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虐俘事件

“皇上,毛文龍求見。”

“宣。”

一問才知,毛文龍來是爲了提前打爲戰俘的事情招呼的。

原來秦良玉與盧象升這邊,從首長到士兵,早就迫不及待了。來了遼東,不就是爲了殺建奴嗎?但這幾天哪裡見過建奴的隊伍?他們根本沒有膽子出現在這個區域。明明知道建奴就在伴仙山,就在官道之上,就是沒有馬,這樣的攻堅戰,他們一樣打的建奴滿世界的亂跑。

在親軍成立之前,誰不知道野外對抗之中,白桿兵的厲害,那是令建奴談之色變的存在。他們將許多的親人、袍澤的性命留在了遼東,現在,是來報仇的時候了,經歷了四五千里路,

天雄軍是第一次接觸建奴,但從成立之日起,這支隊伍最主要的方向,就是打韃子,特別是遼東的滿韃子。現在經過了岱海之戰、陝西平叛、殺韃靼,這一系列的戰爭生崖,天雄軍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樣子。

盧象升知道白桿兵趕的路太遠了,從亞熱帶到了如此嚴寒之地,又坐船等等,有的兵身體有的真受不了,需要休息一下。在陝西的時候,白桿兵與天雄軍就交織在一起,建立很深的友軍之情。所以主動過來要求那些搬運的活,由天雄軍來幹。盧象升對於白桿兵,可是相當的佩服,合作的也愉快,樂的伸把手。

秦良玉當然不願意了,雖然知道天雄軍那熱情是相當的真摯。但也不想如此的勞累人家。必竟天雄軍才三四千人。

盧象升卻想到,此時毛文龍那裡可是有四千多戰俘,他們現在還沒有動那宮刑一刀,主要是現在明軍隨軍的‘醫生’都忙着救治傷員,沒抽出時間來給他們宮刑,自宮的話死亡率又太高了,所以纔等着。這見天的白白養着也不是事,乾脆讓他們來幹着苦力正好,當是廢物利用了。

於是這看着建奴幹活的事情,成了兩支部隊與淨軍錦衣衛的主要的樂趣。白桿兵對建奴的痛恨、天雄軍對建奴的好奇。淨軍、錦衣衛的跋扈,東江軍的推波助瀾,再加上現在運輸任務以及筏木造雪爬犁這些活一結束,精力充沛的親軍們。慢慢的從口頭上的辱罵。直接升級成了集體虐俘事件的發生。

毛文龍當然知道自已去勸。人家肯定是不聽的。秦良玉那邊的官職也不小,盧象升官雖然不大,但是個文官。連以前自己的老對手袁崇煥都跟隨着他,自己還有別找這彆扭了。因爲俘虜還在東江軍看管之下,丟了性命也不好交待,於是特地的來給皇上說明了一下。

朱由校也沒有多好的辦法,爲了建奴和漢奸,對懲治親軍,這可能嗎?虐待俘虜直就是戰勝一方的福利待遇之一。對畜牲懷有仁慈之心,那純是腦袋被驢踢了,仁慈之心是留給大明百姓的,不是對着牲口亂髮的。親軍是當兵的,建奴俘虜們卻是牲口一樣的存在,就是另類的牛馬而已,孰重孰輕這是不言自明的,如果硬說愛護的話,也就是愛護自己的錢一樣罷了。所以他的要求只能是打傷別打殘也就可以了,讓親軍們有個發泄也就可以了。再則說,大戰將起,白桿兵們也會離開了這些俘虜。就這樣讓毛文龍傳旨去了。

“孫老師,這建奴的報信系統查清了嗎?”白桿兵們在灘塗登陸的事情當然瞞不過建奴,但快速的投放到戰場,當一支奇兵用纔是此戰的關鍵。想瞞天過海的過去當然是相當難的,只有解決掉了建奴的報信系統纔有可能有這個突然性。

“皇上,白杆、天雄兩支隊伍,也用俘虜的馬當了夜不收,大營周圍沒有五里內沒有人能靠近。而且出發之時,也不會令建奴反應過來。他們報信的手段還是峰火臺和信鴿,只要控制住了,什麼信息都傳不出去了。所以在鄭屯之前,被控制的死死的。”孫承宗自信的說着,想要出奇不意,必然要做好保密措施,這點他當然明白。

而這裡孫承宗說的烽火臺,並非是指長城的烽火臺,不性質是一樣的示警方法。一般人都知道長城是東起山海關,其實這樣說是不對的,遼東一樣有長城體系,西起今山海關西北,東抵今鴨綠江西,是明代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蓋州這裡雖然沒有長城,但這種峰火體系倒是不缺,建奴也是靠着這種來傳信的。

“那就開始吧,各親軍好象已經等的不耐煩了,傳旨何可綱,控制住岔路口,明日辰時出發,直指大清河,應該注意的讓他防備着。而白桿兵與天雄兵那邊適時出發”時間也差不多了,臨門一腳,誰愛跳出來,就讓他跳出來。喂着白閃的朱由校自信的笑了笑,親軍,如同這隻雛鷹一樣,在自己的細心照料之下,終將成爲天空之王!

