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南方

和高陽城內外的喧囂熱鬧相比,這座閣老居住的宅邸還處於一片平靜之中。

每天都有照常的訪客,孫承宗鄉居除了種地之外,地方政務幾乎不理,和地方官往來也是商量改善高陽地方水利的事而已,平時則和幾位高陽名士研習學問,切磋經義,這個時候,孫承宗才能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他畢竟還是一個讀書幾十年的書生,雖然道德文章不能和劉宗周黃道周等人相比,但也是一個學術水準相當高的儒臣。

“幾位世兄弟,老師在否?”

兩人擡的小轎剛停,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行動迅速的走下轎子,幾個孫府中人迎過來,要打開中門迎接。

這個中年男子先問了一聲,語氣相當的恭謹小心,又見孫家的人要開中門,趕緊擺手道:“怎麼敢當得,學生萬萬當不起。”

出來迎接的是孫承宗的次子孫鉁和三子孫矜,其長子已經中了進士在外爲知縣,孫承宗長年在外,子弟除了讀書就是種地,諸子之中只有長子進進士,科場排名一般,只能從知縣做起。次子孫鉁是舉人,其餘諸子也全部中了秀才,從家庭教育來說,不是很成功,但也絕不能說是失敗。

孫鉁和孫矜等人對眼前的中年人都相當熟悉,自從對方在萬曆三十八年於自己的父親手中中了進士之後,就是恩師與弟子的關係。

在大明,父子關係都沒有師徒關係更加親近,特別是在官場上的師徒關係,更是超越了君臣與父子,成爲最爲牢不可破的政治聯盟。

皇帝可能會轉移信任,臣下可以指責君王,而父子之間因爲要避嫌,很難說父親對兒子的前途能有多大的幫助。

門生和恩師的關係實在太過親近,孫承宗主持過一次鄉試,出色的人才不多。但在萬曆三十八年時他主持過一次會試,這一次的人才就多了。

較爲出名的兩個可稱是名聞海內,一個是前任的萬曆實錄編撰副總裁官錢謙益,可稱未來閣臣,前途一片光明,可惜因爲是東林中堅骨幹,在東林黨大敗虧輸的時候,閹黨可不會把錢謙益留下來等着入閣,錢謙益早就被攆回家去了。

另外一個,便是從貴州巡按任上直升太僕少卿,又轉任爲宣府巡撫的傅宗龍。

論後世傅宗龍不及錢謙益出名,哪怕沒讀過幾本書的也是知道錢謙益是誰。對傅宗龍知道的人就並不多,此人其實也極有疆吏之才,在貴州任職參與平定奢安之亂,有很多切中實際的建言,並且在貴州的人事安排上獨具慧眼,推薦了很多得力的官員。

明史對他的評價就是如果沒有傅宗龍,貴州幾乎要保不住。這可能是諡美之詞,但也絕對能說明傅宗龍在朝廷大員眼裡的地位。

從貴州巡撫直接提升到太僕少卿,進入京卿行列,已經是相當顯貴的要職,再轉就可以轉寺卿或侍郎,已經是四品京堂,朝廷大員之列了。

至此猶不算完,天啓由於知道傅宗龍的才幹,加上北方的邊防線上缺人,在傅宗龍赴京上任途中又轉特旨,調令下達爲宣府巡撫。

至此從甘肅到山西,陝西,再到大同,宣府,還有薊鎮,各級的總督和巡撫基本上都換了一次人,而且都算是日後的名臣,傅宗龍的才幹比洪承疇和盧象升孫傳庭等人差了一籌,但在明末疆臣中也是第一流的存在,完全不是熊文燦丁啓睿之流可以相比的。

在盧象升戰死洪承疇調走後,傅宗龍被任爲本兵總督,負責督剿農民軍的大計,可是到那時無兵無餉,他也是無能爲力,最終戰死在與農民軍的戰場上,也算是全了臣節。

孫鉁和孫矜等人奉父命來迎接傅宗龍,眼見傅一身白衣帶孝,孫鉁長揖之後說道:“元憲兄服孝趕路,以全臣節,弟無比敬佩。”

傅宗龍愁容不展,說道:“弟已經三次上書請辭,奈何皇上都御批不準,一定要奪情。入京之後,只能陛見時求皇上開恩以全臣孝節之心了。”

