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

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

俗話說,平生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

李善長是做過虧心事的。

雖然他不認爲自己有錯,可心裡比誰都清楚,這事兒一旦爆發,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

所以他怕了。

心中沒少後悔,爲什麼當初沒有檢舉揭發胡惟庸呢?

他更恨,恨胡惟庸拖自己下水,恨他造反竟然失敗。

否則哪有今天的事情。

但不論他怎麼想,事情都已經發生了。

現在他只能祈禱,知情人不多,口供也沒有落到皇帝手裡。

儘管這種可能性不大。

人,總是會抱着僥倖心理的。

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他心中的僥倖也越來越大。

都這麼久了,皇帝還沒有動靜,且太孫依然每日都來跟隨他學習。

雖然太孫身邊多了幾個護衛,可理由也很充分,防備毛驤餘黨報復。

這一切無不表明,皇帝還未發現真相。

儘管覺得不可思議,可他懸着的心也慢慢放了下來。

而且他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完美的理由。

自己是文官第一人,位高權重,深受皇帝信任。

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毛驤也不敢輕易動自己。

所以他抓丁斌的事情,很可能就只有幾個人知道。

進京抓自己的事情,更是嚴格保密,沒有告訴其他人。

當時圍捕毛驤的時候,當場就殺死了數十人。

很可能知道真相的人,也一起被殺了。

如此一切就解釋的通了。

知道真相的全死了,皇帝自然也就無從知道真相。

如此腦補了一番,李善長心中的擔憂減去了不少。

現在就剩最後一個隱患,口供在哪。

毛驤肯定是錄了口供的,且被圍捕的時候也沒有帶在身上,否則早就被搜出來了。

那麼他將口供放在了什麼地方?

會不會被別人查到?

又擔驚受怕了許多天,依然沒有什麼動靜。

毛驤及其黨羽全都被抄家,口供也沒有出現。

錦衣衛被清洗後重建,對毛驤查辦的案件進行復查,依然沒有發現口供。

太孫照常來自己這裡學習……

漸漸地,他的擔心也放了下來。

雖然口供不知道在哪,但知情人應該都已經死了,口供也應該找不到了。

再說,就算找到了又如何?

人證都已經死了,只要自己咬死不承認,誰又能拿我怎麼樣?

皇帝也不會僅憑一份不知道真假的口供,就定自己的罪。

大不了自己辭官回家。

想通了這些,李善長徹底放下心來,再次投入了工作中去。

陳景恪一直在關注他的動靜,自然知道他的變化。

雖然不知道他的心理路程,卻也能猜到,他大概率是認爲自己安全了。

老李啊老李,你確實有點不地道了啊。

老朱雖然刻薄了點,但對你是真夠意思。

你這麼做,着實有點讓人齒冷。

算了,就先讓他再蹦躂幾天吧,一切等這一輪變革完成再說。

——

關於錦衣衛,本來朱元璋的計劃是,等時機成熟,讓朱標清算毛驤,收穫一波人心。

然後再進行改組。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只能自己親自動手收拾了。

至於改組錦衣衛之事,也不提了。

“李善長之事告訴咱,背地裡隱藏着許多見不得人的勾當。”

“現在朝廷變革不斷,很容易爲人所趁。”

“所以,錦衣衛還是有其存在必要的,改組之事以後再說吧。”

對此,陳景恪也只是嘆息,並未反對。

革新,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大政府。

最怕的就是上面的人勾心鬥角,下面的人陽奉陰違。

所以,錦衣衛確實有其存在的價值。

僅僅是震懾力,就足夠讓很多人不敢生出小心思。

雖然改組之後依然能刺探情報,但震懾力會下降許多。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朱元璋的主觀意願。

發生了這件事情,恐怕沒有人能勸的動他了。

就在陳景恪準備再次投入學習的時候,又一個好消息傳來。

《華夏簡史》定稿了。

這個消息,讓老朱的心情好轉了不少。

將陳景恪喊來,一起審覈書籍內容。

陳景恪自然也很想知道,這書的成品到底是怎麼樣的。

翻開第一個故事,盤古開天,第二個故事,女媧造人。

兩個神話故事之後,就進入了遠古時代。

燧人氏、有巢氏、神農氏等等,人類先祖篳路藍縷,帶領人類走向富強。

然後就是人皇軒轅登基爲帝,開啓了人類的新紀元。

也是黃帝歷的起始點。

從這一天開始,往前的時代,稱之爲史前。

從這一天開始,往後的時代,稱之爲黃曆。

也正是從這時期開始,重點就變了。

除了講華夏文明的發展史,還花了許多語言,去講述華夏族羣是如何分散遷徙的。

有的是主動外遷,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比如匈奴的祖先,就是主動外遷去草原謀生。

有的是在內部爭鬥中失敗,被迫外遷。

比如蚩尤兵敗南下,演變出了百越。

總之就是,在這片大地上,所有族羣都是華夏人演變而成的。

留在中原的華夏主體,演變成了現在的漢人。

所以,大家都是一個祖先,伱們都是分出去的支脈。

漢人是主脈。

主脈統治支脈,是天經地義之事。

而你們不服從大明的管理,是違背禮法的,需要狠狠的教訓。

如果支脈在外面混的不如意了,也可以選擇重新迴歸融入主脈。

看完之後,陳景恪還是相當滿意的。

朱元璋也很是滿意,大明宗主國的地位更牢固了。

但也有他不滿意的地方:“將儒家和孔子擡的太高了,置諸多先賢於何地?”

