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想出戰的徐輝祖

中山王府。

“魏國公,此番請戰茹尚書說太孫殿下那裡應了,這邊只要魏國公稍微發力,必然可以擔當這領軍統帥。”

“現在涼國公去了真臘給太孫殿下辦事,還不知道要多久纔回來,如今咱們五軍都督府,唯魏國公您馬首是瞻了。”

朱壽,洪武二十年封舳艫侯,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歷史上受藍玉桉牽連至死,不過現在因爲朱英的關係自然還活得好好的。

此刻在中山王府對着魏國公徐輝祖勸說道。

徐輝祖是中軍都督府左都督,自然是朱壽的直屬上司。

身高八尺五寸的徐輝祖聞言,微微搖頭道:“我哪裡能跟涼國公相比,不過這去吐蕃,確實可以爭取一番。”

“只是你也知道,如今太孫殿下的軍事學院人才輩出,也不見得會選擇於我。”

徐輝祖自然是想去的,他的爵位世襲而來,功勞太少不足以服衆。

能當上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那也是受了先父門蔭。

除了練兵這塊有點履歷,唯一稱得上功勞的,也就是燕王府的阿魯帖木兒別有所圖,被他抓捕誅殺了。

五軍都督府大權旁落,跟以往大不相同,除開藍玉跟太孫熟稔外,其餘人就相差很大了。

“魏國公可別說這話,誰不知道如今太孫殿下極爲寵親錦妃,還爲太孫誕下一子,只要錦妃開口,這統領之位誰還能爭。”朱壽笑着說道。

徐輝祖微微點頭。

對於自家妹妹能夠嫁給太孫,一直都是整個徐府的驕傲。

如今的徐府,可謂是大明的頂級勳貴家族,真正的皇親國戚。

大姐徐儀華嫁於燕王,二妹爲代王妃。

而對於徐府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三妹徐妙錦,雖說是太孫側妃,但就地位而言,遠高於大姐,二妹。

太孫殿下的權勢太高了,在許多方面,甚至已經超過了陛下,纔會給人這樣的感受。

“行了,此事我自會想辦法的,如若能去,自當帶上朱僉事。”徐輝祖承諾道。

朱壽聞言大喜,起身拱手道:“先行謝過魏國公。”

院子裡。

待朱壽離開後,屋子裡走出一人,身穿絲綢長袍,正是徐輝祖二弟徐膺緒。

“大哥,那吐蕃又遠又偏,累死個人,何必去遭這個罪,待在京師享受一番不好嗎。”

徐膺緒走到院內的涼亭裡,端起茶水喝了口說道。

先前他一直都在屋子裡偷聽。

徐輝祖搖頭道:“今日不同往日,咱們徐府看上去極爲尊貴,可實際上什麼情況,你大致心裡已經清楚。”

“太孫執掌兵權,改革軍政,自京師軍事學院成立後,威嚴更甚,無人敢不聽從。”

“現在的五軍都督府,位置已然極爲尷尬,上不可上,下不能下。”

“本來按照曾經陛下定下的規矩,你這尚寶司卿的位置也要往上提一提,在五軍都督府幹個都督僉事不成問題。”

“然如今我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尚未滿員,可吏部那邊完全就沒有要通過的意思。”

“原以爲三妹嫁給太孫殿下後會有所好轉,然實際卻未有任何變化。”

尚寶司卿掌寶璽、符牌、印章,正五品官。

對於普通人來說自然遙不可及,是真正的大官,但對於徐府來說算不得什麼,更別說徐府自中山王徐達,也算是將門,貴爲徐家二少,卻幹了這算閒職的文官叫怎麼回事。

徐膺緒倒是不在乎。

“我覺得尚寶司卿挺好的,平日裡也沒啥多少事情,清閒得很,平日裡喝喝小酒,聽聽小曲,很舒服呀。”

“大哥,其實我覺得有時候是你想太多了,咱們徐府一家誰不給三分薄面,還要去爭那些幹嘛。”

“不統兵也是個好事,至少不會引起忌憚。”

徐輝祖搖搖頭:“這跟忌憚沒有關係,看似我徐府得莫大恩寵,然而實際上已經逐漸邊緣化。”

