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備倭都司!錯的人不是你!
山東登州水城,總督備倭都司府。
大明永樂六年,太宗文皇帝爲抵禦倭寇、加強海防,在登州水城設立有山東總督備倭都司府,掌管山東沿海軍政事務。
早自元至元年間,山東沿海已多有倭寇侵擾,大明洪武、永樂年間,山東沿海的倭寇不減反增,活動更加頻繁。
倭寇搶財劫糧,掠人傷民,不但給沿海居民造成了極大困擾,也對大明與日本、朝鮮的外交、軍事、經貿活動產生了惡劣影響。
因此山東備倭都司應運而生,不過因爲大明王朝上到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都將北虜視爲心腹大患,所以防禦重心主要也放在北虜上面,以致於洪武初年沿海衛所體系並不怎麼樣。
哪怕到了現在這正德朝,那滿朝公卿還敢在那兒叫囂,“北虜是心腹大患”、“倭寇是疥癬之疾”,只能說他們沒有住在這海邊,沒有被倭寇劫掠屠戮過,因此可以站在朝堂之上說話不腰疼。
不過眼下他孫子衛璋的表現,就讓中山侯有些不滿意了。
“備倭都司只是行都司,是山東都指揮使司的下屬軍事機構,都指揮使的命令,卑職怎麼違背?”
這個答案,勉強可以保住衛璋這條命。
湯昊豁然轉身,銳利目光掃視全場。
喲呵,沒想到還挖出了一條主線嘛!
“要麼說,要麼死,你選!”
湯昊饒有興致地點了點頭,然後給了左一刀一個眼神。
“文登營指揮是何人?”
計弘偉聽到這話,頓時就愣住了。
一想到這兒,計弘偉就扭頭看向了身後一個漢子。
“很多事情,不是卑職想做就能做的,這些年要不是卑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這些雜碎與倭寇勾結謀利,這備倭都司指揮使只怕早就換人了,那樣兄弟們的日子更加難過!”
“不要考驗本侯的耐心!”
他立刻上前向湯昊抱拳行禮道:“卑職山東備倭都司指揮使衛璋,見過中山侯!”
對於這樣一位抗倭英雄,湯昊還是比較敬重的。
終至洪武末年山東沿海地區共有十二個衛:樂安衛、青州左衛、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安東衛、靈山衛、鰲山衛、大嵩衛、威海衛、成山衛、靖海衛,七個守禦千戶所,以及多個備禦千戶所、寨、巡檢司等。
順着衛璋的視線看去,一個相貌清秀的年輕男子頓時面色慘白。
因爲,湯昊這一次沒有來虛的,而是擺出了欽差大臣的派頭。
說得直白一點,山東都指揮使司需要負責整個的軍務,正是因爲事務太多不能集中精力處理海防事務,導致軍機滯留,解決不暢,延誤對敵時機,所以太宗文皇帝朱棣纔會創造性的新設立了備倭都司,全稱爲“總督登萊沿海兵馬備倭都指揮使司”,專職負責海防軍務,抵禦倭寇。
高冷麪癱男見狀很是無奈,揮了揮手示意兩名錦衣衛上前,將邊宇達給拖了出去,也不用挑地方了,就在門口開始了嚴刑拷問。
儘管山東沿海佈置瞭如此衆多的衛所,但仍無法阻擋倭寇的侵擾,比如永樂四年倭寇侵襲威海衛,六年又大肆殺掠成山衛、大嵩衛、鰲山衛。
“備倭都司指揮使是何人?上前說話!”
人家可是敢在宮門口毆打張家兄弟的狠人,而且打完還屁事沒有,繼續執掌京軍!
常闊海等將領則是盯上了一衆備倭都司的武將,只要自家侯爺一聲令下,他們立刻就會拔刀相向,血洗整個山東備倭都司。
呵呵,真是諷刺啊!
這一次,衛璋不敢遲疑了。
“你們說,本侯這話有沒有道理?”
