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天津口岸

第250章 天津口岸

“皇兄,在京的這些勳貴,會掏出這麼多銀子嗎?”

看着離去的諸勳貴背影,一直沉默的朱由檢,此刻表情複雜,“天津十三行的半數銀股份額,合算下來就是2600萬兩,這都抵國庫數年所得。”

“當初在皇兄大婚時,通政使錢謙益在朝搞捐銀,是籌得數十萬兩銀子,可這些勳貴多是哭窮,也就英國公、惠安伯他們……”

“必然會掏。”

朱由校笑着擺擺手道:“即便銀子存有缺額,也可以拿土地進行置換,朕要將他們在天津三衛的土地,悉數整合進天津十三行。

絲綢、瓷器、茶葉等物的專賣權,恩准天津三衛對外停靠通商,恩准天津十三行對朝鮮、東倭等地行海貿,他們就不會放棄這一機會。

至於說錢謙益先前搞的捐銀,在京的勳貴多是哭窮,這在正常不過了。

畢竟明眼人都能瞧出,錢謙益是想借此事撈好處,銀子讓文官拿走,來給朕示好,旁人賠本賺吆喝,別說是勳貴了,這事兒要擱在朕身上,那也不願意。”

對文官羣體和勳貴羣體,彼此間存有的矛盾和問題,朱由校心知肚明,倘若這兩個羣體的人眉來眼去,那朱由校就該睡不着了。

有矛盾,就代表能分化。

有問題,就代表能對立。

作爲大明的皇帝,在考慮任何問題時,都要站在通盤的高度去想,不能僅僅侷限於某一點,那樣太過小家子氣,也不利於王朝統治。

階級是永遠不可能被取締的,除非沒有王朝,否則想要安穩統治,就必須要允許階級的存在。

而朱由校要做的就是逐步淘汰舊派,扶持新派,並且形成一個規矩,誰要是觸碰到底線,僭越律法,那麼誰就要爲此付出代價!

何爲新?

何爲舊?

新就一直能新?

舊就一直是舊?

這一輪調倘若攤開了講,除了會浪費時間外,再沒有其他任何用處。

“只是皇兄,臣弟有些擔心。”

朱由檢猶豫剎那,擡頭看向自家皇兄,講出心中所憂,“原本這些勳貴,臣弟只論在京的,不說留守南京的那些,就他們享有的相應特權,且在過去,湯逆這些奸佞就不顧社稷之安穩,爲一己私利而做那等喪心病狂之事。

現在皇兄要籌設天津十三行,讓在京的這些勳貴持銀購股,爲了安撫他們,還許諾了種種特權。

臣弟就有些擔心,要是他們藉着這些特權,背地裡做什麼齷齪之事,那損害的是我大明社稷啊。”

朱由校笑道:“難道朕不這樣做,他們之中的一些人,就不會做什麼齷齪事了?就不會損害我大明社稷了?”

“皇弟所憂,朕先前就想到過。”

“不過想要破局,尤其牽扯的還是海貿私運,朝廷想要化被動爲主動,就必須要藉助一批人的力量,來跟把持該領域的既得利益羣體鬥法。”

“至於說爲何不撇開勳貴,直接從民間去遴選一批商賈,這樣更方便掌控,一個是過於分散了,不便於天津十三行快速發展,一個是商賈再有錢,也鬥不過官員手裡的權。”

“所以這個羣體只能是勳貴,因爲唯有勳貴,纔有可能敢跟他們去鬥,去爭。”

“士農工商,特權最多的是士,規模最大的事農,至於工商,前者付出很多,但地位卻最低,後者看似地位低,卻掌着財。”

“朕籌設天津十三行啊,就是想要在短期內就見到成效,這樣圍繞着天津三衛,圍繞着北直隸治下,才能迅速出現一批工坊,有了工坊,就需要大批的人,如此那些破產的羣體,就能靠雙手養家餬口。

朱由檢嘴巴微張,他沒有想到自家皇兄要籌設天津十三行,竟然還藏着這麼多的設想。

“當然朕也知道,這些羣體參與其中,想要保證自身利益,必然會從別處找補回來。”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繼續道:“比如盤剝最底層的羣體,狠狠的壓榨他們,但這些事情眼下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一北直隸下轄的皇莊,能夠接納的羣體終究是有限的,其二少府是能籌建工坊,包括在北直隸興建海河體系,的確可以聚攏不少人,不過也凸顯出一項隱患,糧食保障,這要是敢出任何紕漏,那絕對是大麻煩,大問題,不消除這一隱患,敢叫這麼多人餓肚子,北直隸必將遍地暴亂。”

“所以朕打算在天津開海,朕打算籌設天津十三行,其中有一重要目的,即拓寬海上糧食貿易,不再單純依賴漕運。”

