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

一月後,倭國王宮。

足利義滿看着面前由倭國使臣送來大明要求停戰的條件。

臉上是一片陰沉。

他原以爲只要向大明表達稱臣的意願,這次的事情就可以停歇下來。

沒想到大明的胃口會有這麼大。

還要佔據倭國四國。

便是那九千萬白銀,也是一筆對於倭國難以承受的鉅款。

雖然說可以分期還,可這麼多的白銀,要分多久才行。

相比之下,其他的條件就無所謂了,主要是割讓城池還有賠償的問題。

便是這條件,還是在付出一百七十餘使臣,並且倭國公主嫁過去纔給的條件。

不然更爲苛刻。

目前倭國王宮的大殿內,倒是顯得有些空蕩蕩的,大部分的倭國使臣都是臨時指派的倭國官員。

但也有三四十人,是真正倭國朝堂上的人。

相對比足利義滿,後小松天皇反倒面色輕鬆許多。

這倭國名義上是他的沒錯,但實際上的掌控權,早就不在天皇的手裡,尤其是之前的南北朝之戰。

看似是兩個天皇之間的對決,實際上是兩個幕府之間的對決。

況且這次被派遣到大明的使臣,讓足利義滿抓住機會,把忠於天皇的派系,又進行了一次削弱。

這讓後小松天皇氣憤之餘又無可奈何。

現在的天皇,跟個傀儡有什麼區別。

他巴不得現在亂起來,因爲只有亂起來,倭國的百姓纔會想到天皇,纔會讓後小松天皇有更多的機會,收攏足夠多效忠天皇一系的大名。

所以在這方面,後小松天皇並沒有要說有什麼意見。

“天皇陛下覺得大明的條件如何,我國是否要答應下來。”

足利義滿在憤怒之後,便也回過到整體。

在他看來,這倭國是他的天下,原本他已經打算明年就把自己幕府大將軍的位置,讓位給自己九歲的兒子。

然後自己出家,以僧人的身份來擔任太政大臣。

倭國的太政大臣,便就相當於太師或者丞相的職位,輔左天皇,總領朝廷官員。

可是現在這樣的情況,勢必讓位是無法進行了,也沒有理由支撐他讓位。

這就給了天皇一系官員藉口,以倭國暫且無法離開足利義滿大將軍而進行阻止。

不過即便是這個時候,足利義滿還是要把坑挖給後小松天皇。

目前大明的條約,只有答應的可能,但是誰來答應,也是一個問題。

誰答應,則代表誰便是倭國的罪人。

後小松天皇聽到足利義滿的問話,頓時變得義憤填膺:

“大明實在是欺人太甚,竟然提出如此苛刻之條件,奈何我倭國九州島衆多百姓,現在正處於明軍水生火熱統治之下。”

“每每想到這裡,我深夜輾轉反側,無法入睡,深深的感到無力。”

後小松天皇自然不會去接足利義滿的問題,完全就是答非所問。

足利義滿聞言,便繼續問道:“如此看來,天皇陛下是要答應大明的條約了。”

後小松天皇繼續道:“大明勢大,依仗火器之力,我軍完全無法與正面對抗。”

“便是堅若磐石的城牆,在明軍的火炮之下,也是頃刻間瓦解破碎,無可有抵抗之力。”

“倘若我國能尋找大明火器之法,必當可以戰勝明軍,只是明軍防範甚嚴,如今即便是得到些許火器,也無法進行彷制。”

“現如今大明佔據我國六國,高麗佔據兩國,九州島大半落入他人之手,又值十月收割,九州島產糧勢必會被明軍收走。”

後小松噼裡啪啦的說了一大堆,對於現在的情勢多方指點,暗中表明現在的倭國已然沒有辦法可言,但就是不正面去回答足利義滿的問題。

意思就是很明顯了,反正我不說,要說就你說。

你要是不說,那咱們就先拖着吧,看是你着急,還是我着急。

這倭國天下,真正歸於天皇一系的,也不過是以寺廟爲主,各地的守護大名,名義上是效忠天皇,實際上便是足利義滿的命令,也選擇可聽可不聽。

足利義滿也明白,雖然天皇沒有什麼權勢可言,但自己強迫他開口,也沒有什麼意義。

反正,簽訂條約是必然要蓋上天皇印璽的。

足利義滿看了看朝廷上根本沒有發言意向的羣臣,便就開口說道:

