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第181章 微服私訪(4k)

第181章 微服私訪(4k)

等新的子彈研製出來後,將進一步縮減槍械裝填的速度,到了那個時候朱棣創立的這個神武槍陣的作用就將大大減少。

到時候,直接採取最爲直接粗暴方式就行,簡單排成幾排。

看似沒有任何戰術可言,可在燧發槍時代,這是最有效的戰術。

一般而言,直接排成三列或兩列戰鬥橫隊,當部隊以三列橫隊展開時,三列士兵依次齊射,後退裝彈,再次齊射。

每列士兵依次保持戰姿、跪姿,後退裝彈的姿勢,這樣能最大程度保證火力的密度與連續性。

單論火力壓制,比朱棣的神武槍陣要強上太多。

後來的英國,就是靠着這一戰術,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爭,最後建立起日不落帝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京城。

隨着深秋到來,全國各地也已經進入了秋收的階段。

朱元璋再次起了微服私訪的心思。

這些日子,不時有大臣上書,明裡暗裡的意思都是想要暫緩新稅制推行。

從夏稅情況來看,舊稅稅制地區成績也並不差。

再加上要爲接下來的征戰漠北做準備,直接徵收稻米顯然能夠充實糧庫。而新稅稅制的話,還得重新拿錢買糧。

可在這件事上,新稅江南地區,最近出現了一些問題。

那就是朝廷買糧,一時間竟然找不到充足的貨源,這其中自然有貓膩。

朱元璋已經派人前去調查。

這次微服私訪,除了走訪糧庫外,他更想親眼見見,舊稅稅制是否真的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主意已定。

如今剩下的事情,就是考慮該去什麼地方了。

“老大,你說去什麼地方比較合適?”朱元璋開口問道。

什麼地方都不去最合適。

朱標心裡吐槽道。

朱標仔細想了想,開口道:“父皇,要不去廣東吧,一路下來正好途徑江南地區,可以做個對比。”

朱元璋想了想,點頭道:“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就這樣定了,喊上老四一起吧。”

朱元璋向來都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已經決定好了,那麼當然是儘快出發。

既然是微服私訪,排場自然不可能太大,只是準備了簡單行頭,輕裝快馬出行。

隨行人員也只帶了朱標、朱棣。

當然了,人身安全是必須得到保證的。

雖然朱元璋是馬上天子,可他強的是軍事能力,在個人武力值方面畢竟比不得劉裕和二鳳。

護衛工作總是要安排妥當的。

除了毛驤這樣的高手貼身隨行外,神機營的精銳也直接調了一小隊過來。

這樣的配置,幾乎能夠在大明境內橫着走了。

就這樣,僞裝成商隊的朱元璋三人,就這麼一路從南京穿過江南地區,來到了廣東境內。

顛簸行駛的馬車內。

朱元璋閉着眼睛,忽然開口道:“老大,到哪了?”

朱標開口回道:“已經到了廣東省境內,如今應該是在韶州府轄區。”

“這一路還真是有夠折騰的,身子骨都快顛散了,要是楊憲的軌道列車能夠鋪往全國就好了。”朱棣這時忽然開口道。

誰說不是呢。

朱標和朱元璋此時也是同樣的想法。

倒不是說他們身子嬌貴,受不了一路顛簸。以他們的身子骨,別說坐馬車了,就算是一路騎馬長途奔襲都不在話下。可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好,叫做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朱元璋他們已經嘗過軌道列車的好,如今再讓他們去坐馬車,這落差自然就出來了。

“全國鋪設軌道列車是遲早的事情,列車局那邊一直就有規劃,只是如今國庫還不足以支撐。”朱標笑了笑,接着開口道。“不過好消息是,從京城一路到北平的軌道,今年應該就能完成了。”

馬車裡,衆人這邊正聊着呢。

車外,毛驤忽然開口道:“主子,前面好像正在收秋糧。”

“馬車坐一路,身子都舒展不開,父皇要不我們去看看吧。”朱棣開口道,臉上露出期盼的神情。

“記着,在外面喊父親。”朱元璋點了點頭,答應了朱棣的請求。

等到朱元璋幾人走過一看,果然只見幾個胥吏正在收秋糧,旁邊還跟着一些隨行的衙役,百姓們揹着麻袋,正排好隊等着驗收。、

“開秤!”