陳景恪自然知道,老朱這不是爲先賢打抱不平,而是對孔家多有不滿。

當初他就曾下令,祭孔止於曲阜。

只可惜,讀書人根本不聽,此令也就作罷了。

可這事兒他是真沒辦法:

“編寫此書的是儒生,會擡高儒家和孔子的地位也正常。”

朱元璋說道:“咱不管,今日你必須出個主意,讓咱出出心中的惡氣才行。”

陳景恪苦笑不已,再過五十年,和儒家對着幹他都敢。

可現在,那就是自找不痛快。

不過……要說噁心一下儒家,也不是沒有辦法。

這個想法,還是來自於前世看過的一本小說。

仔細回想那本書中所說的辦法,他心中漸漸有了主意:

“辦法倒是有一個,就看陛下願不願意了。” 朱元璋本來只是想發發脾氣,沒想到他竟然真的有辦法,馬上就來了精神:

“快說,是什麼辦法?”

陳景恪說道:“建立聖賢廟,由國家祭祀,地位高於文武二廟。”

朱元璋疑惑的道:“聖賢廟?詳細說說,都祭祀誰?”

陳景恪笑道:“自然是祭祀我華夏列位先賢。”

“燧人氏、有巢氏、神農氏、黃帝、老子、孔子、管子、墨子……”

“諸子百家,歷朝歷代的仁人志士,皆在祭祀之列。”

朱元璋眉頭微皺:“這能行?”

陳景恪胸有成竹的道:“別急啊,最關鍵的還在後面。”

“黃帝乃人文始祖,陛下就將這個名號給坐實了。”

“道家是諸子百家裡最早大興的,孔子都曾去聽老子講過課。”

“諸子百家,也多受到他的學問啓發才創立。”

“封他當個至聖先師沒問題吧?”

“至於孔子,首創私學,有教無類……”

“封他爲萬世師表,想必他老人家九泉之下,也會很欣慰的。”

人文始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朱元璋是什麼人,瞬間就明白了這三個頭銜所代表的意義。

這三個頭銜,孰輕孰重?

自然是人文始祖最重,至聖先師其次,萬世師表居末尾。

直接將孔子貶到老三去了。

而且還能讓儒家無話可說。

黃帝當人文始祖,你們儒家有意見?

讓老子當至聖先師,也完全合情合理。

孔子都承認,去聽老子講過課,你們要反對?

要知道,老子可是有傳人的。

道家和道教是一體兩面,別真把他們當病貓了。

儒家要是敢反對,他們第一個跳出來開噴。

到時候朝廷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而萬世師表,也完全符合孔子的思想,也是對他的表彰。

你們儒生難道要反對?是認爲他老人家不配嗎?

可一旦他們接受這個概念,那孔子就將永遠被黃帝和老子壓一頭。

想到這裡,朱元璋簡直不要太高興:

“哈哈……好好好,這個法子好。”

“咱就知道你小子一肚子鬼點子,肯定能想出好法子。”

“這次咱要讓那羣儒生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陳景恪‘陰險’的笑道:“嘿嘿,陛下別急啊,光有聖賢廟還不行。”

“儒家完全可以不加以理會,到時也起不到多大效果。”

“所以,朝廷必須要想辦法提高聖賢廟的地位,擴大它的影響力。”

朱元璋催促道:“有什麼好主意,快說。”

陳景恪沒有吊胃口,說道:“祭祀啊,每年規定幾個重大節日,朝廷組織祭祀聖賢廟。”

“要求各藩屬國,建立聖賢廟供奉先賢。”

“有藩屬國來朝,也必須先去聖賢廟參拜。”

“道教肯定是最高興的,讓天下道觀都單獨開一座大殿,供奉諸位聖賢。”

“如果沒有條件修那麼大的宮殿,至少也要將黃帝、老子和孔子三位供奉起來。”

“而且《華夏簡史》不是已經成書了嗎,直接在書裡將他們的頭銜給掛上。”

“到時候要求所有讀書人,都必須熟讀華夏簡史。”

“要求所有藩屬,必須全民推廣此書……”

“隨着《華夏簡史》影響力的擴散,這三個頭銜也將深入人心。”

“雖然沒有辦法動搖儒家的地位,但卻能降低孔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進一步削弱曲阜那一家的影響力。”