“時值我倭國爲難之際,大明高麗雙雙侵入我國,明軍有火器相助,我國武士如何能以血肉之軀抵抗。”

“中原王朝有句老話,禍兮福所倚,目前對我倭國來說,看似是一個巨大的危機,實際上也包含了很多機會。”

“當大明駐軍在九州島後,必然會加強我國與大明之間的聯繫,現在的大明,至少在朝貢貿易上,我國可以獲取到不少利潤。”

“況且在此之後,我倭人亦是可名正言順行於大明,那火器之秘,終有一天會在我倭國內誕生。”

“至此,諸君共勉!”

最後的足利義滿起身,對着羣臣遙遙作揖。

這番說法和動作,帶着濃重的悲傷還有對未來堅持的憧憬,頓時就取得了在場所有的大臣的好感。

後小松天皇見此,眼底閃過深深的忌憚還有無力。

在此之後,便就是由後小松天皇拿出玉璽,在朝廷衆多羣臣的見證下,於國書上書寫好投效的條件,然後蓋上印章。

這份國書,將會被特派的使臣,由大量的武士伴隨,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大明京師。

對於倭國來說,自然是越快越好。

時間上越快,也就代表着戰爭結束得更快,九州島的百姓,也能早些迴歸。

目前是八月底,就看能不能在十月中的時候,趕上回收一些水稻了。

......

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日。

奉天殿上,朱英站在金鑾殿上,側後方是端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章。

下方,是滿滿的大明文武百官。

奉天門外,是手持國書的,以最快速度達到大明京師的倭國使臣。

這一次,晝夜兼程,加上大明驛站的運送,只用了二十天,便就是在昨夜,九月十七日,趕到了大明京師。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大明這邊應當緩上幾天,再行舉行簽章大典。

不過在知道倭國使臣來到後,朱英便就決定,在第二天,九月十八這天,接受倭國的投降。

朱元章雖然不明白,爲什麼大孫會連夜找過來,說明天是個好日子,便就直接安排倭國進行投降的儀式。

但這點小事,便也由着他去了。

唯有朱英的心中清楚,作爲前世之人,九一八這個特殊的日子,到底代表着什麼。

這是要時刻的提醒自己,曾經在另一條歷史的支流上,中原民族所曾遭受過的苦難。

以及,對於倭國,不應當有任何軟弱的心思。

這就是一羣白眼狼,對他們再好,也沒有任何的意義,這是永遠喂不飽的。

唯有教化,讓他們融入到大明中來,以自己爲大明百姓而驕傲,以倭國身份而恥辱,纔是真正應該做的事情。

至於那些心懷鬼胎的,便就丟到海里餵魚去吧。

奉天門外。

源友信雙手捧着木盤,上面拖着的是倭國的投降國書。

此刻,其面上滿是激動的神色。

若是不知情的看到他的神情,還以爲這並非什麼投降儀式,而是立了什麼功勞,準備接收賞賜呢。

不僅僅是源友信,便是跟隨在他身後其他五個倭國使臣,面色也是欣喜激動。

他們的激動,跟倭國投降沒有什麼關係,僅僅是因爲自己的性命給保住了。

誰能知道,這些天以來,籠罩在天界寺,倭國使臣頭上的陰霾。

前些日子,在倭國公主沒有被太孫殿下看重前,所有被詹徽下令杖斃的倭國使臣的屍身,都被安置在天界寺的居所。

而且嚴令不準下葬在大明疆域。

這也就導致倭國使臣住的地方擺滿了屍體,僅僅幾天,便就是臭不可聞。

完全是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後來還是源友信,在倭國香子公主入了坤寧宮後,這才向太孫殿下提出,希望可以將倭國使臣火化,而後將骨灰再帶回倭國。

得到太孫殿下的允許後,這才擺脫如此局面。

源友信恭敬的在奉天門後等着。

因爲現在還沒到吉時。

左邊的倭國使臣,下意識的看向源友信,好似在徵詢什麼。

源友信輕輕點頭,頓時一直關注着的倭國使臣們,差點沒歡呼起來。

據說有消息,昨夜的太孫殿下,正在恩寵香子公主。

便是在這個時候,關於倭國國書抵達京師的消息傳到了宮裡。

在香子公主婉轉承歡的祈求之下,太孫殿下深夜下了令旨,確定今日便就舉行受降倭國儀式。

“吉時已到,着倭國使臣入奉天殿面聖!”....

