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人馬?楚軍主好大的口氣,莫非要將我們高麗國的軍隊當成是炮灰?”張晚見楚雲要借三千兵馬,不由緊張地說道。
“張大人別緊張,我借你們的兵馬並不是爲了讓他們當前鋒去攻城,只是讓他們幫忙弄弄土木工程,我們管飯。”楚雲說道。
“土木工程?”
“通俗一點講就是挖地道。”
“噢,楚軍主早說,別說三千人,就是五千人我都沒問題。”張晚打了個哈哈。
“那就借五千人吧。”
“……我只是客套一下……”
鑲藍旗主阿敏和鑲紅旗主嶽託兩人負責盛京城的防務。他們剛剛經歷過與復遼軍的海州之戰,或多或少熟悉了復遼軍的套路,又有上次兩倍的人馬,對這次防禦還是有一些信心。
“將火炮推到城牆上,注意建築叫做‘炮臺’的陣地,別輕易讓復遼軍的火炮給摧毀了。這一回讓復遼軍也好好嘗一下我們火炮的威力。”阿敏在城牆上巡防,着重看了看被安置在城牆四角棱堡的天威大炮。
這十幾門火炮新舊不一,有些甚至還是一兩百年前大明朝與韃子交戰的時候鑄造的老式火炮。
不過被知曉了火炮厲害的阿敏等人,卻將武庫裡的火炮當成是救命稻草。
“按照復遼軍的尿性,估計又是試圖用火炮打開局面,然後步兵壓上來。我們可先分一支小隊在城牆上監視復遼軍的動靜,等到復遼軍靠近的時候,我們守在城牆下方的士兵再攀登上城,用火炮、石塊和弓箭殺退他們。”阿敏對跟隨自己的鑲藍旗以及鑲紅旗的軍官說道。
“注意風向,調整角度,各火炮營按原計劃轟炸自己的目標。”火炮旅旅長董大衛在炮兵陣地裡下達炮擊命令。
各個小型陣地裡,炮長接到作戰命令,使用象限儀來確定射角,並用瞄準具調整。
“裝填火炮!”炮手在炮長的督導下裝填彈藥,另外有些炮手準備彈藥,並將這些彈藥從馬車上搬運至火炮附近。
“發射!”
轟!轟!轟!炮兵陣地上冒出滾滾黑煙,成片的炮彈呼嘯地向盛京的城頭進行轟炸!
城垛的一角被臼炮正面擊中,四分五裂!正在巡防的後金軍官嚇了一大跳,不約而同地縮了縮頭。
數十發炮彈絡繹不絕地砸在牆頭,碎石紛飛,一些不幸被擊中的金兵連慘叫都來不及發出來,就被砸成了肉醬!
“復遼軍開始炮擊了,各位速速下城!”阿敏臉色蒼白地縮下身子,緊緊地貼着厚重的城牆。
也虧盛京是重鎮大城,城牆之厚,使得復遼軍的火炮一時無法砸開。
兩個旗的軍官在阿敏的帶領下小心翼翼地往城下撤離,只留下負責在城牆上防禦的一支部隊。
“啊啊啊!”即將從城牆上撤下來的一個八旗軍官由於殿後,被一枚落下來炸開的開花彈給貫穿了下身。
他整個人倒在血泊之中,大腿的動脈給粗糙的彈片劃破,劇烈的疼痛讓他發出淒厲的慘叫。
“旗主……救……救我……”那個八旗軍官用手在地上爬,掙扎地向阿敏求救。
“將他帶下去。”阿敏立即讓幾個牛錄額真拖着那個被擊中的八旗軍官下城。只是他知道自己的這個部下多半是活不成了。
復遼軍的猛烈炮火讓盛京城的軍民陷入無盡的恐慌之中,特別是久聞復遼軍大名,但是沒有與復遼軍打過照面的後金大臣。
盛京城的宮殿內,幾乎所有留守盛京的文武大臣都惴惴不安。遠方不時有火炮的轟擊聲傳來,雖然隔着較遠聲音不大,但是落在他們耳中不亞於平地驚雷。
宮殿之中,維持大局的是皇太極之長子,兼任鑲黃旗的豪格。但是豪格年僅十八,在諸多貝勒中屬於地位較低的一批,要在存亡之秋穩定局勢,對於資歷較低的他開始太困難了。
宮殿外,正紅旗旗主代善帶着一羣軍方大鱷進來。
“大貝勒,復遼軍都已經兵臨城下了,他們的火炮在殺傷我們的軍民,陛下現在還沒有回師嗎?”一干文官見資歷最老的大貝勒代善出現,焦急地問道。
“一羣廢物!復遼軍人數不及我們,何懼之有!即使陛下沒有回來,難道憑藉我們還無法應對嗎?”跟隨代善進來的一個少年不屑地責問道。
“貝勒教訓的是……”被責問的文官慚愧地說道。
別看這個少年就十四十五歲,但是此人在後金的地位卻非比尋常,乃是除了“四大貝勒”之後的“四小貝勒”之一,努爾哈赤的兒子!
“你看看你們,還沒有多爾袞這小子一樣英勇,虧你們還有臉身居高位。”代善不由嘲諷。
被代善這麼一說,文官們的臉面掛不住了,“不知道大貝勒有什麼應對之策?”
“漢人有兵法叫做緩兵之計,我們可派出使者與城外的復遼軍停戰談判,許以他們各種條件拖住他們。等陛下和莽爾古泰回師,我們裡外夾擊,復遼軍不攻自破!”代善狠狠地說道。
“此計貌似可行……”一羣文官聽後紛紛點頭。
“豪格,你看是否可派出使者與復遼軍進行談判?”代善轉向豪格問道。
“您的計策極好,就依您所說的辦就是。至於人選……”豪格對於這位身份地位不亞於自己父親皇太極的大伯也是敬畏有加。
“李思忠,你是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樑的族子,想必楚雲會賣你祖上一個面子,這次你就帶幾個人作爲使者去與復遼軍交涉談判。不論他們是想要海州城、西寧堡,還是想要金錢糧食,只要不是非要攻陷我們盛京城,任何要求都可以暫且答應他們。你都知道了嗎?”代善當庭向一個部下吩咐道。
“啥?我?”被稱爲李思忠的武將吃驚地問道,怎麼自己還沒緩過神來,好像就成爲什麼談判使者了?
朝廷上一羣文官紛紛投以憐憫的眼神,唉,這個可憐的娃,竟然要去與吃人不吐骨頭的復遼軍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