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兄弟

宋應星的農學蒐集,其實比孔敏行還要專業的多。δw.*.

比如水稻的浸種,育種,播秧,耘草等農事,具體到了每一項每一天,各種植物榨油的油料運用,怎麼榨,怎麼用畜力,出油率的多少等等。

不光是水稻,麥子,油菜,白菜,青菜,各種蔬菜的種植要決,各省,府,州,縣的不同土壤和氣候帶來的種植辦法的不同等等,也是有詳盡的記錄。

這些資料都是宋應星自己慢慢讀書,觀察,收集,彙總,然後甄別之後詳細記錄,當時考覈的軍司人員對宋應星的記錄抽樣檢查,覺準確率是百分之百,這一下宋應星的地位當然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肯定。

不過遺憾的就是宋應星並沒有自己的研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蒐集,雖然也夠格當上所正,想得到軍司更高層的關注和重視,終究還是差了那麼一些。

當然也主要就是張瀚在這些事情上的無知導致的,他還不知道,宋應星在後世是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有時候,蒐集資料也可以名垂千古的……

宋應星的收集此時還沒有完備,他的書打算分多部,具體有“乃粒”,“乃服”、“彰施”、“粹精”、“治鑄”、“丹青”、“燔石”、“作鹹”、“殺青”、“五金”、還有“佳兵”等各門類不同的技藝傳承的收集組成。

雖然並沒有太多原創,但辛苦收集考據也是十分耗費精力的,不僅是在工匠和田間地頭,也有古人的方術和各種書籍的記錄,加以甄別,試驗,考證,最終記錄成書。

就象李時珍一樣,少而學文,不成學醫,然後在草藥學上有着過常人的努力和付出,最終李時珍留下了一部草藥和成方學上的著作,影響了其後幾百年的中醫展和運用。而宋應星的成就和地位原本應該比李時珍更偉大,他的書記錄了中國一切古往今來最優秀最先進的科學、運作,不光是匠術和農學,也該列爲科學著作的偉大成就。

這本書當然還沒有完成,宋應星其後最少又在這本書上耗費了三十年的光陰。

“我想我們還是要花一些精力在時文揣摩上。”宋應升看到兄弟一臉沉迷的模樣,心中有些不安。

宋應升一本正經的盤算道:“除去寄回家裡的,我們倆一年能攢下三百多兩,再過一年,便是五六百之數。這樣家中供給要輕鬆許多,我們也可以在明年下半年前提半年赴京,讀書之餘再與同考的舉人一起會文,光是自己揣摩,恐怕未必能夠成功。如果能不必擔憂京師的使費,恐怕機會就要大很多了。”

宋應星苦笑道:“我們再考就是第四次了,若是真能中,第一次便是中了。”

“也是怪了。”宋應升愁眉苦臉的道:“當年的各位座師,都說我兄弟二人火候到了,應該得中會試,結果就是屢試不中,恐怕在鄉里,我們由當年的‘奉新二宋’,已經成爲‘奉新二恥’了吧。”

兩兄弟都是萬曆四十三年就中舉人,宋應星還是五魁之一,也就是鄉試的前五名,當時鄉試,兄弟二人一起中舉,宋應星是第三名,雖然不是解元,名次也是相當靠前,造成了一時的轟動,被人譽美爲“奉新二宋”。原本以爲可以連捷會試,誰料兄弟二人在萬曆四十四年的會試中都是落榜了。

大明的考試體系中,童生考秀才是較爲容易的,只要下功夫苦讀,不是蠢笨到家的,一個秀才功名還是能到手的。

其後的秀才考舉人,那纔是千難萬難,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爲過。

江南份屬南榜,原本就是竟爭激烈,而當時的江西又是文風昌盛,作爲一個省份,江西在明朝的存在感可是比後世要強出百倍,這個省份,貢獻了相當多的進士和狀元,可以說考試的成績不在南直隸之下,著名的朝官之中很多也是江西籍貫,當然最有名的就是當年的嚴嵩嚴閣老了。

在江西,秀才考舉人極難,其後的舉人考進士就容易許多,三千會試舉人,取中十分之一還多,比起鄉試的取中名額高出十倍,一般只要不出大紕漏,文風昌盛,水平很高的舉人取中率要比其餘的省份高的多,這也是明朝中後期之後,朝官的勢力幾乎全部由南方人霸佔的原因所在。

可是宋家兄弟,連續多次應考,萬曆四十四年不中,萬曆四十七年也不中,天啓二年還是不中。

十年時間,就是這麼蹉跎下來了。

兄弟二人趕考的費用也是極高,縱然是書香世家,也是有些撐不下去了。

宋應升道:“長庚莫急,若是下科再不中,愚兄就決意去吏部大挑知縣,爲宦爲一方,好歹能做些事情,也能繼續貼補一下家用。”

宋應星慘然道:“難道我們讀書二十年,就是爲了當官賺銀子,貼補家用嗎?”

