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

朱標並未急着離去,因爲教育改革,涉及國本,尤其是突然增設一個教育部,有太多細節需要確定清楚。

譬如人員的調動、官員的調動、職責的劃分、品級、各項制度等等。

這些事都是要初步擬定的。

原本這些事情,朱標應該是要和中書省左丞相胡惟庸商量的,只是眼下看朱標顯然沒有這個意思。

對於教育改革,楊憲已經準備很多年了,對於朱標提出的問題,事無鉅細,對答如流,甚至很多朱標沒有想到的問題,楊憲也給出解決方案。

楊憲開口道:“小學階段的教育,朝廷最好推行義務教育,也就是學校方面不以盈利爲主。”

畢竟雖然大明這幾年處在經濟快速騰飛期,絕大部分的百姓終於可以過上吃得飽、穿得暖的溫飽生活了。

可要是這時驟然多出一筆不菲的教育費,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夠負擔得起。

到時候如果還是隻有有錢人材能夠上學,那麼就徹底違背了此次教育改革的初衷。

按照楊憲規劃,小學初等教育階段,孩子的學費能免就全免。

最好的情況是,孩子只需要支付課本教材以及自身文具的費用。

朱標簡單算了一下一所小學所需要的費用。

先不提學校建設的成本,以後每年,建築、設施設備日常維護費、教職員工的薪俸、辦公費用、給學生髮放的獎學金等等。

一所學校,保守一年要往外貼五千兩。

就按一個縣建一所小學來算,大明疆域縣城將近1500個,也就是說單是教育支出朝廷每年就得花費750萬兩白銀。

這完全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要知道賦稅制度沒有改革前,大明一整年的賦稅收入也不過就只有1000萬兩。

賦稅改革後,洪武四年賦稅達到了驚人的2500萬兩白銀。

然後又是經過六年時間,快速發展,再加上東瀛那邊的石見山銀礦,去年洪武九年,大明全年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目前的最高峰4000萬兩。

可收入多,大明花銷的地方也變得更多了。

西部的基建、軍事火器戰船、各式科研,再加上去年胥吏改革後,多出的那成千上萬名政務員也是一筆巨大的花銷。

朝廷並沒有這麼多餘錢。

這750萬兩白銀裡頭還不包括初期建造學校的費用。

教育費用一旦起了頭,就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而是持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計。

就算這兩年咬咬牙,讓戶部把這筆錢給扣出來,也不頂事。

因爲不可持續。

楊憲看出了朱標的爲難,輕輕搖了搖頭,笑道:“花不了這麼多錢。”

朱標有些擔憂道:“我已經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計了,總不能削減老師們的薪酬吧。”

“用不着。”

楊憲開口笑道:“一所國立的學校只要運轉得當,不說轉虧爲盈吧,起碼能夠做到朝廷基本不太需要往裡貼錢。”

“這又是怎麼回事?”朱標聞言,這下頓時來了興致,連聲開口問道。

開辦學校,不收學生學費,朱標想不到除此之外,學校還能用什麼方式盈利。

楊憲沒有賣關子,開口道:“拉贊助。”

贊助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義解二·道安》:“安以白馬寺狹,乃更立寺,名曰檀溪,即清河張殷宅也。大富長者,並加贊助,建塔五層,起房四百。”

在古代,當地豪紳除了會贊助和尚建寺廟,蓋佛塔外,有時也會出資援助私塾。

可那畢竟是私塾,與如今朝廷開辦的學校還是有所不同。

新的情況,自然就會有新的方法與形勢。

楊憲接着開口說道:“可以用學校教學樓的名字在當地進行募捐,捐贈教學樓建設全部費用的人,擁有這棟樓的最終命名權,當然了起的名字不能違背公序良俗。”

“太子殿下你想,地方上那些豪紳們手裡有的是錢,他們想的就是如何揚名。如今這大好的機會就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又怎麼可能會錯過。要知道只要這所小學還存在一天,那麼他們的名字也會隨着教學樓,隨着學校保存下來,幾十年、幾百年。”

朱標想了想,如果真要按楊憲說的這麼做,別說那些豪紳富戶了,就連勳貴們也會爭相捐款。

這樣能夠大大減少了蓋學校時的費用壓力。

這只是第一步。

楊憲開口道:“第二步就是賣配套,吸引商家入駐。”

