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生的希望

朱由校這邊正在命令白桿兵與天雄軍分離主隊,先行奔襲,在建奴遷都的大隊到達撫順之前徹底的把路給堵截住,然後痛奸。

“秦帥、盧愛卿,此戰爲重中之重,相信建奴的反撲會相當之強,兩軍爲了速度,無法攜帶狙擊弩,無大面積殺傷武器,靠的僅僅就是神弩與豎盾,擔子不輕啊。”

“請皇上放心,臣無有遠積大面積殺傷武器,建奴同樣沒有了大炮等,而且騎兵之戰非單純的守陣而戰,大炮、八牛弩此類武器建奴不多,更對騎兵的作用不大。”盧象升自信的說。

“愛卿之自信朕感安慰,但仍然要將地雷等埋伏之類的詭計放在心上,切切小心謹慎,防止建奴狗急跳牆。”一直謹慎的朱由校什麼事都往計謀上想,甚至懷疑這次分兵,是不是建奴計算好的,以瀋陽遷都爲餌,故意爲之。以此給騎兵以致命的打擊。這個問題沒有人敢說一點可能性都沒有,但依據着瀋陽的實際情況,認爲可能性還是相當低的。不過朱由校還是交待了又交待。

“皇上的所交待的,臣等謹記心中,萬不會中了敵人奸計,請皇上信臣!”盧象升相當的自信與驕傲,建奴之計雖毒,但手法上相當的粗糙,容易在蛛絲馬跡上被人堪破。只要時時警惕,盧象升有信心不會中其奸計。

“皇上,臣早年在遼東也曾率白桿兵來過,對此地也是略知一二。建奴用兵之習慣也瞭然於胸,此次與天雄軍共赴撫順城前,戰略目標就是堵截任務,以白桿兵、天雄軍兩軍的實力,與騎兵的特點,可成陣地,可衝鋒可突圍,故臣願立軍令狀完成,以安皇上之心。”秦良玉也莊嚴的表態。

“嗯,朕在這裡也祝兩們愛卿馬到成功。旗開得勝。”

“報。皇上,有一自稱是山西晉商範永斗的家人求見。”行軍路上,有宦官到了朱由校的專車前報。

“範永鬥?皇上,不就是叛逃的漢奸嗎?他來何事?”孫承宗一下子就想起了他。

“應該是大兵壓境。估計是坐不住了。替他們的主子過來打探消息之類的吧。私通外國、倒賣軍械,蠱惑、資助陝西叛匪揭竿而起,這一樁樁一件件。沒有一樣不夠滅其九族的,以爲躲在了瀋陽,大明就鞭長莫及了,在這裡過太平日子,想瞎了他一雙好眼!朕對漢奸從不手軟!”對於漢奸這個種族,朱由校一向是恨之入骨,猶甚建奴。現在聽到範永鬥還敢跑過來,立刻有點沉不住氣說。哪裡有那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皇帝城府,修練的還是不夠啊。

“皇上暫息雷庭之怒,事有反常必有妖,此漢奸在此關鍵時刻譴人來此,不知所爲何事,投誠也未可知,待臣問明來意可好?”孫承宗一聽皇上那氣氛的樣子,看來是真恨漢奸了。但這個非常時期,如果有人在建奴的隊伍裡充當內應,顯然是再好不過了。

“投誠?他範永鬥一個漢奸,縱是再來跪求悔過,朕也不會放過!這個意思,孫老師一定要把持住了。”朱由校相當乾脆的說,這一點上他比較偏激。

“是皇上,對於漢奸的憤恨,每個漢人都應該一樣,皇上想天下人所想,更符聖天子之名。現在非常時期,對方卻來些求見,相信必然有所憑仗。待老臣一見,立知分曉。”孫承宗沒有這麼偏激,對於他來說,打仗就是打仗,不應該把個人情緒帶將進來。別說是這種範範的恨,就是真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只要是爲了戰爭的勝利,也應該放下任何的仇視情緒,而全力的合作。

