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登萊

天氣越來越熱,眼瞅着進入到了崇禎四年七月間,於孝天身穿一件裁剪極爲簡單的麻質對襟短衫,坐在書房之中,手搖着一個大蒲扇,扇着涼,面前擺着一碗放了冰塊的酸梅湯,一邊處理手頭上的公務,一邊忽然間開口對坐在對面的林易陽問道:

“對了,林先生,我年初安排你做的事情現如今那邊有什麼反饋沒有?”

林易陽愣了一下,一時間沒有想起來於孝天問的是什麼事情,反正於孝天沒少給他安排事情,他也想不起來於孝天今天這門語焉不詳所問的事情是哪一件了。

於是他猶豫了一下,小心翼翼的對於孝天問道:“不知主公問的是哪件事?”

於孝天於是有些不喜的放下了蒲扇,對林易陽說道:“就是山東登萊那邊的事情!現如今不知道有什麼進展沒有!”

林易陽一拍腦門,這才趕緊答道:“原來主公問的是這件事呀!學生不敢相忘,只是主公安排的事情太多,剛纔學生一時間沒有聽明白主公問的是什麼事情!

這件事學生一直都在關注着那邊的發展情況,年初的時候,學生已經按照主公吩咐,派出精幹人員一共三十餘名,前往了登萊以及山東等地布點。

現如今這些人之中,有過半人員已經安定下來,並且融入了當地,站穩了腳跟,從四月之後,便經常發回來一些消息。

其中一人已經在寧海州海邊的西山村購得一塊田產,約四百畝左右,並且將西山村村子裡的那戶人家的大宅一併購下,而西山村就在海邊,和養馬島隔水相望,現如今學生已經調派了一個排的人手前去,以家僕的名義,進駐西山村。

另外按照主公的吩咐,其中幾人還在膠東半島沿海一帶的寧津所附近斥山鎮海邊,購得一塊地皮,就在石島灣內的岸上。

據這些人傳回的消息說養馬島一帶海面,這些年入冬之後,十二月初,海面會封凍起來,十一月底之後,便基本上無法通行船隻,只有船體異常堅固的大型船隻,才能冒險通行。

但是在石島灣那邊,雖然入冬之後有海冰,但是海面並不會完全封凍,小心一些還可以行船,再往北威海衛那邊入冬之後,海面也會封凍,無法行船。

再之正如主公所料,今年五月間,朝廷將之前元月剛剛拔擢爲山東按察使的孫元化孫大人又拔擢爲登萊巡撫!主公實在是神人也,這等事情也能猜得到,學生實在是自愧不如!

只是不知主公爲何近期如此關注登萊一帶的局勢,學生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於孝天厚顏無恥的笑了笑,心道你們知道個屁,老子可是從未來回來的,豈能不知道這時候孫元化被任命爲登萊巡撫,豈能不知道馬上就會發生史上有名的吳橋兵變,孔有德、李九成等人因事發動兵變,整整差不多兩年時間把整個膠東半島,鬧得是一塌糊塗。

對於這樣的大事,他當然知道,故此從去年冬季開始,他便安排了人手,嚴密關注整個登萊那邊的局勢。

這件事他沒法給別人說,僅僅是給林易陽提及過,朝廷可能會安排孫元化任登萊巡撫,當時林易陽還不太相信,覺得這種事於孝天怎麼可能猜得到,但是實際情況卻是朝廷在今年果真把孫元化調到了山東,當了登萊巡撫,把林易陽震得有點發蒙。

現如今於孝天經過數年蟄伏之後,實力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空前的程度,而且北方目前已經呈現出了亂世景象,但是目前看來,他想要立即起兵造反,很顯然還沒有到時候。

但是現在不起兵造反,卻並不意味着不能提前佈局,於孝天這一年多來,一直都在琢磨,怎麼才能把手先伸到北方,找一個立足點,爲今後大舉北上,打下一個楔子。

思來想去很長時間之後,他覺得現在跑去山陝河南等地佈局設點,時機並不成熟,最關鍵的是那邊的局勢已經糜爛,如果派人去在那邊佈局,就必須走陸路過去,這段路可以說是路途遙遠,派去的人很難得到海狼集團後方的支援,而且也無法派去太多的人,這樣做實在是風險極高。

所以最終他想到了孔有德挑起的登萊之亂,目前看來,如果他想要近期把手伸到登萊那邊,也唯有這次登萊之亂才能給他提供一個機會,讓他正大光明的出兵登萊之地,把手先伸到山東膠東半島那邊。