“學費雖然免費,可學生們日常裡還是需要花銷的,小到筆墨紙硯,各種點心吃食,大到各類書籍、一日三餐,這些都得花錢買吧。”

“如今隨着大明的不斷髮展,百姓們生活會越來越好,消費能力也會越來越強。這些開在學校裡面的商鋪,生意一定差不了,學校方面完全可以和那些有意願的商人達成協作,讓他們入駐進來賣商品,免費提供場所,學校抽取三成利潤,等於是躺着就有大筆銀子入賬。”

朱標今天是開了眼界了。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學校還能這樣經營。

朱標不知道的是,後世學校裡的小賣部、食堂生意不要太好,稍微大一些的學校,放出來競標每次都要打得頭破血流。

當然了這些僅僅只能是彌補一些損失而已,朝廷方面教育補助每年依舊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可這個數字會控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再窮不能窮教育嘛。

遠在京城的徐妙雲,默默看着楊憲這些日子的操作,嘴角揚起了笑容。

這世間,彷彿就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他。

春去秋來。

時間飛逝。

洪武十年,在這一年中,除了楊憲推行的胥吏改革與教育改革外。

朝廷方面,老朱也是採取了一些動作。

其中兩點尤爲值得注意,一是嚴懲議政宦官,明朝政府在這一年加強了對宦官議政的監管和處罰,以防止宦官專權。

二便是奏言實封直達御前,在換了李善長後,朱元璋在這一年改了奏章處理方式,使得奏言可以直接送達皇帝,提高了決策效率。

三是皇太子裁決政事奏聞,皇太子朱標在這一年,正式賦予直接裁決政事的權力,開始總理政務。

名爲太子,實際上等於是常務副皇帝了。

除此之外,大明開始對周邊那些不接受貨幣殖民的小國開始發起進攻。其中以經常騷擾大明西南邊境的吐蕃首當其中,吐蕃國本就不是大明藩屬國。

事實上,早在唐王朝開始,吐蕃就已經開始不斷侵犯中原。

吐蕃這個國家,領土面積小,資源也相對較小,儘管吐蕃王朝在西藏地區有一些資源,但由於地形險惡,交通不便,這些資源便很難有效開發利用。

與之相反是,中原王朝的地大物博。

因此吐蕃國寄希望於攻擊中原王朝獲取更多的資源和土地,以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有唐一朝,幾乎由始至終,都處在和吐蕃的爭鬥中。

唐太宗時期,雙方發生一次規模有限的衝突,唐軍擊退了吐蕃軍;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唐朝處於守勢,保住了西域;唐玄宗時期,吐蕃處於守勢。安史之亂期間和之後,吐蕃藉機控制了隴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鎮,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長安。

