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遼東世族

現在北京到大同的路也離大同越來越近了,朱由校也已經讓人來從大同往北京修,這樣能夠增加一些速度。所以只要京城造好了車,二天的時間差不多就能送到了。現在連同京城送來的戰車一百架以及五架阻擊戰車和五輛汽油彈戰車,運送二千人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大漢將軍等都是騎馬,可以一起跟着。

所以朱由校打算率戰車先行,只須給後面的部隊留下五部阻擊戰車一部汽油彈戰車,就可以保證對付那大盾了。

而岱海離大同大概就二百五十里地,先頭部隊有戰車之利,大半天的時間即可到達。於是朱由校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滿桂和趙率教,讓滿桂跟着自己和戰車隊先行,而趙率教帶剩餘淨軍隨後跟着。

滿桂當然高興的直跳腳,這幾天的訓練他表現的是相當的刻苦,基本上他若說在高速移動戰車上,射擊移動目標,他是第二的話,恐怕沒人會承認自己是第一了。特別是阻擊弩,移動起來射擊,那難度更大,整個隊伍裡也就那麼幾個人能稍稍的掌握,能有一半的機率中靶,而只有一個人有六成的機率命中三百丈外的靶子,那就是滿桂。

這時候聽說讓他當這個‘先鋒’,那哪裡有不高興的道理。其實他哪裡知道,那是朱由校嫌他的智商偏低一點,不敢把淨軍單獨交給他。他和趙率教的矛盾說出來都讓人哭笑不得,這個滿桂也是如此大的人了。竟然因爲人家趙率教在發救兵救他之時,沒有親自到場。只是派了手下的將領前去把他救了出來,就吵着要和人家割袍斷義,這是個什麼玩意?再說是性情中人,也沒有這個性情的。

當朱由校勸了幾句後,他還來勁了,差不多哭天抹淚的訴話着,自己救趙率教時都是親身前往的。倒把朱由校弄的哭笑不得,怎麼大明朝還有如此奇葩人物。都做到總兵還,還如此的‘童心未泯’。真是深深的懷疑這個滿桂應該是個日本人,怎麼如此低能、智障?整個一‘缺心眼子’。把淨軍交給他?還是算了吧。

因爲救兵如救火,所以即刻點起了人馬,準備出發。就在這裡京城的快報來了。草草的一看,朱由校差點沒罵娘,這還沒完沒了了。先是造謠他的緋聞,(其實有些也不是造謠,如他的客氏的關係)

雖然說沒有緋聞的名人不是名人,大明那時候嫖娼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看人家唐伯虎,要是放在朱由校的前世,那就是個製作、傳播淫穢作品罪。可在明朝,人家就是個行爲藝術家。所以沒有人在乎什麼所謂的名節問題。但一旦扯到了**,那就不是緋聞那麼簡單了,而是變成了醜聞。

好不容易藉着個留聲機的光,把這事壓下去了。這倒好。直接動手搶了。還殺了那麼多的人!那可是自己的親軍,這手動的。也太恨了吧。

“寧完我?”再往下,看到這個名字之時,朱由校愣住了,這個名字他太熟悉了,明末數得着的大漢奸,他哪裡能不知道呢?還有叫喊着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那個范文程;投降後和莊妃有一腿的洪承疇這些個人還真不是個玩意。

這些都是朱由校記好了必須要對付之人,殺了?不現實,這不是自己的性格,死就是一刀的事,那樣做太草率了。他們犯下的罪行怎麼可能如此的簡單處理?重要的是教育他的靈魂。

因爲時間緊迫,朱由校沒有多餘的時間停留下來處理這些事,只是吩咐了一聲,一定要抓住這個寧完我,他是建奴的細作。就踏上了行程。

而此時的袁可立在接到了孫承宗所傳的聖旨後,已經乘修補好的萊登水師戰船,來到了山海關。因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八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爲關。城高近五丈,厚二丈三尺。有“天下第一關”之稱。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箭樓爲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等。

東稱“鎮東門”,西稱“迎恩門”,南稱“望洋門”,北稱“威遠門”。袁可立從海上而來,當然的選擇了南邊的望洋門。此次得到了皇上秘旨,袁可立亦知此事無法善了了。雖然身在萊登重建水師,但京城中發生的事情,還是或多或少的知道的。皇上廢除了遼餉,三個月內讓所有從遼餉中貪污之人,把貪污款項吞出來。這明顯是在和遼東體系公然叫板了。

