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馬匹登陸

接下來孫承宗又詳細的解說了一下戰場的局勢。

“諸位,現在戰爭之所以膠着,一是因爲港口的堵塞,使我軍不能順利的靠上港口;二是朕與孫老師估計,建奴欲在大清河以斷冰之策,對我軍實施半渡而擊之策,而我軍則欲以此將計就計,趁建奴集中之際,一舉擊潰之,如此下面的道路那就會平坦許多。但我軍目前有一致命的短板之處,那就是機動性的不足,雖可擊潰敵軍,但想來個大勝,則是萬萬不能,昨日所擒建奴,亦是因其由兩道冰牆所阻未能及時逃竄,纔有了俘虜之說。現在既然秦、盧兩位愛卿前來,那就得想個法子,將馬匹登陸地纔是。”

機動性是明軍一個永遠的痛,特別是現在沒有馬匹之下,如若建奴一看局勢不利,轉身就跑,那明軍只能是望奴興嘆,沒別的,跑不過人家,爲之奈何?但天雄軍近四千人、白桿兵八千人,這都是馬上的好手,若他們能夠策馬而來,當然的可以給敵人一個致命的打擊。

讓馬匹登陸,秦良玉與盧象升對於水上作戰,屬於門外漢,不是太懂,所以沒有發言。袁可立的登陸戰,以步兵爲主,曾經倒是可以俘獲建奴幾千匹戰馬來着,但因船滿了,沒法裝下,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時候毛文龍欲言又止,好象有話想說。

“毛帥可有何策?”朱由校點名的問。

“回皇上,策不能稱。但方法還是有的。”毛文龍想了想說。

“那毛帥就說說看,朕倒是希望有個好方法呢。”

“回皇上,馬匹之所以無法上岸,蓋因岸邊諸多的不平之處,礁石衆多,風浪又大,更因馬匹太大太重之故,上了馬匹,那柴火船就連人都無法搖櫓了。”毛文龍接着平淡的說道。

“的確如此,不僅僅這馬匹。就連這阻擊弩。都是費了不少的勁拆卸之後慢慢運上岸的,麻煩不少。”朱由校深有同感的說道,聽這個意思,這事毛文龍還真有辦法。

“回皇上。正是如此。所以臣想。只需要將柴火船連在了一起,那盛載量可就大了許多;而挑選精良水手,進行領航。合理的避開瞧石,如此完全可以成功的將阻擊弩或者馬匹,運到岸上。”毛文龍這個辦法說出來就不值錢了。大船因爲吃水深,所以沒有辦法靠岸。但柴火船的吃水問題卻不叫個事,按着大木筏的方法,把嬌小玲瓏的柴火船給連在一起,那載重量肯定也會翻了倍的上去,一支柴火船不行,那就兩支柴火船,不行再加也就是了。

一聽這個方法竟然如此的簡單,把朱由校差點沒羞到桌子底下去。如此簡單的一道浮力的應用題,竟然攔住了自己有大軍,如果面對的是鄭屯這邊的怪石嶙峋的地方還有情可原,但伴仙山灘塗那邊卻是灘塗。這個劉興祚就出這樣的餿主意?還枉稱聰明?這丫兒整個一廢物。‘回皇上,不能,那裡地勢較緩,但海里礁石衆多,稍不留神就會被碰破。只能用小船舶把人送上去。那裡倒是有個烽火臺,以前是不用的,但現在是否被用上,微臣就不得而知了。’tm的,就是這句話,把自己帶溝裡了!朱由校恨恨的想着,本來今天想看看怎麼繞個路,蓋州以東就算了,因爲還需要有大清河東岸打仗,這一杆子都想先去解放復州了,誰承想被毛文龍一句話,搞成了自己成了笑話。

旁邊的孫承宗同樣如此,也是有點尷尬,他當時也是順着劉興祚的話直接的認定了,淺灘大船無法靠岸,小船又小,不能運大物件,這不鬧笑話嗎?拿着國戰犯如此低級的錯誤,讓人情何以堪?

、、、、、、

“嗯,毛帥這個提議很好,倒是朕有所疏忽大意了,倒是誤了不少的戰機。既然錯了,那就要接着犯下去,想必建奴那邊也會認爲,這個錯誤會接着持繼下去。”很快朱由校就從這個尷尬中走了出來,想着如何利用這個尷尬,現在在岸上的軍隊,只有千餘匹戰馬,這是幾次戰鬥俘虜的,人都不捨得用,全都用來拉阻擊弩、運物質了。所以機動能力就無須談了,典型的一個交通基本靠走之局。但現在就不同了,一旦天雄軍、白桿兵,上了岸,就呆在灘塗之上,悄然無聲的把馬送了過去,在大清河打響的前夕,二十里的道路,半個時辰就能趕到,走鄭屯谷?當然不走,要走鄭屯巖,這個二丈高的路,一會就能把修鋪出來一個大斜坡。