“是,皇上。”終於要開始了,這將是永載史冊的一戰,孫承宗雖城府較深,但此時也是面露激動之色。

何可綱接到光報之後,就徹底的把岱路上的冰牆給摧毀,並派出了俞明勳爲先鋒隊,將大清河之前的冰牆,全部推倒。一是爲了炫耀,二是爲了下一步白桿兵等快速的出兵之用。

這一路沒有什麼建奴跳出來阻攔,幾道冰牆都沒有了人影,好象明知道守不住,放棄一樣。唯有大清橋的這一端,又扎滿了隊伍,好象守着最後位置一樣。

建奴們一見人數只有二三千人,還想着欺負先遣隊,試探性的想玩遊擊術,但在火槍隊面前傷亡了一百多人,沒有傷及明軍一要汗毛,人家就回返了。

第二天辰時一到,何可綱帶領着部隊正常的開拔了,這一戰幾乎是決定性的,如同是薩爾滸之戰一樣,決定着大明和建奴這幾十年的戰爭的勝敗。

抵達小清河前,對方的建奴已經嚴陣以待,看上去,人還是還是從岔路口撤出去的那此人,都熟悉。小清河的地理處置稍稍的窪了一點,但坡度不大,是比較利於騎兵衝鋒的。

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271章 京城報捷第551章 抓捕鰲拜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214章 銀錢雙贏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541章 收購甲骨第761章 兒子慈熹第410章 專射馬腿第2章 再臨死亡第470章 一夜奮戰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392章 峽谷疑雲第386章 城外包圍第641章 馬匹登陸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527章 韃靼之計第458章 錦衣守關第479章 韃靼犯邊第202章 錦衣考覈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146章 雲貴總督第62章 內廠成立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192章 宮刑淨身第305章 大同將集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624章 血戰雪原第138章 散朝以後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20章 諸葛連弩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338章 鋪路規劃第725章 塑料現世第40章 衆無名白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207章 八大漢奸第46章 宋氏兄弟第95章 川貴總督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57章 東廠情報第586章 百姓談雷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454章 總體佈局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24章 八千淨軍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392章 峽谷疑雲第131章 宮有驛站第289章 錦衣屠奴4第290章 錦衣屠奴5第70章 重返司禮第472章 蓋州圍點第297章 何爲大捷第670章 腳踏實地第137章 海軍陸戰第39章 御駕京城第761章 兒子慈熹第799章 助奴運兵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722章 我是管家婆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93章 信王祭母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600章 秒計安天下第737章 兵兇戰危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292章 錦衣屠奴7第182章 阻擊神弩第269章 走馬換將第378章 留聲留情第135章 海洋強國第641章 馬匹登陸第91章 邯鄲攻略第360章 阻敵衝鋒第599章 建奴欲伏第164章 宮廷政變9第203章 馬拉松賽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140章 東林觀朝第797章 傳奇華人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429章 張掖之戰第88章 玻璃現世第182章 阻擊神弩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457章 喜峰口遇
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271章 京城報捷第551章 抓捕鰲拜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214章 銀錢雙贏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541章 收購甲骨第761章 兒子慈熹第410章 專射馬腿第2章 再臨死亡第470章 一夜奮戰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392章 峽谷疑雲第386章 城外包圍第641章 馬匹登陸第588章 能飲一杯無第527章 韃靼之計第458章 錦衣守關第479章 韃靼犯邊第202章 錦衣考覈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146章 雲貴總督第62章 內廠成立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192章 宮刑淨身第305章 大同將集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624章 血戰雪原第138章 散朝以後第373章 解救李暉第20章 諸葛連弩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338章 鋪路規劃第725章 塑料現世第40章 衆無名白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207章 八大漢奸第46章 宋氏兄弟第95章 川貴總督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57章 東廠情報第586章 百姓談雷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454章 總體佈局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129章 鄭妃妙計第24章 八千淨軍第492章 和平飯店第547章 首遇刺殺第392章 峽谷疑雲第131章 宮有驛站第289章 錦衣屠奴4第290章 錦衣屠奴5第70章 重返司禮第472章 蓋州圍點第297章 何爲大捷第670章 腳踏實地第137章 海軍陸戰第39章 御駕京城第761章 兒子慈熹第799章 助奴運兵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722章 我是管家婆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93章 信王祭母第181章 漢奸逃了第600章 秒計安天下第737章 兵兇戰危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292章 錦衣屠奴7第182章 阻擊神弩第269章 走馬換將第378章 留聲留情第135章 海洋強國第641章 馬匹登陸第91章 邯鄲攻略第360章 阻敵衝鋒第599章 建奴欲伏第164章 宮廷政變9第203章 馬拉松賽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140章 東林觀朝第797章 傳奇華人第455章 泥船加快第429章 張掖之戰第88章 玻璃現世第182章 阻擊神弩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457章 喜峰口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