這是山東備倭都司的海防圖,下轄三營二十四衛所。
由於這些巡察官駐紮在省城濟南,“東巡海上而道里遼隔”,導致公務積滯不能及時處理,爲提高辦公效率,或者說爲了更好鉗制山東軍政,弘治十二年,時任兵部尚書的馬文升應登州人崔宗等人的奏請而下令在萊州建立巡察海道公署。
可是結果呢?
到了現在,這海防體系形同虛設,倭寇來去自如,倭患日益嚴重!
來到議事大廳,湯昊看向正中央掛着的那副地圖,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揚。
衛青在任職山東備倭都司指揮使期間,他嚴格操練衛所官兵,“聚各衛馬步水軍,於登州一處操備,遇夏分調,以守文登、即墨諸處,及秋復聚繼續操練”,以此保證了備倭都司的強橫戰力,多次擊潰了前來襲擾劫掠的倭寇雜碎。
“侯爺,沒什麼好說的,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早就得知陛下親命中山侯巡視沿海衛所,還請中山侯移步入內,容下官向您彙報一下軍情!”
主要原因,還是山東半島三面環海,擁有長達約兩千五百公里的漫長海岸線,這漫長的海岸線及其東突入海的地理環境使得山東的海防極爲困難,極易成爲倭寇襲擊的對象,在大明山東六府中,登州、萊州、濟南和青州四府轄有臨海區域。
“衛璋?宣城伯衛璋?你爺爺是名將衛青?”
“自從永樂以後,沿海軍衛日益糜爛,三大營軍務廢弛,而權力也都被巡察海道公署掌控,卑職想要多要些錢糧修繕烽火墩堡,上面都不給批,爲此還被都指揮使給罵了一頓……”
衛璋苦澀一笑,明明才四十來歲,卻是滿臉老態。
這個答案,倒是湯昊沒有想過的。
“山東備倭都司府!”衛璋不解其意,下意識地回答道。
從大小水寨到巡檢司,再到沿海衛所,然後就是海防三大營,最後是這山東備倭都司。
更何況,他現在還是帶着一萬三千大軍,雙方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比性。
“很好,那伱爲何不阻攔?”
三營歸備倭都司管轄調度,軍營駐地又設在所控各衛的中心地帶,“鼎建相爲犄角形勝,調度雄且密矣”,三營能夠互相呼應,調度配合,如此嚴密的防守對於倭寇自然有一定的威懾作用。
湯昊一直揹着手,沒有去看這衛璋。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山東海岸線漫長,沿海各地衛所事權不一,不便統一調度,從而給倭寇以可乘之機。
奉旨欽差,巡行天下,代表的是大明天子。
靖難之役中,衛青以薊州百戶的身份歸順燕王朱棣,積功升任都指揮僉事,前往中都鳳陽任留守司事,後改往山東沿海防倭,此後駐紮山東沿海抗擊倭寇十幾年,期間還率軍平定了永樂十八年的唐賽兒起義,也是位功勳卓著的名將。
湯昊開口問道,給了衛璋解釋的機會。
直到洪武三十一年之前,山東沿海僅有樂安衛、青州左衛、萊州衛、登州衛、寧海衛等衛,且兵員多不足配額,與東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省相比,山東海防力量顯得非常薄弱,這就給了倭寇以可乘之機。
“第二個問題,你衛璋有沒有參與其中謀利?”
“不!”湯昊輕笑着提出了反對。
這些文官初期只是臨時派出的專門督管地方軍事的差遣官,並不是常設官職,但隨着朝政大權盡數落入文臣縉紳手中,致使其權利逐漸漸大,職務也逐漸固定下來,於是漸漸成了定製。
此話一出,全場譁然!
“侯爺英明!”衛璋咧嘴一笑,滿臉驕傲之色。
他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地方大員,而且手裡面還握着不小的實權,何時被他人這般當衆羞辱過?
畢竟眼前這位中山侯,那可是出了名的喜怒無常,心狠手辣,就是個無法無天的狂徒莽夫!
長蘆運司都運使宗鉞的人皮袋,現在可還掛着長蘆運司衙署裡面啊!