當天就吩咐白桿兵與天雄兵登岸,在海上也不是個事,因爲船上面有他們,不方便這些商船協助袁可立,清理工作。但是將所有的柴火船全部的調了過來,而且現在上去了預備着在確定了黃臺吉的陰謀徹底查清之後,以及直接的突然。

朱由校也想上岸,在船上都快悶死了,而且這晃來晃去的,也快把骨頭都晃散架了。但一衆官員將帥全部都攔着了,這不是港口,是灘塗,真要是出點什麼事,誰付的起責來?袁可立保證着,現在又來了這些船舶,完全的可以在最快七天,最慢十天之內,將港口徹底清理好了,就可以靠岸了,那時候戰局也已經穩定了,更可以大大方方的登陸,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朱由校無奈,最後只能是不了了之,送走出一衆將官,又去玩鷹了。

這可是毛文龍專門上貢的海東青,二十幾只鷹裡,結果經孫承宗一看,也就是一隻那種玉爪的是象那麼回事。其餘的也就是普通的鷹,哪裡是什麼海東青。

海東青其實就是矛隼,什麼幾萬只鷹裡出一個,那是神話,它就是一個稀有品種而已。孫承宗則引經據典的說出了,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有詩:‘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本草綱目》中記載:“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

第732章 官吏之別第246章 阻擊顯威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236章 謠言滿天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137章 海軍陸戰第274章 遼東失地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809章 就是打不透第482章 水師親軍第16章 造衛生紙第182章 阻擊神弩第258章 遼東世族第654章 一死一生第621章 地下運動第364章 蒙古新政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580章 瑞雪成災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295章 錦衣屠奴10第126章 終見沙發第75章 大明求極第89章 電力研製第819章 皮島之仇不可忘第71章 皇家六店第636章 冰牆內外第772章 五大豔后第409章 騎兵輕盾第315章 戰後盤點第99章 青州免稅第189章 借道蒙古第237章 重見張嫣第349章 出兵峽谷第179章 驛站修路第291章 錦衣屠奴6第608章 各有算計第816章 明軍招降第385章 突襲大同第508章 行車之改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170章 宮廷政變15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170章 宮廷政變15第667章 撲朔迷離第765章 大勝之威第90章 氮磷鉀肥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214章 銀錢雙贏第28章 連弩改造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596章 港口受阻第700章 二條計策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449章 軍戶制度第337章 皇上親處第66章 天下免稅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504章 可立召兵第317章 分兵兩路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16章 造衛生紙第185章 提煉汽油第749章 不戰棄守第480章 環公歸來第28章 連弩改造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532章 千古英烈第378章 留聲留情第90章 氮磷鉀肥第14章 滅口客氏2第62章 內廠成立第371章 宗室無賴第417章 急援榆林第570章 秦帥急走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81章 藥店火藥第407章 親軍之熱第193章 菜鳥改車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244章 蒙古大盾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252章 大同休整第615章 糧草功略第379章 佈置戰場第130章 朝會小事第602章 建奴優勢第595章 一夜之城第274章 遼東失地第383章 林丹認輸
第732章 官吏之別第246章 阻擊顯威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236章 謠言滿天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137章 海軍陸戰第274章 遼東失地第769章 夾道迎君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809章 就是打不透第482章 水師親軍第16章 造衛生紙第182章 阻擊神弩第258章 遼東世族第654章 一死一生第621章 地下運動第364章 蒙古新政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580章 瑞雪成災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295章 錦衣屠奴10第126章 終見沙發第75章 大明求極第89章 電力研製第819章 皮島之仇不可忘第71章 皇家六店第636章 冰牆內外第772章 五大豔后第409章 騎兵輕盾第315章 戰後盤點第99章 青州免稅第189章 借道蒙古第237章 重見張嫣第349章 出兵峽谷第179章 驛站修路第291章 錦衣屠奴6第608章 各有算計第816章 明軍招降第385章 突襲大同第508章 行車之改第448章 大同精忠隊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170章 宮廷政變15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170章 宮廷政變15第667章 撲朔迷離第765章 大勝之威第90章 氮磷鉀肥第370章 袁公到朝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214章 銀錢雙贏第28章 連弩改造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469章 阻敵火牆第596章 港口受阻第700章 二條計策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449章 軍戶制度第337章 皇上親處第66章 天下免稅第662章 斬斷塵緣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504章 可立召兵第317章 分兵兩路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16章 造衛生紙第185章 提煉汽油第749章 不戰棄守第480章 環公歸來第28章 連弩改造第759章 張氏手爐第532章 千古英烈第378章 留聲留情第90章 氮磷鉀肥第14章 滅口客氏2第62章 內廠成立第371章 宗室無賴第417章 急援榆林第570章 秦帥急走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81章 藥店火藥第407章 親軍之熱第193章 菜鳥改車第718章 決不饒恕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244章 蒙古大盾第157章 宮廷政變2第252章 大同休整第615章 糧草功略第379章 佈置戰場第130章 朝會小事第602章 建奴優勢第595章 一夜之城第274章 遼東失地第383章 林丹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