哪怕是發展集約型手工業,與原始工業化毫不沾邊,更別提什麼蒸汽工業時代,糧食保障都必須考慮好,統籌好,明確好。

隨着脫產羣體不斷地增加,從事農業生產的羣體就對應減少,那麼糧食總產量必然受到影響。

第44章 態(4)第293章 圍殺第75章 京營(2)第257章 文鬥(1)第28章 大朝會(2)第193章 一場大火第119章 功是功,過是過第160章 度量衡釐定第92章 二個極端第260章 遼左奏捷第218章 明威第122章 天啓(2)第186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103章 明君與暴君(1)第310章 津門變局(1)第325章 太黑第74章 京營(1)第5章 駱思恭第304章 政治是博弈第351章 查!第91章 京城血第276章 不!是集權第125章 天啓(5)第296章 集約發展(1)第260章 遼左奏捷第32章 孫承宗第184章 老奴的野望第190章 願天下大同第318章 直隸之亂(4)第10章 國事堪憂第268章 展望第267章 不安穩因素第309章 楊漣之怒第166章 衆生相(1)第281章 驛傳第99章 罪卒營第327章 大明軍魂第238章 後宮(1)第164章 給朕查!第275章 放權第292章 體統能當飯吃?第11章 提督京營戎政第319章 粉墨登場第222章 渾河血戰(2)第300章 搶購潮第365章 東江鎮第239章 後宮(2)第18章 廣撒網,聚英賢第145章 傳奉官!官場大震第157章 意外驚喜第324章 衣冠禽獸第85章 遼局(2)第243章 驚滿朝第54章 朝野驚第232章 書生之見第246章 密詔離京第328章 無題第70章 豐臺與西山第13章 僕欺主,杖斃!第53章 案中案!那就殺吧!第78章 思變(2)第11章 提督京營戎政第16章 大明勳貴!與國同休否?第340章 暴君當道第366章 聯合緝私第86章 遼局(3)第160章 度量衡釐定第117章 論道西南第42章 態(2)第151章 天子尚武第66章 天津兵備道第274章 內閣首議第129章 遼東無戰事第323章 顫抖吧!第8章 人人皆處大勢下第220章 死戰!死戰!第221章 渾河血戰(1)第259章 文鬥(3)第5章 駱思恭第200章 遼南血第242章 河患疏第231章 國子監之辯(2)第227章 大明之恥第129章 遼東無戰事第222章 渾河血戰(2)第294章 韓爌怕了第30章 大朝會(4)第301章 國貧民富第257章 文鬥(1)第355章 風起於川第242章 河患疏第139章 鐵案第230章 國子監之辯(1)第327章 大明軍魂第315章 直隸之亂(1)第37章 繡春刀!斬盡魑魅魍魎第141章 白綾了恩仇第275章 放權第260章 遼左奏捷第10章 國事堪憂
第44章 態(4)第293章 圍殺第75章 京營(2)第257章 文鬥(1)第28章 大朝會(2)第193章 一場大火第119章 功是功,過是過第160章 度量衡釐定第92章 二個極端第260章 遼左奏捷第218章 明威第122章 天啓(2)第186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103章 明君與暴君(1)第310章 津門變局(1)第325章 太黑第74章 京營(1)第5章 駱思恭第304章 政治是博弈第351章 查!第91章 京城血第276章 不!是集權第125章 天啓(5)第296章 集約發展(1)第260章 遼左奏捷第32章 孫承宗第184章 老奴的野望第190章 願天下大同第318章 直隸之亂(4)第10章 國事堪憂第268章 展望第267章 不安穩因素第309章 楊漣之怒第166章 衆生相(1)第281章 驛傳第99章 罪卒營第327章 大明軍魂第238章 後宮(1)第164章 給朕查!第275章 放權第292章 體統能當飯吃?第11章 提督京營戎政第319章 粉墨登場第222章 渾河血戰(2)第300章 搶購潮第365章 東江鎮第239章 後宮(2)第18章 廣撒網,聚英賢第145章 傳奉官!官場大震第157章 意外驚喜第324章 衣冠禽獸第85章 遼局(2)第243章 驚滿朝第54章 朝野驚第232章 書生之見第246章 密詔離京第328章 無題第70章 豐臺與西山第13章 僕欺主,杖斃!第53章 案中案!那就殺吧!第78章 思變(2)第11章 提督京營戎政第16章 大明勳貴!與國同休否?第340章 暴君當道第366章 聯合緝私第86章 遼局(3)第160章 度量衡釐定第117章 論道西南第42章 態(2)第151章 天子尚武第66章 天津兵備道第274章 內閣首議第129章 遼東無戰事第323章 顫抖吧!第8章 人人皆處大勢下第220章 死戰!死戰!第221章 渾河血戰(1)第259章 文鬥(3)第5章 駱思恭第200章 遼南血第242章 河患疏第231章 國子監之辯(2)第227章 大明之恥第129章 遼東無戰事第222章 渾河血戰(2)第294章 韓爌怕了第30章 大朝會(4)第301章 國貧民富第257章 文鬥(1)第355章 風起於川第242章 河患疏第139章 鐵案第230章 國子監之辯(1)第327章 大明軍魂第315章 直隸之亂(1)第37章 繡春刀!斬盡魑魅魍魎第141章 白綾了恩仇第275章 放權第260章 遼左奏捷第10章 國事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