面對這樣一尊兇狂煞神,別說他計弘偉了,就算山東地界上的三位封疆大吏來了,那也得賠上笑臉小心伺候着!
他雖然貴爲宣城伯,好歹也是大明王朝的正經武勳,可是這身份在大明中山侯面前根本就不夠看!
但關鍵問題在於,備倭都司隸屬於山東都指揮使司之下,在衛璋這個指揮使頭上,還有一個山東都指揮使,執掌整個山東之地的兵馬大權。
甚至,這套偵查防禦體系,還是被大明自己人從內部破壞的,爲了走私謀利,不顧沿海百姓生死。 湯昊凝視着這備倭都司海防圖,幽幽開口道。
湯昊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寬慰道。
湯昊本來就是欽差大臣,先前不管是在天津衛還是在臨清,都是選擇暗訪,沒有怎麼使用這些權力罷了。
“侯爺,您不懂,卑職要爲這些沿海軍士負責啊!”
直到此刻,衛璋才終於明白,爲何他會與自己麾下這些將領離心離德了。
“你敢殺我絕對走不出山東!”
這漢子身形魁梧相貌硬朗,年不過四十左右,一張國字臉不怒而威。
所以湯昊帶着一萬精銳新軍和三千四衛禁兵,打出欽差大臣的旗號,就這麼堂而皇之地進駐了登州水城,直奔這備倭都司府而來。
但,山東這地方不一樣,這備倭都司更不一樣。
“沒有!”衛璋這一次回答得很堅定,“卑職若是做過一次,侯爺可以立刻砍了卑職的腦袋,絕無二話!”
“第三個問題,海防三營是哪一營出了問題?還是說三營都有問題?”
說實話,要不是考慮到備倭都司這些人接下來還有用處,湯昊早就大開殺戒了,哪裡用得着跟這傢伙在這兒廢話。
“你們不能殺我!湯昊,你不能殺我!”
湯昊看向這些備倭都司的武將,後者全都齊刷刷地地下了頭,不敢去看衛璋的眼睛。
“侯爺,卑職真的錯了嗎?”
邊宇達淒厲的慘叫聲與哀嚎聲響徹全場,大廳內的衆人聽後全都嚇得身子發顫,連大氣都不敢出。
原本應該是抵禦倭寇保護百姓的備倭都司,竟然變成了與倭寇合夥走私做買賣的夥伴!
聽到這話,衛璋身體一顫。
“那你一個按察司副使在這兒做什麼?”湯昊又看向了計弘偉。
“侯爺,卑職……”
湯木和左一刀沒有猶豫,當即緩緩拔出了戰刀。
他倒是想要看看,這備倭都司的水到底有多深!
“行了,都起來吧!”
山東備倭都司設立於永樂六年,專門負責山東海防備倭;緊接着正統五年,朝廷又設置了一個山東巡察海道,專門爲文官開闢出一個體系,插手山東備倭軍政,通常由提刑按察司副使或僉事擔任,有時也由布政司參政、參議擔任。
所以這些一應官員,當然要叩拜行禮。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俺都上趕着來向你示好了,你這啥意思啊?
“中山侯明鑑,下官只是……”
是以衛璋果斷開口,給出了湯昊想要的答案。
湯昊看向衛璋,揚了揚手中馬鞭,笑着問道:“這裡是什麼地方?”
湯木給了常闊海一個眼神,後者立刻上前將這廝給拖了出來。
趕走了這些煩人的傢伙後,湯昊這才帶着湯木、左一刀等人進了備倭都司府。
這下子,計弘偉再也繃不住了。
不過這山東地界上面的三方勢力,此刻面對大明中山侯,卻是全都跪地行禮。
包括大明皇帝在內的整個大明王朝,都視倭寇之患爲疥癬之疾,都不怎麼重視,更沒有放在心上。
湯昊見狀也跟着笑了笑,這個衛青可不是西漢名將衛青,而是大明名將衛青。
大明朝初期因兵事頻仍,多專任武臣,永樂以後爲防止武官濫用職權,朝廷又設有總督、巡撫、巡察海道和兵備道等文官來監督武官。
計弘偉本來還想撂下幾句狠話,可是當他注意到湯昊銳利的目光時,嚇得立刻就閉上了自己嘴,然後灰溜溜地帶着麾下一衆官員走了。
此刻這座備倭都司府前,站着烏泱泱一大片官員,有文官也有武將,甚至還有宦官,再正常不過的大明政治格局,武將勳貴——文臣縉紳——宦官閹人,不管走到哪兒都有這三方勢力互相掣肘制衡。
“就沒點骨氣,乾死這種小雜魚?”
