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

淮軍北征徐州誓師之日,北京城的永昌皇帝卻突然下令於北京實施“追贓助餉”政策。

原因是入主京師後,李自成沒有聽取那些明朝降官建議,同以前改朝換代一樣宣佈不許侵犯官僚地主的私產,繼續執行明朝的賦稅政策,從而可以實現北方的全部平定,南方的傳檄而定。

李自成認爲他這永昌皇帝說話不能不算數,所以當初其在襄陽建國時提出的“三年免徵”的事不能更改,即從大順永昌元年至永昌三年,大順政權和軍隊不向轄境內任何一個農民徵收一文賦稅。

然而,若是“三年免徵”,大順政權上下官吏俸祿從何而來,維持中央六政府和地方衙門的資金從何而來,連同明朝降兵在內的百萬大軍又如何維持,給開國功臣們的賞賜又哪裡來?

在牛金星、宋獻策等人的建議下,李自成決定沒收前明宗室、勳戚、太監的所有家產,並對在京前明官員“追贓助餉”,以此來獲取大順新朝立國之後的財政資金。

三月二十七日,旨意發出,命派餉於在京前明各官,不論用與不用。用者派少,令其自完。不用者派多....額定輸餉之數,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科道,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各衙部屬,各以千計。

“追贓助餉”實由大將劉宗敏、李友等人執行,對抗拒不納或不及數者,用夾棍刑追。但實際未受刑出餉者甚多,大抵降者十分之七,刑者十分之三。

至四月初八日,“追贓助餉”政策爲大順政權在京獲白銀三千七百萬兩,黃金一百五十萬兩。

均爲皇親國戚、百官衙屬所獻,屬崇禎內帑僅有銀兩萬一千三百兩。

宋獻策不無感慨道,若這些皇親和百官將家產一半,或三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獻於崇禎,大順恐怕也不會如此輕鬆奪取北京。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 號【書友大本營】 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可能是發現前明官僚太過有錢,劉宗敏在執行時不由將目標範圍擴大,命軍士向京師以外地區開始追贓,這使得京師以外的前明官紳如罹湯火,人人自危,開始掀起反抗大順的武裝活動。

李自成知道這個情況後,於四月初八日命停止追贓助餉,前後追贓共十一天。並下嚴旨於天下,謂“五年不徵,一民不殺。”

大順軍攻佔北京之迅速,同大批明朝太監開門迎降有直接關係。

李自成入京時,內廷司禮太監王德化領內官三百多人排班迎接。杜勳在奉李自成之命入京談判時,私下對同夥說“吾輩富貴自在也,無慮。”

然而李自成卻突然下令盡驅閹宦出城,不許復入,北京城百姓知道這個消息後羣呼“打老公”。

被從宮中逐出來的大小太監們哀泣奔走,一錢都不得隨身,百姓大快人心之餘更是痛下殺手,一日之內竟有百多內侍被百姓羣毆致死。

驅逐太監同時,李自成又命廢除明朝的東廠、錦衣衛,廠衛頭目一律從嚴懲辦。明朝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城陷後投降,獻銀三萬免受刑,但仍被羈押。

相比太監被驅逐,廠衛被廢除,北京城中降順的勳戚遭到的卻是毀滅性打擊。

成國公朱純臣於三月二十二日被處死,兩天以後,勳衛武職官員二百多人被順軍斬於平則門外。

其後又有英國公張世澤、定國公徐允楨、懷寧侯孫惟藩、襄城伯李國楨等諸多勳戚被處死。

揚武侯薛濂生性暴戾,好擄掠民財,故追贓最酷,聽聞這位揚武侯被殺,京師百姓拍手稱快。

崇禎皇帝的丈人嘉定伯周奎在女婿生前一文錢也不願相助,結果順軍從其家中抄出白銀七十萬兩,綢緞以車載之塞滿整條街道。

李自成痛恨這位前明國丈貪婪成性,寧要錢財不要女兒女婿,下令將周奎同其妻夾斷十指後木棍打死。

崇禎閣臣大學士首輔陳演先主動獻銀四萬兩,後又從其家中挖出窖藏金銀數萬,旋被處死。

“追贓助餉”將崇禎生前信重的百官真面目撕扯暴露,將那些勳戚的貪婪也是公之天下,京師百姓無不恨極。

李自成於四月初六接見了明降官和京師城郊士老,瞭解民間疾苦。在文華殿召見明中允樑兆陽時,樑叩頭道:“先帝並無甚失德,只因剛愎自用,至使君臣之誼否隔不駝,以致萬民塗炭,災害並至。”

頭戴大絨帽,身穿天藍箭衣,同大順其他將領並無區別的李自成亦難過道:“俺只是爲了百姓能活才豎的義旗。”

樑又叩頭道:“主上救民水火,自秦、晉抵燕,兵不血刃。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神武不殺,比隆堯舜,湯武不足道也。臣遭逢聖主,敢不精白一心,以答陛下殊恩!”