另外於孝天之所以這麼考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目前雖然他的實力已經很強,不管是海軍還是陸軍,都擁有了很強的戰鬥力,可是問題關鍵卻在於他眼下手頭的兵將,多是南方人,一旦要是有朝一日北伐的話,肯定是曠日持久的一場大戰,而南方兵在現如今的小冰川時代的北方,特別是冬季的時候,很難適應北方的氣候。

要知道現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到了冬季氣溫都非常低,像河南那邊,冬季最低極限氣溫,甚至都可以達到滴水成冰的程度,南方兵大量北上之後,夏季還好說一些,但是到了冬季,肯定會出現大面積的凍傷減員。

相對來說,生活在北方的人,便比較容易適應那邊的氣候,相對來說,在後勤補給不夠到位的情況下,因爲凍傷減員的情況要比南方兵好很多,而且更適應在極寒狀態下進行作戰,但是南方兵肯定無法做到這一點。

這也是這些年來,於孝天一直在刻意的招納北方人的原因,這些年下來,於孝天通過各種渠道,在北方也吸納來了上萬的民壯,從中挑選出了兩千多身體強壯的男子,編入到了軍中,這些人不善於水戰,但是卻在陸軍之中表現良好。

而且其中部分腦子靈活忠誠之人,又被於孝天挑選出來,重新派回了北方各地,爲他鋪設情報網絡,隨時準備接應於孝天大軍北上,參與到逐鹿中原之戰。

這兩年來,北方的情報網絡在於孝天不遺餘力的投入之下,也已漸漸成形,諸多北方較大的府城甚至於縣城之中,都已經安插上了海狼的人員,以各種身份潛伏了下去,在雄厚的資金支持之下,這些人之中大多數人在各地都混得不錯,雖然進入不了上層階層,但是卻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打聽到上層的消息,甚至於可能影響到當地一些官員的決斷。

但是這並不讓於孝天感到滿足,畢竟現在他手頭可用的北方兵還太少了一些,兩三千人扔到北方去,簡直就是滄海一粟,就算是他們戰鬥力強悍,也很難成就大事。

所以於孝天這才決定,要先把手伸到北方,建立一個屬於他控制的橋頭堡,利用這個橋頭堡,大批吸納北方人加入到他的麾下,爲今後北上提前做好人員儲備,並且打造出一支兇悍的軍隊。

這也是於孝天這段時間爲什麼殫精竭慮的琢磨着怎麼在合法的情況下插手北方事務的原因,而未來將要發生的吳橋兵變,無疑將會成爲他插手北方的一個重要機會,如果錯過這個機會的話,那麼他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比這更好的機會能留給他。

只要他能合法的率軍進入到膠州半島,那麼他就可以在那邊合法的滯留下一批人手,並且圈佔一大批土地,作爲他吸收北方饑民的基地,亦可將其轉運回南方,亦可就地進行安置,等待下一步的機會。

當聽了林易陽的彙報之後,於孝天微微點點頭道:“基本上還算是可以吧!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現如今登萊那邊的整體情況你並沒有提及,但不知那邊孫大人現在都在做些什麼!另外我還關心他麾下的兵馬的構成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這些事情都是我關心的事情!”

林易陽聽罷趕緊接着說道:“這些事情學生倒是也留意了,從那邊的人送回來的消息看,孫大人到任登萊巡撫之後,正在大力整頓當地軍務!

特別是自從袁崇煥殺了毛帥之後,東江鎮那邊便再無法凝聚,整個東江鎮風雲不斷,就連毛帥的繼任者陳繼盛陳總兵,也於去年四月間被叛將所殺。

現如今整個東江軍可以說是早已內亂分崩離析,當初袁崇煥矯詔殺毛帥,現如今看來,確實乃是一大敗筆!實乃是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而近年來大批東江軍兵將抑或是遼東民衆,因爲東江鎮那邊人心不穩,紛紛逃離遼東,渡海逃往了登萊以及山東等地。

據探報所言,孫大人到任之後,這段時日極力收攏東江舊軍,重新將其編練成軍,並對其中一些東江鎮舊將禮遇有加,委以重任!

據目前學生所知,現在孫大人已經收編了東江軍舊部過萬人之多,並且收編了諸如之前在東江軍效命的孔有德、李九成、李應元、耿仲明、陳光福……等將,各都委以重任,還在登萊之地,收攏了不少遼東的難民。

只可惜是遼東兵之前因爲毛帥的緣故,和當地的山東兵素來不和,遼人逃到登萊雖然受到了孫大人的寬待,可是當地的山東人以及山東的兵將,卻並不待見這些東江兵將以及遼人,雙方各成一體,摩擦整日不斷。

那些山東人更是將這些從遼東逃回來的難民,視若匪患,嚴加提防,爲此登萊等地現如今局勢並不安寧,整日間城外械鬥不斷,孫大人據說也爲此頗爲頭疼!”

