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羣英

“你這就有些假了。”黃道周說話向來直接爽快,對皇帝都是有什麼說什麼,當下就對盧象升說道:“你到和記商行外吃茶閒坐了半天,有那功夫不能來看我?”

“這事幼玄兄怎麼知道的?”

“我今天午後到內閣去辦事,正好遇着錦衣衛掌印官在內閣說事,他知道我與你是同年,今天要上報的就有你這件事,不過他說不妨,知道你是因爲要上任了,對和記特別關注,所以纔會有此一行。”

“哦,原來如此。”

盧象升和普通的文官一樣,對錦衣衛和東廠沒有任何的好感。

畢竟二百年下來,大家都明白了和太監一樣,東廠和錦衣衛是皇權的外延,而且是不受約束和最爲兇狠的外延。

人都是說廠衛是天子的耳目,沒有耳目天子就會耳聾眼瞎,但這還是大明天子做的不聰明。清季就沒有廠衛,但集權統治比明朝還要厲害的多,人家是把家奴和大臣都發展成密探,論手段確實比大明高明百倍。

黃道周見盧象升面色,淡淡的道:“其實吾與建鬥你一樣,甚厭廠衛,不過對此事倒沒有什麼反對之處。要知道,衆人都知和記善用奸諜細作,我大明處處均有此輩。廠衛不能出外也罷了,京城之中,總是要對此輩加以監視。所以皇上令錦衣衛和東廠的打事番子監視和記,雖不能贊同,亦不便反對。”

後人只知道黃道周當面頂撞過崇禎而被罷職免官,是一個腐儒形象,其實相對於真正固執如頑石般的劉宗周,黃道周還是很能機變的。

劉宗周在南明亡國時一無所能,而黃道周卻能官拜南明隆武朝的大學士和諸部尚書,並且能營造出福建一帶同仇敵愾的氣氛,還能募集軍伍前往擊清軍。

如果不是鄭芝龍一心想投降,當時福建和江西一帶局面其實並不很差,但鄭芝龍的態度一決定,黃道周也是回天乏術了。

這邊文安之也過來見禮,這時候不會有人知道,文安之也是在南明拜相進入內閣,天啓二年這一科倒是有相當多在明朝亡國之後才入閣的,如果在場的人能知道這事,不知道是哭是笑了。

“確實是情非得已。”盧象升笑着道:“幼玄兄想必不會怪罪的?”

“我也只是說笑。”黃道周嚴剛板正的性格,這“說笑”實在叫人笑不起來。

過了一會王繼廉也到了,黃道周對這人卻不怎麼假以辭色,只是點點頭,請各人進自己書房裡說話。

“三大殿完工。”黃道周邊走邊道:“上以恩師有功,欲加太子太師,諸位以爲如何?”

在場的都是天啓二年進士,而當年的主考官就是以英明果決機敏幹練爲文官中少有人才的袁可立,可以說,晚明英傑,論品格高低無法盡分,論真正的本事,孫承宗都要讓出袁可立一里地去。

熊廷弼,洪承疇,盧象升,袁可立,孫承宗,孫傳庭,這幾個人可謂是明末文官羣像中的最傑出者,不論操守,只論能力,袁可立和洪承疇,盧象升三人可謂頂尖,其次纔是熊廷弼和孫傳庭,孫承宗等人。

袁崇煥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從其經歷來看也算是頂尖能力,只是性格里有致命缺陷,所以算不得第一流。

“老師應該會推辭。”盧象升道:“自魏閹用事,老師已經多次上疏表達不滿了,怎麼會在這種時候接受。”

“有理。”文安之道:“聽說老師家門前常有不明人等轉悠,應該是東廠的打事番子。”

“不妨的。”盧象升道:“老師簡在帝心,如果不是閹黨用事,其實早該起復,最少在皇上心裡,老師是最佳的本兵人選。”

天啓確實是對袁可立的能力相當認可,如果袁可立沒有被排擠去職,還在登萊巡撫任上,甚至給他加總督頭銜也無所謂,那麼沈有容和登萊水師還會得用,毛文龍就算有不滿也不可能脫離登萊方面的管制,對東江,登萊,水師等三方面袁可立都能做到有力的管制和協調,整個遼南和寬甸皮島一帶的局面會比現在要好上一百倍,東江也不至於漸成勢大難制之態。現在朝廷對東江已經很難有效節制,基本上就是毛文龍說了算。