樑兆陽的奏對讓李自成十分高興,留坐款茶。樑退下時向上打躬,李自成竟也舉手作揖回禮,隨後任命樑兆陽爲大順兵政府侍郎。

在追贓助餉,安撫人心同時,李自成又嚴令入京順軍加強操練。四月初六日,李自成親往萬壽山觀將士騎射,僅隨從就有數千人。

對關門明軍的勸降也取得了進展,在給出吳氏父子可封侯的條件後,吳三桂同意投降大順。

三月二十四日,吳三桂先領兵至永平府,大張告示,說本鎮率所部朝見新主,所過秋毫無犯,爾民不必驚恐。

三天後吳部行至玉田縣,卻接到消息說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被大順的大將劉宗敏逮捕,向其索餉二十萬。

吳三桂驚怒交加,認爲若是進京的話會被李自成殺害,於是率部回返山海關,向鎮守關門的唐通發起攻擊。由於變生意外,唐通猝不及防被吳軍擊敗,山海關重新被吳三桂佔領。

唐通被吳三桂打敗後帶着殘兵駐於關城西北一片石,派人向北京告急。直到四月初十日,李自成方接到吳三桂叛變的消息,一頭霧水的他立時找來軍師宋獻策問吳三桂爲何叛亂。

宋獻策遲疑之後,將汝侯對吳襄追贓之事說了。

“這個劉宗敏瞎胡鬧,咱這邊勸降人家吳三桂,他怎的能抓人家老子!”

對此事一無所知的李自成大怒,叫來劉宗敏狠生罵了一通,然後又親自去吳家對吳襄進行撫慰,並讓牛金星代吳襄寫了一封信給吳三桂,解釋此事原由。

然而,宋獻策卻認爲吳三桂既已叛變,那此事斷無迴旋餘地,所以必須馬上調集大軍東征平亂。

李自成沉思之後決定親率大軍東征,次日清晨命牛金星和少數將領帶一萬老弱殘兵留守北京,自率精兵六萬東征山海關。隨李自成一同東征的還有崇禎的三個兒子,以及在西安、太原俘獲的秦王、晉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也被帶在軍中。

關門明軍兩鎮兵力合計不過五萬,山海關又是一隅之地難以籌措糧餉,內無軍需,外無援旅的情形下,願意隨吳三桂叛順的將領並不多,大多數都是人心惶惶,不保朝夕。

在與薊遼總督王永吉、遼東巡撫黎玉田、總兵高第、副總兵童逵行、方光琛等人商議後,吳三桂決定引導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

於是,吳三桂一面派人去盛京向滿清求援,提出以京東要塞山海關爲見面禮,一面派人到李自成那裡謊稱仍願意投誠,請求緩師。

過於輕敵的李自成竟然答應了,派明朝降官密雲巡撫王則堯以兵政府尚書的頭銜同吳三桂談判。

而此時的盛京,朝鮮使臣鄭太和正在秘密寫給本國的急報,內中稱“頃日九王聞中國本坐空虛,數日之內,急聚兵馬而行。男丁七十以下,十歲以上,無不從軍。成敗之判,在此一舉。”

四月初九日,滿清攝政王多爾袞統領滿州、蒙古八旗兵三分之二及漢軍恭順三王,續順公兵,合計兵馬十一萬餘殺奔遼西。

留守盛京的鄭親王濟爾哈朗道:“我大清自開國以來前後興師,未有如今日之大舉,此番進軍,當是紫氣西去,一奪中國也!”

北方,天變。

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四百一十三章 冰與火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七百五十六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辮子兵不可敵的神話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七百四十四章 定北撫南俱歸順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滿洲大兵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六十一章 淮侯想當皇帝嗎?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二百零七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三百一十四章 搶救性保護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轟滄州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瘋狂愚勇,必能改變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石皆焚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六百七十三章 陸親開道,閒人勿近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十章 最後的救贖第八百零四章 大宗師豈能通寇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三百五十五章 請嫁真滿洲公主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五百九十一章 老爺我還是要回來的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報仇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
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三百三十三章 去問問韃子降不降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四百一十三章 冰與火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回老家去!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七百五十六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六百九十一章 平臺召對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三百二十八章 打破辮子兵不可敵的神話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七百四十四章 定北撫南俱歸順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一百五十五章 永昌皇帝,大氣!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六百三十八章 招搖撞騙罪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三百一十九章 真滿洲大兵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第七十七章 老叔太殘忍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六十一章 淮侯想當皇帝嗎?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一百五十七章 寧死不降順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二百零七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八百零三章 大明威武,京營威武第三百一十四章 搶救性保護第五百三十三章 炮轟滄州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瘋狂愚勇,必能改變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石皆焚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六百七十三章 陸親開道,閒人勿近第四百二十一章 凡事要有法可依第十章 最後的救贖第八百零四章 大宗師豈能通寇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三百五十五章 請嫁真滿洲公主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五百九十一章 老爺我還是要回來的第四百五十九章 退路第五十六章 寧死不降賊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二百二十七章 淮陰侯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六百五十三章 宮內廳 寇娘娘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錯殺 不放過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通賊誅滿門第二百六十六章 我怕你報仇第二百五十七章 淮軍的傳統戰術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九十九章 吃飯砸鍋者,滅門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