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

這次西安來人是順軍將領李友,曾隨袁宗第、白鳴鶴等人一同“送婚”,後隨袁宗第脫離隊伍前往南陽收攏潰兵。

西安方面之所以派李友前來西路軍,除了李友一直是李自成身邊的御營將外,其也是高太后的“老人”。

早年李友便是跟隨老闖王高迎祥的,高迎祥死後李友等高部將領隨高太后共推李自成爲闖王,因此算起來李友等將領便是高太后帶給丈夫李自成的孃家人。

大順建國後,李友擔任的是中營右威武將軍一職,中營主帥就是權將軍劉宗敏。右威武將軍相當於明朝的加都督銜總兵官。

李友先是宣讀了高太后的諭令。

淮侯陸文宗既爲闖王、大順監國,高皇后按法禮自當晉太后。

這份諭令是高太后自己寫的,大致內容歸納起來就是這麼個意思——“大順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必須有一個能人帶領大順將士力挽狂瀾,而這個能人就是先帝的女婿、于山東斬首上萬滿洲韃子首級,率部光復大順都城的淮侯陸文宗。”

“老虎,要不要奉香案開讀監國諭令?”

李友沒有直接宣讀監國闖王諭令,而是問李過、高一功諸將是否要奉香案開讀監國闖王諭令。

這是大有深意的,如果李過、高一功等西路軍將領不肯認西安的監國闖王,這監國諭令自是沒有必要再宣讀。

同意奉香案開讀,則是表明西路軍將士從此以後就要接受新闖王監國的號令。

李友雖是高太后身邊的老人,但於大順今後是姓李還是姓陸這件事上,他還是希望西路軍這邊能夠達成共識。

“此事幹系重大,須得和大傢伙商量,要不然對不住老萬歲。”

當年義軍“老八隊”出身的將領黨守素跟了李自成十多年,這會突然要改奉一個外姓人爲新闖王,做什麼大順監國,心裡不由彆扭。雖說這外姓人是老萬歲的女婿,又得高皇后支持,還對大順有功,但心裡畢竟越不過那坎。

這也是人之常情。

高一功也沒想到老姐姐竟然捧了個外姓人繼承姐夫李自成的事業,震驚之餘覺得這事最好還是得大夥共商纔是,尤其李家人這邊要有個明確的態度,不然怕是要出事。

很快,在大寧的西路軍主要將領都被召集了過來,等知道西安那邊立了新闖王監國後,諸將一開始就爭得很兇。

有人堅決反對奉那淮侯爲監國,說闖王的名號怎麼也輪不到外姓人繼承。

“皇后娘娘是糊塗了,這諭令亂的很,大夥可不能真受了,監國也就罷了,那淮侯也是替咱大順收復了都城,有功,當賞!可怎麼就稱起闖王來了?這世上可沒有女婿把丈人家業全得了去的!陛下無子不假,可有侄兒在咧!...”

反對最激烈的是偏將王進才,這人身材高大,鬍鬚很長,軍中又叫他王鬍子,爲人頗是暴烈。

另一員將領牛先勇也不服氣,氣憤說道:“大夥跟着老萬歲苦苦打了十幾年,最後難道要向一個非李姓的稱臣嗎!”

“李友,娘娘是身不由己還是真將闖王名號授了那姓陸的?”

此前一直鎮守西寧衛(青海)藺養成的必須先確定皇后娘娘的諭令是出於真心,還是被迫。藺養成從前還有個渾號,叫左金王。爭世王是在西北陣亡的賀錦。

李友當然給出肯定的回答,說顧君恩同綿侯袁宗第他們都支持淮侯繼任闖王,擔任大順監國,並且監國諭令除發往西路軍這邊,河南、山東及陝西其他地方的順軍都已經發去。

“你是不是叫人家收買了?”王進才“嘿”了一聲,懷疑李友已經投靠那個監國。

“放你媽的屁,老子是什麼人,你們不知道嗎!”李友氣的拔拳就想揍王進才,好在衆將趕緊上前將兩人分開,這纔沒打將起來。

“老李的爲人,我信得過。”

高一功看了眼沉默不語的李過,又看了眼眉頭緊皺的李自敬,老姐姐不經李家人就擅自立了女婿爲闖王監國,這事李家人要不承認,天知道要鬧出多大的亂子來。

那邊諸將還在吵着,不少人都說高皇后不應該叫女婿監國,又授了老萬歲稱帝前的“闖王”名號給女婿,這樣做不僅對不起先帝,也對不起死去的衆多大順將士。

“你們吶先別吵吵,有事說事。我覺得吧,皇后娘娘比咱們在坐的都明白着事咧。”

原先鎮守蘭州的大將賀蘭卻認同高皇后的決定,他說大順眼下要地盤沒地盤,要錢糧沒錢糧,就這十萬將士困守夔州。

而人家那位淮侯要地盤有山東和淮揚,如今又幫大順光復了陝西好幾個府。論兵馬,人家也是兵強馬壯,山東一戰就殺了韃子兩個王爺,聽說那個滿洲王爺還是韃子的大太子,這功績大順上下哪個能比?就是老萬歲在,怕也自愧不如。

“家貧思賢妻,國難思良將。老輩人的理不會錯,娘娘爲何要這淮侯稱闖王,當監國,肯定是因爲娘娘覺得咱大順眼下需要人家,而不是人家需要咱大順...說句難聽點的,陛下都不在了,人淮侯哪點比不過咱大順了?自個扯旗號單幹,咱大順還能拿人家怎麼辦?那淮侯真單幹了,這西安城還是咱大順的?...”

