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利劍

數日之後科爾沁草原的左翼聚集的人越來越多,連續十幾天都陸續有人趕來,有一些部落的首領是聽到動兵的消息就往南趕。

這一年多來和記的影響力越來越向東北方向蔓延,影響了極多的部落。

如果是在幾十年前未必有這麼順利,可是時代的浪潮已經不斷的拍打在這些小部落的頭上了,歷史一直在變化,包括所有部落的地盤和統治他們的更強力的勢力也在變換着。

比如在明初有奴兒干都司的時候,科爾沁這裡的地盤是泰寧衛的,泰寧衛當時以翁牛特等部爲主,再往北是朵顏衛,再往北已經到黑龍江流域,後世的吉林省和俄羅斯人的地盤是福餘衛。

後來三衛奉命靖難,成祖允其自立和地盤,大明皇帝想毀諾,可蒙古人不答應,三衛在永樂之後成爲邊患,泰寧衛南遷,朵顏衛直接遷到了薊鎮對面的草原上,福餘衛則往右翼遷,與女真人直接交界。

原本各處的地盤都是蒙古人的,元時是遼東諸王,明時先是朵顏三衛,後來又來了科爾沁人和察哈爾人,各部族的空間被一再擠壓,到了此時此刻,當征伐蒙古人的漢人大軍又過來的時候,各部落先是心存猶疑,當率先投附的北方小部落們獲得了糧食,馬匹,還有農具等資助,並且組建了蕃騎騎隊之後,更遠方的各部才如見了血的蒼蠅一樣,向着這一次的戰場不停的飛過來。

“蘇溫河衛,密陳衛,阿倫衛,納木河衛……這是極北遠處的,再北端的就沒有了。還有兀者右衛,左衛,塔山衛,木蘭河衛,木倫河衛,這是東邊諸衛。”

張獻忠向李從業介紹着那些部落的頭人,衆人皆是俯首躬身,然後高舉着手中的銀印。

很多頭人臉上閃爍着驕傲的光芒,這些銀印時間都很久了,但保存的很好,銀光燦然,李從業默默看着,心中也有一種異樣之感。

不錯,這些都是奴兒干都司的諸衛銀印,那些頭人都掛着大明四品指揮,同知,僉事的頭銜,他們被賜爲大明武官職位,賜給袍服印信和腰牌告身,他們受賜的時候發誓效忠大明,因爲在接受印信的時候,伴隨着這些象徵大明統治的東西還有大明強悍的軍隊!

在重新梳理修築後的驛道和驛站後,奴兒干都司在洪武年間設立。

這個都司從洪武年間立,宣德年間廢棄,強盛時從一百多衛到到三百八十四衛,二十四個所,地面七,站七,寨一,從設立到廢馳有數十年時間,朝廷多次派總兵,太監,還有欽差前往巡視,給各部首領賜給衛指揮印,袍服,腰牌,銀糧,重修馳道驛站,在腦溫江,忽刺溫河,享滾河等江河交流之處建立奴兒干城,確定了對外東北區域的統治。

張獻忠道:“此次過來的衛所有三十七個,也是附近能趕來的衛所首領了。”

李從業道:“何時有苦兀人過來,咱們就算成功了。”

張獻忠笑道:“最好還是要重修驛道,把農安站在內的驛站皆是重新修復,再重修起奴兒干城最好。”

李從業點點頭,眯着眼看着那些衛所首領,此前二百來年,這些傢伙也一直保管着自己的印信腰牌,但他們最多是隔幾十年到大大明貢一次,用那些可憐的土物換取大明超額的賞賜來壯大自己的部落,他們逆來順受,大明強就效忠大明,蒙古人強就跟着蒙古人走,女真人勢力大了,又有不少小部族效忠女真。

這是弱者的生存之道,那些過於講究氣節的部族早就消失了,在這一片廣袤的大地上也曾經出現過很多強悍的部族甚至是國家,渤海國,遼,金,元,都已經風吹雲散,現在這些部族的首領感覺很好,他們知道又有強大的勢力過來了,他們要做的就是強調自己的身份地位,如一羣狗一般歡騰的跳躍而來,希望在這一場新的盛宴中獲得最肥美的那一根骨頭。

