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

眼見衆人商量好針對猶大的辦法,朱雄英才開口說道:

“要去查一查沿海的幾個口岸,咱們開海這麼久,說不定他們已經滲透進大明瞭。”

衆人都深以爲然。

陳景恪嘆道:“其實他們早在宋朝時期,就已經進入華夏了。”

朱元璋驚訝的道:“什麼,爲何我沒有聽說過?”

陳景恪提醒道:“陛下可還記得蒲壽庚?”

朱元璋震驚的道:“蒲氏是猶大?”

蒲壽庚,南宋末年的西域胡商,從事海貿生意。

華夏向來輕視商賈,南宋卻破格任命其提舉泉州市舶司,可見對其是何等優厚。

然而他卻投降元朝,引元軍攻打南宋抵抗勢力,並殺南宋宗室三千餘人。

不過他們也很快就遭到報應。

他們習慣的用老辦法來對付元朝,然而元朝根本就不吃他們那一套。

和我們爭奪海貿利潤是吧?那你去死吧。

元廷出兵泉州城,盡屠蒲氏族人。

不過蒲氏當時家大業大,在其他地方依然擁有極強的實力,得以傳承下來。

老朱對蒲氏也是厭惡到極點。

等到大明建立,以蒲壽庚不忠爲由,將蒲氏男子盡皆貶爲奴籍。

只是當時蒲氏開枝散葉遍佈天下各處,很多蒲氏子孫通過改名換姓逃過一劫。

言歸正傳。

聽到陳景恪提起蒲壽庚這個人,朱元璋自然很震驚。

朱標等人也同樣震驚不已,沒想到他們竟然是猶大。

陳景恪解釋道:“我也是前不久才得知猶大的存在。”

“害怕大明被滲透,就派人去調查,最後查到了蒲氏的身上。”

“他們靠着商業起家,通過賄賂官吏取得政治地位。”

“關鍵時刻毫不猶豫的出賣舊主,攀附新的強者繼續吸血。”

“此等行爲和猶大慣用伎倆非常相似。”

“於是我就專門查了蒲氏的來歷,他們應該是大食國的猶大,並以大食人的身份來華夏定居。”

“其實在他們之前,北宋時期就有猶大出沒。”

“先是依附北宋,等金國攻破汴京,他們又想投靠金國。”

“只是當時金國更喜歡用搶的,根本就看不上他們,連他們一起搶了。”

“他們一看投靠不成,就又跟隨宋室南下……”

“宋室還以爲他們有忠心,對他們很是優渥。”

“尤其是在海貿方面,爲他們開了很多便利之門……”

“所以,南宋時期的大海商很多都是胡人。”

“而這些胡人裡面,很大一部分就是猶大。”

“蒲壽庚能創造偌大的勢力,也是南宋猶大集體努力的結果……”

這一番話七分假三分真,就是爲了告訴老朱這個族羣的危害。

而且也不用害怕被拆穿。

因爲宋末和元末戰亂,大量的資料遺失,大量的人死於非命,很多東西根本就無從查起。

就連蒲氏的後世子孫,都不一定清楚祖上具體發生了什麼。

就算證實這番話裡面有虛假成分,也可以用調查出錯來解釋,不會有任何人懷疑他故意造假。

事實上,只要證明蒲氏是猶大就足夠了。

剩下的部分,就算有人告訴老朱是虛構的,他都不會相信。

事實也確實如此,老朱壓根就沒有懷疑此事的真假。

聽完陳景恪的介紹,一張老臉陰沉的像是要下雨一般。

朱標、朱樉、朱雄英也同樣如此。

一開始陳景恪給他們說猶大如何如何,他們雖然很重視,但並不認爲自己會成爲受害者。

一方面是離的太遠,不覺得對方真能跑過來。

還有一部分是華夏人的驕傲。

區區寄生蟲算個什麼,稍微針對一下就解決了。

但現在不一樣了,這事兒真真正正發生在華夏身上了。

切膚之痛,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老朱直接問道:“蔣𤩽呢,還沒回來嗎?”

