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接收石見銀山

東瀛原石見國東部的山林地區,一支步兵小隊正在護送地質礦物專家前往石見銀山。四周都是蔥鬱的山林,只能夠通過小徑前往礦場,偶有陡峭的山道。

“石見銀山可以說是當地最大的銀山了,原本是毛利家所有,後來關原合戰之時因爲毛利家作爲西國總大將敗給了德川家,石見銀山便由幕府派遣官員直接管轄,管理的官員被稱爲銀山奉行。毛利家因此對德川家深感不滿,倒幕聯軍成立之後,毛利家又重新佔領了這座銀山。”

石見銀山當地的嚮導對特遣的地質學家介紹這邊的情況。

佔領東瀛之後,新官府還沒有在各地建立秩序,九州軍便迫不及待地派出小隊前去接收金山銀礦,以掠奪大量的金銀作爲戰略儲備,同時用來彌補這次出兵的費用以及補貼財政。

“這石見銀山雖然產量巨大,不過位於深山老林之中,只有山道,卻也不便。我等從鞆ヶ浦登陸到現在都走了這麼久。”一個隨行過來的審計署官員叫苦不迭。

他沒有經過礦物學家和地質專家野外考察的痛苦,只是來監督對石見銀山的開採,在進入山區連馬都不能騎行之後,衆人只能徒步,由馬匹馱着行李和鐵鍬等考察用具。

“這片地區幾乎都是山地,森林覆蓋。石見銀山已經算是容易開採的了,臨近海邊,開採出來的可以通過鞆ヶ浦和衝泊由貨船運往各地。除了港口,還有一條山道跨越了整個中國地方山脈直抵瀨戶內海,我們稱之爲銀山街道,用你們那邊的單位,銀山街道有上百公里長,是幕府第一任銀山奉行令人開採而成。”當地的嚮導說道。

“奇也怪哉,爲何臨近海邊,還需要專門花費大量的人力前去開闢銀山街道?”審計署的官員不解地問道。

“很有可能是大海上冬季的強烈季風影響到了運銀船的航行,爲了保證冬季也能夠將開採的銀兩運往各地,於是幕府挖掘了一條從銀礦直通瀨戶內海的通道,可以全年都進行運輸,而且還從海路縮短了運往大阪、江戶的日程,遭遇風暴的可能性更小。一旦運銀船遭遇風暴被擊沉,那麼損失比開闢山道的成本還要大。”這次前來勘探石見銀山的地質學家猜測道。

“這位大人所猜測不錯,冬天從大路上刮來東北風,我們的運銀船很難順利出海,強行出海航行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被風浪打沉,還是瀨戶內海比較平靜。”當地嚮導說道。

一行人邊聊着邊繼續順着樹木茂密的山道前行。

衆人在接近石見銀礦之後,發現樹木逐漸變得稀疏,四處有螞蟻巢穴般的坑道,都是人力挖掘出來。經過一些低矮的坑道時,衆人甚至要彎着腰通過。

有一條河流從山林間流淌而過,河流兩邊是銀山奉行、武士府邸、神社、採礦工人的住所,連綿超過一公里。因爲銀礦的產出而形成了聚集在銀礦附近的小鎮。

“一共有將近500個坑道,也叫作間步。”嚮導說道。

幕府派遣監督石見銀山開採工作的銀山奉行在東瀛內戰爆發之後已經被毛利家驅逐,現任的銀山奉行是毛利家的家臣。

新官府成立之後,毛利家也要歸新官府管轄,石見銀礦的監督者也要由官府來進行任命。

毛利家的家臣帶着幾十個全副武裝的武士前來迎接這一支勘探小隊。這些武士需要監督礦工開採銀礦。他們聽到官府的廢刀令之後並沒有發生叛亂,因爲新官府還是需要一羣監督者監督礦工,還有防止有人私藏銀塊出礦區。他們仍然可以領到官府給予的俸祿。

