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朱允炆的心氣變了

烏麗,現在應該是叫做吳城。

這裡作爲朱允炆的藩國,已然有數月的時間了。

最初來到這裡的時候,朱允炆就被這裡的破落給深深的震撼到了。

在他的想法裡,烏麗也算是占城的大城之一,比京師肯定相差很遠,但應該也跟江南的一些大縣差不多。

然而到了這裡後才發現,跟他想象中的完全是天壤之別。

除了城牆斑駁之外,裡面完全就是個村落的感覺,甚至都比不上一些大明富裕的村子。

城裡倒是有十萬居民,說不上什麼老弱病殘,占城王茶也開始還想玩一些陰的,把青壯都給拉走。

後來大明水師駐紮占城,也就不敢生那個心思了。

朱允炆到占城的時候,茶也也親自去迎接了。

他看到那大明水師的金統領,在這吳王面前畢恭畢敬的模樣,就知道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隨着吳王朱允炆而來的,還有五萬大明精兵,更是極具排場。

先前有傳聞說吳王跟大明太孫的關係不和,看來全都是謠言。

是以現在的烏麗其實還是有不少的家當。

可這在朱允炆的眼裡,簡直跟難民營沒有什麼區別了。

總共才十多萬的居民,幾乎個個都是衣衫襤褸,面黃肌瘦。

原先的占城貴族們,當然早就搬走了。

他們並不想生活在大明吳王的統治下,其中文化差異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十萬居民怎麼來供養五萬精兵,這簡直是完全不可能。

不管是朱允炆還是呂氏,亦或是那些跟隨而來的臣子們,最大的慶幸就是五萬精兵的供養全部有由太孫給負擔了。

他們開始還有些不好的想法,現在才知道太孫是真的疼愛這個弟弟。

否則抵達烏麗之時,就是朱允炆破產之日。

這就相當於朱允炆收繳的賦稅,只需要供養自己等人的開支,還有官員們的俸祿就行了。

十來萬居民,這些還是夠的。

在呂氏的主持下,吳城第一步就是開始進行建造改革,四處拆遷,重新規劃整個城池。

一來可以更好的掌控烏麗,二來也能是提升朱允炆的威信。

不僅是徵召烏麗城內青壯的勞役,還需要兩萬多大明將士共同進行。

軍隊可以在城外修建營寨,但是官員們的房子和吳王府是必不可少的。

這樣的大改造,顯然不是一兩年能完成的,估計得有兩三年才能徹底落地。

不過年底前也能修建出個模樣來了。

“王爺,你這是帶着人要去哪裡,關於城東的修建,臣還想跟王爺好生商討一下。”

“現在城裡這些百姓,他們”

在朱允炆帶着護衛正準備出府的時候,恰好是碰到了黃子澄。

黃子澄見狀連忙迎了上來講述。

只是話還沒有說話,就被朱允炆給打斷了。

“好了,這些事情你且跟王太后去說吧,我現在正是要去港口。”

“就這兩天曹國公就要到了,我得去港口迎接一番。”