隨着由宦官口口吶喊相傳的高呼聲,奉天門緩緩打開。

源友信連忙把木盤放置地上,跪地磕首高呼:“小國使臣謹遵大明皇帝陛下聖諭。”

而後端起木盤起身,在宦官的帶領下,朝着前方一路過去。

奉天殿中。

羣臣激動。

誰也沒想到,太孫殿下竟然真的在對倭國的戰爭中,取得了如此之大的勝利。

要知道,以往的戰爭,贏了便是贏了,會給國庫造成非常之大的負擔,每次打仗,死亡人數衆多,還要給予大量的撫卹金。

倭國,這個連蒙元開國時期,都失利過兩次的國度,又在茫茫大海之上。

對於討伐倭國的戰爭,其實大部分的臣子,都是不怎麼看好的,覺得這就是太孫殿下的勞民傷財。

五十萬軍,比之蒙元的三十萬軍還要多二十萬人,若是因此失敗,對於整個大明的統治之根基,都是一股很大的動搖。

也就是現在陛下震懾天下,寵溺太孫,若是換了這古往今來任何的一個朝代,這麼多軍士的調動,是絕對會遭到所有羣臣的反對。

況且當年,便是陛下,也曾經被劉基所勸阻。

然而現在的事實證明,太孫殿下的決策和方針是非常正確的。

雖然明軍是有一定的損傷,但這損傷對比國戰而言,是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準。

糧餉方面更加不用說了,負擔是有,但是相比如今繁榮的大明,這點負擔還真就算不得什麼,頂多不過是往年一年的歲入罷了。

如今的大明,在賦稅上已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商稅的增加,還有太孫殿下羣英商會所創造的利潤,已然不算是什麼。

最爲主要的是,這次在和倭國的談判中,太孫殿下主張收取倭國九千萬白銀的賠償。

雖然是分二十年還清,但這對於大明來說,相當於把戰爭的消耗,全部都轉嫁到了倭國的身上。

相比之下,倭國的割讓三城,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其他的什麼通商權,滿朝文武也沒什麼在乎的。

至於什麼領事權,那就更加不用說了,那是跟百姓,準確說是商人相關的事情。

即便是現在,商人在朝廷官員的眼中,也是地位極其底下,也就是太孫殿下,會因爲曾經商人的身份,所以會給他們謀取一些好處。

當倭國使臣,手捧倭國國書,於奉天殿外三跪九叩後緩緩步入朝堂之時,這也就意味着,往後的戰爭,給了大明官員一個新的眼界。

那就是足夠的賠償。

似乎有些聖人之言,什麼大度,包容之類的,好像並沒有賠償來得更爲舒坦。

那可是九千萬白銀啊。

這般巨大的數額,讓每一個朝臣都感覺到窒息的意味。

“今天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啊。”朱英不禁有些意味深長的感嘆着說道。

後邊朱元章微微頷首。

他以爲大孫是在說大明立國時候的那口惡氣,終於是在今天徹底的通暢,便也笑呵呵開口道:

“今天確實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眼看倭國使臣已經在奉天殿中跪倒,雙手高舉木盤託着的倭國國書,朱元章對着旁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輕輕點頭示意。

劉和立即拿出玉璽,小心的打開上面包裹着的綢緞,恭敬的送到太孫殿下的面前。

朱英拿起玉璽,從金鑾殿上走下,一步步走到倭國使臣源友信的面前。

打開上面的倭國國書,是用倭文和漢文書寫的具體賠償條件。

在右下方,倭國的印章已經蓋上。

當朱英拿起玉璽蓋在倭國國書上的時候,便就代表着這歷史性的一幕已然完成。

朱元章此刻面上,也是絲毫不掩飾的激動。

衆多羣臣更是全部跪伏在地,三聲山呼:

大明萬歲萬萬歲,陛下萬歲萬萬歲!!

