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內外

孫敬亭和李慎明還有孔敏行等和記大佬都留在草原上沒有南下,張瀚身邊最有地位的就是眼前這幾個人,不僅楊秋出來拉仇恨,王長富和王勇等人也是在堡中公然出入,希望把關注的目光分一點在自己等人身上。

不過張瀚知道並無用處,他一回新平堡,不僅是堡中的各色人等,包括在陽和的宣大總督和大同的巡撫,地方的兵備道和遠在京師的天啓皇帝,包括那些閣臣顯官,勳貴太監,甚至稍微消息靈通一些的官紳和百姓,都會把目光投注在新平堡這邊,只會放在張瀚一個人身上。

“內情司安排了三百多人在堡裡……”王勇道:“還有一部份人手也放在大同等處,希望能彌補軍情司人手不足的空檔。”

內情司是專門對內的,其實就是對內部監察爲主,和軍法司似乎有些權職重疊,但其實是分的很清楚。

“暫時有什麼動靜沒有?”

“沒有。”楊秋答道:“大人臨行之前和回到堡中,到目前爲止,朝廷那邊並未派來宣旨人員,不管是文官,或是校尉,或是太監,我們在京師安排的人員不僅盯着朝堂之上,也有專人負責盯着京師到大同,從京師出來的人我們都儘量掌握其行蹤,到了張家口就分的更細了,到新平堡這邊和大同,幾乎我們可以確定每個人的身份,並且做到對一些人進行更進一步的跟蹤和情報分析。從目前來看,朝廷是放了一個王汝槐帶着四百馬步進新平堡,也是爲了壓制賴同心。陽和兵備用盧象升,上任之後立刻組建標營,原本的標營被革除了大半將士,還好盧象升不是那種行事沒譜的人,革除下來的都叫各堡守備們給分流吃下來,沒有給人鬧事的機會。然後他又從各堡裡叫守備們推舉敢戰的將士,將各處的人手重新彙集到陽和,他自己親自選人……”

張瀚想了想自己腦海中對盧象升的印象,感覺到這個歷史名人確實是有不凡之處。

雖然有權力和錢糧,能迅速的把局面打開,並且無畏人言和軍伍譁變,行事剛毅果決的同時又考慮到儘可能的安撫人心,同時還把自己想做的事情給做好了,這人的能力確實是相當的強勁了。

“就算這樣。”王長富點評道:“以大明邊軍的能耐,盧象升想練成一支指揮如意的精兵,沒有半年到一年時間是斷不能行的。”

“大同也在練兵。”楊秋接着道:“大同以巡撫洪承疇練標營兵爲主,其次是總鎮黃得功練其正兵營。由於錢糧充足,吃食和餉銀都供的上,已經練了一個多月。三日一小操,五日一大操。職下去親自看過,總兵正兵營和撫標營加起來近六千人,會操時聲勢不小,吶喊聲整個大同都聽的到。不少大同人說,已經好幾十年沒有聽到這樣大的動靜了。”

“好幾十年?”張瀚放下碗,搖頭笑道:“四十年前隆萬之際,大同總兵是馬芳,確實還在操練兵馬,不過也就是以其內丁和正兵爲主,最多幾千人,一些將領在其帶動下也練內丁,馬芳每次入草原而戰,一次也就是帶幾千騎兵而已。就算這樣,已經是馬總鎮帶兵的極限了。要說真的兵戈之聲相聞,千里之境兵馬不絕,那還得是仁宣到成化年間的事了,那時候大同鎮十幾萬兵馬,俱是精銳,否則也抗不住也先的攻擊……嗯,這樣也好,我們和記算是促成了大同鎮在內的大明九邊的重振,也算是一項大功勞了……”

衆人皆笑起來,王長富這個老邊軍的笑容中也是有一些苦澀。

大同又復聞兵戈操演之聲,據楊秋的報告還在鑄炮,大明對火器監管甚嚴,在遼鎮之前任何一鎮都不能自行鑄炮,現在除了遼西在鑄炮之外,薊鎮,宣府,還有大同都開始鑄炮了。

“朝廷這樣做,所爲何來,我當然清楚的很。”張瀚看着幾個心腹,正色道:“沒有一支可靠的兵馬之前,他們不會想着要動我的手。所以我就帶着一羣護兵回來,看似險棋,其實再保險不過。憑新平堡的這些兵馬想動我的手就是癡人說夢……”

“大人,我們下一步怎樣?”楊秋道:“要不要叫槍騎兵團再近一些?”