朱元璋雖然很興奮,腦子依然很清醒,搖搖頭說道:

“辦法不錯,但有些操之過急了。”

“《華夏簡史》不要動,否則引起讀書人抵制就弄巧成拙了。”

“先推廣這本書,讓天下人都學。”

“等影響力擴散,再順勢修建聖賢廟,給他們三位上尊號。”

“如此儒生們就算反對也晚了。”

陳景恪說道:“還是陛下考慮周全。”

“不過這些方法,也只能噁心一下儒家罷了,並不影響他們的地位。”

“儒家的地位,其實來源於對官場的壟斷。”

“只有儒家門人才能科舉爲官,天下人自然都會去學習儒學,然後維護儒家和孔家的地位。”

“科舉倒也考算學,可算學是應用學科,不涉及人心思想,根本就無法對儒家造成影響。”

“如果陛下想從根本上,動搖儒家和孔家的地位,必須打破只有儒家才能爲官的局面。”

朱元璋搖頭道:“這談何容易啊,儒家大勢已成,咱也有心無力。”

陳景恪點點頭,忽然說道:“倒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此法需要很長時間佈局才行。”

朱元璋驚訝的道:“哦,什麼辦法?”

陳景恪說道:“給它找個對手。”

朱元璋連連搖頭:“不成不成,諸子百家早就消亡,誰能當他們的對手?”

“況且儒家勢大,若咱敢重用其他學派,恐怕他們馬上就要起來造反。”

陳景恪笑道:“誰說諸子百家全部消亡了?儒道法兵四家一直傳承未絕。”

“我們可以擇其一,作爲儒家的對手。”

“兵家的短板太過明顯,可以排除。”

“道家無爲而治,且和儒家糾纏太深,也不適合。”

“最合適的就是法家。”

“朝廷也無需刻意擡高法家的地位,更無需宣揚法家思想。”

“只要對司法體系進行改革,建立完整的司法體系,就足夠了。”

朱元璋更加疑惑,但他知道陳景恪向來不說空話。

此時聽他說起司法體系,就知道準是又有大計劃了。

心情馬上就變得興奮起來,追問道:

“好好說說,這個司法體系是什麼東西。”

陳景恪解釋道:“司法體系,顧名思義就是完整的,處置案件的司法系統。”

“現在大明的司法體系,嚴格來說只有兩級。”

“其一是刑部和大理寺,其二是各布政司的按察使。”

“在地方上,審理案件的是地方行政主管,也就是知府和縣令。”

“這些人大多都沒有專門學過大明律,審理案件要麼靠師爺,要麼就憑喜好。”

“很容易做出違背大明律的判決。”

“而且地方行政主官,負責一地的大小事務,也非常繁忙,哪裡有時間天天坐堂?”

“這也導致了案件的審理效率低下。”

“朝廷完全可以在府、縣,設立專門審理案件的機構。”

“該機構不歸行政主官管理,而是由上一級直接管理。”

“如此既能分地方主官的權力,又能提高案件的處置效率。”

“關鍵是,專業的提刑司體系,就是滋養法家思想的溫牀。”

“就算一開始提刑司全是儒家的人,當他們天天和律法打交道,也會慢慢的變成法家門徒。”

“如果科舉再專門開設律法科,只有通過律法考試的人,才能進入司法體系爲官。”

“那專門研究律法的人就會更多。”

“如此,總有一天法家會重新崛起。”

“到那個時候,儒家和孔家的地位,纔會被從根本上動搖。”

(本章完)

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177.第176章 異常第258章 得償所願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346章 血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228.第227章 力學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第3章 奪嫡旋渦第241章 漢四郡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237章 無題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356章 當面抽老朱大嘴巴子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351章 無題第237章 無題102.第102章 假鈔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200.第199章 錢錢錢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82章 心眼真多啊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4章 奇藥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54章 目標,倭國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283章 留聲機第84章 徐達還朝請假一天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204.第203章 謀高麗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73章 皇恩浩蕩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89.第89章 恩及父母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365章 滄海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44章 這孩子,能處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75章 竹書紀年禪位大典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250章 南洋攻略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15章 太孫伴讀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第11章 鴕鳥朱標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177.第176章 異常第258章 得償所願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346章 血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228.第227章 力學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第3章 奪嫡旋渦第241章 漢四郡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237章 無題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356章 當面抽老朱大嘴巴子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351章 無題第237章 無題102.第102章 假鈔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200.第199章 錢錢錢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82章 心眼真多啊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361章 各人的命運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4章 奇藥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54章 目標,倭國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283章 留聲機第84章 徐達還朝請假一天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204.第203章 謀高麗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73章 皇恩浩蕩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89.第89章 恩及父母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365章 滄海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44章 這孩子,能處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75章 竹書紀年禪位大典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250章 南洋攻略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15章 太孫伴讀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第11章 鴕鳥朱標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