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咱大孫還好生生的活着!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人這一輩子,會死上三次。

第一次是斷氣的時候。

第二次是下葬的時候。

第三次是最後一個人把你忘記的時候。

當然,對於老朱家來說,尤其是朱標,第三次是不存在的,他會一直留在史書記載上,被後人所熟知。

這也是爲什麼,特別多的人,在乎青史留名,想盡辦法,絞盡腦汁,都要在史書上留下濃厚的一筆,且要愛惜羽毛,維持好名聲。

而對於在乎的人來說,經歷的,將是兩次悲痛。

死亡的時候,下葬的時候。

朱元璋身子在輕輕的顫抖,自從朱英出現後,巨大的驚喜,沖淡了悲傷。

讓朱元璋很多時候,都下意識的忽略了朱標的死亡。

加上大孫和兒子這般相像的長相,不可否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一種替代的感覺。

即是大孫,又是大兒。

這纔是朱元璋近段時間的心中寫照。

然而,時至今日,今日下午,當有人稟告說,陵寢已經修建完成後時。

朱元璋這才如夢初醒。

我的大兒,他走了啊!

“咱還記得,你出生的時候,爹正在打京師,就是現在這個地。”

“戰況不是很好,打了很多次,都打不進去,大軍的軍心有些動搖了,將士們也是疲憊不堪。”

“當時咱的大恩人去世了,軍中很是混亂,多人各懷心思,那個時候,你在孃胎裡,咱就想着,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

“爹怎麼也得爲你,拼出個錦繡前程來。”

“爹還記得,那一天帳中議事,你出生的消息傳了過來,當時爹就拿着那份傳信,一路奔跑到點將臺上。”

“那個時候,爹渾身都是勁,拿着那大鼓錘,狠狠的敲在戰鼓之上,召集所有的將士。”

“爹要告訴所有將士們,咱有兒子了!!!咱老朱家,有後了!!!”

“數萬將士,聽着爹在臺上的大聲宣佈,全部都沸騰了起來,也就是從那一刻起,爹決定,一定要爲你打下一片偌大的天地。”

在這個時候,朱元璋的臉上,是帶着笑的,思緒好像回到了三十七年的那一刻。

不過緊接着,面色開始變得肅殺起來。

“在爹的面前,還有幾塊攔路石,在那個時候,爹也想明白了,於是設下計策,將其剷除,自此後,恩公的部將,盡數爲爹所掌。”

“自從標兒伱降生以來,老天爺都在幫着爹。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殲滅方國珍,爹如何都想不到,咱一個放牛娃出生的,也能坐到皇帝這個位置。”

“然而,在爹的心中,有一件最遺憾的事情。”

“自你出生後,爹這些年裡,都是南征北戰,很難回家一次,好不容易建立大明,開國之初事務繁忙。”

“當爹再轉過頭來看向你的時候,你已經長大了,長得跟爹這般高大了。”

“爹當年,多麼想陪着你長大,每每到進軍時刻,打了一天的仗後,在牀榻上,爹想到你,就感覺渾身都充滿了鬥志。”

說到這裡,朱元璋的臉上再次堆滿了笑意,好像又回到了當年懷念兒子的時候。

不過眼神看到靈柩,很快就回過神來。

“咱的兒啊,你已經走了啊,你就這麼走了啊!你怎麼這麼狠心,就把爹給拋棄了呢,爹今年都六十四了,古稀之年。”

“半截身子都埋到土裡的人了,你怎麼就狠心,就這麼丟下爹不管了呢。”

“你娘走的那天,拉着爹的手,跟咱說了很多很多,其中大半的話,都是在交代爹如何待你,不得像從前那般訓斥你。”

“大妹子的話,咱能不聽嘛,後來你想要如何,咱也開始讓着你。”

“你總是怪咱,說咱心太狠,殺了那麼多人。把跟着咱打大明的老兄弟,都給殺光了。”

“可是你要知道,咱都是爲了你,你什麼性子,咱還能不瞭解嘛。做事狠不下心腸,就會被人欺負到頭上去。”

“那些老兄弟們,把持朝政,甚至有時候連爹的話都不怎麼在乎,這要是換標兒你,他們豈不是膽子更大了。”