文登營,設立於宣德二年,轄有寧海、威海、成山、靖海四衛,凸出入海,獨擋山東東面海防之險。
“有人通過沿海衛所與倭寇勾結走私謀利,此事你知道嗎?”
爲此,山東備倭都司和“海防三營”(即墨營、登州營、文登營)便應運而生,以便統籌山東沿海備倭事宜。
這一刻,他們是真正體會到了大明中山侯的狂戾兇威!
湯昊看向衛璋,忍不住訓斥道。
大明王朝爲了抵禦倭寇加強海防,構築了一整套偵察與防禦體系,可謂是傾注了心血保衛沿海子民!
現在還要怪他衛璋阻攔了這些人的財路,恨不得將他殺之而後快!
這個世道,爲什麼會變成這樣?
“是文登營!”
這次可真是熱臉貼了冷屁股,氣煞老夫!
驟然間大禍臨頭,邊宇達瘋狂大喊道:“放開我!快放開我!”
湯昊翻身下馬,看着眼前這些個武將文官,眼睛漸漸眯了起來。
“你一個名將之後,還能被這種權貴子弟給欺負了?”
府衙設置在這登州水城,登州水城是天然的防護港且地勢高,進可功,退可守,遊刃有餘,且有內陸衛所防護,可以稱爲抵禦海上敵人的山海關。
巡檢司下面,還有遍佈各地的大小水寨,“每三十里設一總寨,就三十里中又設一小寨,使斥堠烽燧相望”,水寨主要是爲加強各個斥堠、烽火臺之間的聯繫而設,以確保倭寇發動突襲衛所來不及做出反應。
衛璋聽到這話起初滿是錯愕,但錯愕之後便是釋然,直接跪倒在地上。
不過看眼前這架勢,整個山東備倭都司已經淪爲了巡察海道公署的下屬機構,這麼多個武將勳貴在計弘偉身後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湯昊捏着馬鞭揮了揮手,笑道:“急什麼?本侯到底是武勳出身,所以跟你這文官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沒錯,因爲文臣縉紳常年把持朝政,所以“文盛武衰”不只是在朝堂上面,地方之上同樣如此。
“滾回你的巡察海道公署去!”
“知道!”
“衛璋,給本侯一個不殺你的理由!”
衛璋滿臉苦澀,慘笑道:“阻攔?怎麼阻攔?”
爲首之人倒是個文官,笑着上前行禮道:“下官提刑按察司副使計弘偉,見過中山侯!”
衛璋紅着眼眶看向湯昊,眼底深處全是茫然。
“你有沒有想過一種可能,要不是你衛璋不願同流合污,在這兒攔着阻擋大家財路,整個備倭都司三大營一起跟着文臣縉紳和倭寇做買賣謀利,大家這日子是不是好過多了?”
“我叔父是山東都指揮使邊雄,我叔父是邊雄!”
三營就是海防三營,即墨營、登州營、文登營,而且三大營海防各有側重:登州營管轄地區廣闊,獨擋山東北面海防之險,文登營凸出入海,獨擋山東東面海防之險,即墨轄區海岸線長,獨擋山東南部海防之險。
事實上,除了這海防三大營,除了這一系列的沿海衛所外,到各個要害關鍵處比如那些海島等等,朝廷還設置有大量巡檢司,這些巡檢司常築有營壘、峰臺、斥堠等,周圍有時還有濠塹,並有公廳、兵房供辦公和住宿之用。
此話一出,計弘偉一張老臉瞬間垮了下來,但他卻是不敢發作。
“錯的不是你衛璋!”
“而是這個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