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

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

內帑和國庫,名義上雖都是屬於皇室,但實際上用處完全不同。

在很多時候,戶部掌管的國庫會經常和皇帝爭奪歲入。

在很多賦稅方面,文官和皇帝的爭奪,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哪怕是朱元璋,在這方面也不能避免。

內帑的錢財,皇帝自然是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但是國庫的錢財,就必須和大臣們商量着來。

雖然皇帝可以用強,但國庫這邊要用錢財的地方,委實是太多了。

像是官軍傣祿、軍費開支、備荒賑災、光祿寺用鈔、修河、補造槽船、支給鹽商鈔及鑄造寶鈔等等。

這些都是每年戶部的大頭支出。

內帑這邊的項目也不少,如皇帝賞賜、內府買辦、修建宮殿皇陵、助織造及各地藩王俸祿等等,都是需要在內帑裡支出的。

若是內帑沒錢了,朱元璋就只能從國庫裡調動部分過來,美其名曰借。

大家都知道,這一借,當是有借無還。

很多時候,因爲財政的緊張,即便是朝堂的大臣們,俸祿也會延遲發放。

朱元璋是個明白人,尤其是對於官吏。

咱都苦了大半輩子了,現在當了皇帝,還能讓自己苦了?

就目前來說,不管是國庫還是內帑,其實都是很吃緊的,經歷過元末征伐的混亂,大明百待廢興,只能是修養生息,也不可能有太高的賦稅。

所以對於沒怎麼受戰亂影響,極爲富裕的江南地區,纔會有如此重的賦稅。

“大孫,你不會把咱的內帑,給虧沒了吧?”

朱元璋心中沉思了一番,頗有些擔憂的說道。

雖沒做過商人,但朱元璋也明白,買賣這行當,有虧有賺。

指不定今年大賺,明年就大虧了。

若是虧大了,就只能拉下臉皮,朝國庫裡伸手了。

朱英聞言,心中有些感嘆。

至少在商業這塊,老爺子還是比較單純天真的,根本不像平常那般心狠手辣。

於是便解釋道:“爺爺,你可知道爲何有些商人,如此賺錢嘛,像是沈萬三,不過短短几年時間,就能賺數千萬兩白銀。”

“這些都是有路子的,其實不管是做什麼行當,只要是通過官吏,就能謀取大量的錢財。”

朱元璋問道:“這話是怎麼說,難不成咱們得像那些奸商一般,去欺壓那些窮苦的老百姓嗎。”

說到這裡,朱元璋眉頭就皺了起來。

這樣的法子可不行,這不是挖自己家的牆角嘛。

朱英苦笑道:“孫兒怎會如此呢,當然是賺那些大戶人家的錢呀,窮苦百姓,能有什麼賺的,刮地三尺,也就那點東西。”

“孫兒在西域的時候,主要合作的對象,都是各方勢力中的權貴,越是大的權貴,越是合作得深入,也就是他們的錢財纔會多。”

“以咱們大明的體量來說,自然是錢財更加豐厚,在一邊賺取這些富人的錢財時,同時也給窮人一些好處。”

“比如可以多多開設官辦的學宮,書院,對年歲不大的小孩,進行啓蒙教育。”

“印刷普通的書籍,用以傳播大明文化。”

“修路,修橋,修繕房屋等等。”

“可謂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朱元璋聞言,朗聲道:“好,好一個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有大孫這句話,咱相信往後大明的百姓們提起大孫,必定是大口稱讚。”

“在加上高產作物即將全國推廣開來,到時候大孫必然是一代明君。”

朱元璋看着大孫的眼中,透露出光彩。

哪個父親,哪個爺爺,不是望子,望孫成龍的。

有時候看到自己後代的優秀,那種感覺,比自己都要來得更加的舒暢。

這樣的體會,只有在爲人父,爲人爺的時候,才能夠感受得到。

“爺爺過謙了,孫兒在西域的時候,對於這些事情頗有經驗,咱們內帑的皇家商會,在官面上定是暢通無阻的,有地方官府的支持,就不愁生意做不起來。”