勘探小隊到了石見銀山,毛利家的銀山奉行爲他們接風洗塵,隨後帶他們前去採礦現場和提純現場。

“我們礦山在一百年前改良了從高麗傳過來的灰吹法,大幅提升了石見銀山的產量。”銀山奉行爲衆人介紹道。

“何謂灰吹法?”隨行過來的文官問道。

這次不用銀山奉行解釋,礦物學家就說道:“開採的銀礦石之中銀的含量很低,要提要銀的產量,就要使得礦石之中的銀富集起來提純。灰吹法即是將鉛熔化,讓後將礦石團置入熔化的鉛中,使得鉛銀互熔,得到粗製銀,再然後往熔爐中古風,使得熔爐中的溫度達到鉛的沸點,鉛的沸點在1700攝氏度左右,而銀的沸點更高,當鉛完全汽化之後就只剩下純銀了。當然這個純銀還不是百分之一百的銀,但是成色已經很好。早在中國的漢代中原就使用了灰吹法,後來傳到高麗,再傳到東瀛。據說起源是來自於西亞。”

不只是隨行前來的文官,就是監督石見銀山開採的銀山奉行都沒有完全聽懂礦物學者的講話。

“銀礦的開採和提純要面對輻射和鉛中毒的危險,一般的採礦工人都活不長命。”礦物學者對於銀的開採和提純很有一套見解,知道生活在這一片地區以採礦爲生的採礦工人是在用自己的生命開採銀礦。

“您說的是,石見銀山的礦工以前能夠活超過三十歲就是長壽了,親友甚至會爲其開宴慶祝。現在中毒事件少了許多,礦工都戴一種叫‘面福’的口罩,口罩的夾層中鋪着一層用紫蘇葉和醃漬的梅子搗成的醬,有一定的防毒效果。”銀山奉行聽了翻譯的話,向礦物學者和前來接受石見銀山的人說道。

“竟有如此巧妙的口罩?莫非是紫蘇葉和梅子可以殺菌的效果?”這次礦物學者也有些驚訝。

勘探隊在石見銀山待了一段時間,期間對於礦工的生活、礦山的產量以及儲備量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得出了石見銀山雖然還是當地最大的銀礦,年產銀十噸以上,但是產量正在逐年下降的結論,與極盛時期年產30噸不能相比,預計三十年後產量將有枯竭的危險。