宋應升惶惑道:“長庚是何意思?”

他有些警覺的道:“你可千萬莫要說留在和裕升啊,這裡雖然一年給我們數百兩銀子,家裡這幾年的虧空都彌補了不少,但讀書上進纔是正途。就說句最難聽的話,一任上縣的知縣,不貪不撈,正常的收入也得一兩千兩銀子,這豈是和裕升能比的。”

“我聽說效力久了的軍司人員,也會計功,會在北邊分田。”宋應星說了一句,見長兄霍然色變,當下便是擺手道:“大兄不必當真,我也只是說說。”

“嗯,孔至之的路,咱們千萬不能走。”宋應升正色道:“銀子是多,這裡也是做事的地方,但宗族栽培我們兄弟二十年,就是指望咱們能中進士當官,蔭庇鄉里宗親,若是留在這裡,張瀚是隨時可能舉旗造反的人,萬一事有不諧,我們不能不能回饋宗親,還要連累宗族,這樣的話,族內除名,死後不能葬入祖墳,那真是死也不甘心了。”

宋氏兄弟二人父母已經離世,但在老家還有長輩和親人,若是不管不顧的跟着和裕升造反,別的不說,自己的妻兒豈不是要受連累?要是有什麼不忍言之事,那可真是禍及家人,自家也不得好死了。

這麼一想,真是膽顫心驚,宋應星原本確實有留下來的意願,這一下只能喟然長嘆,從心底深處放棄了。

“張文瀾也不一定就反。”宋應升反過頭安慰兄弟道:“他已經是北面爲王的人物了,大明也不是他能隨便覬覦的,憑大明百萬邊軍,二百多年的恩澤天下,又豈是輕易能夠憾動的?憑張文瀾那般聰明,斷然不會做出什麼不合時宜的傻事來的。”

“這到也是。”宋應星點頭道:“我和他談過話,這人確實是第一等的聰明人,精明外露,凡事都盡在心胸,我就是擔心他太過自負而已。”

“還有孫孝徵和李遵路他們呢?”宋應升道:“總會勸着他吧。”

“孫孝徵,孔至之,還有很多老成的人都不會勸他造反。李遵路麼……”宋應星搖頭一笑,說道:“他可是想着做新朝的李善長吧。”

“當年李善長可是不得善終啊。”宋應升唏噓道:“爲什麼前人撲跌,後人非要跟着去吃虧呢?”

“左右逃不開功名利祿!”宋應星道:“我們不也是?不打算留下,至多明年就得走,算算銀子還是有些緊。我近來去鐘錶局好幾次,心裡倒是隱隱有些想法,如果能把這事做成,我想我們離開的銀子就有了。”

“對了。”宋應星又道:“還有一個法子,軍司應該很能用的着,這法子大兄去出面吧,不能全落在我一個人頭上,軍司肯定捨不得放我走了。”

“長庚原本就是我宋家千里駒。”宋應升微笑道:“後年開科,春闈之時,我兄弟二人定然能得中進士。”

宋應星已經又重新在看書,宋應升吃了晚飯之後開始寫信。

這院子是軍司分給他們的,地方十分宏大的三進大院,住着兄弟二人,還有兩人跟班的長隨,看門的老頭,做雜活的花匠,幾個婦人負責打掃和做飯。兄弟二人是在萬曆二年到京師應會試,結果沒有考中,正在猶豫彷徨之時,被和裕升招攬前來,他們在京裡住的就是會館,有時候也到寺廟去住,兄弟二人擠一間屋子住是常有的事,京師的物價騰貴,兄弟二人帶着兩個長隨跟班,還有應考的器物一路從江西趕過來,路費就得一百多兩,回來路費得三百兩。在京師的吃穿用度也很昂貴,讀書這麼多年,沒有當官就沒有進項,在江西時還能打打同年的秋風,在京城就只能用自己的,他二人不說窮困潦倒,日子也是過的十分緊巴。

到了和裕升這裡,分配的院落居住,還有軍司供給的傢俱和用度器物,連米、面、柴、鹽,這些日常用的物品都是軍司供給,每年的俸祿銀兩人加起來有六百多兩,宋應升這一次就是寫信寄銀子回家,總數是一百兩,和裕升到南方當然沒有物流和帳局,不過銀子寄起來也方便,寫票到和裕升的京師分號,取銀子送到江西會館,然後託會館的人想辦法寄回老家就可以了。