“奉旨收秋糧,每戶按數繳納,一斤一兩也不能短缺。”

“按規矩先過秤,後過斛。”

“第一戶,洪德芳。”有胥吏大聲喊道。

話音剛落,人羣中有人趕忙應和道:“在。”

緊接着只見,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扛着一大袋糧食從人羣中走了出來。

“你就是洪德芳?”負責登記的胥吏瞥了眼前漢子一眼,開口道。

“小人就是。”

“幾口人哪?”

“三口,有一個七歲的兒子洪金,還有老婆銀花。”

“這有金有銀的,你可以啊。”胥吏這才擡頭拿正眼看眼前的漢子,顯然是被對方的話給逗笑了。

一個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的佃戶,給兒子取這種名字。

金銀,像你這種泥腿子,一輩子能見到幾個銅子,就算你前世修來的福分了。

“好了,過秤吧。”胥吏揮了揮手。 立馬有兩個衙役上前,接過洪德芳的那一袋大米,開始用兩人擡秤,秤量起來。

“洪德芳,白米六十斤!”

“老爺,不大對吧,這一袋正好是五斗米,七十五斤啊。”聽到胥吏報出來的重量與自己秤量的不一致,這個叫做洪德芳的佃戶顯然是慌了,他連忙上前,道。“這一兩一錢都不能少的。”

因爲這已經是他家裡能夠拿出來的所有餘糧了。

“怎麼?信不過這官秤?”那胥吏給洪德芳這樣一鬧,眉頭一皺,臉色立馬沉了下來。“是不是嫌這官秤上,沒刻着個官字啊。”

胥吏伸手指了指,一旁斛上大大的官字,嘲諷道:“認得這上面是什麼字嗎?”

“所有人都給我聽好了,這秤是官秤,這斛是官斛。”胥吏拉高了音量,接着開口道。“這官字大如天啊,如果有誰不認識這官字,到時候可別怨這官字不認識你!”

說完這胥吏瞪了洪德芳一眼,一揮手,大聲道:“過斛!”

一旁的衙役聞言當即把手中這袋倒入早已準備好的官斛中。

珍珠般的白米如沙般傾瀉而下,很快便是將官斛裝滿大半,胥吏拿出一根鐵尺在官斛裡抹了抹,立即將堆成小山堆的白米抹平。

“看見了吧,這是五斗官斛,如果真有五斗米,爲什麼斛口上沒見白呀,啊?!”

胥吏冷漠看着洪德芳,冷聲道:“淋尖!”

身後衙役,聽到命令立馬用腳去踢斛。

淋尖踢斛,指舊時稅吏收稅時,爲多徵米穀,故意用腳踢斛,使斛面堆尖灑落,灑出來的糧食不允許老百姓收回,算是損耗,百姓再把斛中餘下的糧食拿去稱重,無形中多交糧食,這些成爲明朝官員的一筆半公開收入。

要知道,這一踹是很有講究的,胥吏們爲了這一踹苦練了很久,具體方式是有可能是先在自己家附近找棵樹,從踹樹開始,以樹幹不動,落葉紛紛爲最高境界。

當然也有某些人選擇踹門練習,一定要做到一腳踹開,如超過兩腳爲不合格,需要繼續修煉。

踹下來的,可都是自己的。

不練習不行,就像衙門差役打板子,門道在門裡面。

不遠處朱元璋看到這一幕,強忍着心中的怒氣,問了身旁一個同樣等着上交秋糧的百姓,開口問道:“這不是擺明了欺負人嗎?”

“噓,這位官人你小聲些。”那老漢見朱元璋三人衣着打扮不像是農民,聽口音不是本地人,於是開口解釋道。“所有人都知道收稅三大坑,秤大、斛大、腳大。今年尤其過分,可過分又能怎麼樣,只能默默忍着。不然眼前這個後生就是下場。”

“如果一開始他不質疑官秤的話,七十五斤大米還能剩六十斤,如今給他這樣一鬧,怕是這六十斤也保不住嘍。”

果然這大爺話音剛落。

只聽那胥吏高聲唱喝道:“洪德芳有米五十五斤,記!”

洪德芳當即跪了下來,哭求道:“老爺,這直接少了二十斤啊。”

“老爺,咱們做事要憑良心啊,我洪家的米缸可是全倒空了。”

“怎麼,覺得我坑你了?”

胥吏雙手抱拳,朝着北邊拜了拜,開口道:“我們是按制徵收秋糧,這是皇上定下的規制,說我坑了你沒關係,莫非是皇上坑了你不成?!”

