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明金接招

“一千萬兩銀子?!”孫承宗嚇了一跳,他是管兵的,當然知道養兵養馬等價錢。也知道皇上很有錢,這又搞實業又抄家的,忙碌的不行,但皇上到底有多少錢,他根本不知道,廢除了遼餉,遼兵們也投降了,這一下倒沒有什麼進出了。代全國百姓交農稅認捐,這是個定數,一年四百多萬兩銀子;讓全國的官府都去修路,自己給錢補上,這個估計是筆大錢,但多到多少,還真不好說;榆林一下子就認捐了一百五十萬兩、、、、、、現在一下子又拿出了一千萬兩,這皇上的錢也真是太多了??。別看這一斤萬兩銀子說的好聽,但要是堆在自己的面前,那可是實打實的一座銀山。一斤銀子十六兩,這一千萬兩銀子可就是、、、、、、孫承宗一時沒換算過來。

“對,的確是一千萬兩,和銅白大錢一樣,只要錢是有價值是,是隨時隨地可用可換的,這就有了信用,老百姓就可以慢慢的認可它,進而放心大膽的用,市面上就正常的流通,爾後每年又因有了銀子收入,轉而再充當準備金,更可以再發行貨幣,如此大明必將步入良性的貨幣循環之中,而不會再走‘寶鈔’那無人認可廢紙一張的路子,重樹大明朝廷在民衆中的威信。”古代誰不知道造錢是來錢最快的生財之道?但切實的實行下去的,少之又少,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錢字,到了東漢比較成功的五銖錢。被王莽廢除了,西漢又行王銖,然後唐代的開元通寶等等,老百姓大多重視的都是銅錢本身的價值,而不講究本身的信用。到了唐代的飛錢、宋代的交子以及明代最爲徹底的大明寶鈔,這纔有了信用之說,但作爲官方發行的這些‘軟票子’,均沒有合適的官方信用,即貨幣準備金。如今朱由校當然把這個準備金給拿了出來,以一比一的比例進行‘內部’發行。首先在十八家錢莊裡面露露臉。然後再行放大到民間,如此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從一開始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隨着信用的增加。當然就可以‘指鹿爲馬’了。

“皇上聖明!”孫承宗當然知道鑄幣的利潤。相當於皇上做生意是一樣的。因爲皇上早早的就把鑄幣權收回了,只有他自己能造,所以這份生意就爲了皇上獨佔鰲頭的了。而皇上一下子拿出了千萬兩本錢,這生意到底能做到多大,實在是他不敢想的了。

朱由校笑了笑,傳旨給大明皇家銀行,如期的製造、發行硬幣。

十月三日,因爲這幾日的秋雨下起來是沒完沒了,朱由校的車隊在駛離了京畿地區的水泥路之後,那泥濘的道路是越行越難。把車上的朱由校是心急如焚。而且雨天對於火槍那是一個致命傷,所以一再強調讓淨軍們注意防潮防溼。還好,淨軍們全部都是在

好在這斷時間喜峰口算是消停了,而別的關口上自平谷下至燕河營,均不斷的傳來敵蹤敵影,甚至是攻擊,但都是癬疥之痛無甚危害。

最終開進了喜峰口。在朱由校的前世,喜峰口的名字除了出現在滿清入關之外,當然也是做爲抗日的聖地做爲宣傳的。但再往後,喜峰口就變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水下長城。

如今的一道關和二道關之間,已經有了一道深不足丈寬卻丈餘的壕溝,如天塹一般,橫在了兩軍中間。塹壕裂着個大嘴,好象敘說着戰爭,又好象倡導着和平一般。

這種寬度的塹壕對於軍隊來說其實根本不算什麼,幾千個軍士一人一個揹包,路很快就平了,和攻城時填護城河是一個意思。對付的方法也有很多,張高全也早已請示了皇上,只是朱由校想會會建奴,沒有讓其動手而已。