“告訴他們。”李從業內心有些輕蔑,但還是很用很客氣的口吻道:“此次盟會之後,諸部應以我和記爲主,和記會以山川或河流,或遠近來確定各部的駐所,一律以堡或站爲名,持印信的衛所指揮,日後就是各堡防守官或各站補給官,和記會給他們一樣的銀印和賞賜,但他們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不付出,光憑一次拜禮就想拿好處,這是辦不到的事情了。”

那木錯和巴兒虎等人聽到這樣的話,並不感覺意外。

這是和記一直以來的態度,從未改變過。

想得到就得有付出,和記的首腦不是大明天子,甚至也不象傳聞中任何一朝的開國天子。和記的信條就是契約,你效忠我,這很好,但你得拿出我需要的東西,或是物資,或是人力,用這些來獲取我的認可。

和記的認可也代表很多東西,不是光給一個印信了事,適當的糧食,布匹,藥材,各種工具,這些東西對這些生活相當困難的部族來說遠比官職管用。

張瀚的宗旨也就是這樣,並不刻意扶持,但雙方各取所需,和記會得到認可和效忠,還有土地和人民,化爲實際就是土地和管用的丁口。

可以修路造橋,日常守備,耕戰之道不過如此。

等恢復驛站和道路,這些效忠的部落也得到糧食和農具,他們的生活變好,和記的商業體系進入,又是新一輪的各取所需。

和記會賺到錢,這些部落的生產所出與當地的特產被運出來,然後和記運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各種文明的出產在貿易過程中得到交流,然後轉化爲利潤。

哪怕是向來重農輕商的中國,也是知道商業可以促進有無,張瀚和他的和記當然更明白這一點。

對漠北的降服和統治之所以這麼順利,最要緊的原因當然就是這一套理念的實施。

雙方都有所得,而不是一方獲益,一方吃虧。

一般來說中原王朝在強盛時一定會經營邊遠區域,就象唐經營的最廣,遠到北庭,西域,也征服遼東,不管東西南北均是着力經營,在這種經營的過程中只是爲了異族的臣服和名義上的土地。

除了派唐軍屯田之外,這種新徵服的土地不會給中原王朝反饋回財富,表面的尊重和臣服不會給中原王朝帶來任何好處,商道的暢通也只是民間的繁榮,王朝在這樣的過程中一定是賠本的買賣。

最多就是鞏固了邊防,這也是王朝興旺期一定會出徵周邊異族的最要緊的原因。

你不打他,他便打你。

打贏了無非就是安穩幾十年,然後中原王朝國力衰退,逐漸收縮,退讓,那些曾經臣服和蜷縮一團的異族又會重新張牙舞爪,再次撲過來侵犯邊境,重新陷入新一輪的循環。

所以黑格爾說過中國歷史沒有什麼好看的,不管是內部的王朝輪迴幾乎是相同的模式,就連對外戰爭也是幾乎一樣的目標和輪迴。

王朝更迭和名臣將相還有開國天子的傳奇,無非就是一輪又一輪的循環,在秦始皇之後,幾乎都是相同的模式。

不同之處就是在於在這種對抗和循環中漢民族開始退化,從宋之後開始無力反擊異族的侵襲,大明開國幾十年強盛過,這和漢唐相同,但大明又亡國給異族,這看似偶然,其實是華夏文明退化的明顯特徵。在明亡之前,疆土就已經大幅度的縮水了,對西域沒有真正掌控過,也從未真正掌控過草原,對遼東一度擴張,但幾十年後就大幅度後退,只保留遼鎮而已,也失去了安南和緬甸,真正掌控的只有雲南,而云南恰恰不是集權制下的擴張,是黔國公府世鎮雲南帶來的收益,集權制下的封建,一個偶然事件促成的豐碩結果。

自宋時士大夫就失去了對外擴張的所有動力,邊功不足誇耀,甚至會被詬病,因爲每一輪的擴張無非就是拿中原的國力去幹賠本的買賣,消耗的是內地人民的血汗,如果是邊境的漢民還會希望有強悍的武力,免受異族的侵襲,而更多的人則認爲只要穩守疆域就好,對外擴張毫無意義,只會勞民傷財而已。

