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教育

於孝天當然不光是在科舉考試方面進行改革,他在進行科考制度改革的同時,也令人選擇了相當多的實用的書籍,令工部大力刊發,印製出大量的書籍,然後發放到各地供學子們購買閱讀學習。

這些年來於孝天在福建和臺灣隱伏期間,就通過各種手段,從西方弄來了不少各學科的書籍,翻譯過來進行了印刷,供給當初他在臺灣等地設立的學校以及學生們學習之用。

現在孫元化被他從淡水弄回到了京師,在六部之外,又成立了一個教育部,直接把孫元化委任爲了第一任教育部部長,獨立於六部之外,專司負責教育方面的事情。

原來的京師國子監和南京國子監則都歸入教育部之下,專司培養有用的學生,原來國子監之中的學生,擇優留用,其餘的遣散回鄉,從福建和臺灣等原來他成立的各種學校之中,錄取了一大批年輕學生入國子監進行深造。

而國子監之中教學科目,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改制,取消了大量以前所學的東西,重新開設了很多課程,其中既有幾何代數又有一些機械、化學、物理方面的學科,還有行政管理等學科,所學的東西比之以前國子監設立的科目要豐富很多倍。

至於師資方面,由孫元化負責尋找,他的三個兒子在很多學科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全部進入國子監任職,稱之爲教授。

另外一部分以前在臺灣各地傳教的有紮實學問根底的傳教士,也被特准移至國子監之中任教,特准他們在監管之下,教學之餘,在京師和南京兩地建立教堂進行傳教,同樣要求不得他們在國子監對任何學生宣傳他們的教義,否則的話便將其逐出中國。

教會方面得知消息,高興的屁顛屁顛的,因爲他們長期和於孝天合作,發現於孝天並不十分牴觸他們傳教的事情,算是一個親教分子,雖然他拒絕入教,也決不許任何家人軍人入教,但是卻一定程度上允許他們在地方傳教,雖然要對他們監管,設定了很多規矩,使得他們無法敞開了傳教,但是這已經讓他們相當滿意了。

現如今於孝天登基稱帝,成了大中國的皇帝陛下,有這麼一個親教的皇帝支持,他們認爲以後在中國傳教,將會是一帆風順的事情,所以對於於孝天的要求,他們絕對不敢不答應,傾其所有想盡辦法從歐洲蒐羅具有相當高學識的教士,前來中國傳教,並且在國子監之中兼職任教,傳授各種他們所學的知識。

甚至於於孝天對教會提出,連帶一些被教會認爲是異端學說而準備加以迫害,甚至已經準備處死的一些學者,他也要,將他們盡數送來中國,於孝天可以開放更多的地方,供他們建立教堂傳教,換取這些異端學說的學者,至於這些人來到中國之後,將會給予豐厚的待遇,提供足夠的資金供他們研究。

特別是有關航海學、機械學、天文地理以及化學、醫學方面有建樹的學者,更是歡迎他們前來中國進行繼續研究,於孝天特意在他私人的小金庫之中,撥出大筆資金,交給教育部方面,專司提供給這些願意到中國來繼續進行研究的學者使用。

當然只設立兩座國子監是根本不夠的,於孝天所推行的治國理念和前朝歷代都不相同,現如今他隨着社會的發展,會強力推動各種社會分工的細化,隨着社會分工的細化,對於行政管理者的需求數量也會顯著提高,今後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

這就需要教育先行,培養出更多的讀書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有社會上少數人才能讀書,而是逐步要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素質,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學到新的東西,直至最終做到全民教育普及。

而且以後像工商業方面的發展,對於技術工人的數量會需求越來越多,全都是文盲肯定會制約發展,他想要工業發展進程加速,就要讓更多的工人在生產之中,對於生產技術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全都依靠他一個人開金手指,把後世技術移植過來,一旦有朝一日他駕鶴西去,那麼很可能會造成工業機械技術的停滯。

所以他需要更多的人進入到研究領域之中,去琢磨去探索,去研究各種學科的知識,掌握其中的精髓,然後學會創造,這樣才能使得中華民族始終站在世界科技領域的最前沿,才能始終控制着世界的脈搏,成爲世界霸主。

