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順西一體

“楊氏是個可憐人,亂世之中,身不由己,不可對其生出鄙夷之心。不過這楊氏也是個頗有心計的女子,不能小瞧。”

要問陸四對張獻忠那個“未亡人”的看法,大概就是對侄孫義良說的這句話了。

當初固原來報,說是楊氏願改嫁大順監國,陸四還真是吃驚不小,覺得有些匪夷所思。

其實自古皇后改嫁並不新鮮,晉時有羊獻容先爲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再爲前趙劉曜的皇后。唐初也有隋煬帝楊廣的蕭皇后改嫁數次。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皇后改嫁平常不過,沒什麼大驚小怪的。至於亡國之君的妻妾甚至母親被人當成玩物,更是數不勝數。

本已有丈夫卻改嫁皇帝的女子更是多如牛毛,有名者包括漢景帝的皇后王娡(漢武帝生母),宋真宗的皇后劉娥。尤其是後者,更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武則天之後又一臨朝稱制的“女帝”。

南北朝時還有有個奇女子叫爾朱英娥,其是北魏權臣爾朱榮的女兒,先後嫁給了三個皇帝——北魏孝明帝元詡、北魏孝莊帝元子攸、北齊神武帝高歡。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雖不爲史學界承認,但有一點卻是誰也避不過的事實,那就是張獻忠稱了帝,那麼楊氏這個皇后就是名符其實的皇后,哪怕這個大西政權鼎盛之時僅據有四川一省之地。

大順、大西同根同源,陸四不會因爲消滅了大西就否定大西的一切,同他正視明朝一樣,將來同樣也會命人爲這個存在不過兩三年的大西朝修史。一切都實事求是,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絕不會因爲對方是自己的敵人,就在史書中將對方貶得一無是處。

對待滿洲同樣也是如此。

故而,翻翻史書,想想現實,在初期的驚訝之後,陸四欣然表態願納楊氏。

這絕不是陸四有好他人之妻的惡俗,而是從政治層面考慮,畢竟張獻忠死後只要孫可望沒有登基爲帝,那楊氏這個大西皇后纔是大西法統的第一繼承人。

便同納布木布泰爲妻,以哲哲爲“繼母”,納楊氏,也是國事,是謂大公無私。

天子無小事,監國同樣也無小事。

只要能爲國家出力,爲民族作貢獻,陸四向來是捨身取義的。

當然,同對布木布泰更多是征服者的“玩弄”不同,對楊氏,陸四還是極爲同情的。

只不過,侄孫義良也沒有說錯,楊氏長得真的是挺不錯。

當初張獻忠開始立的皇后是前明崇禎朝首輔陳演的女兒,但很快發現這個陳氏由於出身緣故同他八大王格格不入,並且立其爲後嚴重影響大西軍心,畢竟大西軍的根本宗旨是打倒腐朽明朝統治階級,故而張獻忠最終還是立了小門小戶出身的楊氏爲皇后。

楊氏同萬曆帝的生母李太后頗爲相似。

據說李太后的爹是村裡的泥瓦匠,家中生活非常貧寒,由於家鄉遇到了蟲害,所以她爹只能帶着全家來到了京城混日子。只不過他們一家的生活還是沒有起色,所以李太后的爹只好將她賣進了大戶人家,也就是裕王府。沒想到就是李太后她爹的這個決定,卻改變了李太后的一生。

由於李太后出身貧寒,所以很是有些小家子出身的精明勁,就是那種年齡不大卻看透人間世故,擅於做人經營,其能得寵於裕王除了美貌外,與其的精明脫不了干係。

楊氏就是這種人。

陸四見她的第一眼就感覺這個女人很像一個人,像誰呢?

像他前世的初中政治老師。

一個戴着眼鏡,看起來特別斯文,特別有氣質,但同樣也很聰明的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精明到什麼程度呢?