傅宗龍在赴京上任時聽聞母喪的消息,當下就自請丁憂。

“恐怕很難……”孫鉁只是一個舉人,不欲在國家大事上多說,當下又問起傅宗龍沿途起居和所見的情形。

“南方各處還好……”傅宗龍道:“貴州那邊只要把土司震住就好,百姓都不願鬧事。就是太窮,還好國家在賦稅等諸事上都有些照顧,百姓只要還能活下去就不會有什麼異志。有異志的還是土司官,對此輩要剿撫並用,既要叫其明白天威凜洌,也要叫他們過的下去,該撫則撫……”

這時已經接近書房,不料孫承宗已經和高陽城裡幾個知名的老儒站在廊檐下等着,各人都聽到了傅宗龍的話,孫承宗輕輕點頭,臉上露出笑容,對眼前這個佳弟子心裡實在是喜歡。

當年的諸進士弟子中,錢謙益名頭最響亮,但有些名士習氣,又一直在京爲官,地方軍政事務未見有什麼瞭解,和孫承宗書信往來以談文事爲主,很少涉及實務。

傅宗龍就不同了,在京當過主事,在地方當過知縣,又考選御史,再任巡按,一直在清流官和親民官的任職上來回顛倒,實務瞭解,朝中大勢也較爲熟知,是一個相當幹練的人才。

原本的歷史上傅宗龍回鄉丁憂,沒有入京任京卿,後來丁憂結束起復,當時正值崇禎年間女真入侵,孫承宗向崇禎推薦了自己這個愛徒,傅宗龍得以直接升任巡撫,後來歷任多處巡撫,最終成爲兵部尚書,總督。

“湖廣地方還算平靜,去歲大熟,百姓面無飢色,官紳悠遊度日,學生經過時,地方州縣無不邀請赴宴,都一律婉拒了……”

傅宗龍走到孫承宗面前,長揖至地,拜道:“見過老師。”

“元憲免禮。”孫承宗六十多歲的年齡,須白卻近於全黑,胸前美髯也是黑亮如舊,腰背挺直,目光炯炯有神,聲音也是十分宏亮。

這一點也是他當初能儕身東宮講官的最硬氣的禮由,官話好,聲音大,吐字清楚。

當初剛入宮中講學,別的講官說話天啓皇帝都聽不大明白,只有孫承宗最具優勢,天啓皇帝誇讚道:“就是那鬍子講官說話最好,最喜歡聽他講學。”

師徒二人由此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且一直維繫至今。

看到孫承宗的模樣,傅宗龍由衷道:“老師身子康健,做學生的心中高興的很。”

孫承宗笑道:“我如今吃得睡得,鄉居無事,還能做些田畝之事,勞作之後,身體反而更舒服一些。倒是你們,勞於國事,要保重身體纔是。”

傅宗龍連聲稱是,又見有一個三十來歲的穿道袍戴純陽巾的男子站在孫承宗身側,當下眼睛一亮,笑道:“原來是初陽兄在此,數年未見,風采依舊啊。”

孫元化笑着揖手,嘴裡說道:“有四年多未見元憲兄了,再見已經是巡撫軍門,實在是要恭喜吾兄,這人生際遇哪說起去……”

傅宗龍啞然失笑,眼前這廝還是這麼不會說話,恭喜人的話都說的這麼生硬,還好自己瞭解此人,不然的話心裡怕是不免要生氣。

兩人相識也是傅宗龍在京師爲官的時候,當時考選御史到京師都察院,並不曾在地方先任巡按,傅宗龍是孫承宗座下得意弟子,當然會經常到老師府邸拜會,當時孫承宗還未入閣,但呼聲很高,也在隨時準備到遼西那邊去任經略,孫元化以舉人和知名兵學家的身份也經常在孫府,與茅元儀等人過從甚密,交情就是那時候建立起來的。

一時間衆人都有些感慨,依稀彷彿回到了當初孫承宗還在京爲官的時候,當時所有人意氣風發,都想着要幹出一番大事業來。現在孫元化還在兵部,傅宗龍即將任巡撫,皇帝連下數詔不准他丁憂,一定要傅宗龍奪情效力,因爲是到緊要地方任巡撫,以管軍爲主,奪情也很說的過去,傅宗龍不是很情願,打算以哀服進京面聖,再求丁憂,如果還不允,那旁人也不會說太多怪話指摘他了。

而眼前的孫承宗,模樣容顏並未有太多改變,但已經只能在高陽故鄉閒居,國政大事,是插不上手了。

“你從湖廣,勳陽,再到河南至北直。”孫承宗很關切的對傅宗龍道:“地方的情形,回頭元憲你仔細和我說說,現在你來說說看,駐軍的情形怎麼樣?”