雖然朱由校對遼東將官們不是那麼信任,但說實話那是穿越都的福利待遇,但什麼是遼東望族,他也只是聽了袁崇煥一句話而已。而袁可立作爲大明朝的土著,對遼東這個情況可是知之甚詳的。

遼東世族的形成是基於一個前提,遼東一百八十八衛的設立,因爲遼東地區,殘元的勢力不小,所以明初時,在這裡設置了一百八十八個衛所。明朝在遼東的統治,不設州縣,“但立衛,以兵戍之”結果是“非官而軍,非軍而官”。因此,遼東勢族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遼東勢族大多是封建地主與封建軍閥相結合。

這裡以有世代擔任軍事要職的世家大族影響最大。鐵嶺李氏就是遼東第一世族,因李成樑在萬曆年鎮守遼東,其子侄也具都擔任遼東要職,所以,環神京數千裡,縱橫盤踞,不可動搖,以至於“自撫鎮道將及巡方御史,不出李氏門下親厚,無不立被斥逐”。(最後成了漢八旗中顯貴,如李思忠,就是漢軍旗正黃旗的。雖然李家把自己的祖上說成了自己是朝鮮棒子,不能算漢奸,但這個漢旗又是怎麼回事呢?讓人費解。)

當然還有遼陽韓氏、崔氏,義州馬氏,前屯楊氏和寧遠祖氏等,這些人都是軍官繫世族,特別是寧遠祖氏,祖大壽等人對明朝遼東的軍事,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另一種世族就是鉅富了,自身雖未在軍界中任職,但是卻和封建政權相勾結,控制着本地的經濟,影響着當地的政治。例如佟氏是遼東一個有名的世家大族,特別是佟養性,爲後金的糧錢後備等做出了傑出貢獻。(人家是認祖歸宗,成爲了正經滿人,所以也不是漢奸。但這一說法被仍在漢旗中,自相矛盾了。)遼東的勢族還有遼陽的高氏、佟氏、石氏、祝氏、魯氏,錦州的王氏,義州的李氏,前屯衛的畢氏和遼南的劉氏等。

而這些世族,也是和明代其他世族一樣,兼併土地,只不過這裡的土地是國家下發給每個屯軍的五十離屯田而已。

而隱佔軍丁,官軍家丁化,軍丁佔役這一點雖然是大明一特色,連皇上也都在佔役,遼東的這些世族也是一樣,只不過在一方面佔役的同時,開始了家丁化了而已。

基本上這也是使得遼東軍事力量迅速的土崩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了,朝廷對其不信任也是由來久的,往遼東也是不斷的摻沙子,又是監軍、巡撫又是武將的,但效用如何,只有天知道了。相反在朝廷不信任的同時,後金建奴卻對這些遼東世族拼了命的拉攏。

而如今皇上此舉已經有和和這些遼將徹底劃清界限的意思了。所以基於皇上的潛臺詞,袁可立已經交待了三千錦衣衛,在防範建奴來犯之時一定要防着背後的敵人,除錦衣衛這三千自己人之外,對於其他人等一律的保持戒備。

山海關裡一衆將領,以及太監監軍劉應坤,均出來迎接了袁可立,爲首的是副總兵祖大樂,帶着一衆山海關將領,雖然名義上是趙率教是山海關總兵,但底下最強勢力,仍然是以祖家爲首的遼東勢力最強。

大明在奴爾幹都司統治了如此長的時間,所造就的遼東將領實在是太多了。這樣人被滿族的滿化也是深了又深。多少人家和滿族在不斷的通婚,親在加親,如李成樑的家的李思君的妻子就是女真人。特別是當老奴酋以十三副盔甲起事之後,更是視滿族爲尊,以有滿族親屬爲榮。

袁可立當即進了關,帶着二百持山地弩軍爲護衛和二千持神弩軍。在總兵府內的大堂之上,宣讀了聖旨,聖旨的內容就是三條,一是封趙率教爲太子少保暫隨軍伴駕北征蒙古,二是總兵之職暫由袁可立兼職,三是由袁可立有代天巡牧的欽差權利,負責守山海關、薊門關事宜,如同皇上親臨,如有違抗,如同造反。

聖旨宣讀結束,下面的將領是一陣沉默,雖然上邊沒談到自己,但其含義,卻是於衆人息息相關。如果這個聖旨在別的時候到達,也沒什麼,但偏偏選擇在這樣一個錦州失守的時候,皇上忽然派人來接收山海關的防務。而隻字未提錦州之事。這說明了什麼?