朱允炆有些不耐煩的打斷道。

黃子澄還想繼續說些什麼,但是朱允炆這邊已經是不想搭理了,招呼着護衛們就要上馬車離開。

最終黃子澄只能是無奈的在原地嘆息。

倒不是說來了這裡就有什麼變化,黃子澄確實被賦予了很大的權力,是名副其實的百官之首。

但是朱允炆的表現,讓黃子澄很是難受。

大多數的官員們充滿幹勁,每天都加班加點的處理大量事務,剛開始的時候朱允炆也還是很是勤奮。

但是很快就有些厭煩枯燥的建設工程,心思開始放到了別處。

其中取而代之的,是朱允炆的生母,現在的王太后呂氏。

呂后開始乾澀政事上來,這讓許多官員們心中是不滿的,畢竟陛下曾經是親自規定,後宮不得干政,現在的呂后明顯是違反了這條鐵律。

朱允炆並不以爲然,這是自己的生母,又怎麼可能會影響自己,只會是幫助自己處理一些繁忙事務。

對於官員們上奏勸說不要再給呂后權力時,遭到了朱允炆的訓斥。

這之後,自然是呂氏的權力越發大了。

除開黃子澄外,現在吳城的朝堂中還有一人,可跟黃子澄分庭抗禮,便是呂后的父親呂本。

呂本先前可是太常寺卿,位列大明五寺之一,正三品的官員。

就身份地位來說,可比黃子澄要高多了。

黃子澄目前是藩國裡的吏部尚書,這屬於有着最大的權勢,但戶部這個錢袋子,卻是由呂本擔任。

現在藩國內大小貓就這麼兩三隻,吏部尚書完全沒有什麼發揮的地方,反倒是戶部的工作更多。

現在的吳城裡,大致是分爲兩個派系。

以黃子澄爲首的吳王派,還有以呂本爲首的王太后派。

明面上當然沒有什麼問題,暗地裡卻是較勁着。

偏偏是朱允炆現在很多事都聽呂氏的。

黃子澄一度覺得肯定是呂氏在背後使了什麼詭計。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呂氏沒有兵權,這些從大明來的精兵,按照太孫的吩咐,只會聽吳王朱允炆的調遣。

三日後。

朱允炆攜帶着三千精兵護衛,趕到了占城港口歸仁城。

吳城距離海邊還有二百多裡地的路程,所以朱允炆得到消息後就得是提前出發。

這個時候,李景隆的船隊也已經是抵達了港口。

這可比之前的大明水師還要來得更加壯觀一些。

金開山這裡只有二三十艘寶船,李景隆這裡可兩百艘寶船。

鋪天蓋地的,當靠近港口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座移動在海面上的城市。

原本駐紮在占城的大明水師就已經是讓佔王茶也感覺到心頭大患,現在再來八百艘船,讓如今的茶也只能是瑟瑟發抖。

更別說在烏麗,哦不對,現在的吳城還有五萬大明精兵。

這些兵力相加起來,占城輕而易舉的就會改頭換面。

這個時候的佔王茶也,已經是用卑微的態度來面對。

“表哥,表哥!

!”

朱允炆有些興奮的大聲喊着,這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讓他現在已經有些顧不上作爲吳王的儀態。

李景隆也是徑直的快步走了過來,給了朱允炆一個熱情的擁抱。

只是現在雖然算入冬,但占城這邊的天氣熱得很,簡單擁抱下就分開。

“表弟,你黑了。”李景隆笑着調侃道。

朱允炆有些無語,沒想到見面就說這話,當下道;“這邊誰還能不黑呢,表哥你等着,待你返航的時候,只怕是會比我還黑。”

李景隆自信的說道;“那可不一定,從海上過來這段日子,軍中將士幾乎都黑了不少,我可沒有半點影響。”

朱允炆仔細看了看,還真是這樣,更無語了。

“好了,不逗你了,這次過來太孫可是給讓帶了不少京師新出的玩意,還有給呂后帶的新款胭脂水粉,這些我讓人給搬過來。”

朱允炆眼睛一亮:“大兄給我和我娘都帶了禮物嗎。”

李景隆說道:“這可是太孫親自交代的。”

朱允炆的心裡頭感覺到一絲暖意,一些原本的間隔也徹底消失。

原本到這烏麗城就藩,朱允炆多少帶着些埋怨,他沒想到自己的藩國會如此的破落,先前以爲是享受,結果完全是受罪,感覺跟流放沒什麼區別了。

現在看來,大兄顯然也是不知道這裡的具體情況,並沒有特意要坑自己。

且選擇烏麗,說到底還是自己跟孃親的選擇。

只能說見慣了大明的繁華,再到這些小國懸殊太大。

朱允炆和李景隆聊天,旁邊的佔王茶也,水師統領金開山,包括是越巂侯俞通淵,都是隻能等候着。

一個是大明藩王,一個是大明國公。

他們的身份顯然沒資格去插嘴。

李景隆當然不會過於冷落他人,在跟朱允炆簡單敘舊一番後,就跟佔王茶也見禮,參加其準備的晚宴。

大明遠洋艦隊要在這裡停留約五天的時間。

一是補充船上的生活物資,二是在這裡會舉辦個集市,攜帶的貨物會進行傾銷。

因爲供貨量大,所以價格上自然要比之前的便宜不少,這對於占城的貴族富人們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

宴會上,佔王茶也安排了歌舞助興,不過在場的衆人都沒怎麼當回事。

金開山自然要向自家老大彙報情況。

朱允炆則是跟李景隆喝酒敘舊,聊起在京師的日子。

沒人搭理的茶也還必須要尷尬的賠笑,生怕是惹惱了大明衆人。

“可惜了,這次時間上很是匆忙,五日後就必須啓程不能耽誤,否則還能去拜見姨娘了。”