張瀚迴歸之前,槍騎兵第一團給朱大勇帶着從青城向南來,越過小黑河和小黑河堡,也繞過集寧堡,這都是張瀚與商團軍初到草原頭一年修的軍堡,現在還有相當的戰略意義。越過這些軍堡,在距離邊牆不到百里的地方駐紮着。

除了槍騎兵團之外,還有獵騎兵的兩個營,分別駐紮在對應宣府邊牆和殺胡口外。

這是準備事急時用來騷擾邊牆用的,一般來說怕是也用不上。

軍司高層原本還打算在紫荊關外和古北口外都放上重兵,一旦有需要就直接破口而入,不過張瀚感覺如果真到那一步自己鐵定都已經出事了,還是不要鬧到那種地步比較好。

也就是說,不要給朝廷犯糊塗犯錯的機會就好了……

“繼續盯着洪承疇和黃得功,還有死盯着盧象升,張家口堡的周遇吉,還有宣府鎮城的傅宗龍。”張瀚對楊秋道:“朝廷要發動,未必京師會有什麼大動靜。他們並不蠢到這種地步,悄悄派幾個不相關的人,或是就在朝廷的塘馬裡夾帶私信,然後幾方一起動手,你在京師佈置的人能發覺什麼?要針對我,只會有當今天子拍板決定,魏忠賢和少數幾個心腹參贊和執行,我們在這些人家裡最多買通個門房廚子,想獲得真正確切的消息,談何容易……”

楊秋默默點頭,在京師的諜報網已經經營多年,很多官員乃至太監和勳貴武臣的家裡都有和記的人,王發祥做事相當得力,京師的很多消息都可以傳遞回來。

比如盧象升上任前去過黃道周家裡,並且見過霍維華。

霍維華和崔呈秀等人在魏忠賢的府邸參加會議,一直商量到很晚。

包括近來皇帝身體好轉,比去年冬天時咳喘不停的狀態要好的多,可能是經過一夏天的調養的功效。

入冬之後也不知道會不會舊疾重發,從現在來看,皇帝的精氣神和身體狀態是比以前要強出許多,最少不是每天都咳喘不停。

太醫院也不必隔一陣子就發佈一次脈案,京師和天下人心稍定。

天子太年輕,又沒有皇子,雖然有信王,但信王也還太小,脾氣性格什麼的都沒有定下來,人們肯定更願意皇帝能在位久一些,還好目前來看,皇帝暴疾而亡的可能性不存在,至於喘咳之症,估計就是胎裡弱,很多這樣的人拖個十幾二十年都很正常。

以皇帝的年齡和在位時間,再拖十幾年國朝估計就差不多能解決和記或是東虜,很多樂觀的人就是這樣想的。

天啓也確實是振作起來了,近來召見大臣的次數明顯增加。

雖然還是信用閹黨,包括孫承宗在內的很多天子喜歡的大臣都不能夠起復,但在中級和底層官員的任用上,黨派的色彩已經淡薄了許多。東林的黃道周出翰林開坊就是一個明顯的跡象,說明皇帝對東林出身的儒臣沒有以前那麼厭惡了。

再有就是盧象升和洪承疇等疆臣的任用,有東林黨人,也有完全不是閹黨的中立派,遼東巡撫則是袁崇煥,東林出身,和閹黨的關係也不差,但朝廷用他主要是因爲其在遼西經營日久,將門完全接受了袁蠻子的指揮,袁本人的資歷和能力也完全配得上。

遼西和薊鎮對新平堡這邊是夠不上,但天啓連續出招,將新平堡四周的文武官員全梳理了一遍,又有盧象升等人上任之後就重組邊軍各營,所圖何來就相當明顯了。

可能朝廷中人還以爲做的相當隱秘,殊不知在和記軍情司的努力下,很多地方等於透明,張瀚等於是開了戰爭迷霧在作弊玩遊戲,敵人的動作一清二楚,所以他纔敢堂而皇之大搖大擺的進新平堡,如果是敵情不明,他的“退隱”最多在青城一帶就可以了,做個姿態就行,不能取信於人也只能以安全考慮爲第一。

現在一切明朗的很,朝廷要動手非得有兵,洪、盧、傅三個文官,加上黃得功和周遇吉兩個武將,可能在某一天從好幾個地方一起圍殺過來。新平堡內原本就有大量的大明駐軍,張瀚想據堡固守待援都做不到,果然也算是好算計了。

“屬下一定緊緊盯着……”楊秋道:“官道上和各城、堡間也派人,一有動靜就可以立刻知道。另外要盯着發錢糧的官,一旦出現大量發錢糧的事,就說明快動手了。”