賀蘭說的話比較客觀,也符合當前實際情況,更是委婉提醒沉默不語的李過要是不接受高皇后的決定,西路軍這裡肯定要和淮侯反目,到時他們這幫人何去何從?

十萬張嘴,可是要吃飯的!

西安那裡,纔有糧食啊!

替老萬歲報仇,也須得那位打贏過韃子的監國帶着才行!

“老賀說的我贊同,大敵當前,咱們大順不管哪方的人馬都不能再內亂了,必須有一個共主統一指揮,要不然遲早叫韃子一個個給滅了。”

郝搖旗之前一直在御營,對於陛下那位女婿瞭解的多一些,河南節度使呂弼周也很推崇這位淮侯,加之人家淮侯不遠千里從山東帶兵直插商洛,單這份爲大順的忠心就讓人動容。

如今人家既有本事收復西安,又得高皇后支持,自身也是兵強馬壯,不虛那滿洲韃子,那大傢伙就齊心協力跟着幹便是,何必非要分個什麼李姓、陸姓呢。

當年老闖王還姓高呢!

“就算是共主,也得是老虎!要是奉了那個姓陸的,咱可不服!...我倒是覺得咱們有十萬人馬,實在不成,咱們順江東下打武昌,攆走左良玉,大傢伙在湖北先立足再說!”

說話的這位是悍將辛思忠,綽號“虎焰班”,人稱辛將軍。

去年李自成派大將賀錦征討西北,西寧周邊土司祁廷諫、魯胤昌仍然忠於明朝,擊敗了賀錦派去的降將魯文彬並將之斬殺。賀錦大怒親自帶兵前往征討,祁廷諫、魯胤昌認爲賀錦勢大不可力敵只能智取。

因而商議令少數人僞降,然後將賀錦誘入伏擊圈,起而殲滅之。賀錦認爲己方軍力強盛,所過無不望風而降,因而不辨真僞便跟着前去受降。結果中伏,雖然陣斬了魯胤昌但還是被擊敗,賀錦本人也戰死。

聞賀錦戰死,李自成痛心之餘便派辛思忠前往西寧。到任之後,辛思忠僅帶賀錦留下的餘部幾千人就擊敗了祁廷諫,佔領了西寧衛,進而派兵掠奪青海,爲大順政權征服西北地區立下了汗馬功勞。

如果不是李自成輕棄西安,李過、高一功被迫收攏西北順軍撤退,這位“虎焰班”一定能同歷代名將一般,成爲西北耀眼的存在。

辛思忠拋出來的“單幹”就跟往平靜的池中丟一顆石子般,一下讓衆人再次激烈討論起來。

不少人認爲這個主意不錯,與其聽命一個外姓人,不如奉了老虎在湖北單幹。

“我們雖有十萬人,可兵甲俱缺,糧草也不足,怎麼攻打武昌?就算能打下武昌,既要和明軍打,又要同清軍打,我們能撐得住?”

高一功比較持重,認爲單憑西路軍現在的實力,想要在長江以南站住腳根本不現實,而且這會導致大順的直接分裂。

大家爭吵的時候,李過默默無言,不做主張。

李自敬倒是想起身說幾句,可他資歷不足,諸將面前沒他說話的份,只能硬忍着不吱聲。

衆將爭來爭去,也爭不出個什麼。

無奈,高一功輕嘆一聲,對李過道:“老虎,我雖是你舅舅,娘娘的親弟弟,但這件事娘娘做了主,你認還是不認,總要由你來拍板,畢竟,你是李家的人。”

衆將聞言目光均是看向李過,事實上不管做什麼決定,的確需要這位大順最合法也最合理的帝位繼承人拿主意。

“老虎,你快說說啊。”

李自敬在邊上說了句,他害怕這會李家人再不表態就沒機會表態了。

“大夥要我說,那我就說吧。”

李過起身,環顧衆將,緩緩說道:“在大夥心中,我李過這個先帝的侄子肯定是大順皇位最好的繼承人,這一點也沒必要藏着掖着。”

衆人不約而同點頭,事實就是事實,沒啥好說的。

“原先你們說咱大順不能羣龍無首,大傢伙得有個領頭的,所以你們叫我登基稱帝,可我想叔父在,怎麼也輪不到我這個晚輩...”