由此可見吐蕃這個國家起碼在軍事上確實有實力。

當然了明朝的吐蕃國,與唐時期的吐蕃王朝是兩個概念。

因爲吐蕃王朝在元一朝已經滅國,只是在元滅國後,原本納入元版圖的吐蕃宣慰司,又跟着宣佈獨立。

這纔有了現在的吐蕃國。

其無論領土面積,還是實力,與當初的那個吐蕃王朝都不可同日而語。

可就是這樣一個吐蕃國,現在竟然還做夢,幻想着祖上舊日榮光。

完全就是不知所謂。

帶兵出征的將領是樑國公藍玉,其他不論,單論打仗這一項能力,即便是大明開國虎將如雲,他也是能夠排進t1這一序列。

小小吐蕃自然不在話下,不過半年時間,便生擒拿吐蕃王室。

滅國回來後的藍玉,爲人變得更加目中無人、囂張跋扈。

經此一役後,藍玉放眼整個大明,還能夠讓他放進眼裡的人怕是已經不多了。

即便是老大哥,之前剛剛滅了高麗的李文忠,此時也已經不在藍玉眼裡。

皇宮這邊。

雖然老朱時刻把自己已經五十歲了掛在嘴邊,可他的身體倒是俊朗得很,這一年,老朱的第十五子誕生,取名爲朱植。

也就是原時空,大明的第一任遼王。

揚州這邊。

揚州師範大學舉辦的很成功。

應該說是,楊憲當初那一封寫給天下讀書人的信很成功。

入學的有志青年很多,人才也很多,其中很多並非是那種走投無路、沒有選擇的讀書人,他們是放棄了自己原本的大好前途。

裡頭不乏有從政務員離職,從事教育行業的。

看着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楊憲就會覺得大明有希望,他的功績點有希望。

這一年。

還發生了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事。

那就是大明軍工廠,後裝槍終於研發成功。

之前後裝槍研發的難點,主要在於氣密性。

現有的槍械,如果改成後裝式,漏氣厲害,子彈根本打不遠,最多不過二三十步。

如果加大火藥威力,倒是可以解決這問題,不過這樣一來,又容易導致炸膛。

這個問題解決不了的話,後裝槍優點再多,單這一條就判了死刑。

隨着鍊鋼技術的發展、車牀等一系列工業革命產物隨之出現。

軍工廠終於搞出了無縫鋼管,而有了無縫鋼管制作槍管,楊憲直接將原本的火藥也進行升級換代。

原本之所以沒有,無休止提升火藥的威力,那是因爲當火炮,火槍鐵質不行的時候,冒然這麼做,只會引起火器炸膛而已,而不是增加火器的威力。

取代現階段黑火藥的,不做他想,那就是無煙火藥。

無煙火藥製作並不複雜。

首先需要製作硝化棉,將棉短絨放在硫酸硝酸混合液中浸泡,然後取出棉花洗滌晾乾後,得到的就是硝化棉。

再用硫酸和酒精蒸餾製備乙醚,用乙醚和酒精混合液溶解硝化棉,然後加入光劑石墨、鈍化劑樟腦作爲穩定劑作用製成固體,固體經過壓片和分割做成顆粒,便能製成威力達黑火藥兩到三倍的無煙火藥了。