便是心性再好,再大的事情也是波瀾不驚的朱英,在聽到這呼聲的時候,臉上亦是多了幾分潮紅。

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304章 :來自於文人的反擊第596章:天涯海角,萬里追兇!第349章:正旦將至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781章 御駕親征第381章:沙盤軍演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112章:謀逆第二十六章:朱英身世的漏洞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155章:朱元璋的一言堂第三十五章:朱雄英的弟弟妹妹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諒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三十五章:朱雄英的弟弟妹妹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509章:遠方的威脅第517章:海貿第107章:虞王陵墓(求訂閱求月票)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384章:正陽大道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六十六章:朱元璋的奇想第401章:倭國地圖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781章 御駕親征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105章:紅顏禍水(求訂閱求月票)第667章:內亂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606章:大明擴軍,備戰天下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第十七章:朱棣密謀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134章:心悸的姚廣孝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98章:制裁草原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128章:秦王投誠第120章:蛻變的朱允炆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725章 三十萬秀才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第二十九章:朱英的防備第二十九章:朱英的防備第506章:敕封涼王的可能第338章:待到來年春開時(月底求月票)第190章:大明形象大使第787章 難道本王將要葬身於此嗎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167章:有被震懾到的藍玉(求月票)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第108章:咱大孫的陵寢(求訂閱求月票)第830章 彈劾藍玉謀反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求月票)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282章 :朱英的大善第134章:心悸的姚廣孝第798章 大明的強大超乎你想象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130章:陽謀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345章:願爲大明,征討不臣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彙報欠更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507章:開始擺爛的朱元璋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五十八章:中場休息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284章 :朱英的集資陽謀
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304章 :來自於文人的反擊第596章:天涯海角,萬里追兇!第349章:正旦將至第710章:內卷的黃觀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619章:擴大漢文化圈子第一步第781章 御駕親征第381章:沙盤軍演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147章:取締八股文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112章:謀逆第二十六章:朱英身世的漏洞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155章:朱元璋的一言堂第三十五章:朱雄英的弟弟妹妹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諒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三十五章:朱雄英的弟弟妹妹第789章 王爺,我先行一步.第229章:朱英和他的小皇叔們第216章:給大孫上四萬鐵騎第457章:京師繁華下的陰影第278章 :越發強大的朱英第509章:遠方的威脅第517章:海貿第107章:虞王陵墓(求訂閱求月票)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488章:大孫從未讓咱失望過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384章:正陽大道第543章:恐怖的威望第六十六章:朱元璋的奇想第401章:倭國地圖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781章 御駕親征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105章:紅顏禍水(求訂閱求月票)第667章:內亂第722章 朱英的忽悠,朱元璋的溺愛第606章:大明擴軍,備戰天下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第十七章:朱棣密謀第251章:朱英的漢文化輸出策略第483章: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134章:心悸的姚廣孝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九十七章: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98章:制裁草原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437章:想買火器的倭國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128章:秦王投誠第120章:蛻變的朱允炆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725章 三十萬秀才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第二十九章:朱英的防備第二十九章:朱英的防備第506章:敕封涼王的可能第338章:待到來年春開時(月底求月票)第190章:大明形象大使第787章 難道本王將要葬身於此嗎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167章:有被震懾到的藍玉(求月票)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十九章:蔣瓛的堅持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第108章:咱大孫的陵寢(求訂閱求月票)第830章 彈劾藍玉謀反第314章:咱要抱重長孫!(求月票)第683章:扶持香港島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第142章:苦澀的朱棣第282章 :朱英的大善第134章:心悸的姚廣孝第798章 大明的強大超乎你想象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130章:陽謀第140章:長孫殿下不簡單(求訂閱求月票)第797章 教化海外第345章:願爲大明,征討不臣第348章:朱棣的醒悟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彙報欠更第748章 王后公主在路上第507章:開始擺爛的朱元璋第542章:給帖木兒加點火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五十八章:中場休息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284章 :朱英的集資陽謀