一旦要是不重視教育的話,那麼別看現在他乾的熱火朝天,但是鐵定會造成科技發展缺乏後勁,所以現在他對教育方面的投入,可以說是在幹百年樹人的事情,在他有生之年,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就算有朝一日他駕鶴西去,那麼這些人就是他留給這個民族的最大的遺產。

所以他絕不會滿足於僅僅改造兩座國子監,建立兩座新式的大學就滿足了,故此在教育方面,他開始在各省推行新的教育方式,以國家投入,在各省條件較好的府一級地方,先行建立起一座義學,就是由國家地方一起投入,招收寒門子弟入學,當然也不迴避那些貴族的弟子,只要入學考試通過,都給予錄取。

課程方面,也先以國學和數學爲主,期間穿插傳授一些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自然科學之中也涵蓋了基礎的地理、天文、醫學、農學、水利、物理等方面的入門知識,學制三到五年,招收六歲以上到十歲之間的孩童入學。

這樣的義學其實就是後世小學的前身,傳授的也都是淺顯一些的知識,文理並重,同樣也不會全面推翻中國古代的文化教育,畢竟中國數千年燦爛文化,積累下來了太多精華,這些東西於孝天並不牴觸,也絕不想在他這一世,把中華燦爛文化給摧毀,畢竟中國很多人文理念,還是相當不錯的。

當然與此同時,強力推廣理科方面的教育,避免學生以後只會讀死書這樣的弊端,讓他們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

暫時他無力做到普及全民教育,但是起碼也先讓一部分開明一些的人家,願意讓孩子上學的人家,得到第一步的義務教育,享受到他推行的教育的好處。

畢竟古代讀書這種事,基本上被壟斷在一個較高階層之中,能讀起書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戶人家的子弟,或者是官宦世家,他們有財力和能力享受到讀書的好處,但是絕大部分普通百姓,因爲沒有財力,舉家上下都要從小就讓孩子在土地中勞作,根本也沒有時間讓子弟接受教育,更沒有能力讓他們讀起書。

畢竟古代因爲印刷業的限制,書的價格是相當昂貴的,沒有點積蓄的人家,根本連書都買不起,許多寒門子弟,都要靠着到處說好話,求爺爺告奶奶的去借書,然後自行抄下來,才能獲得讀書的機會,所以一般人家靠着自家的經濟能力,根本無力支撐起一個子弟讀書,更別說讓子弟脫產接受教育了,有個男孩兒的家,還指望着男孩子早早的能幫着他們下地幹活,來養家餬口呢。

所以在各府推行義學,就先讓一部分願意送子弟讀書的人家,首先獲得到接受教育的權力,只要他們願意送子弟上學,那麼食宿方面就都由國家承擔,並且讀書免費,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到最低限度的免費的書本,前提是這些家庭,必須要捨得讓家中的孩子脫產,送入義學之中接受教育才行。

至於今後這批學生在結束了小學初級教育之後,如何進階開展更深層次的再教育,那是三年到五年之後的事情,起碼有三到五年的緩衝時間,到時候於孝天認爲,在他的努力之下,國家財政到時候將會有更大的起色,而且通過國子監這幾年時間的培養,也會先期培養出一批擁有較高層次的學者,用來投入到下一步的中級教育之中,充當老師推行更高層次的教育。

於孝天這樣的做法,也讓很多人感到很驚訝,大中新立,現如今可以說還是百廢待興的時候,於孝天便如此大的手筆,從財政之中拿出大量的錢財,投入如此多的鉅額資金,來在各府興辦義學,廣招天下寒門學子入學。

這種行爲很明顯是需要相當大的魄力的,雖然他力主推行新的科舉制度,招致了眼下天下讀書人的反對,但是他現在如此興辦義學,又充分的說明了他對於天下人才的需求,那種招賢若渴的迫切感。

很顯然於孝天並不滿意以前歷朝歷代選材的那種方式,也不滿足當下那些讀書人的所學,所以他通過改動科舉制度,來尋求他需要的各種人才,並且通過興辦義學,傳授他需要人才所具備的的學識,爲今後大量招募他需要的人才提前夯實基礎。

(感謝一醉人兄弟的打賞!)