“老爺啊!”洪德芳跪在地上,只是一個勁哭喊。

遠處朱元璋看到這一幕,氣得肺都要炸了。

其實如果是往年,洪德芳這75斤大米,這些胥吏最多扣下10斤。可今年,上頭下了死命令,必須要讓賦稅成績單漂亮,因此他們一開口便是直接剋扣15斤。

就這15斤,還不能和以往一樣流進自己的腰包,而是必須當成是賦稅上交。

因此這些胥吏纔會說出方纔那番話來,估計他們自己心中也有氣呢。

在他們看來,這些多收的白米,都是直接給朝廷的,可不就是皇上坑了他們這些百姓嗎。

胥吏們本就煩躁,被洪德芳這麼一鬧,直接讓一旁的衙役們把他給拖了下去。

要知道這還是第一個,要是人人都和他這樣鬧,這秋糧還收不收了?

“父親,我們現在還不宜暴露身份。”朱標怕朱元璋氣上頭,低聲開口道。

朱元璋又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這纔來廣東第一站,要是就這麼直接暴露,這次微服私訪不是白搞了嗎。

因此即便此刻朱元璋再生氣,也沒有上前教訓這些打着自己旗號造孽的傢伙,而是讓一旁的毛驤記下在場這些胥吏的名字與樣子。

到了韶州府城,朱元璋他們也沒閒着。

立即就開始體察民情,他們很快發現,韶州府城的物價遠高於他之前所到的地方,甚至比江南地區都要高的多。

事出反常必有妖,幾人敏銳察覺到,這裡頭肯定有大文章。

朱元璋正準備讓下邊人去好好調查時,就有幾個胥吏開始當街收起了賦稅。

“官爺,前些日子不是剛交過稅嗎?”一個賣雞蛋的小販開口道。

胥吏道:“這稅呢,是增收了點,但這是爲了給皇帝陛下修行宮,爲了孝敬陛下的,懂嗎?”

“這肯交稅的是忠良之民,不肯交的就是忤逆之民!”

聽胥吏這麼一說,那賣雞蛋的小販,哪裡還敢頂嘴,顯然之前吃過苦頭。

只能是從菜籃子裡挑出十幾個賣相好的雞蛋,小心用布包好,給眼前的差吏送了過去。

朱元璋臉色陰沉,帶着朱標、朱棣二人進了一間藥鋪。

一番詢問後,不僅是市場上的蔬菜、米麪這些吃食,就連藥材也貴的離譜。

單甘草一兩就比江南地區貴了兩文錢。

要知道按照以往,全國物價最貴的地方就是在江南諸道,因爲江南地區富裕。

藥鋪老闆趕忙解釋道:“幾位爺,我也是沒有辦法,往年的稅是三十稅一,今年不知道怎麼回事,改成了三十稅三啊。”

“今年爲什麼要突然增加賦稅?”

“那這個你得問我們的知府大人了,以往稅的種類多也就罷了,起碼還能活下去,今年突然提高這麼多,這生意根本沒法子做。”藥鋪老闆苦着一張臉道。

接着他開始和朱元璋科普起,地方上的各種離譜稅種。

什麼行貨稅、居貨稅、肉食稅、佔道稅,無話八門,亂收一起。

這些稅不交還不行,不交就要蹲班房。

“增收新的稅種不是要有通令嗎?”朱元璋開口問道。

藥鋪老闆擡頭看了朱元璋一眼,那眼神意思有幾重意思,第一重就是沒看出來你還是個懂律法的爺,看來身份不低,第二重就是爺你雖然身份高,可連這點事情都看不透,還是太年輕了。

“通令不是上頭一紙文書的事情,我聽說今年整個廣東省都是這麼搞的。”藥鋪老闆開口道。

好!好!好!