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462章 硬幣發行第46章 宋氏兄弟第207章 八大漢奸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781章 有所失效第106章 遠鏡比試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86章 三千錦衣第123章 求極之始第201章 大明之辱第686章 掃蕩莊子第729章 天子門生第259章 君臣失和第741章 海選過八關第9章 老魏歸心第416章 試試火槍第498章 泰山北斗第552章 侯家沒了第778章 紅顏薄命第495章 兵權之議第185章 提煉汽油第185章 提煉汽油第376章 朝鮮規劃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325章 向着港口第541章 收購甲骨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243章 土木工程第236章 謠言滿天第482章 水師親軍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574章 西北軍戶第四十七 瘋玩牧場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142章 義子國棟第219章 宦官心毒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577章 天津港口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814章 明軍加速第215章 河套投資第401章 陰謀終現第13章 滅口客氏1第605章 狼狽奔逃第41章 明朝海戶第523章 大明軍校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765章 大勝之威第356空中飛人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171章 擠死福王第657章 穿透敵陣第713章 親軍體系第525章 西北戰事第406章 憲兵之責第696章 風水輪流轉第521章 文臣死諫第236章 謠言滿天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317章 分兵兩路第437章 美食傳承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142章 義子國棟第80章 寵物商店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536章 歌功頌德第427章 戰前定策第572章 毀滅軍需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464章 談不誤戰第735章 電線成型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311章 草原會戰6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420章 榆林大火第349章 出兵峽谷第8章 敲打老魏第505章 北伐東征第338章 鋪路規劃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583章 雪中燒烤第198章 雙耳之失第155章 戰前準備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730章 爭搶交卷第688章 欲擒故縱第3章 判斷形勢第750章 憶牛毛寨第350章 谷中血戰第64章 天軍罷訓第37章 御膳始末第216章 進軍大同第533章 戰功之改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692章 皮島之災第65章 勝利油田第799章 助奴運兵
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462章 硬幣發行第46章 宋氏兄弟第207章 八大漢奸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781章 有所失效第106章 遠鏡比試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86章 三千錦衣第123章 求極之始第201章 大明之辱第686章 掃蕩莊子第729章 天子門生第259章 君臣失和第741章 海選過八關第9章 老魏歸心第416章 試試火槍第498章 泰山北斗第552章 侯家沒了第778章 紅顏薄命第495章 兵權之議第185章 提煉汽油第185章 提煉汽油第376章 朝鮮規劃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325章 向着港口第541章 收購甲骨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243章 土木工程第236章 謠言滿天第482章 水師親軍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574章 西北軍戶第四十七 瘋玩牧場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142章 義子國棟第219章 宦官心毒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577章 天津港口第342章 大明宗室第814章 明軍加速第215章 河套投資第401章 陰謀終現第13章 滅口客氏1第605章 狼狽奔逃第41章 明朝海戶第523章 大明軍校第117章 見袁崇煥第765章 大勝之威第356空中飛人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171章 擠死福王第657章 穿透敵陣第713章 親軍體系第525章 西北戰事第406章 憲兵之責第696章 風水輪流轉第521章 文臣死諫第236章 謠言滿天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317章 分兵兩路第437章 美食傳承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142章 義子國棟第80章 寵物商店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536章 歌功頌德第427章 戰前定策第572章 毀滅軍需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464章 談不誤戰第735章 電線成型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311章 草原會戰6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420章 榆林大火第349章 出兵峽谷第8章 敲打老魏第505章 北伐東征第338章 鋪路規劃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583章 雪中燒烤第198章 雙耳之失第155章 戰前準備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730章 爭搶交卷第688章 欲擒故縱第3章 判斷形勢第750章 憶牛毛寨第350章 谷中血戰第64章 天軍罷訓第37章 御膳始末第216章 進軍大同第533章 戰功之改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692章 皮島之災第65章 勝利油田第799章 助奴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