要打就打,要守就守,戰報胡說八道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看,還不能斥責,最多不認東江的戰功。

如果袁可立在,可能就不會弄到現在的地步。

但這話說說也就算了,皇帝只要用魏忠賢,有東林背景的袁可立就絕對不能用,這是政爭的鐵律,皇帝也沒有辦法。

除非當時打東林時留手,給東林留一部份勢力當閹黨的制衡,閹黨要是敢撂挑子,東林又能隨時替補上來。

沒有東林,也可以扶齊黨,浙黨,或是楚黨。

皇帝當年還是太年輕,行事有些操切了些。

“我已經寫信給老師。”黃道周一生最敬重的就是袁可立,在袁可立去世後寫了不少文章,但事涉老師一生名節,他卻沒有絲毫猶豫之處,當下一邊慢慢在前頭走,一邊說道:“老師不能犯糊塗,我們當學生的要提醒。”

盧象升打量着黃府的小院,一共三進,院落很小,過了二門就是正堂,也是黃道周的臥室兼書房,這幢小院在京城也價值不菲,黃道周的俸祿肯定住不起,好在其士紳世家,應該是家族支持,不至於叫黃道周這樣的儒學宗師去借錢典買房舍。

他聽了黃道周的話,斷然道:“恩師一生愛護名節甚於功名,我想幼玄兄是多慮了!”

“愛名節甚於功名……”黃道周似乎把這話咀嚼了一下,終於動容,叉手揖道:“恩師確實是如此,建鬥說的對,是我想的左了!”

“兄只是擔心過甚。”盧象升道:“以我之見,老師是不可能接受的。”

文安之在一旁道:“這話不多提了,人都出來了。”

王繼廉看到另外有一批人走出來,黃府書房不大,庭院收拾的還算乾淨,正堂下方是兩個大缸子,內儲清水,還種着水蓮,正在開花,左側是不大的小竹林,有一排長凳放着,可以在白天坐着看書,右側是幾株月季之類的花樹,也是開着花,散發陣陣香氣。

一看來人是王家彥和文震孟,盧象升先含笑拱手行禮:“狀元公,開美兄,少見了啊。”

盧象升好久不見這些同年,他們彼此都是有遠大志向,並且品性,能力俱都過人的精英,平時都會寫信往還,雖不見面也是過從甚密,相比之下,在六品主事位子上呆了數年的王繼廉就碌碌無爲,顯的相當平凡了。

一看文震孟和王家彥等人都在,王繼廉也是趕緊過來見禮,他能力和官職都一般,但好在也是同年之一,衆人倒也並不會排斥他。

文震孟是天啓二年進士中的第一名,也就是一甲第一,俗稱的狀元。只是他長於文才,政治軍務上表現一般,但不管怎樣將來肯定能到京卿顯職,狀元名聲不顯的太多了,但只要是狀元,入閣不一定,京卿中較好的位置多半還是能到手的。

王家彥字開美,也是福建人,與黃道周同籍,年歲也相差不多。其喜好是看兵書,說兵法,在同年中以知名聞名,做事精明勤謹,觀政進士結束之後並沒有分配,吏部的意思是放他出京,現在還在擇一個地方叫他去當知縣,按諸同年在吏部的消息來說,估計是分到南直隸或浙江,都是比較好容易出政績的地方。

這些人都是天啓二年進士中的傑出之士,彙集在黃道周家裡,也無形中形成了一個政治上的小圈子,也可以說是東林黨人的外圍成員組成的小圈子,並非核心,所以才能在現在的朝局下並沒有受到多大的衝擊,甚至還各有上升的渠道。

“來,這位是史可法史憲之。”黃道周指着一個長身而立的青年向盧象升等人介紹着道:“這位是左東鄉公的入室高徒,左公當年對諸子說,你等碌碌無爲,能繼承我一身功業的,非此人不可!嗯,就是眼前這位了。”