“很多生意,都是需要人去做的,咱們不做,別人也會去做,這錢終歸有人去掙。”

“咱們自己把這生意做了,至少能夠保證百姓們的生活,有些奸商,惡意操作市價,謀取高額的利益,良心都黑透了,什麼事都能幹出來。”

“有了咱們商會帶頭,也能在這大明商道中,立起一個好的名聲,這般往後的商人行事,多少有些顧忌。”

朱英緩緩的說道。

在如今大明當代,搞什麼民主那是自討苦吃,資本主義的萌芽,在工業化緩緩開啓後,是難以避免的。

既然如此,這個最大的資本,爲何不能自己來做。

況且就現在來說,羣英商會中這麼多的商道精英,也不可能丟棄不是。

目前大明的商業掣肘很多,對於經商者,往往也是看得極低,可是當工業化的時代來臨,這種情況就會隨着經濟發展,發生變化。

這樣的變化,是士農工商也不能完全遏制的。

錢財,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都是無法避免的。

文人嫌棄銅臭,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多少皇帝因爲被這個思想所引導,而導致民生經濟低下。

什麼不與小民爭利,都是文官們弄出來忽悠的幌子。

朱元璋點點頭,最後說道:“目前咱們大明的商稅,也就是這般模樣,不上不下的,前元不談,比起前宋,疆域都沒咱這般大,歲入卻高了那般多。”

“有關這方面的賦稅,律法,便就由大孫重新敲定,到時候咱也瞧瞧,沒啥問題,便就昭告天下,按新律行事。”

也就是大孫了,只有朱英的話,朱元璋纔會認真的去琢磨其中的可行性。

若是哪個文臣,敢在朝廷中提出關於商稅的事情,哪怕是和朱英相同的意思,也免不了家中吃席。

朱元璋的猜忌,多疑。

你當是鬧着玩的呢,鬧着鬧着,就給你一家人整整齊齊了。

有了老爺子的話,朱英更加幹勁了。

大明如今城市化的程度很低,多數的百姓,都是生活在城池之外,這其中的關鍵,自然是離不開田地這個重要因素。

要想發展起城市化的道理,首先還是吃飽飯的問題。

具體操作起來,也要兩三年的時間。

不過朱英很有信心,五年之內,他要讓整個大明,恍然一新。

離十月初一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

所有帶資格參與大閱兵的衛所,如今真就是鉚足了吃奶的力氣,沒日沒夜的訓練。

很多衛所,並非是職業兵種,多是軍戶。

像是京師城郊的衛所軍戶們,本身也離不開種田。

現在這個時期,更是晚稻播種的時候,這顯然會很耽誤將士們的訓練。

就在將士們擔憂訓練時間不夠的時候,朝貢這邊下了命令,通過工錢僱傭方式,大量百姓成爲短工,代替將士們進行雙搶。

讓衛所的將士們可以安心的進行訓練,且這些僱傭的工錢,都是從皇帝的內帑支出。

“陛下如此對咱們,爾等還有什麼資格可以懶惰,還不好好訓練回報陛下恩典。”

щшш● ttκan● ¢ Ο

“今日,若是有讓本將軍看到誰敢偷懶,便就逐出此次大閱兵的行列之中。”

“我可給你們說清楚,如今不知道多少人,就在爾等後面等着,他們就盼着你們,連這般簡單的操練都通過不了,然後來代替你的位置。”

“今日清晨,本將軍也得到了東宮傳來的令旨,說得複雜了,爾等也聽不明白,簡單點說,太孫殿下的意思是,若是這次表現得足夠優秀了。”

“往後爾等就可擺脫軍戶的身份,成爲太孫殿下的親軍,再也不必去土裡刨食。”

“且也無須有後顧之憂,等大夥年紀大了,提不到刀劍了,也別急着。大夥應當都是知道,現在咱們大明有個新辦的衙門,大明治安司。”

“這治安司,是遍佈整個大明所有府縣,爾等年歲到了,卸甲無須歸田,便就直接去治安司,繼續任職。”

“若是能夠在軍中立下些許功勞,那可就不得了,到了地方縣城上,幹個治安署的官職,吃着朝堂的俸祿,後半輩子無憂,豈不美哉?”