李過看向叔叔李自敬,朝他微微點頭,爾後重新看向諸將,卻是說了這麼一番話。

“如今局面,已然非我李家一姓之事,而是中國的事。我們李家可以敗,可以亡,但中國不能敗,不能亡!如果因爲我李家執意權位而致中國敗亡於異族之手,我李家就是千古罪人!”

李過這番話顯是在心中考慮了許久,說的很是堅定。

“老虎的意思是?”

高一功已經知道李過的心思,但還是希望這位大順皇帝第一繼承人能將話說透,免得諸將還胡思亂想,尤其是李自敬那裡不能還有想法。

李過點了點頭,斬釘截鐵般道:“既然娘娘立了我那妹夫監國,我這個做大舅子的就不去爭了,我李家任何人都不去爭,因爲我相信娘娘這樣做一定有她的道理。先帝在時就聽娘娘的,我這個侄子也聽娘娘的!於國家,我李過是忠;於娘娘,我李過是孝!若我李過貪戀皇位,便是不忠不孝,死後無顏見先帝!”

“老虎,你得三思啊!”

李自敬沒想到侄子竟然拱手將大順的基業讓出去,當時就急了。

李過卻擡手打斷要勸他的三叔,道:“三叔,你不用再勸了,這件事侄兒是想明白了的...大夥跟着先帝打江山,出生入死,誰都不是孬種,就是侄兒也不是輕易服人的人...可現在形勢變了,不是打江山的事,而是要爲我們漢人着想。我們絕不能讓滿洲韃子佔了我們漢人的江山,那樣的話我李過對不起先帝,也對不起世上千千萬萬的漢人,更對不起被咱們逼死的崇禎!”

言罷,看向諸將:“咱們大順不能亂,也不能分裂,更不能內訌,咱們這些人不能在史書上留下千古罵名,說我們是禍國殃民的流寇,說我們是葬送中國的賊盜!...總之,大夥若還當老虎是你們的頭,就請同我一起開讀監國諭令,從此奉監國號令,征討滿洲,爲先帝報仇!”

諸將聽後,有嘆惜的,也有敬佩的。

大道理他們都明白。

沒有人說話,很多將領可能是情感上一時無法接受轉不過彎來,扭過頭暗暗落淚。

更多的則是爲李過“讓權”舉動感動。

李自敬則是一臉失望,灰心透底。

“既然老虎決定了,那就擺香案吧!”

高一功怕節外生枝,當下就命親兵去擺香案,示意李友準備開讀監國諭令。

香案很快擺好,李過沒有任何遲疑就帶諸將跪拜,李自敬猶豫了一下不情不願的跪了下去。

看着跪了一地的西路軍將領們,李友心中也是感慨萬千,長出一口氣後展開監國諭令,揚聲開讀:“大順監國闖王諭令...”

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七十一章 造反就是造反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一百九十七章 聖賢子弟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後,皆來過我大刀!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棟、李定國山西會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說崇禎沒死就沒死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託國公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七百一十七章 紅日東出,祥雲西來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三百零二章 夫人去揚州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爺度你一程!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八十五章 我話講完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驁不馴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進京師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變天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降明 攻明 滅明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和我家白門有一腿?第二百五十八章 人仰馬翻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六百零二章 大順也有八旗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順完了,大清也完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爺英明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順,明日降誰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六百六十九章 馮學士逼宮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淮侯想當皇帝嗎?第五章 世間最美是肉味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
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七十一章 造反就是造反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五百四十七章 世間再無洪亨九第七百六十三章 西府長子 逼進死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一百九十七章 聖賢子弟第九十八章 陸爺有令,都砍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四百九十章 皇帝,你到底跟誰一夥!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破城之後,皆來過我大刀!第七百零五章 李成棟、李定國山西會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一千零四章 你我皆英雄(完)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二百三十七章 我說崇禎沒死就沒死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託國公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七百一十七章 紅日東出,祥雲西來第一百零九章 不屈的勇氣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一百零八章 奮勇殺敵者,千秋萬代!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四百四十章 孤注一擲的永昌皇帝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三百零二章 夫人去揚州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二百七十五章 佛爺度你一程!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八百一十二章 南北一統是中國第七十九章 闖軍南下 赤子之情第六百七十四章 老太爺,您老要當太上皇咧!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一百一十六章 打不死人的利器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八十五章 我話講完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哲哲夫人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三百二十六章 果然桀驁不馴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進京師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變天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降明 攻明 滅明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一百四十九章 你和我家白門有一腿?第二百五十八章 人仰馬翻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二十三章 風起運河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想當皇帝?第六百零二章 大順也有八旗第七百三十八章 虎焰班 跑得快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順完了,大清也完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順的軍餉有了第七十章 我想留個後第九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種子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三百六十章 多爾袞害我第八十一章 大順皇帝萬萬歲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爺英明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拿酒給我!第一百六十五章 都督,南京那個娘們來了第八十二章 今日降順,明日降誰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二百三十四章 咱們要有八堵牆第六百六十九章 馮學士逼宮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二百五十一章 辮子,辮子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四百六十一章 淮侯想當皇帝嗎?第五章 世間最美是肉味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