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這孩子,能處
突然,實在太突然了。
呂氏前幾天還好好的,怎麼說沒就沒了?
一般的太子妃薨逝,並不會引起太大的動靜。
但朱標不一樣,大明副皇帝可不是吹出來的,他的太子妃地位很高。
這麼重要的人物暴斃,自然是朝野震動,話題性一度蓋過了科舉重啓和趙瑁案,
羣臣紛紛上表哀悼,勸說太子節哀。
朱標的表現很奇怪,難過自然是有的,卻一直不肯去靈柩看呂氏。
羣臣並沒有多想,只以爲他們伉儷情深,不願面對。
朱元璋表現的很是惋惜,讓宗人府和禮部操辦喪事。
並沒有人懷疑太子妃的死因,蓋因之前沒有絲毫風聲。
知道真相的那幾個人,也都牢牢的將嘴巴閉上,不敢透漏一絲消息出去。
毛驤得知太子妃此事,嚇的渾身癱軟,坐在椅子上半天站不起來。
從此之後就變得沉默寡言了許多,行事也有所收斂。
陳景恪聽到太子妃呂氏暴斃的消息,沉默了許久。
他又不傻,自然不相信什麼暴斃。
她的死,可以說起因皆是因爲自己。
若沒有自己的那一番操作,她也不會被懷疑,前世就順利等到了朱允炆繼位。
而現在一切都變了。
朱元璋心目中最重要的三個人是誰?
毫無疑問,馬皇后、朱標、朱雄英。
但凡有一點可疑之處,他必然會一查到底。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只要呂氏做過什麼,必然能查出蛛絲馬跡。
甚至就算她沒做過,只要朱元璋產生了懷疑,她也很難活下來。
只是沒想到的是,朱元璋下手會這麼快這麼幹脆。
果然不愧是開局一個碗得天下的人。
至於爲什麼是用暴斃的方法,而不是先廢除太子妃,然後再殺掉。
這個倒是很好猜,家醜不可外揚。
要是傳出太子妃謀害太孫的消息,皇家將威嚴掃地。
對朱雄英來說,也容易造成心理陰影。
也會讓後宮其她嬪妃產生不該有的想法。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自此讓唐朝的皇位傳承充滿了血腥味。
老朱可不想大明也變成這個樣子。
且呂氏能體面的死,估計也和她孃家的情況有關係。
她沒有兄弟姐妹,家裡就她一個女兒,父親呂本在五年前就去世了。
可以說呂家就她一個人。
如果她孃家還有人,朱元璋絕對不會這麼輕易就放過她。
更可能是,先用趙瑁案將呂家全拖下水,然後以此爲藉口廢太子妃。
再過上幾天,就會傳出廢太子妃羞愧自縊的消息。
然後一口薄棺了事。
現在至少她還是以太子妃的身份下葬的。
讓她暴斃,估計也有一部分是防着淮西一系暴動。
雖然朱元璋一直敲打淮西派,但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朱標和朱雄英還活着,朝堂就必有他們一席之地。
作爲勳貴,與國同休的前提也是皇位順利傳承。
害朱雄英,就是要他們的命,他們不拼命纔怪。
雖然呂本一家沒有什麼人了,但還是有親族和師生故舊在的。
淮西派會將這些人全弄死,震懾所有人。
而且他們很可能會藉此機會擴大打擊面,壯大自己的派系。 這也是朱元璋不願意見到的。
想通了這些,陳景恪也不得不感慨,政治遠比自己想的要複雜。
前世很多人在網上指點江山習慣了,總覺得肉食者也就那樣,並不比自己強。
自己坐在他們的位置上,肯定也能做的好。
真正接觸過頂級肉食者,他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兒。
真把一個政治小白放在這個位置上,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還好自己一來就弄了兩張護身符,可以站在高處一點點觀摩學習。
否則,就自己的出身和見識,還不如老老實實當個醫生,平平安安過一輩子。
要說陳景恪自己有沒有愧疚什麼的,其實他內心很複雜。
對這一世的呂氏來說,確實有點愧疚,爲了保護自己將她推入火坑。
但想想前世的朱允炆,又覺得她死的好。
朱雄英對於呂氏的暴斃也很震驚,雖然並沒有表現出特別難過,卻也主動要求以兒子的身份穿孝送終。
朱標什麼都沒說,朱元璋竟也沒有反對,甚至還非常的欣慰。
陳景恪在意外之餘,略微一想就猜到了緣由。
孝心。
後宮嬪妃病逝,他讓朱標披麻戴孝。
朱標不同意,死的又不是我娘,現在穿孝不知道的還以爲給你穿的呢。
老朱氣的拿着劍追了他好幾條街。
難道朱元璋真的不知道禮法?
不,他知道,但他更看重孝心。
法度是國家的。
孝心是老朱自己家的。
在法理上嬪妃的身份不如太子尊貴,可就老朱自己家來說,嬪妃就是朱標的長輩。
給長輩穿孝怎麼了?
輪到朱雄英和呂氏也是一樣。
在明面上,呂氏是以太子妃身份暴斃,朱雄英作爲晚輩就應該穿孝。
本來朱元璋也有些猶豫,要不要讓朱雄英穿,畢竟這個惡毒的女人謀害過他。
可是現在朱雄英主動要求穿,他心裡只有高興。
咱的乖孫是真孝順懂事,像咱。
陳景恪作爲太孫伴讀,自然也要陪着朱雄英參加葬禮。
期間他終於見到了朱允炆,白白淨淨很是乖巧可愛,只是眼睛裡充滿了惶恐。
陳景恪嘆息一聲,畢竟還只是個五歲的孩子啊。
在父親忙於政務難得一見的情況下,母親就是他的一切,現在他的港灣沒了。
本來他還在想,要不要讓朱雄英照顧一下這個弟弟。
誰知還不等他開口,朱雄英主動牽住了朱允炆的手,一直將他護在身後。
“別怕,有大哥在。”
朱允炆像是找到了依靠,牢牢抓住他的手不放開。
他應該是許久沒睡了,不一會兒竟沉睡過去。
按照規矩,作爲親生兒子哪怕睡着了,也不能離開靈堂。
朱雄英就讓人取來被褥,爲他蓋好,自己代替他跪靈。
這一切都落在了羣臣眼裡,大家無不盛讚太孫至純至孝,將來必爲一代明君。
淮西派的是最高興的,據說他們私下聚會時提起此事,都興奮的表示,吾等無憂矣。
陳景恪也讚歎不已,他很清楚這些都是朱雄英自己的行爲,沒有任何人教他。
這孩子,目前來看,能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