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有銀子好說話

多爾袞以爲滄州的洪承疇、張存仁、祖澤潤等能替他拖住順軍的東路軍,可是在這位攝政九王決意從保定退兵時,順軍的東路軍已經到了天津,前鋒騎兵一部甚至已過香河縣,距離通州不過數十里遠。

而因謊報大捷被多爾袞親自諭旨奪去天津總督一職,卻仍以太子太傅加左都督銜戴罪立功的前明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眼見城外順軍聲勢浩大,又知洪承疇死於滄州,故爲了天津全城百姓的安危(原話),再三思量之後決定派人與城外的順軍談判,希望能夠“和平”解決天津問題。

東路軍統帥、山東節度使陸廣遠無意在天津多耽擱時間,只想按叔父的軍令趕緊兵臨北京一舉破城,故親率夏大軍的第一鎮、左潘安的第二鎮連同炮鎮走運河北上通州,只命新編第八鎮監視天津,並委託第八鎮的鎮帥徐和尚同天津城中談判。

天津雖是前明錦衣衛都指揮使衙門所在,又是海港與運河重地,但城中清軍多是前明錦衣衛及駐軍改編而成的綠營兵,約有七千餘人,內中也沒有騎兵,整體戰鬥力十分低下,要不然當初也不會坐視高傑部在城外肆虐而不敢出城與之一戰。

第八鎮雖是新編,但兵員既有淮軍老卒,也有原山東順軍士卒,更有投降的漢八旗,聯同一部分收編的土匪響馬,相對戰鬥力是能與綠營兵一較高下的,況如今是順強清弱,北伐之勢已成,那天津城中的清軍哪裡有膽量出城來戰。

所以有第八鎮於城外監視並控制運河,確保大軍糧道通暢,是否拿下天津陸廣遠並不在意。

他讓徐和尚同天津方面談判,不過是掩人耳目,或者說讓天津城中的清軍識相一點。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北京一下,天津這邊必然易幟降順。

不過天津城內的駱養性顯然還在猶豫,看不清大勢,他提出的條件是願意向大順方面提供一定金銀,換取大順對天津的“不侵犯”。

這是典型的牆頭草決定。

或者說,駱養性竟想在順清對決之時保持中立,誰贏再向誰搖尾巴。

以駱養性前明錦衣衛大都督、滿清天津總督的資歷,此時若開城向大順投效,他日大順方面肯定不會慢待他,就是不給予實權,總不會少了他的富貴。

大概是“情報頭子”當多了,又或者是還被八旗的威風嚇唬着,搞得這位駱總督疑神疑鬼,拿不定主意,最後便搞出了個拿錢買平安的方案來。

徐和尚卻把談判當成了正事,因爲他聽手下人說天津城中那個姓駱的總督,曾經花了幾萬兩銀子從大順手中贖命,且天津城中屬前明錦衣衛系統的官員甚多,還有不少前明重要官員在城中,這幫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相當(一定)有錢。

爲什麼造反?

除了求活之外,就是將爲富不仁的那幫王八蛋的銀子弄出來分給窮人。

這是具有樸實情感、純正草根階層出身的徐和尚對造反的終極理解。

因此,徐和尚不能放過天津城中這幫肥膘。

另外,據手下旅帥趙應元說駱養性實是北京降清的罪魁禍首。

當初李自成率殘部撤出北京,京中謠傳吳三桂奉太子朱慈烺回京即位,駱養性便同吏部侍郎沈愉炳等人備法駕前往朝陽門迎駕,誰想來的不是太子,而是清廷的攝政王多爾袞,在一些官員駭愕悄然逃走時,駱養性卻率衆降清,使清廷入主北京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當然,這件事駱養性也是無奈,可徐和尚不這麼看,於是本來準備跟天津要五十萬兩銀子,當場就加價到了一百萬兩。

“一百萬兩?!”

代表駱養性前來談判的是前明三邊總督、降清之後任工部左侍郎的李化熙,這人爲官很有名聲,家鄉湖州百姓在峴山上修建生祠,將他與古代賢哲謝安、顏真卿、蘇軾並祀。

崇禎自縊於煤山後,李化熙統領軍隊回到周村,就食於家,靜觀時變。觀來觀去,未到半月,卻成了清廷的工部侍郎。

賢還是不賢,不好說。

“天津這幾年雖未遭兵災,但一百萬兩白銀匆忙間總督大人也是難以湊齊,還請徐帥通融,數目實在太大...”

徐和尚要一百萬兩,這數目跟駱養性給出的十萬兩相去甚遠,怎麼也無法談攏的。

李化熙心中也是腹誹,果然流賊都是一個娘生的,前有順賊在北京拷餉追贓,今有淮賊強行勒索,這等架勢又哪裡是成大事的模樣。

只心裡罵着徐和尚的娘,面上這位李侍郎卻是一臉爲難的樣子。

一聽沒銀子,徐和尚不樂意了,當時就發作起來,罵道:“沒錢你跟佛爺我談個吊?你當佛爺是閒着無事嗎!回去告訴姓駱的,這一百萬兩他要不出,佛爺就自個帶兵進城搜!若搜出來一百萬兩,佛爺把他當烤全羊給烤了!”