這種論調的傑出代表就是司馬光,然後是燒掉大明寶船圖紙的大明士大夫。

農耕民族文明的內核就是保守的,從進取到僵化也是必然之路,沒有好處的征服只是滿足帝王的虛榮心,司馬光和大明士大夫的行爲看似可笑,其實也有其道理。

和記的擴張就絕不會只圖虛名而不要實利,人力,物力,土地,然後通過貿易轉化爲財富。

這些部落現在窮的連顆鐵釘都找不到,但他們有人力和土地,也有皮毛和人蔘,他們付出人力和物產,獲得糧食和農具,等他們發展起來了,又可以繼續提供更多的物產,把人力轉化爲財富。

而和記則把各地的物資互通有無,從中賺取更多的利益,再繼續扶持更多的小部族,把更多的人力利用起來,轉化更多的財富。

這是持續獲得的發展方式,異族和更多的土地則代表更多的財富,而不是拖累和負擔。

這纔是正確的兼併方式,說白了就是更溫和的殖民方式。

張瀚不會用血腥的方式來掠奪,而是採用了現在的方式,更容易被部下們接受,更溫和一些,所以也就更加容易。

當然對不服從的勢力,和記的商團軍就是張瀚手中的利劍,敢於嘗試者,他也不介意用利劍揮砍過去!

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妥協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奔走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聖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名牌第五百零八章 論田第九百九十五章 過河第四百章 異景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窺關第四百六十八章 無衣第七百六十一章 白衣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厚甲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韜晦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穩住第一百八十三章 疲憊第十三章 犒賞第七百六十四章 一步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三十三章 兼併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會面第二百八十三章 下山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賊第一千七十二章 行獵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總督第八十章 常寧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行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臥榻第一千一百章 拿去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三百四十四章 壓制第六百八十三章 鴨子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水門第一千九十八章 獻俘第七百三十五章 浮橋第一百七十章 南北第八百三十一章 痛罵第八百零二章 歡騰第八百零二章 歡騰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城門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搶甲第四十章 馬車第六十七章 責打第六百七十三章 滾落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七章 決絕第六百三十章 小李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平推第三百四十二章 恩旨第一百六十四章 先發第二十四章 成功第五百六十八章 算帳第七百一十一章 客人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將始第七百章 行禮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愚蠢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決心第九百一十六章 經驗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順河第二百一十二章 搶貨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貢土第七百四十四章 相爭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五百四十五章 殖民第三十六章 沉重的思索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帝星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一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四百八十七章 六字第三百九十五章 拓地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八百三十八章 暖心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韜晦第五百五十八章 潰散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無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第四百六十六章 拖行第二百零九章 方陣第二百零八章 新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稅賦第八百三十二章 破門第九百三十二章 銀至第八百零九章 擠壓第九百四十五章 妄想第七百六十八章 嚮導第九百零四章 交換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
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妥協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奔走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聖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名牌第五百零八章 論田第九百九十五章 過河第四百章 異景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窺關第四百六十八章 無衣第七百六十一章 白衣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厚甲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韜晦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穩住第一百八十三章 疲憊第十三章 犒賞第七百六十四章 一步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三十三章 兼併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會面第二百八十三章 下山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賊第一千七十二章 行獵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總督第八十章 常寧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行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臥榻第一千一百章 拿去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三百四十四章 壓制第六百八十三章 鴨子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水門第一千九十八章 獻俘第七百三十五章 浮橋第一百七十章 南北第八百三十一章 痛罵第八百零二章 歡騰第八百零二章 歡騰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城門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搶甲第四十章 馬車第六十七章 責打第六百七十三章 滾落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七章 決絕第六百三十章 小李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平推第三百四十二章 恩旨第一百六十四章 先發第二十四章 成功第五百六十八章 算帳第七百一十一章 客人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將始第七百章 行禮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愚蠢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決心第九百一十六章 經驗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順河第二百一十二章 搶貨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貢土第七百四十四章 相爭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五百四十五章 殖民第三十六章 沉重的思索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帝星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一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第九百四十章 登船第四百八十七章 六字第三百九十五章 拓地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八百三十八章 暖心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韜晦第五百五十八章 潰散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無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第四百六十六章 拖行第二百零九章 方陣第二百零八章 新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稅賦第八百三十二章 破門第九百三十二章 銀至第八百零九章 擠壓第九百四十五章 妄想第七百六十八章 嚮導第九百零四章 交換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