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城門

幾個傷兵都很感動,眼前的軍官肩膀上扛着銀星,當然是軍中的大人物。

傷兵們倒沒認得這是張世雄,和記商團軍現在正規編制的各步兵團龍騎兵團加上槍騎兵團都有十幾個了,軍中戰兵連同輜兵十幾萬人,這年頭又沒有電視報紙等物,就算是張瀚也未必人人都能認得,何況張世雄此前不過一個營級指揮。

“看來前方還是有戰事。”張世雄看着身邊助手軍官們,面色冷峻的道:“我輩沒有到安然享太平的時候,還早的很呢,各人的吃食在馬背上吃吧,我們立刻往青城趕路。”

衆人紛紛答應下來,可稱雷厲風行,無人有絲毫猶豫。

各個主官帶兵的風格,從部下們的反應也能看的出來。

最少在獵騎兵營,張世雄擁有着不可置疑的權力和地位,他的帶兵風格,當然也是無比霸道。這也是性格決定的,一支部隊的風格,其實和主官的風格有相當大的聯繫,張瀚用張世雄當獵騎兵營的指揮,可謂是神來之筆。

一百多人的紅袍騎兵飛馳在大道之上,這是一道相當亮麗的風景,引發了沿途不少人的眼光和關注。

到了青城外數裡處就有第一團的警備線了,近衛第一步兵團,這個番號相當的亮眼,令人也是一聽就知道這是一支老牌子的團體……團指揮王一魁也是定然要當師指揮的,新組建的部隊估計還是叫近衛第一師。

近年來的戰鬥近衛第一團並沒有太多亮眼表現,但過往的經歷還是響噹噹的。最早組建,建制可以上溯到鏢行時期,然後是團練時期,接下來是商團軍時期,第一團的軍官多半是資歷老經驗足,而士兵也是老卒爲多,近半年來普遍改爲龍騎兵團,第一團因爲要鎮守青城一帶,並沒有大動筋骨的改制,但第一團配給的馬匹數量可並不少,隨時也能改製爲龍騎兵團,也就是騎馬步兵。

純粹的騎兵可並沒有那麼容易補充,當張世雄看到第一團的步兵姿式醜陋的騎馬趕過來時,不由得嘆了口氣。

“是張指揮。”帶隊的是一箇中隊長,認得張世雄。

前一陣張世雄帶着人在各部挑選獵騎兵的補充兵員,第一團就是第一批被挑選的,可惜只有寥寥幾人入選。

“張指揮這一次回來,正好趕上熱鬧了。”中隊長看了看張世雄等人的證件,還有上級軍令司發的文書,上面標識是從某處來往某處去勾當何種公務,看了之後纔會放行,和記軍律森嚴,絕不會允許將領自行其事。

“什麼熱鬧?”張世雄最不愛湊的就是熱鬧,當下淡淡的道:“我公事纏身,怕是沒有功夫去湊熱鬧。”

“哦,是李政事官做四十歲的生日。”中隊長笑道:“說來有意思的緊,咱們和記到現在纔出一個四十歲的大人物,其餘孫政事好象三十來歲罷,離做壽還早的很。常副政事才二十來歲,比咱們大人還小一歲。其餘莫副政事官,李副政事官,都是二十來歲。哦,對了,孔副政事官似乎也是三十多歲,恐怕離四十還有幾年。”

第一團的這個中隊長說話時,臉上也是有相當濃重的自豪感。

這個中隊長本人也就二十不到的年齡,屬於純粹由和記體系內培養出來的新人,和張世雄李貴等人是一樣的路子,不同之處就在於年齡更小時就進了和記的學堂,所以自豪感和歸屬感更加強烈,對張世雄也有一分親近感。

張世雄冷哼一聲,說道:“你把王副政事官和樑副政事官都忘了!”