“父親留下的門蔭已經逐步殆盡,若是我徐府再無軍功,則只會留下魏國公這麼個空名頭。”

“不要覺得有世襲就能如何,如若我徐府對於朝廷無有作用,那國公的名頭只會讓太孫覺得是個蛀蟲,空耗官糧。”

“前些日子傳言有言官提出,要削減親王勳貴俸祿,你當以爲是空穴來風嗎。”

徐膺緒不由回道:“這件事不是被陛下呵斥駁回了嗎。”

徐輝祖看自家二弟很是無奈,只得講述道:“那些言官,自從禁止風聞奏事後,現在安分了不少。”

“可即便在最囂張的時候,哪裡會對這俸祿之事有說法,都不是傻子,怎會平白無故得罪人,還撈不得半點名聲。”

徐膺緒睜大:“大哥,你的意思是說,這事後邊是”

徐輝祖擺擺手:“心裡知曉就行,不必說出來。”

“正是由於這件事,我纔有所擔憂。”

徐輝祖腦海中清晰記得,朝會上那言官出列,詳細的列出各家勳貴,親王俸祿,加起來每月足以有十數萬貫之多,一年便是近兩百萬貫。

這可比整個大明的臣子加在一起還要多。

之所以有這麼高,當然跟太孫的俸祿改制有關。

單獨某個親王,亦或是某個勳貴來說不算高,可加在一起就有些驚人了。

其實俸祿這塊不算什麼,如果朝廷只是俸祿這塊降低,誰都不會在乎。

在此前,徐府的魏國公俸祿爲五千石,也是國公中最高的,這自然是因爲徐達功勞的緣故。

俸祿改制後,摺合寶鈔兩萬五千貫,不再發放大米,絲綢這些。

然而這些都是小錢。

大頭在於田產,房產。

即便是前些年因爲太孫的關係,上交了不少田產,現在徐府下邊至少還有良田近千畝。

房產那就更多了。

如今只說在京師店鋪的租金,每月就能收取到上萬貫寶鈔,還不論徐府所參與的經營買賣,這方面更多。

即便是啥事都不幹,徐府保守估計每年進項都有近百萬貫。

之所以這麼高,自然還是因大明現如今的發展有關。

可徐輝祖很清楚,這些可以說都是權力的附屬品。

國公是名頭,真正的權力在於他的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雖說沒以前那麼威風,但也只是體現在太孫那裡,比起其他官員來說,完全不是同一檔次。

至少這讓徐輝祖不虛各部尚書。

這一代自然沒問題,可下一代呢。

太孫殿下如今的行爲,沒陛下那麼狠,但也是鈍刀子割肉。

讓勳貴們的錢多了,權少了。

不管是其他勳貴還是徐府,若對朝廷沒了建樹,那跟吃空餉有啥區別,還能守得住這滔天財富嗎。

歷史上,當勳貴家族沒落後,財富被他人吞噬,可不是什麼新鮮事。

徐膺緒可以無所謂,但徐輝祖作爲徐府現在的帶頭人,考慮的地方自然多些。

“我明日入宮見三妹,請求吐蕃之事。”徐輝祖語氣肯定說道。

徐膺緒雙手一攤:“大哥你決定就好。”

徐輝祖看了看這不成器的二弟,頗有些無奈。

四弟徐增壽隨燕王朱棣去了倭國,估計這跟分家差不多的意思,往後若是沒有特別的許可,大概是很難回來一趟。

不過也好,至少徐家在倭國也能開枝散葉。

帖木兒進軍吐蕃的事情,已經上了京師邸報。

大多數百姓對於吐蕃並沒有多大的概念,只知道特別遠。

至於帖木兒是誰,那就更加不知曉了。

但這並不妨礙百姓們的憤怒之心。

各酒館茶樓議論紛紛。

“哪裡來的小癟三,竟敢犯我大明,是馬尿喝多了不知爹是誰吧。”

“估計是窮瘋了,跟曾經的草原蠻子一樣,想來大明打秋風,不過話說回來,吐蕃是哪啊,我怎麼之前好似未曾聽說過咱大明有這地方。”

“吐蕃可不小,聽說比咱們大明任何個布政司都要大,不過地方窮得很,與雲南差不多,都是些土蠻子。”