第35章 決戰6第8章 海盜襲來第24章 斷其四肢第260章 榮光大葬第56章 土窩子第162章 集結整訓第152章 李九成之死第167章 招兵買馬第79章 相互覬覦第59章 誘餌第85章 決戰南門2第28章 挑戰第119章 成交第210章 報復懲戒第105章 石油第47章 重炮快船第101章 開海禁第180章 還以顏色第23章 偷襲第103章 突圍求援第59章 應援第7章 醉仙欲死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150章 兄弟第275章 杯酒化之第143章 殖民之路第61章 強攻1第40章 單幹第251章 土高爐第60章 爭議第37章 起帆返航第215章 亂炮齊發2第139章 逞威第216章 亂炮齊發3第110章 包餃子第29章 立威第314章 官府動向第251章 土高爐第27章 奔赴決戰之地第208章 橫刀自刎第245章 磕磕絆絆的計劃第141章 臨時出動第240章 僵局第154章 進擊鄭一官第263章 潭頭鎮第35章 荒島第213章 攤牌第193章 衆賊聚會第115章 進退維谷第174章 毀屍滅跡死不認賬第168章 限期第13章 人心所向第43章 水果罐頭第168章 我知道你們的底牌第160章 洞透野心第185章 得手第58章 鄭一官第150章 總攻登州2第22章 虎口奪食第1章 火帽第59章 殺心第164章 整備戰船第218章 亂戰第257章 頭大如斗的熊撫臺第82章 夜闖敵營第251章 兩相夾擊第161章 特戰隊第268章 滾刀肉第139章 徵倭第88章 遠征臺灣第35章 拔腿跑路第205章 鬼臉的獨舞第37章 肅清第43章 水果罐頭第210章 報復懲戒第209章 不眠之夜1第57章 夾生飯第206章 槍炮齊發第53章 簡易膛線機第185章 得手第29章 立威第97章 休整第54章 新營第24章 鬧餉第204章 換地登陸第104章 梟雄隕落第193章 熊文燦的命運軌跡第245章 茂盛源復業第115章 進退維谷第262章 約談第61章 斥責第51章 吳橋兵變第63章 淡水醫館的小白鼠第147章 着手應對第202章 小試牛刀第163章 瘋狂抵抗第107章 討平福王第207章 損招1第66章 逼上門去
第35章 決戰6第8章 海盜襲來第24章 斷其四肢第260章 榮光大葬第56章 土窩子第162章 集結整訓第152章 李九成之死第167章 招兵買馬第79章 相互覬覦第59章 誘餌第85章 決戰南門2第28章 挑戰第119章 成交第210章 報復懲戒第105章 石油第47章 重炮快船第101章 開海禁第180章 還以顏色第23章 偷襲第103章 突圍求援第59章 應援第7章 醉仙欲死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150章 兄弟第275章 杯酒化之第143章 殖民之路第61章 強攻1第40章 單幹第251章 土高爐第60章 爭議第37章 起帆返航第215章 亂炮齊發2第139章 逞威第216章 亂炮齊發3第110章 包餃子第29章 立威第314章 官府動向第251章 土高爐第27章 奔赴決戰之地第208章 橫刀自刎第245章 磕磕絆絆的計劃第141章 臨時出動第240章 僵局第154章 進擊鄭一官第263章 潭頭鎮第35章 荒島第213章 攤牌第193章 衆賊聚會第115章 進退維谷第174章 毀屍滅跡死不認賬第168章 限期第13章 人心所向第43章 水果罐頭第168章 我知道你們的底牌第160章 洞透野心第185章 得手第58章 鄭一官第150章 總攻登州2第22章 虎口奪食第1章 火帽第59章 殺心第164章 整備戰船第218章 亂戰第257章 頭大如斗的熊撫臺第82章 夜闖敵營第251章 兩相夾擊第161章 特戰隊第268章 滾刀肉第139章 徵倭第88章 遠征臺灣第35章 拔腿跑路第205章 鬼臉的獨舞第37章 肅清第43章 水果罐頭第210章 報復懲戒第209章 不眠之夜1第57章 夾生飯第206章 槍炮齊發第53章 簡易膛線機第185章 得手第29章 立威第97章 休整第54章 新營第24章 鬧餉第204章 換地登陸第104章 梟雄隕落第193章 熊文燦的命運軌跡第245章 茂盛源復業第115章 進退維谷第262章 約談第61章 斥責第51章 吳橋兵變第63章 淡水醫館的小白鼠第147章 着手應對第202章 小試牛刀第163章 瘋狂抵抗第107章 討平福王第207章 損招1第66章 逼上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