訓話的將軍,沒有站在高臺上,而就是在將士們的隊列之中,扯着嗓子大聲喊道。

聽到將軍的話,所有士卒的眼神,越發的明亮起來,那股子精氣神,真就是個個都精神抖擻,仿若有着使不完力氣。

這等於就是說,不管是現在,還是後路,太孫殿下都已經安排好了。

只管是往死裡操練就行了。

最爲關鍵的是,這可不是畫餅,這是所有將士,都親眼見證的。

最簡單莫過於軍中伙食的變化。

往常時候,農忙種田,農閒操練,即便是京師衛所,也得是如此。

操練時,也就一日兩餐,強度一般。

現在呢,一日三餐不說,還頓頓有肉,飯食管飽。

最開始的時候,還有不少兵卒鬧了笑話,貪心的吃多,給吃撐了。

後來知道天天都有,這纔沒敢往死裡吃。

而且這飯食,那味道,是讓所有將士們吃了一口就,就一輩子都難以忘記。

怕是就連京師裡的大酒樓,都沒這個味吧。

這是士兵可以吃到的飯食?

最初香氣飄蕩在整個衛所的時候,將士們都以爲自己餓出幻覺了,只有當真正入口的時候,才知道如此美味,竟然會是往後的日常。

這一幕幕,在所有隊列中的將士們腦海中浮現。

下一刻,一名大嗓門兵卒,忍不住激動的心情,開口大聲吶喊:“陛下萬歲!太孫殿下萬歲!”

剎那間的寧靜過後,整個衛所想起驚天動地的咆哮:“陛下萬歲!太孫殿下萬歲!”

這樣的情況,只是某個衛所的縮影,幾乎所有的衛所,都是差不多的情況。

秦淮河邊下流某處,

樓船上,皮兒馬黑麻端着茶杯的手,忍不住一個哆嗦。

剛纔巨大的咆哮聲,給他嚇着了。

下意識的轉頭,看向聲音傳來的遠方,皮兒馬黑麻不由向對面的朱允炆問道:“允炆兇,大明的將士們操練,都是如此之瘋狂的嗎。”

那股子精氣神,如同千軍萬馬,策起奔騰。

像皮兒馬黑麻這種,從小在軍營里長大的,怎麼能不熟悉。

那絕對是一等一的精兵強將。

可仔細聽取,這樣的聲音,卻不是一處傳來,似乎多處都有。

而這裡,不過是大明京師一角。

朱允炆雖然對此也有些納悶,不過在皮兒馬黑麻面前,當然不能丟了大明的面子。

面色淡然的說道:“馬黑兄想多了,這些都不過是我大明將士們的日常訓練罷了,大抵是十月初一的大閱兵在即,所以將士們最近練得勤快了些吧。”

朱允炆神色平靜,心裡可不平靜。

從剛纔的聲音傳來的地方,朱允炆知道,那裡不過是京師衆多衛所中,並不起眼的一個。

但剛纔那股子氣質,好似就連宮內的禁衛,都難以比擬。

稍稍思索,朱允炆就知道,這定是大哥的手段。

對於大哥練兵,朱允炆真的是看不懂。

自己也曾跟着訓練過,但大哥操練宮中禁衛們的時候,可是經常三四天都不見人影,平日裡也就冒個頭,待不了半個時辰,人就不見了。

可在軍中,那些將士們對於大哥的狂熱崇拜,是朱允炆這麼久了,都沒有想通過的。

現在看來,大哥在軍中被擁護的狂熱程度,已經不單單侷限於玄甲衛,宮廷禁軍了。

而是朝着整個大明的所有衛所輻射開來。

想到這裡,朱允炆的心中就微微嘆息,我大哥,終究是我大哥。

聽着對面朱允炆淡然的語氣,好似司空見慣般,皮兒馬黑麻對於大明的軍隊,心中生出幾分忌憚。

在來京師來,於皮兒馬黑麻心中,祖父的軍隊,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軍隊,沒有之一。