“那個誰誰誰...”

氣極之下,指着李化熙卻叫不出名字來。

“在下工部侍郎李...”

李化熙還沒報出全名,徐和尚就一拍桌子,瞪着他道:“我說老李,你可要弄清楚,滿洲韃子現在可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等咱大軍破了北京城,你瞧這韃子還能蹦躂幾天!...莫怪佛爺說你們,你們這幫人好歹還是前明做官的,也個個都是漢人,難不成真想當韃子的孝子賢孫不成?”

“徐帥,跟他廢什麼話!末將這就帶兵攻城,看他城中到底有沒有銀子!”

氣乎乎說話的是徐和尚手下的旅帥趙應元,此人也是淮軍之中唯一的原大順建制兵馬出身,後被清軍巴哈納部擊敗,但卻領人往青州詐降破城,堅持抗清,不想最後又被淮軍的李化鯨給詐了降,部下也多半被李化鯨收編。

因趙應元堅持抗清,淮軍都督陸四沒有殺害他,先是留在督府聽用,後編第八鎮時着其出任旅帥一職。

“對,打進天津城!”

“一百萬兩,少一個子都不行!”

“破城之後,老規矩,當韃子官的滿門抄斬,滅他三族!”

“......”

第八鎮一衆將校咆哮起來,羣情激昂的很。

“諸位,有話好說,好說...”

李化熙見狀嚇壞了,這淮賊真要攻城,就城中那營兵的軍心哪裡能撐得住。真叫淮賊破了城,又殺官又滅族的,那可是飛來橫禍。

可一百萬兩的確太多,李化熙做不了主,於是以商量的語氣對徐和尚道:“要不,我回去和總督大人再商議商議?”

聞言,徐和尚緊繃的麪皮略微一舒,一臉正色道:“我說老李,不是本帥貪財,實是將士們不容易啊。你以爲這一百萬兩銀是本帥要的麼,非也,非也,本帥這是要給將士們的啊!...老李你有所不知,我麾下這些兒郎苦得很,苦得很哪,自打北伐以來,都吃不飽,穿不暖...”

徐和尚到底是信佛爺的,耳朵根子軟,心也軟,一番苦衷之後同意李化熙回城商量。

心底裡,也怕姓駱的湊不出一百萬兩,所以能給個七八十萬兩,這事便這麼算了。

真要強攻天津城,說實在的,徐和尚心裡也沒底,這要是炮鎮在的話,他現在就拍胸脯下令攻城了。

臨走時,徐和尚特意送李化熙到營門,還拍了拍對方的肩膀,低聲道:“老李,姓駱的要同意給一百萬兩,我這邊怎麼也少不了你的辛苦費。一成如何?”

“啊?”

李化熙一愣,久久無語,繼而怦然心動。

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漢將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一百五十章 督師,您老回吧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爲大明齊王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二百九十九章 魚肚,無刺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清沒有懼敵的親王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在,我爲萬歲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紅顏,多薄命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石皆焚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揚子,坐天下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長不了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六章 大名陸文宗第四百七十六章 滿洲有三敗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對三條A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四百四十六章 李自成被圍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
第五百五十三章 入關!入關!入關!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真韃子?假韃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四百七十八章 闖王歸天 披麻戴孝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八十七章 任重而道遠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九百四十六章 四漢將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一百五十章 督師,您老回吧第九十章 進揚州,過大年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四百九十一章 都督可爲大明齊王第八百二十章 天王首級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二百九十九章 魚肚,無刺第一百六十八章 好有種的姑娘第八十三章 大旗到第七百三十七章 數萬西軍齊解甲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六百七十九章 尚書侍郎 七省巡撫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清沒有懼敵的親王第六十章 這條街我們淮軍要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在,我爲萬歲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七十四章 子子孫孫跟他幹!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五百六十四章 滿洲終結者第七百二十八章 俺也有王者之象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紅顏,多薄命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六百四十二章 滿洲少壯派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第四章 我命由天不由我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奸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八十章 我要淮軍只從我一人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二百八十九章 咱想招降翻山鷂第六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是史德威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七百零八章 最後的宗室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六十七章 紅白紙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百四十八章 福藩在手,富貴我有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石皆焚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一百三十三章 攝政皇父陸太爺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八百章 李定國歸順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揚子,坐天下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二百六十三章 兔子尾巴長不了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六章 大名陸文宗第四百七十六章 滿洲有三敗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六百一十章 陸四爺進京趕考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對三條A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四百四十六章 李自成被圍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李可稱殺人王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二百五十二章 淮軍頭上的刀第二十六章 活命者隨我來!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