黃道周是很少應酬人的,他雖不似劉宗周那樣過於刻板,但好歹也是儒門宗師級的人物了,同年之間往來時說笑幾句就是極限,其餘普通的官員或名士想上他的門都是千難萬難,更不要說得到他的誇讚了。其人骨子裡相當的刻板守禮,在舉兵抗清失敗後在南京被殺行刑,臨行前還記得自己欠人的字畫未完成,於是施刑之前從容寫字畫畫,一絲不苟,水準不失,生死大關纔是最考驗人的時候,真道學還是假道學,在這種關頭一試就知。

能被黃道周用心誇讚的人,豈是凡俗,衆人神色都熱絡了許多,紛紛向其見禮。

儘管史可法明顯是提前進京來準備考試的舉子,還並沒有進士頭銜在身上,衆人也是以平等待之的態度來相交。

史可法笑而拱手,與衆人一一見禮,人家揖拜時,史可法便多彎一下腰,以示敬重,起身之後,神色如常,絕沒有顯露出刻意的巴結討好或是自大之色。

其不卑不亢,神色從容,儀表氣度相當出衆。

這個亮相,叫衆人都認可了黃道周的說法,眼前史姓青年,不愧是東林黨人普遍看中的後生小輩,未來十餘年後,只要中了進士,就會成爲一時名臣,仕途不可限量。

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八百五十九章 鐘錶第一千三十二 河魚第五百四十三章 面具第四百二十八章 發昏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悲鳴第一千一十五章 誤事第三百九十九 退佃第二百四十七章 對衝第一千二百章 火彈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鼓聲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等待第七百三十六章 過河第三百八十三章 驚歎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方案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動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路第一百零一章 狹道相逢第三百四十章 平衡第六百九十七 路途第六百零六章 文龍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貢土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雙艦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年邁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信仰第七百二十三章 天心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第一百零二 勇者勝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九百九十六章 柞木第四百九十九章 退股第五百八十五章 加入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四百八十九章 時機第五百八十章 計較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來血色第七百一十七章 三桂第七百三十二章 宣言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心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四十六章 拖累第八百七十七章 斫頭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純儒第一千五十七章 貨物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六百一十三章 逗弄第四百三十六章 拼搏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士心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戰術第一千一十一章 物資第八百六十八章 笨港第三百五十七章 補課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枯第二百七十二 接任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七百零四章 箭雨第二十一章 跪祠堂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輕率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中樞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三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南牆第二章 說賠累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取火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貢土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登島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五百七十四章 兵站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中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約見第三百一十一章 親親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六百三十六章 道士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勳貴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底細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四十三章 叔侄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出營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八百五十五章 廣場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升遷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尖刀第七百八十二章 下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忠孝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百里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平推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風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失敗第七百七十二章 風向第三百三十八章 新任
第九百六十一章 調動第八百五十九章 鐘錶第一千三十二 河魚第五百四十三章 面具第四百二十八章 發昏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悲鳴第一千一十五章 誤事第三百九十九 退佃第二百四十七章 對衝第一千二百章 火彈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鼓聲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等待第七百三十六章 過河第三百八十三章 驚歎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方案第九百四十六章 調動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路第一百零一章 狹道相逢第三百四十章 平衡第六百九十七 路途第六百零六章 文龍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貢土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雙艦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年邁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信仰第七百二十三章 天心第八百七十五章 趁夜第一百零二 勇者勝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九百九十六章 柞木第四百九十九章 退股第五百八十五章 加入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賞第四百八十九章 時機第五百八十章 計較第一百八十五章 未來血色第七百一十七章 三桂第七百三十二章 宣言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心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四十六章 拖累第八百七十七章 斫頭第一千七百四十九 純儒第一千五十七章 貨物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六百一十三章 逗弄第四百三十六章 拼搏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士心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戰術第一千一十一章 物資第八百六十八章 笨港第三百五十七章 補課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枯第二百七十二 接任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二百二十九 背鍋第七百零四章 箭雨第二十一章 跪祠堂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輕率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中樞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三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南牆第二章 說賠累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取火第九百零七章 戰損第一百二十章 繪第一千三十九 大寫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貢土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登島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五百七十四章 兵站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中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約見第三百一十一章 親親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六百三十六章 道士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勳貴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底細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四十三章 叔侄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出營第八百六十一章 起名第八百五十五章 廣場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升遷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尖刀第七百八十二章 下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忠孝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百里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平推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風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失敗第七百七十二章 風向第三百三十八章 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