如今在二道牆的城牆之上,朱由校和孫承宗站在了那裡,看着兩牆中間的塹壕。

“皇上,如此距離,淨軍可一鼓而下,”孫承宗相當自信的說,不僅孫承宗有此自信,就連張高全等也是相當有自信的。只是皇上沒點頭而已。

“孫老師此言朕也知道,憑着阻擊弩的射程,以及淨軍火槍的殺傷力,甚至是神弩,一戰就能把建奴趕出喜峰口,這點朕並不奇怪。只是已經有了河套衆捷以及建奴的右屯大捷和蓋州大捷,建奴不會想不到我軍戰鬥力的,但如今他們卻在這裡死等,這點倒是讓朕相當奇怪,是爲了吸引朕前來了來個調虎離山之計,還是有自信可以將朕一舉擒下,還是單純的想會會朕,還是其它的?閻鳴泰,你在這裡熟悉敵情,你來說說。”朱由校似與孫承宗商量,又似自言自語的說。

“皇上,老臣以爲,建奴留戀不去,肯定是必有他意,如今邊牆之外的建奴更趨分散,多處烽火臺因爲頻繁虛扣關,連狼煙薪材都已告罄,這充分表明了建奴勢入邊牆的態度。故老臣認爲,坐守此處,一是爲了迷惑,二是爲了吸引,三是爲了試探,四是爲了激怒皇上。”閆鳴泰做爲薊門總督,對於此次建奴的侵略是相當慎重的,特別是得到了孫宗承的囑託,更有皇上的親臨,所以做足了功課,也比較有深意的說了說建奴的目的性。

“那依孫老師之見如何?”朱由校卻感覺孫承宗所言雖具概括性,但卻無法猜度出對方的真正目的。這戰又不戰,撤又不撤,留在這裡到底何意,真是讓人費心思。

“回皇上,自古云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唯今之技,應將其打出此關方爲正經。皇上歷來神武,怎會如此拖曳、、、、、、”

“孫老師且住,剛纔說的是什麼?”孫承宗都忍不住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直接的勸誡起來了,還沒來得及說呢,就被皇上給擋住了。

“回皇上,老臣是想勸皇上不要如此拖曳。”孫承宗一愣,不知道哪句話錯了。

“不是,前邊的。”

“皇上神武,”

“也不是,再往前。”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不是,再往前。”

“回皇上,孫尚書說的是自古云,兵來將擋,水來土屯。”閆鳴泰看孫承宗着急,說不上來,急忙提醒道。

“對了,就這句,拿地圖來。”喜峰口是水下長城,爲什麼?還不是因爲地勢低嗎?自己這邊打的是熱鬧,別讓人家玩個水淹七軍,那可就八十老婦倒崩孩了,這打獵的讓鷹給啄了眼,那玩笑可就玩大了。

衆人不解其意,地圖倒是現成的,潮河、灤河、柳河、瀑河、武烈河、遼河等水系全部都往這一個位置而流,看得是朱由校是一身冷汗。

而就是大家迷惑不解之時,外面的大漢將軍報,對面的建奴來使。

“戰前通使?”朱由校一聽怎麼還有這樣的橋段,和建奴應該是無話可說的纔是,轉而一想,說:“閻愛卿,派人速去這些河流查看,有無減少水量。沿途派人設立烽火之地,減少則一道煙,正常則二道煙,務必要快!”

如今是屋漏偏逢連陰天,偏偏的是個雨天,光報還不能用了,那隻能是原始的烽火了。

閻鳴泰一聽皇上說的慎重,哪裡敢有半分的拖延,接旨之後就下去安排了。

朱由校這時纔對孫承宗說:“孫老師,希望朕的預感是錯誤的,建奴十幾萬的兵士,在毛文龍進擊之時,竟絲毫不亂,在進攻無果之下還面臨被滅的情況下,還堅守此處,此均爲反常之舉。喜峰口看似在山峰之上,其實不然,它只是在燕山之尾,比起北地承德、東地遼東、西地京郊,均窪了許多。而若是來個大動作,把灤河等水給壘壩而堵,然後蓄水泄洪。休看喜峰口雖然稱峰,但也會被淹沒。所以朕必須先行打探清楚再議。”