“可別小瞧了,邸報上說了,要整兵三十萬呢,還要請北元出兵,估計是場大戰。”

如果是從前,聽到打仗的消息,百姓們自然肯定會非常的驚慌。

因爲這意味着要服兵役。

但是現在就完全不同了,對於現在的大明完全沒有任何擔心,甚至於帖木兒,吐蕃這些事情,會成爲他們的飯後談資。

哪怕是現在的娛樂活動已經比之前多了不少,但關心國家大事,依然是許多百姓們的喜好。

沒有人會覺得,帖木兒進犯吐蕃,會對大明產生多大的影響。

尤其是京師現在,可謂是萬國來臣,讓百姓對大明有非常強的歸屬感,自豪感。

自然,雖說已經宣佈了出兵,但實際上還是要等到明年開春。

現在已經是入冬了。

出兵是要看季節的,一般來說小戰無所謂,大戰則集中在春秋時節。

沙場秋點兵,便是有這般描述。

氣候對於大軍來說非常重要,更別提吐蕃那等地方,晝夜溫差極大。

而且吐蕃還有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高原反應。

朱元章曾經之所以不直接統治吐蕃,跟這高原反應有很大的關係。

當初的使臣進入到吐蕃後,就有許多人上吐下瀉,噁心頭暈極爲嚴重。

這更不要說普通士兵了,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打仗,存活都是個問題。

三十萬大軍過去,也是個篩選。

實際上能有二十萬兵不受影響就已經不錯了,其餘的基本上就充當後勤。

在這裡頭,烏斯藏的衛所將會是主力。

目前大軍的統帥,將軍這些人選還沒有定下來,不過大致將會是以年輕將領爲主。

上了年紀的,不適合去吐蕃。

皇宮裡。

徐妙錦正在給朱英捏肩。

“說罷,是有什麼事情。”朱英半躺着,眯着眼睛問道。

徐妙錦特意把宮女支開,自己親自上手,朱英就知道肯定有事。

“哎呀,我就是想給你按按嘛,這些日子看你挺辛苦的。”徐妙錦撒嬌着回道。

朱英笑道:“我還不知道你,快些說吧,若是不說,可就不許說了。”

徐妙錦無奈,只得是說道:“好吧,昨日我大哥過來,想讓我找你應下讓他出戰吐蕃的事情。”

朱英倒是沒想到徐輝祖想去吐蕃,那可不是啥好地方。

“吐蕃遙遠且艱辛,大舅子確定想去?這可不是啥好差事,你就沒勸勸?”朱英問道。

徐妙錦說道:“我也想勸啊,可惜大哥應該是要去,我有什麼辦法。”

對於去吐蕃的人選,朱英倒是無所謂。

便道:“行,既然大舅子想去,那就去唄。”

徐妙錦也沒想到朱英會答應得這麼痛快。

昨日大哥可是跟她說了許多,尤其是關於徐府的,這讓徐妙錦都覺得似乎朱英正在設計針對勳貴們。

現在看來,是不是大哥想太多?

“那我就替大哥謝謝你了,嘻嘻。”徐妙錦很高興,不管怎麼說大哥都是自己家人,現在能夠得到太孫認可,當然是好事。

其實對於徐家,朱英還是有很多好感的。

只是徐輝祖也沒想錯,朱英是準備對勳貴階層下手。

也不能說下手,只是想把他們的權力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削弱,尤其是在世襲這塊。

世襲沒問題,但只能是爵位,而不是權力。

現在資本萌芽已經逐漸開花,朱英不想大明內部再出現什麼龐大的世家出來。

如果想要更多的東西,那就憑藉自己的本事去外邊取。

比如大明遠洋貿易商會類似的體系,這些自然沒得問題。

最近朱英就想着,把大明目前的勳貴二代們,都趕到外邊去。

比如南洋,或者是更遠的地方。

這些話不能明說,現在大明經濟繁榮,建設極快,尤其是京師,亦或是各地府城。

比起大明來,其他國家簡直就是個蠻荒之地,目前多數勳貴,世家,都是派人去海上撈錢,實際上自家很少有嫡系子弟過去。

像是徐家,也就是徐增壽跟朱棣關係好,跑去了倭國。

如果把徐膺緒放到南洋,那麼徐府對朝廷的影響就會減弱許多。

朱英突然想到,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把勳貴家的各個兒子們弄到海外去,本身在大明的影響力就減弱了。