朱標立即說道:“我這就下旨讓他回來,徹查大明內部有多少猶大。”

朱雄英建議道:“不只是要查,還要將猶大的行徑告訴天下人,如此朝廷才能師出有名。”

“天下人認清了猶大的真面目,就會自發的抵制他們。”

老朱讚許的道:“好,此事就交給你和景恪了,儘快將猶大的過往歷史彙編成冊。”

陳景恪想了想,說道:“直接反猶大,很容易傷及無辜。”

“也會給不知道真相的外人,留下一個大明不能容人的印象。”

“而宗教鬥爭,在全世界都比較容易被人接受。”

“甚至咱們還能和基教、伊教聯合絞殺猶教。”

“所以,咱們對外的口徑,最好還是針對猶教。”

朱元璋並不是太能理解這一點的區別,但無所謂:

“咱不管是反猶大還是反猶教,咱要讓大明再無猶大,永無猶大。”

陳景恪說道:“有您這句話就足夠了,現在想收拾他們很簡單。”

朱元璋頓時就知道他有主意了,問道:

“你又想到什麼陰損的主意?”

陳景恪笑道:“儒釋道三家聯手,想必會非常壯觀吧。”

——

陳景恪沒有着急去操作,而是找了一羣人編寫猶大史書。

從他們雀佔鳩巢,自迦南人手裡搶到落腳地,到之後一次次寄生強者吸血,又一次次背叛。

期間又一次次搞種族滅絕,引得天怒人怨,爲天下共同唾棄。

如果你認爲這是域外之事,與華夏無關,那就大錯特錯了。

蒲壽庚瞭解一下。

南宋就是被他們出賣的,被殺死的不只是三千宗室,還有數不盡的士大夫。

這都是記錄在史書上的。

總之,這本書將猶大無恥、貪婪、殘忍的嘴臉,全都揭露了出來。

書寫好之後,他沒有直接發行天下,而是找來了宗教司佛道兩家的代表。

將這本書給他們看。

“太上皇的意思是,讓大明永無猶大立足之地。”

張宇初和佛教代表圓性,都很是頭疼,這事兒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總不能指望佛道兩教動手殺人吧?

陳景恪自然也知道這一點,繼續說道:

“猶大是以猶教爲核心形成的,所以猶大都會信奉猶教,接下來朝廷會將猶教定性爲邪神淫祀。”

“剩下的,就不需要我多說了吧?”

張宇初和圓性連連點頭,表示明白了。

話說到這裡,如果還不明白他們也不配當佛道的代表了。

兩人拿着那本書就離開了,準備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琢磨琢磨怎麼針對那個猶教。

要說效率,那還得是佛教。

沒幾天他們就拿出了一套說辭,猶大是羅剎夜叉轉生,專門禍害人間。

錢財動人心,所以他們最喜歡經商,然後用錢財腐蝕人。

他們用錢買的不是你的貨物,而是你的陰德。

只要你和他們交易,就會損陰德,禍及子孫。

而猶教,就是他們編寫出來蠱惑人心的魔經,看了聽了都會損陰德。

所以大家看到猶教一定要趕緊去衙門報告,然後來佛寺請求庇護。

當這套理論擺在陳景恪面前的時候,他都震驚了。

如果不是身份不合適,他都要大喊一聲佛教牛皮六六六了。

道教一看,這不行啊。

最近千年華夏的神話體系,是佛道兩家共同搭建的,不能只有你自己用啊。

於是就來了一招拿來主義。

伱佛教用羅剎夜叉轉生,那我就用地府惡鬼轉生。

後面的不變,抄。

反正五德論本來就是華夏的東西,被你們佛教拿去用,現在我們再拿回來很合理吧?

不過他們也不是完全照抄,還是弄了一點創新的。

這是我們道教的護身符籙,拿着它就能受到神靈保護,免遭猶大竊取德運。

但神也救不了該死之人。

這個符籙是用來保護無意中和猶大產生交集之人的。

如果你們無法控制心中的貪慾,主動和猶大交易,這符籙就沒用了。

佛教自然不會說什麼。

兩教鬥了千年,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雙方互相拿來拿去就是常態。

然後他們就把符籙這一套抄了過來,弄出了開光佛寶保護信徒。兩家就這樣你抄我,我抄你,很快就把這一套體系給完善了。

就在這時,一身血腥味的蔣𤩽回京。

先是去見了皇帝彙報工作,並領了新任務。

然後他就來拜見陳景恪:“陳伴讀,陛下讓屬下來聽您吩咐。”

陳景恪給了他一本《猶大書》,將蒲氏的內容重點圈了出來:

“太上皇希望大明永無猶大……我已經吩咐宗教司,將猶教列爲邪教。”

“但此舉必然會遭到讀書人的反對,陛下需要一份能堵住所有人嘴的證據。”