第46章 劉員外第42章 奴酋授首第141章 一箭雙鵰第160章 元老的不滿第95章 點兵第217章 惱羞成怒第214章 亂炮齊發1第82章 正主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217章 四面開花第145章 大結局下第201章 一戰潰之第121章 利器第72章 新炮未就第54章 勉爲其難第24章 斷其四肢第87章 洪承疇來了第111章 狙擊手第125章 牢騷滿腹第57章 親赴臺灣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89章 生擒活捉第258章 幾省會剿第79章 君臣相見1第3章 莆禧千戶所第82章 辯駁第164章 整備戰船第65章 調將第71章 奏疏第184章 接應來遲第146章 奮力突圍第121章 炮擊見威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43章 試炮1第33章 決戰4第72章 山東援軍第2章 橫行鄉里第209章 謀叛第70章 險勝第274章 分化第168章 我知道你們的底牌第60章 開始第268章 滾刀肉第174章 一官來訪第183章 珠江口狂歡日第261章 李府來客第49章 卡隆炮2第283章 責任第103章 降卒第132章 險象環生第75章 狼牙步槍第32章 決戰3第222章 交鋒1第185章 計劃更動第141章 臨時出動第224章 豁口爭奪戰第54章 新營第144章 遇敵第97章 嗤之以鼻第121章 利器第55章 南日一式燧發步槍第74章 紅夷大炮第279章 顏思齊來訪第180章 夜襲第87章 決戰南門4第239章 親赴淡水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110章 再戰第91章 宣旨調兵第208章 分頭行動第107章 大發一筆第105章 兵站第114章 態度曖昧第87章 直取老巢第132章 招募第59章 誘餌第148章 決死一搏1第76章 還有誰第152章 敵援分至第236章 集體農莊第50章 未雨綢繆第172章 大戰前夕第182章 林易陽的身世第31章 戰兵發威第164章 窮書生1第79章 相互覬覦第132章 褚彩老第94章 落井下石第93章 太保監國第186章 下馬威第277章 退一步大家都好第140章 歷史謎案第6章 引線第178章 暗抵東沙嶼第82章 靶場試炮2第104章 梟雄隕落第120章 有苦自知第198章 各有算計第31章 戰兵發威第10章 山賊
第46章 劉員外第42章 奴酋授首第141章 一箭雙鵰第160章 元老的不滿第95章 點兵第217章 惱羞成怒第214章 亂炮齊發1第82章 正主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217章 四面開花第145章 大結局下第201章 一戰潰之第121章 利器第72章 新炮未就第54章 勉爲其難第24章 斷其四肢第87章 洪承疇來了第111章 狙擊手第125章 牢騷滿腹第57章 親赴臺灣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89章 生擒活捉第258章 幾省會剿第79章 君臣相見1第3章 莆禧千戶所第82章 辯駁第164章 整備戰船第65章 調將第71章 奏疏第184章 接應來遲第146章 奮力突圍第121章 炮擊見威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43章 試炮1第33章 決戰4第72章 山東援軍第2章 橫行鄉里第209章 謀叛第70章 險勝第274章 分化第168章 我知道你們的底牌第60章 開始第268章 滾刀肉第174章 一官來訪第183章 珠江口狂歡日第261章 李府來客第49章 卡隆炮2第283章 責任第103章 降卒第132章 險象環生第75章 狼牙步槍第32章 決戰3第222章 交鋒1第185章 計劃更動第141章 臨時出動第224章 豁口爭奪戰第54章 新營第144章 遇敵第97章 嗤之以鼻第121章 利器第55章 南日一式燧發步槍第74章 紅夷大炮第279章 顏思齊來訪第180章 夜襲第87章 決戰南門4第239章 親赴淡水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110章 再戰第91章 宣旨調兵第208章 分頭行動第107章 大發一筆第105章 兵站第114章 態度曖昧第87章 直取老巢第132章 招募第59章 誘餌第148章 決死一搏1第76章 還有誰第152章 敵援分至第236章 集體農莊第50章 未雨綢繆第172章 大戰前夕第182章 林易陽的身世第31章 戰兵發威第164章 窮書生1第79章 相互覬覦第132章 褚彩老第94章 落井下石第93章 太保監國第186章 下馬威第277章 退一步大家都好第140章 歷史謎案第6章 引線第178章 暗抵東沙嶼第82章 靶場試炮2第104章 梟雄隕落第120章 有苦自知第198章 各有算計第31章 戰兵發威第10章 山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