陸四初中沒畢業的時候,這位女老師就成了教導主任。等到陸四上高中不到兩年,這位女老師又成了校長。最後,聽說升到教育局去了。

客觀來講,陸四覺得楊氏如果戴上眼鏡,那舉手投足便儼然就是那位女政治老師的翻版了。

出身低,有知性,相貌又極爲不錯,自是渾身上下都透着一股莫名吸引人的氣質。

陸四事先得到的消息是楊氏的父親是個在鄉下教社學的秀才,所以理論上講楊氏應該也能算是“書香門第”。

秀才,也是聖賢門生嘛。

“坐。”

往大了說,陸四是主,楊氏是客;往小了說,陸四是夫,楊氏是妾。因此陸四肯定要表現得大方一些。

這楊氏再如何有小心計,便是地虎,也終要由天王來蓋。

顯然對於自己選擇改嫁的夫君竟如此年輕,且相貌比她那死去的丈夫老張要英俊得多,楊氏本能的有些錯愕,繼而又不禁下意識的覺得自己選擇太正確了。

不過這也是意外之喜,這位大順監國真是個粗漢子,楊氏只怕會往英雄就該如此去想。

待人奉茶後,陸四客氣的朝楊氏點了點頭,關心的問道:“一路過來有沒有不適?”

“沒有,還好,”

楊氏頓了一下,又補了句,“沿途待我這亡國之後皆恭順。”

“亡國之後這個說法不好。”

陸四搖了搖頭,不認可楊氏的說法。

楊氏愣了一下,旋即自嘲道:“也是,世間何來大西,又何來我這個皇后的。”

“不是這個意思,”

聽楊氏語氣,倒是有點被當作冒牌貨的委屈,陸四忙解釋了下:“我是說大西其實沒有亡。”

“沒有亡?”

楊氏不解,猜測年輕的大順監國可能是說大西尚有李定國在堅持的緣故。

陸四沒讓楊氏胡亂猜想他的意思,直接說道:“我的意思是大西的名字可能不存,但大西的精神卻在。”

這話楊氏聽得更是糊塗,什麼叫名字不存,精神卻在?

陸四也不知道如何解釋,想了想,道:“就是大順大西徹底融入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融入一體?”

楊氏細品年輕監國的話,突然臉紅了一下,頭微微下垂。

這付樣子讓陸四有些尷尬。

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二百零二章老營就是人質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外甥,仁義人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一百九十七章 聖賢子弟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七百四十章 萬歲沒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二百九十一章 加價,加價,加價!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二百四十九章 常寧郡主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三百一十五章 拆,賣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驤反正 山西光復第四百六十九章 斬首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三十二章 桃花塢 劉家莊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託國公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刀斧手何在!(謝盟主無淚懶蟲)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明平淮(四更)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四百七十章 漢奸不漢奸第二百零二章老營就是人質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二百六十四章 張國柱,堪用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展抗清敵後鬥爭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五百八十八章 漢官,國之根基也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關容易出關難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六百八十一章 監國乃繼統,非繼嗣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七百五十八章 統統滅殺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兩宮東行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七百四十九章 監國御令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們去吧第五百五十四章 殺他個回馬槍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爺的蛋,衆望所歸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丟山東人的臉
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高傑破通州第三百五十八章 濟南會戰第二百零二章老營就是人質第五百九十七章 不要活的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六百四十七章 更無一人是男兒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外甥,仁義人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一百九十七章 聖賢子弟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七百四十章 萬歲沒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二百九十一章 加價,加價,加價!第三百三十章 抗清第一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五十章 淮字能滅清!第一百七十八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九百二十八章 人民的意願第二百四十九章 常寧郡主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第三百一十五章 拆,賣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念皆在朕心中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驤反正 山西光復第四百六十九章 斬首第五百八十九章 漢人的福,不太好享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三十二章 桃花塢 劉家莊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託國公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刀斧手何在!(謝盟主無淚懶蟲)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四百零六章 西線大潰敗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一百一十章 火不滅,聲不停第四百二十七章 聯明平淮(四更)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們能不能聽咱的話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四百一十五章 局面如何挽回?第三百五十章 被惹火的陸四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四百三十三章 龍興之地要塌第四百七十章 漢奸不漢奸第二百零二章老營就是人質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順帝位之爭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降還是不降!第二百六十四章 張國柱,堪用第三百一十六章 開展抗清敵後鬥爭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七百零七章 順西第一次交鋒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五百八十八章 漢官,國之根基也第五百七十三章 入關容易出關難第四百五十八章 河南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六百八十一章 監國乃繼統,非繼嗣第五百一十二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七百五十八章 統統滅殺第八百零九章 武裝遊行第六百一十七章 兩宮東行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伐良機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二百九十六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第八百二十二章 太公好身手第七百四十九章 監國御令第六百二十六章 由他們去吧第五百五十四章 殺他個回馬槍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第二百七十四章 侯爺的蛋,衆望所歸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既壽永昌 大印千古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七百零九章 李延宗兵進遼陽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滿門無忠貞第一百章 陸爺學兵法第五百五十一章 莫丟山東人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