蔣𤩽秒懂,說道:“是,屬下會以最快的速度,將證據呈送陛下。”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去吧,此事辦好了,我保你全身而退。”

蔣𤩽虎軀一震,激動的道:“謝陳伴讀,此恩屬下沒齒不忘。”

陳景恪笑道:“應該謝太上皇和陛下,大明不會讓功臣流血又流淚,去吧。”

“是。”蔣𤩽躬身後退十幾步,才轉身離去。

蔣𤩽立即展開行動,一部分人南下去尋找胡商問情報,一部分人出動去抓捕蒲氏後裔。

對於錦衣衛的動作,文官集團很是警惕。

皇帝突然將他召回,然後錦衣衛就展開如此大規模行動,肯定不簡單。

不過發現被查的是蒲氏,大家就不說啥了。

當年蒲壽庚背刺南宋,不光殺死了三千宋朝宗室,還有無法計數的士大夫被殘害。

讀書人對他們有多厭惡可想而知。

事實上,前世明朝民間一直對猶大不友好,很大程度就是讀書人討厭他們。

現在見錦衣衛再次針對蒲氏,讀書人自然不會反對。

相反,還在一旁看起了熱鬧。

且說佛道兩家互相抄對方的創意,然後再進行拓展創新。

很快就拿出了一套簡單,卻非常實用的,具有針對性的說辭。

當最終的成品擺放在眼前的時候,陳景恪還能說啥。

大手一揮,賞。

每家獎勵兩座廟觀,額外發放一百張度牒。

自宗教司重組,朝廷就收緊了廟觀名額和度牒數量的發放。

甚至嚴格到了,按張發放度牒的程度。

所以,對於兩教來說一百張度牒的獎勵,是非常的豐厚了。

他們自然是非常的高興。

還是陳伴讀做事敞亮啊,從來不讓人白忙活。

推行這套理論的時候,就更加的積極了。

被陳景恪重點扶持的媽祖信仰,自然不甘落後。

他們也奉行拿來主義,直接將佛道兩教編寫好東西抄了過來。

不過根據媽祖海洋女神的神職,進行了一些創新。

比如,凡是有猶大猶教存在的地方,都不會受到媽祖庇護。

船上有相關物品?

對不起,媽祖不保佑你。

當陳景恪看到這一條的時候,徹底放下心來。

媽祖親自下場,猶大這輩子都別想進入中國文化輻射的海域。

以華夏今日今時的世界地位,尤其是在貿易圈的地位,約等於他們告別了海洋。

在大航海即將到來的時代,無法下海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尤其是對猶大這樣靠商業生存的流浪族羣,後果更是致命的。

而且別忘了,這個時代基教也同樣反猶。

如果東方的反猶信息傳到西方,他們會怎麼做,相信不用多說。

說個冷知識,大家都認爲伊教極端。

然而事實上,在過去的千年裡,伊教對猶大相對來說是比較的。

諷刺的是,幾百年後猶大反噬宿主的本性再次暴露。

他們還說出了那句很著名的笑話:猶大被屠殺的時候,沒有得到過任何幫助。

實在是讓人笑拉了。

宗教方面做好準備之後,陳景恪終於展開了下一步的行動。

將編寫好的《猶大書》刊行天下,並且售賣價格極低。

很多讀書人奔着陳景恪的名聲,購買了此書觀看。

然後他們震驚了。

不是震驚於世界上竟然有這樣卑劣的族羣,而是震驚於陳景恪的狠辣。

你和這個猶大到底有什麼仇啊?

竟然將人家給抹黑到這種程度?

是的,大家普遍並不相信書上的內容。

雖然我們華夏看不起蠻夷,可那也不是因爲他們多麼邪惡,而是因爲他們愚昧落後。

你這書裡,將猶大描寫的簡直十惡不赦。

世界上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族羣?