就算是大明最強的精銳,在祖父大軍面前,也絕對無法抵抗。

這是作爲成吉思汗後裔的驕傲,蒙古人的騎兵,是整個天下最強的,即便是大明,也只能依託城池防守,不可能在平原上,和蒙古大軍對抗。

可是現在,這個曾經堅定不移的想法,有些動搖了。

第505章:大戰起!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242章:朱元璋昏厥,大氣的朱英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834章 連錦衣衛都敢殺第120章:蛻變的朱允炆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335章:大明邸報第720章 蒸汽鐵甲船,造,直接造!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667章:內亂第320章:肅清京師,掃黑除惡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821章 熬死帖木兒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718章:藍玉的報復,海島局勢第623章:神話體系帶來的靈感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447章:羣雄割據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第817章 遠征軍的返回第128章:秦王投誠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三十五章:朱雄英的弟弟妹妹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381章:沙盤軍演第280章 :藍玉的優點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隱患第555章:大明失蹤的水師將士第412章:新的百萬畝牧場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209章:大孫如何看待邊疆的叔叔們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753章 連太孫妃子的主意你都敢打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387章:朱元璋催婚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652章:淮西勳貴集團的尷尬處境第五十五章:別嚇我啊第707章:史上最強學霸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332章:委屈的朱允炆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175章:爺孫辯論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813章 倭國進行的豪賭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552章:大明的強盛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829章 瓜分天竺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257章:給大孫賜座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586章:一碰即碎的安南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311章:拜見諸位叔叔(求月票)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334章:帝王心態第235章:呼吸急促的朱元璋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158章:藍玉闖錦衣衛衙門(新年快樂)第514章:海商的福音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333章:血染京師第362章:文化的碰撞第三十七章:對策第579章:開始割韭菜的朱英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381章:沙盤軍演
第505章:大戰起!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212章:憤怒的朱英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第144章:大公雞木符第242章:朱元璋昏厥,大氣的朱英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834章 連錦衣衛都敢殺第120章:蛻變的朱允炆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335章:大明邸報第720章 蒸汽鐵甲船,造,直接造!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667章:內亂第320章:肅清京師,掃黑除惡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821章 熬死帖木兒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718章:藍玉的報復,海島局勢第623章:神話體系帶來的靈感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447章:羣雄割據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第817章 遠征軍的返回第128章:秦王投誠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三十五章:朱雄英的弟弟妹妹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381章:沙盤軍演第280章 :藍玉的優點第464章: 爲難的狄玉森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隱患第555章:大明失蹤的水師將士第412章:新的百萬畝牧場第127章:不跟大孫走的都下去吧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209章:大孫如何看待邊疆的叔叔們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181章:朱元璋也很無奈第二十章:激動的朱元璋第753章 連太孫妃子的主意你都敢打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727章 公若不棄拜爲義父第512章:未來的大明長公主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387章:朱元璋催婚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666章:羣英商會在安南的細作第652章:淮西勳貴集團的尷尬處境第五十五章:別嚇我啊第707章:史上最強學霸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332章:委屈的朱允炆第482章:倭國使臣的歡呼第641章:敲打海外藩王第480章:這可不是大明開的先例第837章 年號永盛第175章:爺孫辯論第622章:驚駭的倭國天皇第813章 倭國進行的豪賭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552章:大明的強盛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829章 瓜分天竺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第257章:給大孫賜座第633章:花不完,根本花不完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586章:一碰即碎的安南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311章:拜見諸位叔叔(求月票)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334章:帝王心態第235章:呼吸急促的朱元璋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158章:藍玉闖錦衣衛衙門(新年快樂)第514章:海商的福音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333章:血染京師第362章:文化的碰撞第三十七章:對策第579章:開始割韭菜的朱英第561章:草原上的征伐第381章:沙盤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