而如今既然已經成功研製出了後膛槍,那麼與之配對的金屬殼子彈自然少不了。。

子彈殼採用的材質,與之前確定不變,用的是銅。

一顆金屬殼子彈由底火(雷管)、發射藥、彈殼、彈頭幾個部分構成。

彈頭方面,尖頭長槍彈頭,製作起來並不困難。

不說如今已經有了工業車牀,以及其他各式工具,就算是純手工製作,以大明巧匠們的手藝也不成問題,只不過如此的話,就無法量產。

軍工廠生產出來的所有子彈頭都是銅皮鉛芯彈頭,加工尺寸嚴格按照楊憲的要求,雖然在產能方面要比之前的紙殼彈要小一些,但是工藝絕對沒有挑剔的。

而圓柱體的彈殼,採用了拉絲工藝,直接生產出來了銅管,然後切割成一截一截的就可以了。

發射藥方面,也就是火藥,無煙火藥問題,楊憲已經替他們攻克。

其中唯一的難點,就是底火(雷管),也就是雷酸汞。

雷酸汞是最早用的起爆藥,對火焰、針刺和撞擊有較高的敏感性。從發明後一百多年來,一直是雷管裝藥和火帽擊發藥的重要組分。

但雷酸汞安定性能相對較差、有劇毒,含雷酸汞的擊發藥易腐蝕炮膛和藥筒,在後世已經被另一種更安全的疊氮化鉛所取代。

可現在別說是疊氮化鉛了,就連雷酸汞發明也是困難重重。

要知道原時空,雷管可是以生命爲代價的發明。

現在即便是楊憲已經提供了雷酸汞完整的工藝,可由於這種火藥穩定性實在是太差,在研發過程中,仍舊發生了意外。

兩個火藥專家,在調試過程中,不小心引發了爆炸。

一人輕傷,一人重傷殘疾。

第4章 把這些稻苗給本府拔了第72章 北伐第一功,大明神候!第114章 飲鴆止渴234.第232章 整個日本都爲之瘋狂!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152.第152章 認命,卻不服命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第147章 真買樓第108章 科舉改革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第341章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4k)第60章 君子如玉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第46章 上京,賣菜!224.第223章 燒鵝第303章 不僅要撕下你這張老臉,還要放在地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爭朝夕!24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這回,怕是路走到291.第288章 這天下到底是我的,還是你儒家第84章 奶香炊餅153.第153章 會淹死人的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130章 一條鞭法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第123章 會試結束第47章 心裡苦的人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第339章 護短的朱標(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第8章 製鹽大業第145章 通往揚州的天字號車廂第319章 你什麼檔次,跟我吃一樣的菜餚?!262.第260章 劉老伯,你的學生有大出息啊第371章 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有這麼一尊菩薩217.第216章 鳥和鳥語第311章 東瀛與高麗(4k)205.第204章 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氣(4k)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286.第283章 天才設計師(4k)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264.第262章 讓劉伯溫父子回家養豬第23章 天字第一號勳貴第36章 民風225.第224章 皇后娘娘的手藝,還是一如既往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215.第214章 航海王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第90章 算計第56章 古董羹第15章 背鍋的老劉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第133章 意外驚喜第34章 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221.第220章 望遠鏡的妙用第345章 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4k)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師,兒子也不必不如老第134章 上山下鄉第339章 護短的朱標(4k)第350章 四個女人一臺戲(4k)207.第206章 失敗與失敗的相遇第42章 父與女第56章 古董羹第17章 揚州工人現狀273.第271章 局中局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兒241.第239章 滿載而歸!第22章 雪花酥第101章 幹得好啊第126章 大明榜樣第20章 第一次見面249.第247章 超越諡文正的誘惑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266.第264章 從吃的飽到吃的好(4k字)第368章 做這個時代的太陽156.第156章 手中當有刀第50章 鬼才藍玉第138章 殘次品第67章 血戰152.第152章 認命,卻不服命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157.第157章 壽宴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第109章 畜力軌道公共運輸系統第302章 建立政務員體系(4k)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242.第240章 失態的朱元璋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166.第166章 草原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第352章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第333章 島是寶島,但需要清清藤壺(4k)
第4章 把這些稻苗給本府拔了第72章 北伐第一功,大明神候!第114章 飲鴆止渴234.第232章 整個日本都爲之瘋狂!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152.第152章 認命,卻不服命第117章 大哥,我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事關第147章 真買樓第108章 科舉改革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第341章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4k)第60章 君子如玉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第46章 上京,賣菜!224.第223章 燒鵝第303章 不僅要撕下你這張老臉,還要放在地302.第297章 洪武大帝,只爭朝夕!243.第241章 老哥哥,兄弟這回,怕是路走到291.第288章 這天下到底是我的,還是你儒家第84章 奶香炊餅153.第153章 會淹死人的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130章 一條鞭法第96章 拉着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9章 人人都吃得起鹽的大明盛世第123章 會試結束第47章 心裡苦的人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第339章 護短的朱標(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第8章 製鹽大業第145章 通往揚州的天字號車廂第319章 你什麼檔次,跟我吃一樣的菜餚?!262.第260章 劉老伯,你的學生有大出息啊第371章 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有這麼一尊菩薩217.第216章 鳥和鳥語第311章 東瀛與高麗(4k)205.第204章 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氣(4k)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286.第283章 天才設計師(4k)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264.第262章 讓劉伯溫父子回家養豬第23章 天字第一號勳貴第36章 民風225.第224章 皇后娘娘的手藝,還是一如既往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210.第209章 儒子不可教!215.第214章 航海王第300章 賤籍胥吏,與倡優同籍(4k)第90章 算計第56章 古董羹第15章 背鍋的老劉261.第259章 故人重逢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195.第195章 大明第一個親王(4k)第336章 或許,我是說或許(4k)第133章 意外驚喜第34章 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有衣服穿221.第220章 望遠鏡的妙用第345章 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4k)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第33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師,兒子也不必不如老第134章 上山下鄉第339章 護短的朱標(4k)第350章 四個女人一臺戲(4k)207.第206章 失敗與失敗的相遇第42章 父與女第56章 古董羹第17章 揚州工人現狀273.第271章 局中局第118章 不愧是我的好大兒241.第239章 滿載而歸!第22章 雪花酥第101章 幹得好啊第126章 大明榜樣第20章 第一次見面249.第247章 超越諡文正的誘惑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266.第264章 從吃的飽到吃的好(4k字)第368章 做這個時代的太陽156.第156章 手中當有刀第50章 鬼才藍玉第138章 殘次品第67章 血戰152.第152章 認命,卻不服命第111章 二皇子殿下,你再想想157.第157章 壽宴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第109章 畜力軌道公共運輸系統第302章 建立政務員體系(4k)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242.第240章 失態的朱元璋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166.第166章 草原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第352章227.第226章 少女第一次仰望星空第333章 島是寶島,但需要清清藤壺(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