勘探隊調查了石見銀山,又向另一個重要的金山——佐渡金山進發。

第八百七十四章 海上的漫談(四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挖地道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鄭成功與李定國第三百四十三章 巡視珠江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第四艦隊到來五百四十七章 分割漠西第四章 鐵與煤炭第一百八十五章 平地建立鞍山城第一千零一百一十章 蒐集技術情報五百五十一章 阮家衰落第一百八十一章 第一位天朝工程師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國王與不平等條約第二百四十六章 俘虜車臣汗第九十章 震驚的幕府將軍七百五十一章 嚴懲兇手(三更)七百七十章 東瀛華夏會(一更)第九百四十四章 不願出嫁的大玉兒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幕府將軍親征第二百七十六章 背鍋的大不列顛第三十一章 震驚的使節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竣工的蘇伊士運河第八百零七章 江戶大學堂(三更)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來自海外的細菌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攻守雙方的痛苦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立功的鄭和號第九百四十七章 被誇大的航海經歷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零八章 進軍西伯利亞的鋪墊第一千零三章 改編華夏會第八百八十一章 萬噸巨輪帶來的震撼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強行駐軍七百六十一章 贖身(一更)七百一十三章 人質威脅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法蘭西的反應第三百三十三章 臉上畫王八七百零八章 三支艦隊出擊第一千零一百一十二章 不設防的東瀛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萬國大使在京城(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東亞教父(三更)七百八十一章 東瀛試驗田(二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勒拿河第三百九十九章 軍方大佬齊聚(第三更)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再見騎士團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奧斯曼帝國軍隊投降第三百五十二章 哥薩克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組建神聖同盟第四百三十八章 冷漠的張元第八十七章 進軍佐賀城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布武三大洋(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紅包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印度與波斯士兵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李晉德與化學工業第二百零九章 崇禎在玩火第三百三十五章 女子當官六百九十一章 強烈抗議(第三更)第八百六十四章 華夏商人在歐洲(四更)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歐洲十國使節第八百九十七章 誤會與當月老(二更)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威震波斯第九百五十三章 海軍部的蒸汽船訂單(二更)第四章 鐵與煤炭六百七十一章 近代醫學技術六百六十二章 國強則底氣足五百五十六章 一同狩獵第三百四十二章 叩關廣州府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英吉利海峽的“幽靈船隊”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分而治之第一千零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的查理一世第一百七十七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八百二十八章 花燈節(三更)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爲了軍功賽跑第九百一十七章 嘗試公司制度第九百九十四章 數學很有用(五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橫濱條約第八百一十八章 幕府贈刀(四更)第一百一十九章 糾結的金兵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帝國海軍至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投降書第二百八十四章 拓荒流民的決心七百三十一章 有人想謀反第一百二十七章 開始攻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糖衣炮彈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操縱人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戰爭的藝術就是爆炸(下)六百一十一章 警覺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漢語與技術援助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發現青黴素第一千零一百六十三章 土著來襲第一百二十五章 血流大遼河第一百九十一章 奔襲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差距懸殊的排隊槍斃第四百九十六章 在火器上做手腳第四百六十七章 曹變蛟第三百零二章 援軍抵達第三十三章 18世紀的農業技術第一千零一百五十章 超前的航空器五百六十六章 突襲部隊六百九十三章 遷移到曼谷第六十五章 八門大炮
第八百七十四章 海上的漫談(四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挖地道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鄭成功與李定國第三百四十三章 巡視珠江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第四艦隊到來五百四十七章 分割漠西第四章 鐵與煤炭第一百八十五章 平地建立鞍山城第一千零一百一十章 蒐集技術情報五百五十一章 阮家衰落第一百八十一章 第一位天朝工程師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國王與不平等條約第二百四十六章 俘虜車臣汗第九十章 震驚的幕府將軍七百五十一章 嚴懲兇手(三更)七百七十章 東瀛華夏會(一更)第九百四十四章 不願出嫁的大玉兒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幕府將軍親征第二百七十六章 背鍋的大不列顛第三十一章 震驚的使節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竣工的蘇伊士運河第八百零七章 江戶大學堂(三更)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來自海外的細菌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攻守雙方的痛苦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立功的鄭和號第九百四十七章 被誇大的航海經歷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零八章 進軍西伯利亞的鋪墊第一千零三章 改編華夏會第八百八十一章 萬噸巨輪帶來的震撼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強行駐軍七百六十一章 贖身(一更)七百一十三章 人質威脅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法蘭西的反應第三百三十三章 臉上畫王八七百零八章 三支艦隊出擊第一千零一百一十二章 不設防的東瀛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萬國大使在京城(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東亞教父(三更)七百八十一章 東瀛試驗田(二更)第三百四十八章 勒拿河第三百九十九章 軍方大佬齊聚(第三更)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再見騎士團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奧斯曼帝國軍隊投降第三百五十二章 哥薩克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組建神聖同盟第四百三十八章 冷漠的張元第八十七章 進軍佐賀城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布武三大洋(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紅包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印度與波斯士兵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李晉德與化學工業第二百零九章 崇禎在玩火第三百三十五章 女子當官六百九十一章 強烈抗議(第三更)第八百六十四章 華夏商人在歐洲(四更)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歐洲十國使節第八百九十七章 誤會與當月老(二更)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威震波斯第九百五十三章 海軍部的蒸汽船訂單(二更)第四章 鐵與煤炭六百七十一章 近代醫學技術六百六十二章 國強則底氣足五百五十六章 一同狩獵第三百四十二章 叩關廣州府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英吉利海峽的“幽靈船隊”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分而治之第一千零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的查理一世第一百七十七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八百二十八章 花燈節(三更)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爲了軍功賽跑第九百一十七章 嘗試公司制度第九百九十四章 數學很有用(五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橫濱條約第八百一十八章 幕府贈刀(四更)第一百一十九章 糾結的金兵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帝國海軍至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投降書第二百八十四章 拓荒流民的決心七百三十一章 有人想謀反第一百二十七章 開始攻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糖衣炮彈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操縱人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戰爭的藝術就是爆炸(下)六百一十一章 警覺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漢語與技術援助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發現青黴素第一千零一百六十三章 土著來襲第一百二十五章 血流大遼河第一百九十一章 奔襲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差距懸殊的排隊槍斃第四百九十六章 在火器上做手腳第四百六十七章 曹變蛟第三百零二章 援軍抵達第三十三章 18世紀的農業技術第一千零一百五十章 超前的航空器五百六十六章 突襲部隊六百九十三章 遷移到曼谷第六十五章 八門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