加輝煌。
“是的,按照預定的計劃,第二段官營鐵路應該經過鬆江府,再到嘉興到杭州,寧蘇鐵路將變成寧杭鐵路。不過他們是民間商人主動要求修建的鐵路段,我想即使和我們官營鐵路的方向不一樣,也是可以接受的。”工部尚書說道。
“只要按照相同的規格建造鐵軌,保證蒸汽機車能夠在所有鐵路上運行,那麼讓民間商人來建造和運營鐵路沒有什麼所謂。”
楚雲親口向外界宣佈民間資本可以有條件地進入馬路和鐵路的建設,他也不曾想這麼快就有人有魄力承攬鐵路的建設。那可是300裡的鐵路,每一公里的鐵軌都需要大量的銀子,佔據了鐵路修築的主要投資。
“不過問題是他們蕪湖的商人有能力承攬下來300裡鐵路的投資嗎?喻思恂是否已經和他們說明修築鐵路的成本?”戶部尚書陳挺問道。
他追隨楚雲超過十年,最爲操心也是錢的事情。
修築鐵路可不是開玩笑的,要是爛尾的話,那麼不但浪費銀兩,而且會打擊各地修建鐵路的信心。
“電報中聲稱計劃成立蕪湖鐵路公司的蕪湖人共計有112人,他們打算認繳白銀30萬兩用來作爲修築蕪湖鐵路的初始資金。他們想要向官府僱傭鐵路工程師、鐵路工人。另外他們額外準備了5萬兩白銀,成立蕪湖電報公司,想要沿着鐵路鋪設電線,以方便鐵路建成之後蕪湖火車站能夠與南京火車站進行聯繫和協調火車班次,同時能夠將蕪湖縣城接入電報網,爲蕪湖縣的百姓提供民用電報服務。”工部尚書又親自說明南京城發過來的電報內容。
有線電報是現在鐵路通訊最快捷的方式,可以快速地通報火車班次,協調不同蒸汽機車之間的運營。
“既然他們連電報公司成立都做好了準備,看來他們對於修築鐵路有了充分的準備……”
衆多帝國高級官員見蕪湖的人是來真的,真心想要修建鐵路,於是開始了爭論。
主要的爭論點並非民間是否能夠修築鐵路,而是如何要確定民間資本修築鐵路的規範。
“三十年,他們擁有對自發修建的鐵路有三十年的運營權,三十年後收歸官府所有。官府可以提前收回鐵路,但是需要給他們足夠的補償。”
最終衆人根據戶部提供的參考,確認了民間修築的鐵路的自主運營權爲鐵路修築而成後的三十年時間,以供投資者收回成本以及進行盈利。
“至於電報公司,官營工廠可以專門爲他們生產電線和提供鋪設電路、提供電報機。”楚雲最後敲定。
將電報機提供給民間,很有可能會導致電報機原理的涉密。
不過這對於楚雲而言並沒有什麼所謂,電報機的原理和電磁學有關,而西方還沒有這樣的理論研究,想要讓他們明白其中的原理,沒有個十幾二十年是不可能的。而有系統在身的楚雲,二十年之後無線電報估計都開始普及應用了。
“不只是蕪湖提出了修築寧蕪鐵路的打算,而且屬下這裡還有兩封電報。一封是浙江行省民政官王業浩想要建造蘇州城經杭州城到寧波港的鐵路,採取的方式是官商合辦。這一條鐵路將會經過浙江行省的嘉興府、杭州府、紹興府、寧波府。”工部尚書又說道。
“官商合辦?有點意思……”楚雲發現各個地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都很有想法,竟然想到了官商合辦鐵路。
“他們的合作方式是各出資一半,成立鐵路公司,以後每年的收益也對半分。廣東行省也提出了修建珠江口鐵路的提案。”工部尚書念出第三封電報的內容。
不只是江南地區,而且連嶺南的廣州府也想要趕上鐵路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