看着如此多的河流幾乎全部都是關外的河流,若自己是黃臺吉,真的有能力來個截水設壩,因爲他有十幾萬人的兵力,又有着大明根本看不到的位置,這些行爲完全可以做到。只要這樣的工程的確很龐大。不過黃臺吉只是蓄水放水,又不需要建設什麼,那量自然是小多了。

“皇上,幾百裡地的蓄水?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孫承宗聽的是匪夷所思,皇上此想也太異想天開了。但想想卻也不是沒有道理。

“孫老師,你教朕: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又云:不知敵情者,不仁之至也,如今喜峰口之地如此之窪,其地已成九地之中的圍地。小心駛的萬年船,若朕所料錯了,也就是耽誤些許時間而已。若朕所料不錯,如今建奴的使者,必是來行拖延之計的。”朱由校經過了諸多大戰的洗禮,目前已經對‘全’字有所瞭解、參悟,打仗打的是情報,但很可惜,他並不知道邊牆之外的情形,所以他引用一句,不知知情者,不仁之至也。

第457章 喜峰口遇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525章 西北戰事第四十七 瘋玩牧場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410章 專射馬腿第719章 爾等不智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617章 漢奸免進第85章 大明銀行第372章 新政通過第131章 宮有驛站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29章 玻璃課堂第155章 戰前準備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647章 虐俘事件第639章 肆意蹂躪第310章 草原會戰5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747章 棄關而走第361章 阻擊汽油第627章 計劃照舊第421章 兄弟同心第57章 東廠情報第792章 慈善宣傳第260章 岱海血戰第745章 遼河淺了第513章 明朝科考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471章 薊鎮鐵血第538章 京中暢遊第478章 建立軍校第409章 騎兵輕盾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511章 天主之聲第582章 孿生姐妹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371章 宗室無賴第693章 東江屠奴第772章 五大豔后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791章 舉子培訓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586章 百姓談雷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293章 錦衣屠奴8第310章 草原會戰5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92章 留住聲音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644章 蛛絲馬跡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130章 朝會小事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714章 邊牆戰略第141章 全部留下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96章 錦衣屠奴11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62章 內廠成立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317章 分兵兩路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828章 侵佔中國詳細計劃第727章 侯家軍滅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168章 宮廷政變13第216章 進軍大同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340章 御膳熱賣第213章 銀行擠兌第505章 北伐東征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798章 大明氣節第510章 建水電站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293章 錦衣屠奴8第660章 唯纔是舉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457章 喜峰口遇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89章 電力研製第333章 路遇兵匪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57章 東廠情報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742章 對大明精英抵賴
第457章 喜峰口遇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525章 西北戰事第四十七 瘋玩牧場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410章 專射馬腿第719章 爾等不智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617章 漢奸免進第85章 大明銀行第372章 新政通過第131章 宮有驛站第453章 建奴評戰第29章 玻璃課堂第155章 戰前準備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647章 虐俘事件第639章 肆意蹂躪第310章 草原會戰5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747章 棄關而走第361章 阻擊汽油第627章 計劃照舊第421章 兄弟同心第57章 東廠情報第792章 慈善宣傳第260章 岱海血戰第745章 遼河淺了第513章 明朝科考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471章 薊鎮鐵血第538章 京中暢遊第478章 建立軍校第409章 騎兵輕盾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511章 天主之聲第582章 孿生姐妹第247章 大破蒙軍1第371章 宗室無賴第693章 東江屠奴第772章 五大豔后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791章 舉子培訓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586章 百姓談雷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293章 錦衣屠奴8第310章 草原會戰5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92章 留住聲音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644章 蛛絲馬跡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130章 朝會小事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714章 邊牆戰略第141章 全部留下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210章 銀行危機第720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296章 錦衣屠奴11第526章 韃靼高手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62章 內廠成立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317章 分兵兩路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828章 侵佔中國詳細計劃第727章 侯家軍滅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168章 宮廷政變13第216章 進軍大同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340章 御膳熱賣第213章 銀行擠兌第505章 北伐東征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798章 大明氣節第510章 建水電站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293章 錦衣屠奴8第660章 唯纔是舉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457章 喜峰口遇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89章 電力研製第333章 路遇兵匪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57章 東廠情報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742章 對大明精英抵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