這個年頭,一般的信息往來,銀錢和物品的寄送,一般都是這樣的流程,等順道的商人或是家鄉的熟人,一個城的幾乎都是知根知底,商人如果不是外省流商,也是不擔心會出什麼錯漏,宋家兄弟此前已經寄過多次銀兩,老家那邊都覆信來收到了。

江西那邊的地價還很便宜,旱田三兩一畝,水田五兩一畝,兄弟二人已經寄回去五百兩,除了買的幾十畝地,剩下的就是還這麼多年讀書的欠債,就算這樣,欠債亦是沒有還清,但到明年爲了考進士的費用,欠債當然就暫且不還,一切以考試的費用爲主。

宋應升想想也是慶幸,如果不是在和裕升這裡賺的銀子,兄弟二人歷年積欠的沒得還不說,還得再次到處舉債,雖然以他們的舉人身份一定能借到銀子,但如果再有兩三科不中,到時候真的是不知道怎麼面對債主和家鄉父老!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等待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言第五百八十四章 壓力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倉皇第二十九 一槍第二百三十八章 兩帝第三百六十一章 兵器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一千七百三十四 退路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新道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省悟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異心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恐嚇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出邊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路第八百六十七章 情報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點火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二百六十一章 突破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俘虜第四百七十章 何時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倉皇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撥付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突擊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昂揚第三百四十五章 丈人第一千四百四十 章 京營(昨天是三十九)第九百八十六章 俯瞰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野心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衝擊第三百一十七章 談資第一千五十五章 迎接第二百一十六章 巡看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跳幫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尉第一千六十四章 配額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五百三十八章 信王第一千零二章 財貨第七百零四章 箭雨第九十一章 留客第五百四十三章 面具第三百五十二章 投槍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共治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傷逝第一百六十五章 戰前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部族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七百四十八章 節點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主公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六百四十九章 風頭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官第九百五十五章 重銃第三百七十一章 瘋狂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放心第五百零一章 論心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婦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陣第八百九十章 騎陣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四十章 馬車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第一千五十四章 頭人第八章 納妾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船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九百七十三章 回報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將門第九百零九章 斷絕第九百七十七章 再賀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離去第一千五十四章 頭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感激第六百九十章 洗白第四百四十八章 開戰第一千七十章 驚馬第六十二章 遇襲第三百五十二章 投槍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觀察第四百六十四章 軍臺第七百九十八章 商討第九百八十章 疑兵第三百五十五 私門第六百三十六章 道士第三百五十七章 補課第五百五十二章 夜奔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敵襲第六百七十一章 猛獸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五百七十九章 迎接第三百四十一章 帝心第四十二章 暗流第六百八十三章 鴨子第一千九十八章 獻俘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等待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言第五百八十四章 壓力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倉皇第二十九 一槍第二百三十八章 兩帝第三百六十一章 兵器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警告第一千七百三十四 退路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新道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省悟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異心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恐嚇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出邊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路第八百六十七章 情報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點火第二百七十一章 警句第二百六十一章 突破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俘虜第四百七十章 何時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倉皇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撥付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借銀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突擊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昂揚第三百四十五章 丈人第一千四百四十 章 京營(昨天是三十九)第九百八十六章 俯瞰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野心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衝擊第三百一十七章 談資第一千五十五章 迎接第二百一十六章 巡看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跳幫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尉第一千六十四章 配額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五百三十八章 信王第一千零二章 財貨第七百零四章 箭雨第九十一章 留客第五百四十三章 面具第三百五十二章 投槍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共治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傷逝第一百六十五章 戰前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部族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七百四十八章 節點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主公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六百四十九章 風頭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官第九百五十五章 重銃第三百七十一章 瘋狂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放心第五百零一章 論心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婦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陣第八百九十章 騎陣第九百七十一章 眺望第四十章 馬車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三百八十一章 車隊第一千五十四章 頭人第八章 納妾第五百七十一章 請田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大船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九百七十三章 回報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將門第九百零九章 斷絕第九百七十七章 再賀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離去第一千五十四章 頭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感激第六百九十章 洗白第四百四十八章 開戰第一千七十章 驚馬第六十二章 遇襲第三百五十二章 投槍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觀察第四百六十四章 軍臺第七百九十八章 商討第九百八十章 疑兵第三百五十五 私門第六百三十六章 道士第三百五十七章 補課第五百五十二章 夜奔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敵襲第六百七十一章 猛獸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五百七十九章 迎接第三百四十一章 帝心第四十二章 暗流第六百八十三章 鴨子第一千九十八章 獻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