中隊長臉上露出尷尬之色,確實,現在王長富和樑興的存在感都太弱了,居然叫人忘了這兩個資深的軍界大佬,對平民來說無所謂,對一個軍人來說實在是太不應該。

“無所謂了。”張世雄道:“他們倆人也不是喜歡張揚的性格。”

樑興其實還是很喜歡張揚的,但王長富擺出了謹慎謙虛的姿態出來,身爲並列的兩位大佬之一,樑興也只能有樣學樣,故作低調。

王長富是想高調也不行,他的派別勢力太強,就算張瀚不敲打,也會有不少“有心人”來勸說他,讓出實職,也不領兵,只在官校帶着那些新進軍校的青年軍官,對王長富來說算是發揮餘熱,一樣可以影響相當多的新軍官,地位也相對崇高,軍官學校的大頭目可是張瀚本人,副手當然也是司官一級,而且夏天時王長富也加了副政事官,在召開政事會議的時候可以與會參加,算是以軍方首領的身份正式進入了最高決策圈。

當然真正的最高決策圈只有張瀚和李慎明,孫敬亭三人,勉強可以再加上常威和孔敏行,莫宗通,李東學和王長富等人就要等而下之了。

通過檢查圈之後,就是青城的南門,這個城池和普通內地城池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隻有兩個門,內地大城如京師那樣有十幾個城門,南京的城門就更多了,普通的州縣城門最少也是四個,只有一些戰略要地的衛所所城,可能只有兩到三個城門。

青城只有南門和北門,以前蒙古人少,只有些貴族和喇嘛常住,現在住的人大約是以前十倍左右,城門口就是相當的擁擠了,不少挑擔進城的菜農在城外吃了早飯等着排隊進城,現在城外方圓幾裡內都很熱鬧了,飯店和早點鋪子就有過百家,茶點攤子也很多,還有不少說書先生在茶館裡說書講古,過餉之後不少菜農挑夫回家,花幾文錢買杯茶坐着聽書,待日影西斜才慢慢兜轉回家去。

青城體系內的人也不太缺錢了,城外也不是那種草棚子,而是一排排的瓦房屋子,租給這些店家使用,軍司拿租金,修繕青城的時候就便在城外修了這些建築,果然是都用上了。

後來有一些商家向青城軍司申請,也是批覆了由他們自己建,這個沒有租金,但一樣可以收稅金。

如果上來和記就招商過來,雜亂無章建築沒有規範不說,還容易使商人感覺和記在盤剝重稅,和記自己先做起來,果然引得商家自行前來蓋屋做生意,畢竟現在來往青城的人流非常稠密,城中居民也多,城中又太擁擠,城外的建築羣落果然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張世雄和部下在擁擠的人流中還是受了優待,軍人爲先在和記不是說說就算的,普通商人的車馬和輜兵車輛都讓給戰兵先走,那些趕着駱駝和馬騾的駝隊也是讓給軍人先行,普通的行人更是如此,很快就在擁擠的大道上形成了一條通路,城門口有盤查的軍人,不過張世雄和他的部下們已經受過檢查,這邊也就不復再多事,看着張世雄率領部下魚貫而入。

城中東側有軍營駐地,張世雄此次是奉命前來,也不知道軍司上有什麼打算,只能先叫部下去安置,好在有正式公文,凡事都按流程走就行了。

一路街頭巷尾到處都是燃放過煙花爆竹後的痕跡,張世雄皺一皺眉,這不太象是李慎明做壽的場面,做壽雖然可以大擺宴席,放一些爆竹煙花,但也沒有必要弄的滿城都是吧?

城中的衛生是掛在軍令司下的城管部門專門負責,和記現在真正掌握的城市有兩個,一個是買賣城,一個是青城,將來卻圖南城和北城建成的話就算多了兩個象樣的城池,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軍堡,也是方圓三裡左右的小城,城市管理也是門學問,有傳言要成立內務司,專門處理城市和屯堡的各種衛生治安一類的事情,比現在由軍中鎮撫官來管治安要更合適一些。

張世雄攔住一個青城居民,問道:“老丈有禮了,請問怎地一地的煙花爆竹?”

“哦,那是臺灣的好消息傳來,青城這邊張大人十分高興,下令全城歡慶,我們百姓雖不知那臺灣在何處,總歸是大喜事,所以陸陸續續一直有人放鞭炮燃煙花,總歸是大喜事,熱鬧一些也是好的。”

張世雄聽了這才釋然,臺灣打了一場大勝仗的消息當然是第一時間通報全軍,一戰解決了荷蘭禍患,海域重新到手,上到張瀚和軍司高層,下到百姓高興一下也是應該的。畢竟臺灣一年可以帶來百萬以上的利潤。

以張世雄的經驗和經歷,完全想象不到臺灣那邊的海戰有多緊張,打贏之後的意義又有多大,控制了海權之後,其實等於半個南中國到手,最少也是兩廣閩浙均可在和記的影響和控制之下,只要需花費一些時間來梳理就可以了。