“大善!”張瀚誇讚道:“楊秋說的很是,就這樣辦吧。外鬆內緊,諸般事小心謹慎,對外不必弄到草木皆兵,我們這樣,反而是他們摸不着頭腦。”

王長富起身道:“我還是去李莊,在那邊組織武備官校生和留守軍人,還有軍訓司的人,一起對屯民和工場的工人還有礦工進行大規模的軍訓。”

“嗯。”張瀚點頭道:“這事長富去做很好,聲勢可以搞大些,叫他們以爲我倚仗的就是李莊那邊就好了。”

楊秋道:“盧象升他們並不蠢笨,我懷疑他們會派夜不收哨騎往邊塞去。”

“由得他們出去,不過不要叫他們太過深入。”張瀚道:“文宣那邊可以放一些假消息,就說漠北不穩,我大爲震怒,令軍隊開往漠北平叛……信或不信由得他們,只是給他們一個放鬆北邊的藉口。”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落空第一千三百六十六 選邊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二十四章 成功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五百一十七章 震動第一千八十四章 排陣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勁射第六百六十四章 剃頭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妙筆第三百九十八章 暴疾第四百七十四章 缺口第三百四十三章 提點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急信第六百七十七章 船場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一千六十六章 打量第三百一十五章 耕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六百二十五章 捕鳥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倉皇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六百一十一章 輪種第二百三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零八章 家常第八百九十五章 成功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募第六十一章 中立第八百五十九章 鐘錶第二百五十七 懾服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九百四十四章 條件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千一百三十 血掌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二百一十一章 叔侄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套索第六百七十九章 證人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襲第七百七十八章 斫首第六百零一章 船隊第七百二十八章 佈置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軍士第八百四十五章 意志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船尾第二百四十四章 口令第八百六十八章 笨港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清晨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五百三十八章 信王第一千七百章 撲空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野望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九百四十二章 機會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金冠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冬夜第四章 漲月錢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跳躍第一千一百四十四 掛錶第九百零二章 提速第一千一十七章 毒酒第四百五十三章 教士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俘虜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勳貴第二百四十章 推演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塘馬第六百一十六 招牌第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投海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六百零七章 必然第三百一十六章 羣臣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層第八百四十四 三汗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一千六十二章 備貨第六百一十八章 道士第一千九十四章 飢餓第六百六十八章 疑問第六百八十一章 血泊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往第七百五十七章 麻包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九百四十四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六章 巡看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積弊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百里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六百五十六章 圓陣第六十三章 弓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虎賁第十一章 交易第五百五十五章 祭奠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大哥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落空第一千三百六十六 選邊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二十四章 成功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不安第五百一十七章 震動第一千八十四章 排陣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勁射第六百六十四章 剃頭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妙筆第三百九十八章 暴疾第四百七十四章 缺口第三百四十三章 提點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急信第六百七十七章 船場第三百四十九章 衛所第一千六十六章 打量第三百一十五章 耕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六百二十五章 捕鳥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倉皇第九百六十章 哭泣第六百一十一章 輪種第二百三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零八章 家常第八百九十五章 成功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募第六十一章 中立第八百五十九章 鐘錶第二百五十七 懾服第六百四十二章 玉成第九百四十四章 條件第二百三十四章 縮頭第一千一百三十 血掌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二百一十一章 叔侄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套索第六百七十九章 證人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一千二十二章 投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襲第七百七十八章 斫首第六百零一章 船隊第七百二十八章 佈置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軍士第八百四十五章 意志第一百一十七章 佩特林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船尾第二百四十四章 口令第八百六十八章 笨港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清晨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五百三十八章 信王第一千七百章 撲空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野望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跳蕩第二百一十九章 婉拒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九百四十二章 機會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金冠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冬夜第四章 漲月錢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跳躍第一千一百四十四 掛錶第九百零二章 提速第一千一十七章 毒酒第四百五十三章 教士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俘虜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勳貴第二百四十章 推演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塘馬第六百一十六 招牌第九十七章 合則兩利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投海第六百二十章 押運第六百零七章 必然第三百一十六章 羣臣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冰層第八百四十四 三汗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一千六十二章 備貨第六百一十八章 道士第一千九十四章 飢餓第六百六十八章 疑問第六百八十一章 血泊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往第七百五十七章 麻包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第九百四十四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六章 巡看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積弊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百里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飄搖第六百五十六章 圓陣第六十三章 弓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虎賁第十一章 交易第五百五十五章 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