“很難……”傅宗龍道:“雲貴兩省還好,黔國公還有一些掌握的兵力能拉出來制衡西南夷,貴州其實主要是靠川兵。川兵又是土司兵能打,總兵所掌部曲也是和北方一樣,待遇差,具甲少,兵器爛,但以學生觀之,士伍的戰力,川兵反而要強一些。畢竟川人堅韌,只要有口飯吃就能打仗,不管兵器具甲如何均有戰意,相比之下,遼兵遠不如也。”

孫承宗點頭道:“川兵,朝廷歷來倚重,渾河一戰,足見川兵血性。至廣寧失後,以川兵白桿兵守關門,京師上下乃得心安。”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怨恨第一千零三章 押送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悲涼第六百五十六章 圓陣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主奴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可汗第一百八十七章 塘報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鴨羣第六百七十八章 說服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七百四十五章 選擇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論相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留名第一百三十六章 虐殺第二百零五章 忙碌第七百九十八章 商討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擔憂第六百二十八章 巡按第三百零七章 對峙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舊友第二百五十二章 過往第七章 決絕第二百一十八章 串聯第一百零四章 獄內第六百六十五章 險坡第二百三十八章 兩帝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一千一百一十一 伏擊第九百六十八章 除惡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請殉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內外第三百四十六章 守備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南面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四百五十四章 搜撿第七百二十九章 放棄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信仰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七百三十章 說服第一百七十章 南北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騎戰第十八章 殺人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長約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四百八十五章 銀蛇第四百七十三章 人情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效法第六百三十一章 衛城第五百零八章 論田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撲空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一千六十章 引導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年邁第九十五 炸爐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三隊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臺糖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寇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火焰第一千四十五章 異動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六十九章 散去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四百九十一章 進堡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五百二十三章 積重第三十五章 人質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人頭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五百二十三章 積重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心氣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六百九十一章 改變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南面第一千一十九章 求全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簡第八百三十三章 傳旨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送行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勢均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二百零九章 方陣第一千六十五章 爭吵第三百七十四章 旋轉第二百六十一章 突破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貪婪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鴨羣第九百八十五章 團園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方案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貪婪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三隊第九百章 後退第四百七十九章 苦難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商會第七百一十二章 所見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怨恨第一千零三章 押送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悲涼第六百五十六章 圓陣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主奴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可汗第一百八十七章 塘報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鴨羣第六百七十八章 說服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七百四十五章 選擇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論相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留名第一百三十六章 虐殺第二百零五章 忙碌第七百九十八章 商討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擔憂第六百二十八章 巡按第三百零七章 對峙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舊友第二百五十二章 過往第七章 決絕第二百一十八章 串聯第一百零四章 獄內第六百六十五章 險坡第二百三十八章 兩帝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一千一百一十一 伏擊第九百六十八章 除惡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請殉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內外第三百四十六章 守備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南面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四百五十四章 搜撿第七百二十九章 放棄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信仰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七百三十章 說服第一百七十章 南北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騎戰第十八章 殺人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長約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四百八十五章 銀蛇第四百七十三章 人情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效法第六百三十一章 衛城第五百零八章 論田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撲空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落水第一千六十章 引導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年邁第九十五 炸爐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三隊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臺糖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寇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火焰第一千四十五章 異動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六十九章 散去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四百九十一章 進堡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蕃部第五百二十三章 積重第三十五章 人質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人頭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八百四十三章 開銷第五百二十三章 積重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心氣第九十六章 封門第六百九十一章 改變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南面第一千一十九章 求全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簡第八百三十三章 傳旨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送行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勢均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巡視第二百零九章 方陣第一千六十五章 爭吵第三百七十四章 旋轉第二百六十一章 突破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貪婪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鴨羣第九百八十五章 團園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方案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貪婪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三隊第九百章 後退第四百七十九章 苦難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商會第七百一十二章 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