“咱知道你心腸硬不起來,沒關係,爹幫你把事情都做了,給你留下一個乾乾淨淨的大明。”

“可是,你怎麼就走了呢,你可是爹一生的希望,是咱一輩子的心血呀。”

“你娘走的時候,跟咱說,最想看到的,就是標兒坐到皇位上的時候,她說呀,標兒你肯定比爹要英武。”

朱元璋扶着靈柩,說到這裡,大妹子和朱標的身影不斷在面前盤旋,整個人都開始抽動起來。

沒有嚎啕大哭的聲音,只有滿臉的老淚縱橫。

在這一刻,朱元璋的頭髮,似乎都灰白了不少。

朱英察覺到不好,這是情緒過於悲痛,極其容易導致意外。

趕忙上前攙扶,並輕聲說道:“爺爺,孫兒還在呢。”

朱元璋渾身一震,好似如夢如醒,轉頭看向朱英。

看到朱英的面容,大妹子和標兒的身影,似乎都融入到了其中。

粗糙的大手,狠狠的抓住朱英的雙手,激動的說道:“對!對!對!”

“咱大孫還在!咱大孫還在呢!”

“老天爺待咱不薄,咱大孫還活着,他還好生生的活着。”

“標兒,你可是看到了嗎,你的兒子,咱的大孫,他還活着呢。你看他這身子骨,多麼的結實。”

“他跟你,就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般,多麼像,多麼像吶。”

“大孫,快,給你爹磕頭,你爹肯定能看到。”

聽到老爺子的交代,朱英立刻跪下,恭敬磕首,而後道:“爹,請恕孩兒不孝,多年不知自身,未能在跟前盡孝。”

“爹你放心,孩兒現如今明白自身,爺爺還在,孩兒知道爹肯定要囑咐孩兒好好孝敬爺爺,請爹放心,孩兒一定會好好孝敬爺爺的。”

朱元璋聽到這話,悲傷開始慢慢的退卻,若是沒有大孫陪伴,他都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夠熬過這次。

在大孫的身上,他看到自己的身影,大孫優秀,是非常明顯的。

甚至於,比他爹還要更適合當這大明皇帝,簡直就是天生的帝王。

“好孩子,你爹在天之靈,必能看到這一切的,咱老朱家香火傳承,嫡長不絕,定是能長盛久治。”

“娘,父王的陵寢修建好了。”谷妹

春和殿內,朱允炆在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就去了後殿找到呂氏。

在朱英回來不久,就宣佈諸皇子皇孫,不必恪守操典,只需每七日去一次便可。

所以現在的朱允炆,重點已經轉回到讀書上了。

一個多月的操練,在朱英看到,便是對皇室成員們的特訓般,跟後世的軍訓一個道理。

“這件事情,已經有宦官告訴爲娘了,爲娘剛剛想要去仁智殿看望你父王,不過被宦官擋了回來。”

呂氏一身素服,輕聲說道,好似被擋回來只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小事。

“哪個宦官如此大的膽子,竟敢攔着孃親不見父王,孩兒必定要狠狠的將其教訓一番,且要告訴皇爺爺,看看是誰在背後給他們撐腰!”

朱允炆大怒,語氣頗有些激動的說道。

雖說太孫位跟他關係不大了,但他還是皇明嫡孫,這些宦官不過是奴僕,竟敢如此妄爲。

呂氏聞言沒有太多的反應,只是解釋道:“陛下和你大哥,現在就在仁智殿中,不久便是你父王的葬禮,想來陛下正帶着你大哥,到你父王面前說些體己話吧。”

聽到這話,朱允炆頓時偃旗息鼓,沉默了下來。

剛纔的怒火消散,還帶有絲絲尷尬。

既然是皇爺爺的安排,還有大哥在其中,能說啥呢。

“這一次你父王下葬,陛下定然會帶着你大哥出現在羣臣的視野中,現在應當很多消息靈通的大臣,已然是知道你大哥的存在。”

“不過這次,你大哥的身份,將會更加的明確,再不會生起絲毫波瀾,有陛下在,也無人敢去質疑你大哥的身份。”

“雖然爲娘還不清楚,爲何你大哥至今沒有參加朝會,但不管是在民間,還是在軍中,你大哥已經有了很大的權威。”

