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鳳翔後,張獻忠並沒有去見李過,而是召來投降的黨孟安同那鳳翔知府聞元,對二人好生誇讚之後,仍授黨孟安爲西安總兵,又叫聞元留任鳳翔知府,恢復市面,安撫民心。
從黨孟安處得知西安守軍大多調來鳳翔,城內的陝西總督孟喬芳已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結合前番牛萬才供狀,張獻忠更加堅信取長安易如反掌。唯一遺憾的是李自成的妻子高氏於月前啓程去了北京,要不然能捉住高氏對於分裂陸順更有好處。
“原先西安城中尚還有些兵馬,不過末將來鳳翔時,那孟喬芳令李來亨、田虎、賀蘭帶了五千兵去延安抵擋孫將軍,李過來鳳翔帶了三四千人,這會城中恐怕守軍不足兩千人。”
新降的黨孟安爲了在大西軍中有一席之地,將所知西安城中虛實盡數托出,並提醒張獻忠西安最大的援軍是河南方面封堵滿洲英親王阿濟格的兵團,至於那潼關總兵胡守龍部多是烏合之衆,來與不來於大局起不到多大作用。漢中方面留守的順軍羅岱和武大定部因郭登先戰敗,此時估計也對救援西安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張獻忠問河南方面順軍都有哪些將領,黨說有綿侯袁宗第、載侯黨守素、定南侯董學禮等部,又有老淮軍張國柱一部,總兵力大概有五六萬人。
張獻忠分析之後認爲河南方面的順軍即便正向西安來援,也不會傾巢而出,因爲河南當面還有佔據了南陽城的滿洲阿濟格部,故而袁宗第同黨守素他們一定會在河南留下相當兵力,那麼能趕到西安的兵馬最多也就兩萬人。
不然,若袁宗第和黨守素敢全力回援西安,河南就會叫南陽阿濟格所趁,到時清軍橫在北方順軍主力同西安順軍中間,便等於將順軍又重新切爲東西兩個集團。
這種錯誤,前番李自成已犯過一次,袁宗第、黨守素他們深受順軍東西分割之苦,肯定不可能再犯。
退一萬步,丟了西安順軍仍佔據北直隸、山東、河南大部和山西,依舊可以和西軍決一生死。
但要是丟了中原,順軍就要面對西軍同明軍(清軍)的聯合攻擊,怎麼撐也撐不住的。
後軍都督王自奇認爲長安方面此時當不知鳳翔已被大西攻佔,故而要趁他們不知這一重要情報以騎兵疾行,一舉奪城。
劉文秀補充一點,就是可以讓黨孟安扮作從鳳翔突圍而出的樣子騙開西安城門。
張獻忠深以爲然,當下命左軍都督馬元利、禁軍都指揮使竇名望二將率步軍主力於後,其親領撫南將軍劉文秀、後軍都督王自奇、右軍都督張化龍等將領率騎兵三萬,帶了那黨孟安先行出發。
次日,西軍精銳騎兵便從鳳翔大出一路往東奔襲,沿途岐山、扶風、郿縣諸縣大順委任的官吏或因貪生怕死,或因城中無兵,或怕西軍破城屠城,盡皆望風而降。
這令得西軍士氣更是大振,從上到下個個意氣風發,張獻忠更是心思炙熱,盤算起他這大西皇帝於長安是不是再隆重舉行一次登基典禮。
然而,讓張獻忠沒想到的,眼看就能攻到西安城下,西軍卻在距離西安城只有一百八十里的武功縣城碰了個大釘子。
武功知縣江某早在聽聞西軍殺到本縣境內時就嚇得棄印逃跑了,城中其他官吏也都人心惶惶,大多準備西軍一到便同前面的幾縣一樣開城投降,不想卻有老義軍首領何柴山從鄉下帶了一羣家族後生趕到城中,召集城內士紳百姓,號召青壯上城協守。
這個何柴山殺官造反的時間比李自成、張獻忠都早,其崇禎二年就參加義軍起事,不過兩年後卻突然不鬧了回鄉隱姓埋名。大順軍進入西安後,這位漢子也沒到西安找當年的戰友謀個富貴,依舊在鄉種田。
但當聽說雒南縣城來了一羣辮子兵,一直在鄉種地的何柴山卻將兩個兒子同一個孫子叫上,持了兩把鐮刀、一把斧頭,還有一把柴刀衝進縣衙砍死清廷委任的知縣,繼而於街上振臂高呼開始了雒南抗清鬥爭。
順軍光復西安於漢中舉行羣雄抗清大會,何柴山是第一個響應的義軍首領,後來其部六百多人由他兩個兒子帶領加入了殺奴軍,現在山西境內。
促使何柴山站出來守衛武功縣城的原因除了這位老前輩覺得張獻忠背盟不地道,另外就是他早先拉起來的隊伍包括他的兩個兒子這會都替大順效命。
何柴山深知武功是控扼鳳翔直驅西安的要地,絕不能輕易被西軍奪取,因此帶了家鄉子弟連同城中青壯誓死堅守。
一路進展順利的西軍沒想到小小的武功縣竟會閉門不納他們,前鋒張化龍大怒之下率部攻城,結果因爲缺乏攻城器械被何柴山組織的鄉兵擊退,平白損了兩百多騎兵精銳。
張獻忠聞訊也是大怒,可他爲了急於趕到西安只帶了精銳騎兵,步兵大隊尚在後方,因此再怒也拿武功縣城沒有辦法,總不能叫騎兵統統下馬打梯子去爬城吧。
若不攻武功,西軍可以北上取乾州、之後往東攻咸陽再至西安,但這條道要繞三百來里路,對於急於奪取西安的張獻忠太不划算。而且誰也不能保證乾州、咸陽那邊是不是也會同武功縣一樣閉門堅守。
西營諸將合計,只能等後面的步兵大隊趕到。
張獻忠也是發了狠,不顧自己也是陝西人,命叫破武功縣後將城中人全部殺死。
шωш ◆ttκǎ n ◆¢ ○
正當張獻忠在武功縣等待後方的步軍大隊時,西安方面卻遣使來西營,願同大西方面和談。
使者竟然是大順的陝西巡撫張國柱。
在見到張獻忠後,張國柱首先詢問了興國公李過下落,待知李過被西軍俘虜囚在鳳翔並無性命之憂後,這位新任陝西巡撫暗鬆一口氣,繼而整理措詞,先是指責西軍不應該背信棄義攻打大順,其後提出大順方面可以錢糧換取西軍退兵,兩家日後仍共同對付明朝。
張獻忠卻是哈哈一笑,對那張國柱道:“朕背信棄義是不好,值得你們罵上一通,可如今朕信也背了,義也棄了,這大軍都要到長安城了,你反過來叫朕退兵,換你,答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