重要性應該是遠在擊敗卻圖汗部和俘虜兩萬蒙古人之上,不過要是孫敬亭不親自去臺灣,以政事官和軍令司司官的身份接觸到的情報都不一定能夠盡數瞭然於胸,更何況普通的騎兵或步兵將領。

特別是宣大地方的軍人們,從未見過長江大河是什麼模樣,更不要說去理解大海,更遑論知道爭海權的重要性了。

張世雄皺皺眉頭沒有出聲,一個獵騎兵軍官有些不滿,大聲道:“俺們在漠北追亡逐北,十幾天不眠不休,經常兩天三天的不下馬,吃喝拉撒都在馬上,殺了那般多北虜,將整個漠北三部攪的不得安生,最終接回使團,確定和議,這也是潑天大功,也不見有百姓替咱們放放煙花爆竹。”

這個軍官說完,眼看着張世雄,坦然道:“指揮,俺就是這狗慫脾氣,你來打吧。”

“到了軍營後領二十軍棍。”張世雄看了這個軍官一眼,沒有再多說什麼。

(本章完)

第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五百四十八章 刺汗第七百零四章 箭雨第九百四十五章 妄想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墩堡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父子第八百八十八章 趨勢第二十間 蒲州張氏第三百七十五章 背影第五百三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往第四百九十八章 變節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一百九十章 回程第一百四十一章 途中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高舉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遺詔第三百一十八章 先生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酒肆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八百四十五章 意志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妙筆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河邊第六百六十一章 槍術第四百章 異景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掌旗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白塔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炮團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陣第六百九十三章 老朽第四百一十章 微笑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消息第三百章 農家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機第二百六十一章 突破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升遷第一百零三章 受傷第二百五十二章 過往第九百九十八章 對飲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寶島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臺糖第一千三十五 上岸第三百四十四章 壓制第九章 開小市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層第七百四十七章 此令第一千三百七十一 如一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鬼火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惡客第二百六十九章 羣盜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衰朽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騎戰第一千三十六 多謝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一擲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擔憂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一千二十九 漂流第一千七十四章 拜見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三路第七百零二章 故地第五百五十九章 穿心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看法第九百九十九章 稅額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底氣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鬼影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應運第九百二十章 不足第九百三十四章 調任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一千七十章 驚馬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主公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七百三十章 說服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局面第九百二十五章 擠兌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一千八十九章 結束第六百一十一章 輪種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察院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家底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四百五十三章 教士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盛怒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退兵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說定第七百八十三章 隘口第六章 堵路第二百零九章 方陣第三百九十五章 拓地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風起第七百章 行禮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寇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一千八十四章 排陣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三百二十四章 突襲第一千一百四十四 掛錶
第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五百四十八章 刺汗第七百零四章 箭雨第九百四十五章 妄想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墩堡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父子第八百八十八章 趨勢第二十間 蒲州張氏第三百七十五章 背影第五百三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往第四百九十八章 變節第九百二十二章 僵持第一百九十章 回程第一百四十一章 途中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高舉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遺詔第三百一十八章 先生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酒肆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八百四十五章 意志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妙筆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河邊第六百六十一章 槍術第四百章 異景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掌旗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白塔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炮團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陣第六百九十三章 老朽第四百一十章 微笑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消息第三百章 農家第三百九十七章 生機第二百六十一章 突破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升遷第一百零三章 受傷第二百五十二章 過往第九百九十八章 對飲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寶島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臺糖第一千三十五 上岸第三百四十四章 壓制第九章 開小市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層第七百四十七章 此令第一千三百七十一 如一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鬼火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惡客第二百六十九章 羣盜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衰朽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騎戰第一千三十六 多謝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一擲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擔憂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一千二十九 漂流第一千七十四章 拜見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三路第七百零二章 故地第五百五十九章 穿心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看法第九百九十九章 稅額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底氣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鬼影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應運第九百二十章 不足第九百三十四章 調任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一千七十章 驚馬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主公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七百三十章 說服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局面第九百二十五章 擠兌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一千八十九章 結束第六百一十一章 輪種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察院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家底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四百五十三章 教士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盛怒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退兵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說定第七百八十三章 隘口第六章 堵路第二百零九章 方陣第三百九十五章 拓地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風起第七百章 行禮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寇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軍令第一千八十四章 排陣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三百二十四章 突襲第一千一百四十四 掛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