肯定是他們得罪過陳景恪,所以他纔會如此不要臉的抹黑。

而且還將蒲氏和猶大放在一起,更是荒謬。

錦衣衛去查蒲氏的原因,也終於有了。

肯定是陳景恪乾的。

爲了潑髒水,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啊。

對於讀書人的看法,陳景恪並不理會,完全沒必要。

因爲很快他們就會知道,這上面的東西都是真的。

接下來,陳景恪給幾個市舶司寫信,以後所有的船隻上都必須有這本書。

每一個出海的船員,都要熟悉上面的內容。

否則,不允許出海。

這一下文官集團終於坐不住了。

一開始陳景恪利用宗教、刊印書籍,去針對一個族羣,大家還能裝作沒看到。

哪怕他利用了錦衣衛去查,大家也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現在竟然要利用行政系統強行推廣此書,那絕對不行。

一來是觸動了行政系統的利益。

二來我華夏雖然驕傲看不起蠻夷,可如此針對一個族羣,也非仁者所爲。

但是,等他們拿此事彈劾陳景恪的時候,早有準備的朱標也拿出了一份調查報告。

“這是錦衣衛的調查報告,《猶大書》上記錄之事基本爲真。”

“背叛南宋,屠殺南宋宗室和士大夫的蒲氏,就是潛伏在華夏的猶大領袖。”

“譁……”這下羣臣不淡定了。

趕緊接過調查報告看了起來。

錦衣衛是得到了陳景恪指點的,跑到南方港口城市,找各個部族的胡人調查。

得道的情報五花八門,有說猶大好的,也有說他們不好的,還有無所謂的。

關於同一件事情,甚至能出現許多不同的看法。

這是正常的,大家站的立場不同,接觸到的信息也不同,看法也就千差萬別。

但錦衣衛將情報彙總之後發現,陳景恪之前說的那幾次種族滅絕事件,都真實存在的。

他們左右橫跳,攀附一個又一個強者,也是真實存在的事情。

至於蒲氏那邊的情報……

蔣𤩽是個聰明人,很清楚上面想要什麼樣的證據。

尤其是還得到了陳景恪的暗示,他自然知道該怎麼辦。

於是,蒲氏的後人就供出了很多所謂的隱蔽信息。

他們確實是大食國猶大,祖上遷徙大宋,想要在這裡獲得一塊土地建國。

只是華夏重農輕商,他們蹉跎幾代人都未能如願。

一直到蒲壽庚時期,靠着鑽營和猶大集團的支持,終於進入了官場。

甚至一度成爲參知政事——這是能左右軍國大事的中樞高官。

他們終於看到了建國的曙光。

可惜南宋自身難保,他們眼見事不可爲,就背刺南宋投降元朝。

蔣𤩽是審訊高手,更知道什麼樣的口供容易取信於人。

他審問了很多蒲氏族人,拿到了很多口供。

有些人的口供啥都不知道,有些人的口供亂七八糟,有些人的口供則說的比較有條理。

但人就是這樣,高度相似的口供,會懷疑是僞造的。

雜亂的口供,大家反而覺得更加真實。

文官們看到這份前後矛盾的口供,果然沒有懷疑。

並且很快就從這些口供裡梳理出了有用信息。

蒲氏確實是猶大……一切都是爲了找一塊土地建國。

當這兩條信息被確定,剩下的已經不重要了。

此時,他們只有一個想法:猶大必須死。

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07.第107章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13章 思烹狗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268章 無題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45章 葬禮?秀場!第58章 唯儒獨尊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30章 預見能力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107.第107章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25章 明心志第73章 皇恩浩蕩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258章 得償所願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106.第106章 再搞定變色油墨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136.第136章 扒皮王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43章 暴斃第7章 將計就計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8章 御下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38章 聖人言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15章 太孫伴讀第30章 預見能力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0章 預見能力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15章 太孫伴讀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第311章 用工荒第348章 屠殺繼續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35章 大本堂開課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187.第186章 定黃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89.第89章 恩及父母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209.第208章 無題第20章 聽你爹我的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65章 組建海軍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15章 太孫伴讀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3章 奪嫡旋渦第38章 聖人言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38章 聖人言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268章 無題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
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07.第107章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13章 思烹狗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268章 無題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45章 葬禮?秀場!第58章 唯儒獨尊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30章 預見能力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107.第107章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25章 明心志第73章 皇恩浩蕩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258章 得償所願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106.第106章 再搞定變色油墨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136.第136章 扒皮王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43章 暴斃第7章 將計就計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8章 御下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38章 聖人言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15章 太孫伴讀第30章 預見能力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0章 預見能力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15章 太孫伴讀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第311章 用工荒第348章 屠殺繼續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35章 大本堂開課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187.第186章 定黃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89.第89章 恩及父母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261章 亂認祖宗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209.第208章 無題第20章 聽你爹我的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65章 組建海軍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15章 太孫伴讀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3章 奪嫡旋渦第38章 聖人言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38章 聖人言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268章 無題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