“老兵退役的那件事,在後宮中也是引發了很大的波瀾,衆多貴妃,或多或少都有些軍中關係,難以推辭。”

“涼國公作爲你大哥的親舅爺,又是如今中軍都督府的左都督,定會在軍中大力宣揚此策爲你大哥所提。”

“如此,你大哥雖未帶兵打仗過,但所有的將士對你大哥,將會是推心置腹的感激,忠誠。”

“單單憑藉此項,你大哥在軍中的威望,無須多久,就能超過涼國公,僅次於陛下。”

呂氏一邊分析,一邊教導說道。

自家兒子雖不能當上皇帝,但藩王也是要治理地方的,而且比皇帝更加親力親爲。

呂氏心中揣測當下情況,有一種極強的預感,她感覺長孫殿下會如此看重兵權,軍中威望,極大可能就是想要開疆擴土。

這般情況下,對於皇子皇孫們如同士兵般的操練,其目的就顯而易見了。

他便是想,將這些有些血脈關係的叔叔弟弟們,當成是將軍來用,甚至很有可能將他們的藩地,直接冊封到大明之外去。

想要藩地,自己帶兵去拿。

這般,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減輕目前來說的藩王的危險。

‘只是,這樣難道不會給大明後世,造成更大的隱患嘛,強勢的藩王,將會如同周朝那般,中央弱而四周強。’

‘他怎麼能保證子孫後代也同樣如此優秀呢,尤其是燕王,肯定會抓住機會,盤踞藩國,如另立他國,不聽大明調遣。’

呂氏的心裡頭有些疑惑,按理說這麼簡單的思路,以長孫殿下如今表現出來的智慧,不難想到。

歷史上無人如此做,便就是忌憚藩王做大,所以纔會不斷想方設法進行削弱。

如今他卻要反其道而行之。

‘除非,他還有後續手段,節制諸王。這手段,已然是說服了陛下才能如此。’

呂氏心中想到。

“娘,娘,你怎麼呢?”朱允炆納悶的聲音,將呂氏從沉思中喚醒。

“娘剛纔想些事情出神了,剛纔允炆跟爲娘說什麼呢。”呂氏回道。

朱允炆再次道:“娘,孩兒是想問,在下葬這次,孩兒要如何做才行。”

聽到這話,呂氏囑咐道:“無須如何做,你如今也是次子,緊緊跟隨在你大哥身後就行了,一切按照禮制來便可。”

“無須多言,也無須有其他動作。”

聽到孃親的囑咐,朱允炆顯然有些失望。

真到了這一刻,他心中多少還是有些不甘心的,在來之前,他更多想的是,在父王的葬禮上要如何的表現自己。

才能引起皇爺爺的關注,或者說讓大哥也關注自己。

至少爭取一下好的藩地,早點出去幹個藩王。

呂氏敏銳的察覺到兒子允炆的想法,再次說道:“這次是你大哥第一次在文臣面前出現,文武百官都在,任何多餘的想法,都有可能搶走你大哥的風頭。”

“在這個時候,你要隱藏自己,至少要表現出兄弟和睦的感覺來,尤其是對你大哥,要像是對陛下一般的恭敬。”

“不要去管那些文臣們的看法,朝堂的文臣,跟你已經關係不大了,還不如多爭取軍中將領的好感,至少到時候就藩帶兵上,會更加的順利許多。”

“多像你大哥學習,學你大哥的手段和智慧。若是能學到三分,也足夠你在藩地上好好經營了。”

聽到這裡,朱允炆心中有些不舒服。

對於武將,那些個蠻子,他向來都是看不起的。

現如今孃親卻要他遠離文臣,接近武將。

這和他一貫以來的想法不符。

不過孃親說了這般多,也讓他很清楚一件事情。

在兵權面前,學問也只能是靠邊站。

想要徹底把控藩地,只有依靠武將,而不是文臣。

“娘,孩兒知道該如何做了。”朱允炆低聲說道。

呂氏見此,微微點頭。

雖然知道允炆的性格,還現在已然是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

若是還像曾經那般,怕是藩地那邊更容易鬧出亂子來。

就在此事告一段落的時候,朱允炆突然擡頭看向孃親,問道:

“娘,我若是就藩,就很難看到孃親了,沒有大哥詔令,藩王不得私自回京。”

“若是大哥對孃親不好,孩兒該當如何!”