李景隆嘆息說道。

占城距離大明太近,尤其是最近幾年的商業活動非常頻繁,以至於現在的占城各城裡已經有大量的漢人定居了。

就政治層面來說,大明對於占城已經具有足夠多的威懾,經濟上占城的特產都已經不算是珍奇物件了。

所以李景隆短暫停留一下,就必須順着季風再度出發。

遠洋艦隊的航行,雖說是李景隆爲主,但所有的經過都有宦官編航行日誌。

在返航後是要交給陛下跟太孫查閱的。

況且李景隆作爲五軍都督府都督,遠洋艦隊主帥,如果不是因爲太孫有令旨交代,攜帶禮物給吳王朱允炆。

私下接觸藩王,這可是有私通的嫌疑。

當初周王朱橚出走封地去鳳陽,有會見其岳父宋國公馮勝的可能,導致被流放安南,幽禁京師可還是歷歷在目。

李景隆可擔不起這個干係,老實完成太孫的交代就行了。

朱允炆的眼裡有着幾分惋惜:“我還想着表哥能夠多待一段時間,也正好是幫我去吳城看看,出謀劃策一番。”

“既然皇爺爺那邊有安排,那就只能是等表哥返航的時候再見了。”

說到這裡,朱允炆有些高興的說道;“表哥要去這麼多的國家,到時候一定要記得給我帶點新奇玩意過來瞧瞧。”

李景隆笑道:“這還用說呢,我當然都會帶上,哪裡能忘記表弟。”

“倒是表弟在這邊可算是習慣,如今的吳城發展如何了。”

朱允炆本來心裡頭就憋着很多事,聽表哥李景隆這麼一說,當即就是大吐苦水。

這裡是海外,沒可能有錦衣衛啥的,當然說話上可以隨意一些。

朱允炆吐槽吳城的破落,現在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改造,說是等到表哥返航的時候,應該就改造完成了。

因爲自小一起長大的關係,包括是那五萬精兵的事情也一併說了出來。

五萬精兵由太孫供養的事情,大小算個秘密,並沒有對外公佈,朱允炆說的時候並沒有太在意。

“這五萬精兵所需軍餉糧草,都是由太孫供養?”

李景隆不知道這事,聽朱允炆說起頓感震撼。

因爲印象裡太孫跟朱允炆的關係說不上壞,但也談不上好。

從出身來說,即便是呂氏扶正當了繼室太子妃,可從太孫那邊看來,跟庶出又有什麼分別,太孫纔是正兒八經的嫡出太孫。

加上這太孫位,原本都已經由陛下定爲朱允炆了,又被朱英的出現給搶了去。

相當於天生的矛盾。

沒想到太孫竟然還願意幫忙供養五萬精兵。

“也不能說是完全供養吧,畢竟這些士兵駐營後還有不少土地,本身也會於衛所那樣自行生產。”

“生產不足的則會上奏,再行從占城安南購買,或是從大明運送過來補給。”

朱允炆的語氣帶着幾許平澹,他現在已經沒有了最開始的那一股對大兄幫助的激動了。

甚至心裡面隱約覺得理所當然,自己當初太孫的位置都給了沒有去爭,現在僅僅是五萬精兵的供養,又能算得了什麼。

人總是會變的,尤其是離開了大明後,現在的朱允炆也算是一國之主。

五萬精兵對於烏麗周邊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加上大明藩王的名頭,在整個占城國朱允炆都可以說是橫着走。