剛到廣東省境內,遇到的三件事,一件比一件讓朱元璋感到氣憤。

(本章完)

254.第252章 羊羣效應第108章 科舉改革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第88章 欺君罔上?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186.第186章 大捷!(4k)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223.第222章 開海第53章 第一場雪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298.第293章 高麗王,別光喝酒,吃菜啊!255.第253章 相公,我想去明記紡織廠工作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師,兒子也不必不如老第109章 畜力軌道公共運輸系統第55章 四則運算第27章 明記甜品鋪第146章 首富進揚州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180.第180章 神機營第50章 鬼才藍玉182.第182章 欺天了(4k)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166.第166章 草原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第22章 雪花酥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201.請病假一天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第99章 仰望星空第34章 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第93章 仿範公法第341章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4k)第337章 來,取朕甲冑來!(4k)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42章 父與女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270.第268章 不夠賣,根本不夠賣第75章 有些相遇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禮物(4k)233.第231章 挖山第318章 駙馬府的管家打死人了(4k)第348章 缺錢?找老楊啊!(4k)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260.第258章 開始將手伸向制度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254.第252章 羊羣效應第337章 來,取朕甲冑來!(4k)第319章 你什麼檔次,跟我吃一樣的菜餚?!第302章 建立政務員體系(4k)第311章 東瀛與高麗(4k)第79章 我對錢沒什麼興趣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213.第212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371章 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有這麼一尊菩薩第75章 有些相遇第94章 災民還算人嗎?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260.第258章 開始將手伸向制度第45章 田園之樂第89章 吃糠拉稀277.第275章 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第358章 大明的衛生改革(4k)第67章 血戰第119章 大明第一屆恩科273.第271章 局中局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278.第276章 揚州烤鴨(4k)第137章 縮影第62章 大明之幸183.第183章 不想學趙匡胤,更不做劉邦(4k186.第186章 大捷!(4k)158.第158章 我說是就是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第115章 這可是免死鐵劵啊!第143章 沈家姐弟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103章 不戰而勝而屈人之兵196.第196章 征討雲南(4k)第357章 等會兒會有點疼,忍着點(4k)255.第253章 相公,我想去明記紡織廠工作第360章 並非“仁君”(4k)第126章 大明榜樣第21章 生意第116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第372章 我要造反!第129章 官民一則 均田均糧第25章 畝產1500斤!第43章 應對盜版的三倆計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
254.第252章 羊羣效應第108章 科舉改革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第88章 欺君罔上?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186.第186章 大捷!(4k)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223.第222章 開海第53章 第一場雪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298.第293章 高麗王,別光喝酒,吃菜啊!255.第253章 相公,我想去明記紡織廠工作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師,兒子也不必不如老第109章 畜力軌道公共運輸系統第55章 四則運算第27章 明記甜品鋪第146章 首富進揚州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180.第180章 神機營第50章 鬼才藍玉182.第182章 欺天了(4k)167.第167章 軍器局第一任局長166.第166章 草原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第324章 真正的勇敢(4k)第22章 雪花酥238.第236章 狹路相逢!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201.請病假一天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第77章 瑞雪未必兆豐年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第99章 仰望星空第34章 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第93章 仿範公法第341章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4k)第337章 來,取朕甲冑來!(4k)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42章 父與女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270.第268章 不夠賣,根本不夠賣第75章 有些相遇第353章 各自的新年禮物(4k)233.第231章 挖山第318章 駙馬府的管家打死人了(4k)第348章 缺錢?找老楊啊!(4k)第338章 古今第一太子(4k)260.第258章 開始將手伸向制度174.第174章 加封太傅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254.第252章 羊羣效應第337章 來,取朕甲冑來!(4k)第319章 你什麼檔次,跟我吃一樣的菜餚?!第302章 建立政務員體系(4k)第311章 東瀛與高麗(4k)第79章 我對錢沒什麼興趣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第335章 胡惟庸借刀(4k)213.第212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371章 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有這麼一尊菩薩第75章 有些相遇第94章 災民還算人嗎?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260.第258章 開始將手伸向制度第45章 田園之樂第89章 吃糠拉稀277.第275章 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第358章 大明的衛生改革(4k)第67章 血戰第119章 大明第一屆恩科273.第271章 局中局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278.第276章 揚州烤鴨(4k)第137章 縮影第62章 大明之幸183.第183章 不想學趙匡胤,更不做劉邦(4k186.第186章 大捷!(4k)158.第158章 我說是就是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第115章 這可是免死鐵劵啊!第143章 沈家姐弟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103章 不戰而勝而屈人之兵196.第196章 征討雲南(4k)第357章 等會兒會有點疼,忍着點(4k)255.第253章 相公,我想去明記紡織廠工作第360章 並非“仁君”(4k)第126章 大明榜樣第21章 生意第116章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第372章 我要造反!第129章 官民一則 均田均糧第25章 畝產1500斤!第43章 應對盜版的三倆計155.第155章 心中當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