聽到這句話,呂氏的心中有些感動,終究是自己懷胎十月的兒子,知道關心自己。

“允炆不用擔心爲娘,且不說現在談這些爲時過早。”

“再者說了,假若這皇宮真的容不下爲娘,娘便請搬離至孝陵,餘生陪你父王。”

第604章:倭國熱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749章 邊關要道第104章:朱高熾的發現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832章 登基沖喜,帖木兒暴斃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491章:一步登天第107章:虞王陵墓(求訂閱求月票)第299章 :大明京師法院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133章:朱棣的不情之請第686章:朱英的傳奇神話故事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624章:刺殺大明太孫的可能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455章:西南邊境的爭奪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377章:巡查玄甲衛(七夕快樂)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551章:大明商人在海外的地位第699章:連夜跑路第217章:鍍金的朱英第494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670章:少主朱英第158章:藍玉闖錦衣衛衙門(新年快樂)第392章:大明春耕第268章:對藍玉的安排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491章:一步登天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733章 拿我佩劍今日斬了這逆子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768章 太孫什麼都好,就是太謹慎了些第440章:黑吃黑第190章:大明形象大使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331章:被懷疑到的朱允炆第三十六章:回憶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679章:海外共同繁榮計劃的開端第493章:軍中震懾第三十二章:朱元璋靈機一動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143章:寧王歸心第241章:咱大孫還好生生的活着!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660章:南巡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311章:拜見諸位叔叔(求月票)第510章:冊封世子第四十六章:友好的朱棡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452章:狄仁傑後世子孫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319章:招賢第一人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603章:朱高熾爲姐夫求官第739章 朱元璋要擴充大明疆域第234章:真相大白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401章:倭國地圖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235章:呼吸急促的朱元璋第296章 :找死可就別怪我了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702章:求戰的大明都督們第452章:狄仁傑後世子孫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442章:朱英的歪路子手段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447章:羣雄割據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300章 :勞改創收彙報欠更第319章:招賢第一人第405章:難搞哦!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
第604章:倭國熱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749章 邊關要道第104章:朱高熾的發現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832章 登基沖喜,帖木兒暴斃第808章 倭國給高麗送糧食第491章:一步登天第107章:虞王陵墓(求訂閱求月票)第299章 :大明京師法院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162章:呂氏的高明手段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133章:朱棣的不情之請第686章:朱英的傳奇神話故事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624章:刺殺大明太孫的可能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455章:西南邊境的爭奪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377章:巡查玄甲衛(七夕快樂)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551章:大明商人在海外的地位第699章:連夜跑路第217章:鍍金的朱英第494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670章:少主朱英第158章:藍玉闖錦衣衛衙門(新年快樂)第392章:大明春耕第268章:對藍玉的安排第807章 先平高麗,再滅倭國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491章:一步登天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733章 拿我佩劍今日斬了這逆子第634章:黑暗的大明太孫第768章 太孫什麼都好,就是太謹慎了些第440章:黑吃黑第190章:大明形象大使第146章:咱大孫比咱更厲害第331章:被懷疑到的朱允炆第三十六章:回憶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679章:海外共同繁榮計劃的開端第493章:軍中震懾第三十二章:朱元璋靈機一動第468章:被不斷轉手的刺殺第143章:寧王歸心第241章:咱大孫還好生生的活着!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660章:南巡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311章:拜見諸位叔叔(求月票)第510章:冊封世子第四十六章:友好的朱棡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452章:狄仁傑後世子孫第761章 老爺子的霸道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502章:一觸即發的大戰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319章:招賢第一人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603章:朱高熾爲姐夫求官第739章 朱元璋要擴充大明疆域第234章:真相大白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401章:倭國地圖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235章:呼吸急促的朱元璋第296章 :找死可就別怪我了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702章:求戰的大明都督們第452章:狄仁傑後世子孫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442章:朱英的歪路子手段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447章:羣雄割據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300章 :勞改創收彙報欠更第319章:招賢第一人第405章:難搞哦!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