天天被人捧着,這可跟在大明京師完全不同,多幾分心高氣傲是難免的事情。

李景隆眉頭微微皺起,他敏銳的察覺到了朱允炆的這番變化。

當也不好說些什麼。

先前還覺得呂氏有弄權的嫌疑,現在一看反而覺得好似還不錯。

第101章:這皇位,我朱英怎麼就坐不得?(求月票求訂閱)第655章:想拉大明艦隊下水第362章:文化的碰撞第413章:名聲大噪第568章:暴躁的朱元璋第621章:教化倭國第286章 :被動提前的閱兵彩排第353章:冠名,給陛下拜年第548章:自己養出來的惡虎第368章:孝陵祭奠第423章:開海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267章:看到希望的朱棣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593章:大破安南第404章:中都皇城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359章:學堂之爭第178章:只能處死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546章:七日奏報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218章:我怎麼有種被拍賣的感覺第447章:羣雄割據第105章:紅顏禍水(求訂閱求月票)第705章:瘋狂的懸賞第664章:針對大明皇帝的行動第576章:北元都得念着太孫的好第135章:平倭主帥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436章:等待神風的倭國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598章:春宵一刻值千金第六十九章:顏面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396章:我願大明如大漢,寧以強亡,不爲弱滅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455章:西南邊境的爭奪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159章:繼續關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689章:大明簽證的風聲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702章:求戰的大明都督們第290章 :幕後之人的真實目的(求訂閱求月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537章:咱這是老了嗎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345章:願爲大明,征討不臣第114章:長兄如父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八章:忠誠,信仰第四章:眼力第323章:安定京師治安的決心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264章:不僅造反,還稱帝了第817章 遠征軍的返回第十六章:朱英畫像第114章:長兄如父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719章 蒸汽機就這麼造出來了?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432章:股份售賣第753章 連太孫妃子的主意你都敢打第七十章:改日第九十三章:領先世界兩百年的大明火器(求訂閱,月票)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八十九章:皇宮小霸王朱雄英(求訂閱求月票)第九十二章:關於朱英的安排(求訂閱,月票)第726章 大明官員體系變法第155章:朱元璋的一言堂第280章 :藍玉的優點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231章:大明的嚴重問題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第184章:布條歸位,滴血認親(求一波月票)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649章:發展大明的人口入侵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
第101章:這皇位,我朱英怎麼就坐不得?(求月票求訂閱)第655章:想拉大明艦隊下水第362章:文化的碰撞第413章:名聲大噪第568章:暴躁的朱元璋第621章:教化倭國第286章 :被動提前的閱兵彩排第353章:冠名,給陛下拜年第548章:自己養出來的惡虎第368章:孝陵祭奠第423章:開海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四十章:石見銀山第267章:看到希望的朱棣第801章 掀翻世界信仰的桌子第593章:大破安南第404章:中都皇城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359章:學堂之爭第178章:只能處死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546章:七日奏報第五十二章:地下暗河第218章:我怎麼有種被拍賣的感覺第447章:羣雄割據第105章:紅顏禍水(求訂閱求月票)第705章:瘋狂的懸賞第664章:針對大明皇帝的行動第576章:北元都得念着太孫的好第135章:平倭主帥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八十八章:那可是孝陵(元旦快樂求首訂)第786章 被蒙古大軍圍困的秦王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766章 輕鬆擊潰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436章:等待神風的倭國第六十七章:朱允炆的猜想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598章:春宵一刻值千金第六十九章:顏面第735章 在倭國的漢人遠征軍後代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396章:我願大明如大漢,寧以強亡,不爲弱滅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455章:西南邊境的爭奪第337章:京師拆遷,百年大計(求月票)第159章:繼續關着吧(祝新年暴富,求保底月票)第689章:大明簽證的風聲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702章:求戰的大明都督們第290章 :幕後之人的真實目的(求訂閱求月第783章 將計就計燕王大勝第537章:咱這是老了嗎第525章:朱英的大手筆第382章:莫要白白送了性命第345章:願爲大明,征討不臣第114章:長兄如父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八章:忠誠,信仰第四章:眼力第323章:安定京師治安的決心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264章:不僅造反,還稱帝了第817章 遠征軍的返回第十六章:朱英畫像第114章:長兄如父第450章:最擅長薅羊毛的朱元璋第719章 蒸汽機就這麼造出來了?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432章:股份售賣第753章 連太孫妃子的主意你都敢打第七十章:改日第九十三章:領先世界兩百年的大明火器(求訂閱,月票)第627章:髒活累活,總得是有人幹才行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八十九章:皇宮小霸王朱雄英(求訂閱求月票)第九十二章:關於朱英的安排(求訂閱,月票)第726章 大明官員體系變法第155章:朱元璋的一言堂第280章 :藍玉的優點第713章:出征吐蕃,針對帖木兒的對策第231章:大明的嚴重問題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第184章:布條歸位,滴血認親(求一波月票)第263章:這年頭,還有人敢造反?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智慧第649章:發展大明的人口入侵第644章:帝國大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