第343章:陸家的態度(求保底月票)第六十三章:錦衣衛密信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517章:海貿第708章:被學霸統治的恐怖,國之棟樑第426章 :巡查之初第479章:着急的倭人第539章:改名長安第261章:藍玉惹事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414章:大明九劍第403章:並不神秘的欽天監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315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311章:拜見諸位叔叔(求月票)第640章:朱允炆的心氣變了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338章:待到來年春開時(月底求月票)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576章:北元都得念着太孫的好第四十九章:法外狂徒張三第494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754章 爲大明萬世基業而戰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674章:超越時代的火器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178章:只能處死第528章:牆頭草的安南太上皇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404章:中都皇城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415章:發兵遼東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110章:朱元璋遺詔第七十六章:沿海倭寇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樂)第784章 掃蕩草原建歸化城第307章 :惶恐的劉三吾第九十九章:黃子澄的苦澀(求訂閱求月票)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七十九章:好個孝順的老四第308章 :大明改革初始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516章:開發倭國第567章:活捉朱棣!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472章:夷三族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氣第647章:扯虎皮的趙秀才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五十三章:敢爲東家效死第179章:藍玉求情第572章:來自於大明的咆哮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173章:大孫的錢糧,真的很多(日萬,求月票)第364章:大明大典第383章:目光西南第322章:絕聲衛上門求支持第154章:朱元璋的豪華馬車(年底求月票)第182章:大明第一所軍事化學堂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404章:中都皇城第118章:這特麼什麼玩意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833章 君主立憲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362章:文化的碰撞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355章:朱元璋的殺心第326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336章:殺他百萬又如何!(求月票)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325章:殺性大發的朱元璋第590章:穩進平推安南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239章:軍心可用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624章:刺殺大明太孫的可能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373章:謠言案第183章:朱允炆的坦白局第五十四章:朱元璋的發現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734章 朱棣備戰
第343章:陸家的態度(求保底月票)第六十三章:錦衣衛密信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517章:海貿第708章:被學霸統治的恐怖,國之棟樑第426章 :巡查之初第479章:着急的倭人第539章:改名長安第261章:藍玉惹事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414章:大明九劍第403章:並不神秘的欽天監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315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311章:拜見諸位叔叔(求月票)第640章:朱允炆的心氣變了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338章:待到來年春開時(月底求月票)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576章:北元都得念着太孫的好第四十九章:法外狂徒張三第494章:大明的快速發展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754章 爲大明萬世基業而戰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674章:超越時代的火器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178章:只能處死第528章:牆頭草的安南太上皇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404章:中都皇城第206章: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415章:發兵遼東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433章:朱元璋的擔憂第110章:朱元璋遺詔第七十六章:沿海倭寇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256章:第一次早朝的朱英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樂)第784章 掃蕩草原建歸化城第307章 :惶恐的劉三吾第九十九章:黃子澄的苦澀(求訂閱求月票)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835章 新兵案爆發第七十九章:好個孝順的老四第308章 :大明改革初始第587章:恐怖的利益集團第516章:開發倭國第567章:活捉朱棣!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472章:夷三族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氣第647章:扯虎皮的趙秀才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五十三章:敢爲東家效死第179章:藍玉求情第572章:來自於大明的咆哮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173章:大孫的錢糧,真的很多(日萬,求月票)第364章:大明大典第383章:目光西南第322章:絕聲衛上門求支持第154章:朱元璋的豪華馬車(年底求月票)第182章:大明第一所軍事化學堂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404章:中都皇城第118章:這特麼什麼玩意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四十三章:暴躁老哥朱棡第833章 君主立憲第612章:暴君朱樉在倭國第362章:文化的碰撞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355章:朱元璋的殺心第326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138章:都是東家的人第336章:殺他百萬又如何!(求月票)第656章:干預真臘暹羅的戰爭第325章:殺性大發的朱元璋第590章:穩進平推安南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239章:軍心可用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624章:刺殺大明太孫的可能第170章:對高麗往後的安排第373章:謠言案第183章:朱允炆的坦白局第五十四章:朱元璋的發現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734章 朱棣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