孫承宗接見了範家庭家人之後,很快就回到了朱由校的座駕:“皇上,範家此次來,是想求皇上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的。他們願在建奴僞朝廷在東遷之路上,八家共計萬餘家丁出擊,盡力搗亂,將走出瀋陽城的建奴速度拖下來了,並全力剿殺建奴重臣的生命。以此功來戴罪立功,免其死罪,準起重歸朝廷。”孫承宗有點稍稍的喜悅說。真是想什麼來什麼,萬餘家丁,扔到瀋陽往東的路上,那是一股相當大的力量,只要把握時機較好,能起到關鍵的作用。如果白桿兵、天雄軍沒有及時趕到,這萬餘家丁突然發動,徹底的將這個東遷的速度給大大的牽制住,給白桿兵、天雄軍爭取最關鍵的時間。或者白桿兵、天雄軍已經在撫順着堵住了建奴,突然倒戈一擊,立刻可以給建奴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孫老師,朕怎麼看孫老師有點喜悅的意思?莫不是認爲萬死難辭其罪的八家漢奸,可以憑藉着臨時的再次反叛,可以讓朕接納他們?還有,八家漢奸會是真心的爲朕作事不成?須知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江山易改,本性難易。一個反叛成性的人,就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朱由校很不滿意孫承宗那種喜悅,感覺到孫承宗在蓄意的爲八個漢奸來勸自己似的,沒來由的怒從心頭起,說話也帶出了一點情緒來。

“皇上,曾經在建求極宮時沿用了古人君子當無所不用其極,戰爭也是一樣,爭取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爭取最終的勝利果實。八家漢奸的確是整個大明的罪人,臣對漢奸之憎惡亦不例外,然戰爭是不講個人感情的,兵法雲: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何也?皇上對漢奸之恨舉國皆知,然對漢奸是治罪,對建奴是滅其族,建奴一滅,漢奸將無所遁形,更無甚作爲,猶如一狗也。皇上免其死罪的前提就是其立功大小而已,皇上準之,者吾明軍多出了萬餘位置在建奴內部的兵士,給吾軍勝利增一臂之力;反之,皇上不充,者此萬餘兵力成爲了建奴的走狗。未見其利反見其害矣!”

“現在白桿兵、天雄軍出擊撫順,一路上必將遭到建奴拼死阻攔,到達指定位置之時,亦將遇到最爲猛烈的反擊。誠如皇上所言,老臣亦無法保證八家漢奸此來是否有誠意,但如八家漢商而言,其行動只是在建奴內部所爲單方面行動,與吾軍相隔甚遠,並無接觸,並不知吾軍之情報,沒有任何的關係,故沒有用計之嫌疑。”

孫承宗一上來就有了被皇上冷嘲熱諷的準備,所以皇上的話並沒有放在心上,直接的談了利害關係。

利害兩字的確是說到了朱由校的心裡,自己的確有點太憤青了,一切爲了勝利,爲了勝利可以不選手段,利用一下漢奸又有何妨?只要自己有心,在大明這塊土地上,他們還能翻得出一絲的浪花嗎?殺人的手段一定要用刀嗎?只要建奴一滅,想弄死這幫漢奸,還是不輕而易舉的嗎?

吸收一切可以抗擊建奴的力量,嘿嘿,漢奸,哪怕只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那也不是能饒恕的,這不是其他的犯罪,這是個原則性的東西,背叛一次與背叛一百次性質都是一樣的,是對這個民族的褻瀆。

一想到事後對八家漢奸的可以運用的種種手段,最終八家漢奸難躲歷史的審判,朱由校不由的心情舒暢了起來,還有什麼比給人希望然後再來點絕望,這種大起大落式的報復給讓人高興呢?利用一下也是好的,免了他們的死罪,就在他們感覺事過境遷之時,忽然發現,事情遠遠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做了這麼多,最終還是難逃一死。嘿嘿,想想都讓人期待。

中國人講究的是死者爲大,對待死者是要講究寬容,既然如此,朱由校也表現出了大度:

“孫老師的不因怒而戰,的確說的朕心悅誠服,是朕着相了。人孰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若八家晉商誠如其所言,願意痛改前非,以建奴之血來洗滌其罪孽深重,爲大明帝國立下功勳,朕願意赦免其罪,若其功績再大一些,朕也可因其功大小,而不吝獎賞。此事由孫老師聯繫,就由孫老師負責吧。”

皇上直接來了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大轉彎,一下子弄的孫承宗還沒適應,他的肚子裡可還是有不少的詞、典故等都還沒用呢,皇上就這樣投降了,讓他有點空蕩蕩的感覺,這從善如流也太快了點了吧。

孫承宗哪裡知道朱由校那陰暗的心理,跟上死人計較什麼,建奴事畢,已經是必死無疑了,管他高興一下或者一直髮愁那些無聊的情緒幹什麼?

“皇上心胸開闊令人欽佩,”

“朕是皇上,當然懂得海納百川有人奶大的道理。”

“皇上,是有容乃大,”

“有容是誰?”

“、、、、、、”

比建奴的貴族晚出瀋陽城的八家晉商,終於在出城前,接到了來自兵部尚書的準信,皇上金口玉言,‘以建奴之血來洗滌其罪孽深重,爲大明帝國立下功勳,朕願意赦免其罪,若其功績再大一些,朕也可因其功大小,而不吝獎賞。’這一下終於給這八家漢奸帶來了生的希望。

第695章 發動羣衆第599章 建奴欲伏第527章 韃靼之計第750章 憶牛毛寨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630章 登頂之戰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101章 還我身體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41章 明朝海戶第819章 皮島之仇不可忘第147章 烤鴨炮彈第571章 君臣合好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186章 對外政策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501章 視察求極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71章 皇家六店第233章 大明留聲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801章 海洋之始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146章 雲貴總督第767章 明君納諫第810章 可憐的命中率第692章 皮島之災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266章 大破蒙軍6第359章 谷口之戰第26章 晚宴試金2第270章 李自成現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690章 拙劣演技第433章 宦官養老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342章 遼將叛變第118章 收何可綱第213章 銀行擠兌第552章 侯家沒了第643章 看賞東珠第93章 信王祭母第90章 氮磷鉀肥第381章 大兵壓境第100章 名傳青州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15章 滅口客氏3第773章 紅顏禍水第97章 恩及萬民第627章 計劃照舊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657章 穿透敵陣第52章 鑄幣權回第752章 漢奸捱打第789章 錦衣再改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433章 宦官養老第758章 信王清醒第577章 天津港口第478章 建立軍校第168章 宮廷政變13第165章 宮廷政變10第6章 災難預言第73章 義賣現場2第465章 妙算口袋第790章 離魂之症第486章 班師回朝第24章 八千淨軍第532章 千古英烈第160章 宮廷政變5第743章 鐵嶺非鐵礦第611章 毛帥來了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341章 兩套班子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130章 朝會小事第689章 欲退不能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79章 火柴構想第41章 明朝海戶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411章 步步爲營第109章 豎盾拒馬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618章 歷史爛帳第298章 蒙古壓境第407章 親軍之熱
第695章 發動羣衆第599章 建奴欲伏第527章 韃靼之計第750章 憶牛毛寨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630章 登頂之戰第567章 圍點打援第101章 還我身體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41章 明朝海戶第819章 皮島之仇不可忘第147章 烤鴨炮彈第571章 君臣合好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186章 對外政策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501章 視察求極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71章 皇家六店第233章 大明留聲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801章 海洋之始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146章 雲貴總督第767章 明君納諫第810章 可憐的命中率第692章 皮島之災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266章 大破蒙軍6第359章 谷口之戰第26章 晚宴試金2第270章 李自成現第517章 內澇排水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690章 拙劣演技第433章 宦官養老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342章 遼將叛變第118章 收何可綱第213章 銀行擠兌第552章 侯家沒了第643章 看賞東珠第93章 信王祭母第90章 氮磷鉀肥第381章 大兵壓境第100章 名傳青州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15章 滅口客氏3第773章 紅顏禍水第97章 恩及萬民第627章 計劃照舊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657章 穿透敵陣第52章 鑄幣權回第752章 漢奸捱打第789章 錦衣再改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433章 宦官養老第758章 信王清醒第577章 天津港口第478章 建立軍校第168章 宮廷政變13第165章 宮廷政變10第6章 災難預言第73章 義賣現場2第465章 妙算口袋第790章 離魂之症第486章 班師回朝第24章 八千淨軍第532章 千古英烈第160章 宮廷政變5第743章 鐵嶺非鐵礦第611章 毛帥來了第726章 遼東西線第341章 兩套班子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143章 盧公上任第130章 朝會小事第689章 欲退不能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79章 火柴構想第41章 明朝海戶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411章 步步爲營第109章 豎盾拒馬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618章 歷史爛帳第298章 蒙古壓境第407章 親軍之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